- 年份
- 2024(11382)
- 2023(15195)
- 2022(12690)
- 2021(11638)
- 2020(9698)
- 2019(21501)
- 2018(21376)
- 2017(40462)
- 2016(21773)
- 2015(24574)
- 2014(23990)
- 2013(23614)
- 2012(21449)
- 2011(19072)
- 2010(19670)
- 2009(18833)
- 2008(18734)
- 2007(17437)
- 2006(15648)
- 2005(14357)
- 学科
- 业(97222)
- 济(88874)
- 经济(88732)
- 企(78890)
- 企业(78890)
- 管理(78826)
- 农(49825)
- 业经(34093)
- 农业(33328)
- 方法(32848)
- 财(30765)
- 中国(27071)
- 制(24607)
- 数学(24483)
- 数学方法(24304)
- 技术(21719)
- 务(20779)
- 财务(20744)
- 财务管理(20717)
- 企业财务(19607)
- 地方(18811)
- 体(17689)
- 策(17223)
- 理论(16898)
- 划(15999)
- 贸(15571)
- 贸易(15556)
- 和(15286)
- 银(15271)
- 银行(15254)
- 机构
- 学院(305184)
- 大学(299835)
- 济(130036)
- 经济(127293)
- 管理(124024)
- 理学(105400)
- 理学院(104432)
- 管理学(103118)
- 管理学院(102542)
- 研究(96134)
- 中国(78336)
- 财(63229)
- 京(62472)
- 农(57294)
- 科学(52814)
- 江(50296)
- 财经(47959)
- 中心(46276)
- 所(45781)
- 业大(44017)
- 经(43366)
- 农业(42987)
- 研究所(40170)
- 州(39250)
- 北京(39017)
- 经济学(38026)
- 范(37957)
- 师范(37693)
- 财经大学(34616)
- 经济管理(34514)
- 基金
- 项目(193385)
- 科学(155204)
- 研究(153031)
- 基金(138847)
- 家(116940)
- 国家(115660)
- 科学基金(102258)
- 社会(100188)
- 社会科(94526)
- 社会科学(94502)
- 省(79134)
- 基金项目(73725)
- 教育(69359)
- 编号(64249)
- 划(62839)
- 自然(60827)
- 自然科(59460)
- 自然科学(59448)
- 自然科学基金(58481)
- 资助(53456)
- 成果(52870)
- 创(46321)
- 课题(43861)
- 制(43846)
- 部(43352)
- 发(42836)
- 重点(42446)
- 创新(42287)
- 业(41055)
- 国家社会(41023)
- 期刊
- 济(160280)
- 经济(160280)
- 研究(95074)
- 中国(75634)
- 农(61005)
- 财(53015)
- 管理(50512)
- 农业(41018)
- 教育(40109)
- 科学(39086)
- 学报(38507)
- 大学(33102)
- 融(32756)
- 金融(32756)
- 业经(32318)
- 学学(29741)
- 技术(29594)
- 财经(24435)
- 经济研究(22831)
- 业(21519)
- 经(21180)
- 问题(20735)
- 技术经济(17576)
- 图书(17306)
- 科技(16370)
- 农村(15761)
- 村(15761)
- 世界(15630)
- 农业经济(15248)
- 版(15198)
共检索到488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武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重视并解决好“三农”问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具有特殊重要性。高等学校服务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最大潜力和动力,在于发挥“第一生产力”和“第一资源”的作用,就是要在“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理念下,整合力量,集成学科优势,针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实践与理论问题,全方位开展科技攻关和示范推广,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与人才支撑。在这个过程中,农林高等院校首当其冲,可能近水楼台先得月;但如果仅仅满足于此,那就太狭隘、太局限了。抓住大机遇,顺应大潮流,全国所有高等学校都应无愧于时代召唤,全面动员,抓紧行动,在新农村建设广阔天地中做奉献,显身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凌凤
在总结各地近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将高等涉农院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科技推广分为试验示范基地、校地共建综合服务体系、校企专项合作以及直接服务经营主体四种模式。基于院校、地方、农业经营主体的各自取向,本文从科技服务能力、科技服务效果和教学科研效果三个视角比较以上模式的优势、适应性与局限性。分析表明,在科技服务能力、服务内容完整性、服务覆盖面等方面,校地共建综合服务体系的效果最为理想,但实施这一模式有较高的条件要求。要以这一模式为主导方向,并行不悖发展多种模式。同时,要从推动科技资源深度整合、改革完善教育科研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凌凤
在总结各地近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将高等涉农院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科技推广分为试验示范基地、校地共建综合服务体系、校企专项合作以及直接服务经营主体四种模式。基于院校、地方、农业经营主体的各自取向,本文从科技服务能力、科技服务效果和教学科研效果三个视角比较以上模式的优势、适应性与局限性。分析表明,在科技服务能力、服务内容完整性、服务覆盖面等方面,校地共建综合服务体系的效果最为理想,但实施这一模式有较高的条件要求。要以这一模式为主导方向,并行不悖发展多种模式。同时,要从推动科技资源深度整合、改革完善教育科研体制、完善激励制度等多个方面着手,推动农科教、产学研结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田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是加快科技进步,加快科技进步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创新需要法律制度的理性建构。通过对农业科技创新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机理考量,分析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不足,进而提出应建立农业科技创新的利益联结机制、权利保障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希冀为农业科技创新法律制度的建构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业科技创新 机制建设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得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突破原有以行政区域为单元的农技推广界限,探索建立政府推动下,以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吸纳企业、地方经济组织和农户参与,与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新模式,可称之为"农林科大模式"。它是国家现行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补充,对于探索和建立高效、快捷而又能够持续运行的农技推广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较强的推广价值和重要的借鉴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翔 张俊杰 胡俊鹏
我国现行的农业推广是以政府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体的比较单一的推广模式 ,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和农业的发展以及提高农业成果转化率的需要 ,必须建立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而大学是成果、人才、信息的源泉 ,因此 ,发挥其优势 ,建立大学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关键词:
大学 农业科技推广 创新体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罗博文 杨丹丹 罗剑朝
论文采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构建大学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金融支持机制评价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大学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金融支持机制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亟需从金融支持法规、政策性金融等五个方面健全大学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金融支持机制;(2)优先建立政策性金融支持大学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机制和商业性金融支持大学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机制,注重构建金融支持农业科技推广法律法规,并以担保保险支持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和金融支持农业科技推广生态环境机制为辅助机制,进而完善大学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金融支持机制,提升金融对大学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与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份额。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詹玲
"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是"生产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科技园的产业带动机制,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园产业带动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技园 产业带动 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桂华
大连市通过加强科技输入,以打造自身创新发展能力为核心目标,推进农村自身创新发展能力的增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科技输入 新农村建设 创新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龙云安 荣霞
利用针对四川省548户农户所做调研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农户获得农业科技的途径、曾获得的农业科技支持、最希望获得的信息和技术、对各种推广模式的评价等信息。利用加权评分模型总结出优化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机制。在总结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翁伯琦,刘荣章
本文阐述了“三农”发展与农业科技支撑的内在关系,分析农业产业开发与资源持续利用宏观形势变化,提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村小康建设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
农业发展 科技创新 小康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得桂
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科技的需求与日俱增,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日益凸显,给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是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的有力举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立的以"农业试验示范站"为核心载体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突破原有以行政区划为单元的农技推广界限,采取"扎根农村"、"着眼产业"和"面向小农"等创新性举措,为构建中国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尤飞 蒋和平
文章应用区域发展、农业经济等相关理论,分析了农业科技园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回顾了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贡献和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演变趋势,提出了农业科技园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科技园 新农村建设 理论与趋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海元 王胜洲 张义娟
农业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而科技创新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农业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动力,是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不竭源泉。本文通过数据说明了农业科技创新中的投入不足、贡献率不高、人才不足、缺乏激励机制、科技化程度低等问题。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协整 单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