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77)
- 2023(16597)
- 2022(13946)
- 2021(12817)
- 2020(10890)
- 2019(24609)
- 2018(23970)
- 2017(44554)
- 2016(24409)
- 2015(27526)
- 2014(26660)
- 2013(26592)
- 2012(24904)
- 2011(22617)
- 2010(22512)
- 2009(21043)
- 2008(20864)
- 2007(18788)
- 2006(16220)
- 2005(14496)
- 学科
- 济(104945)
- 经济(104848)
- 管理(71649)
- 业(70629)
- 企(57486)
- 企业(57486)
- 方法(48272)
- 数学(42748)
- 数学方法(42423)
- 中国(30162)
- 农(27471)
- 财(25863)
- 技术(22599)
- 贸(22107)
- 贸易(22097)
- 业经(21917)
- 易(21520)
- 学(21080)
- 地方(21021)
- 制(18876)
- 农业(18753)
- 银(16442)
- 银行(16377)
- 融(16092)
- 金融(16090)
- 务(15787)
- 财务(15756)
- 财务管理(15721)
- 行(15628)
- 环境(15420)
- 机构
- 大学(355301)
- 学院(353109)
- 济(151189)
- 经济(148355)
- 管理(134546)
- 研究(125425)
- 理学(116643)
- 理学院(115270)
- 管理学(113530)
- 管理学院(112859)
- 中国(94333)
- 科学(77517)
- 京(74969)
- 财(66385)
- 农(65307)
- 所(64384)
- 研究所(58972)
- 中心(57108)
- 业大(55270)
- 财经(53663)
- 江(52187)
- 农业(51966)
- 经(49082)
- 经济学(47617)
- 北京(47341)
- 范(45173)
- 院(44797)
- 师范(44603)
- 经济学院(43217)
- 州(41099)
- 基金
- 项目(241039)
- 科学(190073)
- 基金(176366)
- 研究(171374)
- 家(157116)
- 国家(155849)
- 科学基金(131906)
- 社会(111094)
- 社会科(105515)
- 社会科学(105485)
- 省(93545)
- 基金项目(93207)
- 自然(85441)
- 自然科(83543)
- 自然科学(83512)
- 自然科学基金(82116)
- 划(80275)
- 教育(79042)
- 资助(71209)
- 编号(66269)
- 重点(55493)
- 创(54676)
- 部(54211)
- 成果(53051)
- 发(52686)
- 创新(50550)
- 国家社会(47329)
- 课题(47013)
- 科研(46555)
- 教育部(46039)
- 期刊
- 济(159033)
- 经济(159033)
- 研究(101457)
- 中国(71146)
- 学报(61443)
- 农(57694)
- 科学(55648)
- 财(51075)
- 管理(49076)
- 大学(45292)
- 学学(42915)
- 农业(39343)
- 教育(37394)
- 融(31413)
- 金融(31413)
- 技术(31029)
- 经济研究(27326)
- 财经(27169)
- 业经(24401)
- 经(23471)
- 业(23266)
- 问题(21195)
- 贸(19784)
- 技术经济(19366)
- 科技(18942)
- 版(17606)
- 国际(17120)
- 世界(16599)
- 统计(16275)
- 商业(16014)
共检索到5196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程雁 李平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了创新基础设施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创新基础设施各要素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这种作用在各区域间表现并不均衡。根据这一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创新基础设施 区域创新能力 面板数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明
文章分析了网络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的两面性,并通过门限面板回归模型、由四种不同空间权重矩阵构成的空间杜宾模型对网络基础设施的两面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确实具有门限效应;在四种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的空间杜宾模型中交通基础设施和电信基础设施均对其他区域的创新能力产生了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明 赵国浩
笔者使用中国1995—2015年面板数据,采用不同空间权重矩阵构建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模型,使用误差修正准极大似然估计方法经验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在空间相邻权重矩阵和空间距离幂权重矩阵(Ψ=-1)中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发挥扩散作用,人力资本发挥集聚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动态特征;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速度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明 赵国浩
笔者使用中国1995—2015年面板数据,采用不同空间权重矩阵构建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模型,使用误差修正准极大似然估计方法经验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在空间相邻权重矩阵和空间距离幂权重矩阵(Ψ=-1)中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发挥扩散作用,人力资本发挥集聚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动态特征;交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速度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雷淑珍 王艳 高煜
基于2000-2018年中国内地省级面板数据,以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两种模式为切入点,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自主创新,抑制了模仿创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扩大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带动产业升级和减轻环境治理负担等路径间接影响区域创新。此外,公路建设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力远小于铁路建设,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力远大于东、中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恩斌 张梅青
文章采用2000—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地理邻接、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和时间距离四类空间权重矩阵,以及R&D人员和R&D资本两类空间关联矩阵,从区域创新要素流动视角出发,实证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这一结果在不同空间矩阵下均具有稳健性,但需要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创新投入、R&D活动和制度创新等共同发挥作用;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会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而忽略时间距离和创新要素流动又会低估其区域创新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邵云飞 唐小我 陈光
我国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相差较大,本文首先介绍了用SPSS进行聚类的依据,并对中国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着重探讨了用系统聚类方法进行聚类的过程及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讨论评价区域技术能力的方法,有助于加深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认识。
关键词:
区域 技术创新能力 系统聚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邵云飞 唐小我 陈光
本文首先概述了企业层面以及区域层面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评价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原则,构建了可操作性强的线性模型来评价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然后就该模型进行了实际应用,对我国大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技术创新能力指数进行了排序比较。并按东中西部地区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从中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以为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线性模型 应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媛 畅红琴
基于30个省的数据,检验基础设施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否存在人力资本门槛。研究表明:交通、邮电和教育基础设施对技术创新存在单一门槛,能源和医疗基础设施对技术创新存在双重门槛,随着技术创新的提升需要增加基础设施投资。
关键词:
基础设施 技术创新 人力资本 门槛效应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媛 畅红琴
基于30个省的数据,检验基础设施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是否存在人力资本门槛。研究表明:交通、邮电和教育基础设施对技术创新存在单一门槛,能源和医疗基础设施对技术创新存在双重门槛,随着技术创新的提升需要增加基础设施投资。
关键词:
基础设施 技术创新 人力资本 门槛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星
前沿研究关注传统交通基础设施的技术创新效应,却普遍忽视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也未重视其传导机制检验,以及技术创新效应是否存在异质性等问题。基于此,本文采用2006—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技术创新效应及其传导机制,并进一步考察不同政府关注度时期、不同人力资本水平以及不同传统交通基础设施发达程度地区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第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有助于提升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回归后,结论依然成立;第二,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技术创新影响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和扩大技术溢出提升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第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地区技术创新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在政府关注度较高的时期、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和传统交通基础设施较发达地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更为明显。本研究有助于厘清我国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并为提升地区技术创新水平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盛巧燕 李玮玮
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扩散是中国实现低碳经济转型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选取2012—2021年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对绿色技术创新扩散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知识溢出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绿色技术创新扩散间发挥中介作用。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在产业集聚水平提高与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绿色技术创新扩散之间存在非线性影响。据此,应完善数字基础设施算力生态网络体系、构筑跨区域知识要素流动平台、多元主体协同释放创新成果转化效能,擘画创新驱动型绿色经济发展“新图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云鹤 李杏
文章基于2010—2018年我国省级层面的数据,考察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区域创新,且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在数字政策支持度较高的地区及东部地区更突出。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推动人才集聚、产业集聚以及数字金融发展来促进区域创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家琛 王智新
从“宽带中国”试点这一项准自然实验入手,利用多期DID模型以及2008~2020年的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且相较于绿色策略创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绿色实质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经过PSM-DID、排除其他政策干扰、反事实分析以及工具变量检验后,核心结论依然成立;考察城市的差异化特征,发现这种提升效应在不同等级城市遵循边际递减规律,环境规制、人才集聚、财政支出和对外开放水平较高的城市可以显著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技术创新效应。进一步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金融发展水平和科技研发投入两种渠道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产生影响。因此,应打造良好数字产业生态,为城市绿色创新提供底层支撑;立足城市的比较优势,因势利导进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视金融和科技发展,打通绿色创新中的“堵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冲 王磊
基于2011—2020年中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城市技术创新,并且这种促进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著增强。机制检验表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通过推动数字金融和信息通讯技术发展以及增强政府科教支持这三条渠道促进技术创新。异质性检验显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城市、大城市、重点城市和科教资源较好的城市表现更强。进一步发现经济水平、人口密度和人力资本发挥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相邻城市的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扩大了城市之间的创新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