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84)
2023(6081)
2022(5193)
2021(5000)
2020(4057)
2019(9147)
2018(8920)
2017(15900)
2016(8758)
2015(9560)
2014(9529)
2013(8990)
2012(8134)
2011(7139)
2010(7536)
2009(6872)
2008(6898)
2007(6609)
2006(6012)
2005(5462)
作者
(23136)
(19395)
(19092)
(18144)
(12138)
(9217)
(8598)
(7351)
(7182)
(7023)
(6491)
(6466)
(6181)
(6031)
(5856)
(5819)
(5679)
(5655)
(5506)
(5361)
(4839)
(4723)
(4564)
(4519)
(4455)
(4279)
(4198)
(4194)
(3974)
(3898)
学科
(32181)
管理(30671)
(27165)
企业(27165)
(25668)
经济(25626)
技术(15156)
技术管理(11467)
(11364)
中国(10964)
(8317)
业经(8248)
理论(8173)
(8027)
农业(7759)
方法(7597)
教育(7227)
教学(6483)
(5976)
地方(5975)
银行(5968)
(5715)
数学(5580)
(5382)
数学方法(5380)
(5248)
(5218)
贸易(5211)
(5129)
金融(5129)
机构
学院(115858)
大学(112316)
管理(46051)
(43465)
经济(42211)
理学(38231)
理学院(37858)
管理学(37247)
管理学院(37028)
研究(36675)
中国(28650)
(23473)
(21642)
科学(20782)
(20044)
中心(17876)
(17756)
(16749)
师范(16632)
(16324)
财经(16045)
(15826)
技术(15600)
研究所(15491)
北京(15287)
业大(14386)
(14323)
职业(13625)
(13382)
(13016)
基金
项目(72479)
研究(59739)
科学(57767)
基金(48735)
(41063)
国家(40573)
社会(36117)
科学基金(35754)
社会科(33994)
社会科学(33988)
(32298)
教育(29559)
基金项目(25911)
(25641)
编号(25518)
(22035)
成果(21592)
自然(21157)
自然科(20766)
自然科学(20764)
自然科学基金(20438)
课题(19649)
创新(19341)
资助(18319)
(16633)
重点(16442)
(16382)
(15504)
项目编号(15497)
规划(15477)
期刊
(57232)
经济(57232)
研究(38118)
中国(32750)
教育(25994)
管理(20920)
(17372)
(16458)
技术(14345)
科学(13961)
学报(13196)
(12390)
金融(12390)
大学(10910)
农业(10880)
业经(10401)
学学(9740)
科技(8850)
职业(8706)
财经(7815)
经济研究(7704)
(7415)
论坛(7415)
技术经济(7230)
(6868)
问题(6626)
(5852)
图书(5830)
(5319)
技术教育(5286)
共检索到191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温志强  滑冬玲  郝雅立  
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不够是社会转型时期实现"十三五"规划、推行"人才+"模式的重要瓶颈。以全国享有创新型人才称号的群体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6位人才为样本,借助创新型高端人才培养项目,通过多角度问卷调查和多层次数据分析,发现"六重六轻"的人才培养问题。在调研基础上,结合人才培养现实,指出当前阶段人才培养中缺乏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整体平台、创新人才服务机构和创新人才合作平台,缺乏战略性产业链专项人才工程,境外培养渠道少等困境。为此,提出树立"大人才"观念,成立创新人才服务中心和创新人才工程评测研究院,研发设计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晓代  
文章阐述了应用型院校"工学评"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如校企合作办学、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2+1"人才培养模式、"校办工厂"人才培养模式等,分析了应用型院校"工学评"人才培养模式在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学校层面的实施困境,进而从政府、企业、学校三个层面提出了突破现实困境的提升对策,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应用型院校的健康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海燕  姜乐军  朱震震  
技能人才培养是技能型社会构建的基础,而高技能人才培养则是其中的关键。文章以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践为案例,通过分析江苏高技能人才供给能力不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不够、高技能人才培养环境不友善等现实问题,在综合考虑影响江苏高技能人才培养内外部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强化政府职能,持续优化高技能人才供给;聚焦体系建设,不断调试高技能人才培养布局;着力制度改革,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统筹政行企校,大力夯实高技能人才成长基础等多方面的政策举措进行突围和突破,为我国其他省份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许寒梅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体现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转型”的核心是建立起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社会服务能力。目前,应用型人才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仍然面临一些困境,亟需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创新应用型人才社会服务能力培养的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德秀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突出内涵发展,寻求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更多高层次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上海交通大学这样的研究型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2005年7月,在温家宝总理看望学校老学长钱学森时,钱老曾意味深长地说: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光旭  
当前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其改革趋势是探索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培养方式,使得培养方式的改革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课题。但是,从目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现状来看,多数改革尚处于一般性的教育理论探讨阶段,没有站在国际高等教育大背景下,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教学管理、教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殷文杰  
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组织模式和岗位能力要求,技术技能创新面临系统协调性、任务高端性、技术集成性、实践过程复杂性等因素的挑战。为满足智能化生产条件下技术技能创新对广大劳动者研究开发、技术组合、灵活应对复杂问题情境等创新能力的需要,高职教育需改变精英化创新教育理念以及知识地位弱化、知识组织学科化、实践教学程式化等倾向,进一步拓宽技术技能创新的群众基础,强化知识学习的重要性,遵循知识的行动逻辑,整体设计实践教学,从而推动大批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涌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旻  
创新人才培养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规格的新需求,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践问题、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困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难题。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这个概念,高等学校经历的几次大的结构性改革,都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重点,做了大量的、多视角、多层次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姜文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于人才,特别是杰出创新人才。钱学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疑问,不仅反映了中国创新人才培养的困境,更对整个社会和教育界提出了反思和改革的要求。本文从"钱学森之问"所引发的讨论入手,探究疑问背后之实质,最后从国家政策引导、按教育规律办学、用人机制保障三个层面提出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和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薛其坤  
当今全球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科技革命、国家发展战略与高等教育变革等多因素历史地交汇在一起,各国科技竞争的新态势呼啸而至,使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几个科学突破的例子,阐释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强调培养杰出人才需高度重视科学精神的塑造和学科规划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史秋衡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观念、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方式多层面有机结合的产物,涉及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管理和质量控制等多个过程环节,其基本问题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样培养人”。这两个基本问题已经被学术界讨论多年,从培养高级人才到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系列大讨论中,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政策和实践一直处在变革和充实之中,面对扩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壮国桢  
当前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培养目标定位高与生源学业基础差、培养方案单一与学生诉求多样、培养方式"学问化"与学生智能多元化、评价方式"外显"与学生优点"内隐"等错位现象。学生入学条件降低、政策举措执行不到位、培养质量缺乏社会认同等是造成错位的主要原因。办学理念与生源实际、培养方案与学生诉求、培养过程与学生智能特点、质量认同与学生发展的有效对接是实现突围的主要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田庆锋   李瑶  
国防科技创新型人才是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资源,但国内关于这类人才的研究不足,同时也缺乏对国外关于这类人才培养成功模式的研究,而美国的“国防开拓”(H4D)项目为培养国防科技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全新模式,因此,在梳理H4D项目背景和发展现状基础上,厘清其人才培养框架和过程,总结凝练美国国防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可见,H4D项目的核心目标就是基于坚持问题导向的特色国防创新文化支撑来培养国防科技创新型人才,运行机制覆盖多部门协同的中观层面和团队创新的微观层面,遵循开放逻辑和融合逻辑,通过“团队组建—问题明确—问题解决—方案评估”过程培养人才。H4D项目由核心目标、运行机制和创新文化构成的国防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框架,与中、微观双层运行机制和两大逻辑的三重耦合,推动H4D项目高效运行,实现国防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美国经验给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作的启示包括:健全有组织科研体系、完善需求牵引与利益分配协同的动力机制、畅通军民双向互动渠道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青  
本文通过研究艺术设计教学主流课程形式、插画设计主题项目课程实践案例,结合高职教学的特点,在教师团队作用、跨界融合教学、创新专题教学设计、综合素养提升等方面,推进学生创意思维、创新能力、综合素养培养的项目实践总结和理论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