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53)
2023(14677)
2022(12338)
2021(11204)
2020(8952)
2019(20358)
2018(19734)
2017(37152)
2016(20156)
2015(21646)
2014(21413)
2013(20871)
2012(19514)
2011(17757)
2010(18125)
2009(16565)
2008(16137)
2007(14523)
2006(13101)
2005(11730)
作者
(58184)
(48606)
(48187)
(45392)
(31079)
(23270)
(21635)
(18804)
(18546)
(17263)
(16608)
(16065)
(15723)
(15240)
(15025)
(14914)
(14528)
(14401)
(14108)
(13960)
(12203)
(11959)
(11694)
(11149)
(11142)
(10914)
(10734)
(10655)
(9674)
(9671)
学科
(82781)
经济(82697)
管理(61541)
(60286)
(47256)
企业(47256)
中国(30054)
方法(27178)
(26078)
地方(24644)
数学(23318)
数学方法(23078)
业经(20345)
技术(19808)
(19679)
农业(17842)
(16381)
贸易(16365)
(16087)
(15826)
(15020)
(14972)
银行(14934)
(14452)
环境(14361)
(14172)
金融(14172)
(14081)
(13689)
技术管理(13529)
机构
学院(281416)
大学(277130)
(118447)
经济(115860)
管理(108654)
研究(101082)
理学(92945)
理学院(91853)
管理学(90505)
管理学院(89959)
中国(76266)
科学(61183)
(59214)
(53531)
(51028)
(50493)
中心(46109)
研究所(45636)
(44537)
业大(42624)
财经(41333)
农业(39847)
(38042)
师范(37599)
(37494)
北京(37440)
(37056)
(35565)
经济学(35181)
(32091)
基金
项目(188429)
科学(150073)
研究(137571)
基金(135555)
(119235)
国家(118170)
科学基金(101733)
社会(89321)
社会科(84835)
社会科学(84819)
(76255)
基金项目(72028)
自然(65318)
(63975)
自然科(63905)
自然科学(63890)
自然科学基金(62749)
教育(62586)
编号(54428)
资助(53261)
(46283)
(44217)
成果(43284)
重点(42755)
(40555)
创新(40484)
课题(39602)
发展(36949)
国家社会(36745)
(36362)
期刊
(137516)
经济(137516)
研究(87699)
中国(63541)
(47307)
管理(42429)
学报(42102)
科学(41043)
(38623)
教育(34648)
农业(32095)
大学(32060)
(30320)
金融(30320)
学学(30283)
业经(24854)
技术(24389)
经济研究(22163)
财经(19787)
问题(18948)
(17254)
(17187)
科技(15717)
技术经济(14392)
商业(14014)
(13904)
现代(13567)
(13072)
(12890)
论坛(12890)
共检索到435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亚南   方炜  
文章基于2004—2019年我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有效提升了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该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在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东部城市、中部城市、一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特大城市、大型城市、中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培蕾  
选取2007—2020年中国278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度碳排放约束下的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水平,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创新驱动政策对GTFP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城市GTFP,促进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安慰剂检验后仍成立。在同时剔除智慧城市、文明城市和低碳城市等政策因素后,创新驱动政策对GTFP的提升作用有所下降,但是其政策效应依然显著;机制检验发现,创新驱动政策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提升城市GTFP;异质性分析发现,创新驱动政策对GTFP的驱动效应在低经济发展水平、非资源型和非城市群中的城市更为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培蕾  
选取2007—2020年中国278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度碳排放约束下的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水平,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创新驱动政策对GTFP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城市GTFP,促进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安慰剂检验后仍成立。在同时剔除智慧城市、文明城市和低碳城市等政策因素后,创新驱动政策对GTFP的提升作用有所下降,但是其政策效应依然显著;机制检验发现,创新驱动政策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提升城市GTFP;异质性分析发现,创新驱动政策对GTFP的驱动效应在低经济发展水平、非资源型和非城市群中的城市更为显著。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晨  张广胜  
选取2004—2016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固定效应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和处理效应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经济发展高质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被确立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能够显著改善地区经济发展质量,且能够改变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增长趋势;但改善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存在时效性,在1~6年内作用效果稳步增强,6年后效果逐渐减弱;国家创新型城市通过改善地区高端生产型服务业集聚状况的方式促进当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兆廉  石大千  
通过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看作是创新驱动发展的自然实验,本文基于中国2003—2016年28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和三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创新驱动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政策能够显著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PSM-DID方法和多种稳健性检验,结论仍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创新型城市政策通过创新要素投入与创新环境建设两种作用机制,分别产生了积极的创新效应和结构效应,二者是创新驱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途径。本文的重要政策含义在于:明确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为继续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武汉大学创新型城市研究课题组  
本文结合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认为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要强化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所在创新源头上的重要作用,提升城市创新发展的基础能力;注重发挥大企业的创新优势,增强区域创新发展活力;强化科技创新产权对科技人员的有效激励,吸引高端人才集聚发展;大力发展股权投资,为创新型城市注入金融"活水";加强城市创新的"硬设施"与"软环境"建设,推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优化升级;构建开放式创新体系,积极打造全球创新高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宣烨   彭婕  
文章基于2004—2019年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创新型城市试点对服务业发展质量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可显著提升以结构优化升级表征的服务业发展质量,且伴有滞后性和长期动态性。基于城市特征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试点政策对高市场化程度、高网络通达度、高法治化水平和高外商直接投资地区的服务业发展质量具有更强的提升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主要通过科技创新效应、金融支撑效应、集聚驱动效应这些主要路径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助推试点城市服务业质量提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官卫华  叶斌  宋晶晶  陈韶龄  
"城市双修"工作顺应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高质量发展要求应运而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解决"城市病"的重要手段。为此,要正确认识"城市病"产生的根源、原因以及"城市双修"的范围、对象、方法和重点。本文以南京"城市双修"试点工作为实证,采取综合评估、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分析"城市病"症结,以此确定"城市双修"工作任务重点和行动举措,并总结提炼相应实施成效和工作经验,可为其他城市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景国文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仅保持要外商直接投资(FDI)规模的稳定增长,更要注重其质量和结构的提升,以创新型产业集群为代表的高水平产业发展则可以有效促进高质量外资流入。以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5—2020年276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双重差分检验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能够显著促进所在城市的FDI流入,其中存在试点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来促进FDI流入的机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显著促进了劳动力成本低城市的FDI流入,但会抑制劳动力成本高城市的FDI流入;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的FDI流入促进效应在财政实力较强的城市更加明显;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对FDI影响高质量发展具有调节效应,可以通过促进FDI的规模增长和质量提升进一步推动创新质量改善、产业结构升级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从而助力高质量发展。应加快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继续扩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充分发挥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对高质量外资的吸引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帅龙  李豫新  
文章基于2005—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探究了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创新型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出显著的动态连续性;创新型人力资本不仅可以通过加快技术进步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可通过“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链式中介渠道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赵军  李艳姗  朱为利  
本文基于我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二者关联效应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以数字金融为门槛搭建面板门槛模型,探究绿色创新的城市高质量发展促进效应,同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二者及关联效应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长期影响及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两者交乘项在样本期内均显著促进了城市发展质量提升;第二,不同数字金融水平下绿色创新对城市高质量发展起到正向非线性促进作用;第三,长期内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及二者关联效应均会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推动效应逐渐放缓;第四,异质性分析下数字金融、绿色创新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性。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要促进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相融合,加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赋予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第二,要推动绿色创新政策体制建设,优化绿色创新引领机制,促进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效应释放。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谌仁俊  黄诗茜  姬晓晨  陶为婕  
本文选取工业总产值与工业劳动生产率反映城市工业经济的"量"和"质",试图研究"两控区"和SO2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单一实施"两控区"政策是现阶段最有效的环境政策,能通过创新补偿显著提升工业经济的"量"和"质",而SO2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一方面受试点区以非发明专利为主的绿色创新结构制约,另一方面受环境规制强度的负向调节,未能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从长远看,采取以命令-控制机制为主、市场化手段为辅的组合型环境政策,对不同地区实施差异化政策,是保障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最佳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惠献波  
文章以2006—2020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创业活跃度视角,采用多期DID方法实证检验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激发地区创业活跃度,从而提升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创业活跃度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与创业活跃度的协同效应在非中心城市、科教水平低的城市中更加显著。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雅莉  侯林岐  朱金鹤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力量之源,低碳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将创新型城市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2005—2018年全国275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评估创新型城市试点对降低碳强度的政策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在降低碳强度的基础上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各类试点政策的推动效果依次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创新型城市政策>智慧城市政策>低碳城市政策>环境保护重点监控政策;第二,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与结构转型效应3条路径助力低碳经济发展;第三,城市特质会影响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效应发挥,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碳强度的抑制效果呈现由东到西递增的地理空间差序格局、由高到低递减的城市等级差序格局,在人口规模与抑制效果之间呈现倒U型作用,并且资源型城市的抑制效果显著大于非资源型城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吕蕾  
党的十八大出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重大战略以来,创新发展已经成为践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引领,创新型城市发展无疑将成为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发展为理念,积极推动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就是要提升社会大众的民生福祉,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市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