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579)
- 2023(20593)
- 2022(16967)
- 2021(15576)
- 2020(13008)
- 2019(29289)
- 2018(28980)
- 2017(55713)
- 2016(29885)
- 2015(33109)
- 2014(32881)
- 2013(32040)
- 2012(29085)
- 2011(25989)
- 2010(26194)
- 2009(24442)
- 2008(24365)
- 2007(21744)
- 2006(19453)
- 2005(17552)
- 学科
- 济(124799)
- 经济(124629)
- 业(107021)
- 管理(102849)
- 企(94487)
- 企业(94487)
- 方法(52227)
- 数学(42219)
- 数学方法(41597)
- 财(39441)
- 农(38026)
- 业经(37903)
- 中国(35370)
- 制(28954)
- 务(26349)
- 财务(26279)
- 财务管理(26234)
- 农业(26142)
- 企业财务(24896)
- 技术(23969)
- 地方(23384)
- 理论(22634)
- 策(21556)
- 贸(21023)
- 贸易(21007)
- 银(20831)
- 银行(20803)
- 和(20725)
- 学(20714)
- 体(20573)
- 机构
- 学院(423105)
- 大学(419600)
- 济(176461)
- 经济(172750)
- 管理(168839)
- 理学(144361)
- 理学院(142849)
- 管理学(140428)
- 管理学院(139610)
- 研究(136479)
- 中国(107660)
- 京(87810)
- 财(87138)
- 科学(80277)
- 财经(67821)
- 所(66168)
- 江(65669)
- 农(64943)
- 中心(63958)
- 经(61608)
- 研究所(59277)
- 业大(57997)
- 北京(54556)
- 经济学(54162)
- 范(53166)
- 师范(52628)
- 州(51413)
- 农业(50378)
- 院(50323)
- 财经大学(50163)
- 基金
- 项目(279605)
- 科学(224134)
- 研究(207969)
- 基金(205551)
- 家(177141)
- 国家(175602)
- 科学基金(154157)
- 社会(135074)
- 社会科(128214)
- 社会科学(128186)
- 省(109070)
- 基金项目(108049)
- 自然(98429)
- 自然科(96175)
- 自然科学(96149)
- 教育(95855)
- 自然科学基金(94462)
- 划(90895)
- 编号(83494)
- 资助(82727)
- 成果(67805)
- 重点(62440)
- 部(62181)
- 创(61760)
- 发(59845)
- 课题(57876)
- 创新(57135)
- 国家社会(56594)
- 制(55542)
- 教育部(54222)
- 期刊
- 济(199431)
- 经济(199431)
- 研究(126616)
- 中国(84729)
- 财(70957)
- 管理(69836)
- 农(60072)
- 学报(57159)
- 科学(57117)
- 大学(45743)
- 教育(44334)
- 学学(43110)
- 融(42554)
- 金融(42554)
- 技术(40966)
- 农业(40762)
- 财经(33861)
- 业经(33659)
- 经济研究(31139)
- 经(29225)
- 问题(26993)
- 业(23473)
- 技术经济(22426)
- 现代(20772)
- 贸(20004)
- 统计(19985)
- 财会(19428)
- 版(19281)
- 策(19220)
- 科技(19172)
共检索到63954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姜浩 邓峰
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但目前基于微观企业层面、采取定量方法对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数字化战略选择的相关研究缺乏。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为给中国进一步推动企业利用制度优势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经验证据,从制度层面的视角,以微观企业数字化转型为研究对象,利用Python软件对2004—2020年中国上市企业年报关键词进行文本挖掘,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运用多时点的双重差分(DID)模型考察创新型城市试点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相较于非试点城市,试点城市内的企业更加易于开展数字化转型,且这一政策效果在非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而且,创新型城市试点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科技人才集聚和优化创新环境(硬环境和软环境)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影响。据此,提出进一步总结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的经验、因企制宜地采用差别化的激励扶持政策,以及重视资金、人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传导渠道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闫俊周
选取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开展准自然实验,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整体上促进了企业创新产出。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政府补助、税收优惠等直接资源配置方式以及通过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帮助企业扩大外部融资的间接信号效应增加企业创新产出。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场竞争、政治关联会加强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促进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产业政策对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创新的激励效果更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闫俊周
选取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开展准自然实验,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产业政策整体上促进了企业创新产出。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政府补助、税收优惠等直接资源配置方式以及通过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帮助企业扩大外部融资的间接信号效应增加企业创新产出。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场竞争、政治关联会加强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促进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产业政策对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创新的激励效果更好。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赖晓冰 岳书敬
“智慧城市”政策作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其政策效应的微观反映可能会影响企业网络化、信息化乃至数字化转型进程。基于上述事实,本文利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设计准自然实验,并采用Python工具对2007—2019年上市企业年报进行文本挖掘,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在此基础上,借助双重差分模型(DID),从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两个方面考察智慧城市试点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效应。结果发现,智慧城市试点显著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换言之,与非试点智慧城市相比,在开展智慧城市政策试点的区域中,其辖区内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因这项政策红利而得到明显提升。该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PSMDID、安慰剂检验、替换估计模型、替换变量等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借助“资金”“人才”两条路径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储能,一是利用技术资本积累效应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资金约束问题,二是通过人力资本聚集效应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改善人才约束困境。进一步研究显示,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驱动效应受到来自企业层面、行业层面以及市场层面等异质性因素干扰,特别是对于非国有企业、传统行业和发达金融市场,智慧城市建设发挥的数字化转型政策激励效应尤为明显。本文结论为深入厘清当下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热潮嵌入了制度变迁领域的理论解读,同时也为政府后续制定“靶向性”数字化激励举措提供现实依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赖晓冰 岳书敬
“智慧城市”政策作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其政策效应的微观反映可能会影响企业网络化、信息化乃至数字化转型进程。基于上述事实,本文利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设计准自然实验,并采用Python工具对2007—2019年上市企业年报进行文本挖掘,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标。在此基础上,借助双重差分模型(DID),从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两个方面考察智慧城市试点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效应。结果发现,智慧城市试点显著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换言之,与非试点智慧城市相比,在开展智慧城市政策试点的区域中,其辖区内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因这项政策红利而得到明显提升。该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PSMDID、安慰剂检验、替换估计模型、替换变量等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借助“资金”“人才”两条路径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储能,一是利用技术资本积累效应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解决资金约束问题,二是通过人力资本聚集效应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改善人才约束困境。进一步研究显示,智慧城市建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驱动效应受到来自企业层面、行业层面以及市场层面等异质性因素干扰,特别是对于非国有企业、传统行业和发达金融市场,智慧城市建设发挥的数字化转型政策激励效应尤为明显。本文结论为深入厘清当下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热潮嵌入了制度变迁领域的理论解读,同时也为政府后续制定“靶向性”数字化激励举措提供现实依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博 谢家智 吴静茹
如何从政策层面推动实体经济“脱虚向实”,迈向高质量发展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以2002—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政策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机制检验发现,试点政策能有效增加企业创新投入、降低企业税负和交易成本,进而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政策效应在管理层语调悲观、区域营商环境较差和处于衰退期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可为进一步优化创新驱动政策,引导企业“脱虚向实”提供经验证据,同时也为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提供借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杜群阳 陈卓骋 孙镇南
在数字技术赋能供应链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厘清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ESG分歧的影响对企业践行ESG理念与推动现代供应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以2015~2022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ESG分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供应链数字化降低了企业ESG分歧,环境信息披露的增加与媒体关注度的提高是供应链数字化降低企业ESG分歧的主要渠道。进一步分析发现,供应链数字化带来的企业ESG分歧下降,有助于缓解融资约束、降低经营风险和提升企业价值。本文的研究为ESG分歧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对于理解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政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国高 刘田广 郭晓杰 郭思瑶
如何从政策层面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当下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制度设计,能否对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重要影响?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其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有效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检验表明:试点政策主要借助创新环境优化与创新资源集聚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国有、大规模与高新技术企业,以及营商环境较好、财政压力较小的城市,试点政策更能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拓展分析表明:试点政策能通过空间溢出与生产网络溢出带动非试点城市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试点政策虽扩大了城市内数字鸿沟,但能有效缩小城市间数字鸿沟,促进区域数字转型协同发展。研究结论丰富并拓展了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微观经济效应,不仅为化解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困境提供切实可行的经验路径,也为数字技术深度赋能实体经济、重塑产业竞争优势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伟增 毛宁 兰峰 王立
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以2016年设立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简称“大数据试验区”)作为准自然实验,从数字生态视角考察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区位导向性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大数据试验区有效激发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动力,特别是对企业底层数字技术运用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体现了数字化政策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起步阶段对于企业转型的基础作用;大数据试验区的设立使当地企业获得更多政府数字补贴支持,显著提高了企业获得数字补贴的广度和深度,改善了当地的数字发展环境,并且能够吸引数字化企业和人才形成空间集聚,产生知识溢出效应,从而有效改善地区的数字生态;大数据试验区能够更好地促进非国有企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规模较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但对初始数字化基础较差企业的影响较小;在金融发展环境、数字基础条件和制度环境越完善的地区,大数据试验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越显著。本文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化理解以大数据试验区为代表的数字产业政策对新时代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也为地方政府借助大数据试验区充分发掘数据要素价值、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提供了政策支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石忠义 涂淼
“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是数字治理在国内的“先试先行”,也是我国基于政务大数据驱动数字治理、实现惠民惠企的重要举措。基于2014年实施的“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利用2011—2022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数字治理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治理能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旧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大型企业、成熟期企业、东部地区、法治水平高及互联网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更明显。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治理通过影响数字要素投入、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由此,针对性地提出创新“危机应对+平台监管”数据治理机制,打造企业技术创新安全环境;推进数字要素偏向型赋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增量提质;加强知识产权转化效能,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研究为数字治理发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效能提供了实证依据,对后续数字治理调整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玲富 豆勇芳 王海灵
数字化是现代经济的发展趋势,供应链数字化日益成为驱动制造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基于2013—2022年沪深A股制造企业数据,以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政策的开展为切入点,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以试点政策为代表的供应链数字化对供应链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数字化可以改善供应链效率,经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由机制检验结果可知,供应链数字化通过降本增效、提升风险承担水平、改善协作关系的方式来提升供应链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技术水平越高,供应链数字化越能显著改善供应链效率;供应链数字化可以强化供应链效率对企业价值提升起到的正向作用。研究结论为企业开展供应链数字化相关活动,积极提升供应链效率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旺平 王雨晨 冯大威
加速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利用2008—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在严格筛选并控制影响试点入选变量的基础上,研究了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试点政策显著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该结论经异质性-稳健估计量、PSM-DID、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可靠。机制分析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会通过增加企业高层次人才流入、增进银企关系和增加政府补贴助力企业破解数字化转型困局。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政策在西部城市,以及小规模企业、创新禀赋高的企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为破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困局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依据,也为完善创新型城市试点的配套政策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思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彦庆 吕萍
本文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供应链数字化对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经济韧性水平,并通过了平行趋势、PSM-DID和安慰剂检验。异质性分析表明,供应链数字化对东中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城市消费能力提升是供应链数字化影响城市经济韧性水平的重要机制路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成明 周迪 董志勇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但现有文献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因关注较少。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对2009—2021年上市公司年报进行分析,构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并基于沪港通准自然实验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结果显示,资本市场开放显著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且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主要通过改变企业信息披露行为和促进企业长期价值回归两条路径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即企业数字化转型兼具策略性和实质性。异质性分析发现,资本市场开放的数字化转型效应在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产业、融资约束较高企业和管理层权力较大的企业中表现更明显。本文剖析了“开放”与“转型”之间的关系,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开放进程中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本文结论说明,通过资本市场开放融入国际大循环,可以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以畅通国内大循环,有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程子昂 方齐云 赵当如
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下,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国内供应链外延发展,实现企业高质量“走出去”,对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构建外生冲击,以2011—2022年上市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了供应链数字化建设对企业国际化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建设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并且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供应链数字化建设主要通过信息溢出、供应链整合以及风险承担能力提升机制助力企业开展海外业务,实现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异质性分析显示,供应链数字化建设对企业国际化的促进作用依赖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同时能缓解市场分割对企业国际化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中国企业充分利用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培育国际化竞争力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与经验证据。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推荐搜索
数字化治理与政府预算偏离——基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供应链数字化能促进链上企业间的融通创新吗——基于智慧供应链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科技金融政策、企业生命周期与数字化技术应用——基于“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科技金融发展促进了企业数字化技术应用吗?——基于“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绿色创新——基于“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准自然实验研究
双试点政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低碳城市和创新型城市双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绿色财政政策与企业绿色创新——基于“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宽带中国”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数字金融、数字化转型的中介效应
税收激励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的准自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