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44)
2023(14741)
2022(12284)
2021(11143)
2020(9169)
2019(20610)
2018(20031)
2017(37537)
2016(19851)
2015(21393)
2014(20651)
2013(20413)
2012(18989)
2011(17191)
2010(17221)
2009(15799)
2008(15027)
2007(13468)
2006(12153)
2005(10185)
作者
(56776)
(47981)
(47439)
(44905)
(30523)
(23029)
(21115)
(18324)
(18199)
(16743)
(16328)
(16066)
(15590)
(14830)
(14671)
(14501)
(13976)
(13974)
(13923)
(13645)
(11750)
(11730)
(11338)
(11115)
(10938)
(10642)
(10364)
(10206)
(9500)
(9346)
学科
(100283)
经济(100208)
管理(56003)
(50686)
(39932)
企业(39932)
方法(33360)
数学(28385)
数学方法(28216)
地方(27874)
中国(26419)
(24058)
业经(20507)
(18374)
技术(18044)
(17138)
农业(16947)
环境(15467)
地方经济(15269)
(14135)
(13944)
贸易(13933)
(13348)
技术管理(12652)
理论(12553)
(12191)
产业(11892)
(11865)
金融(11862)
(11839)
机构
学院(278703)
大学(275118)
(121411)
经济(118970)
管理(104922)
研究(98548)
理学(90606)
理学院(89445)
管理学(88052)
管理学院(87511)
中国(71937)
科学(60909)
(57731)
(51163)
(48225)
(47480)
(45976)
中心(44882)
研究所(44139)
业大(41964)
财经(41172)
经济学(38124)
(37848)
师范(37377)
(37333)
农业(37009)
(36345)
北京(35294)
经济学院(34213)
(34081)
基金
项目(193277)
科学(153171)
基金(140247)
研究(138211)
(123919)
国家(122872)
科学基金(105738)
社会(92098)
社会科(87385)
社会科学(87365)
(78331)
基金项目(76438)
自然(67982)
自然科(66405)
自然科学(66386)
自然科学基金(65195)
(64430)
教育(61542)
资助(54490)
编号(52899)
(44780)
(44387)
重点(43844)
创新(41092)
(41039)
成果(39935)
国家社会(38701)
课题(37933)
科研(36237)
发展(35377)
期刊
(141082)
经济(141082)
研究(82171)
中国(56081)
学报(43269)
(42163)
科学(41777)
管理(39145)
(37163)
大学(32445)
学学(30821)
农业(28495)
教育(25535)
技术(23756)
经济研究(23235)
业经(22736)
(22541)
金融(22541)
财经(20216)
问题(19389)
(17713)
(15527)
技术经济(15046)
科技(14675)
资源(14641)
商业(13472)
现代(12943)
(12754)
(12678)
(12200)
共检索到4155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志远   冯学钢   左文俊   何静   夏赞才  
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呈现出显著的经济效益,探索创新城市试点政策与旅游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借助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聚焦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旅游经济的直接影响、空间溢出及传导路径。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忽视空间溢出效应一定程度上会低估政策的正向作用,间接效应对总效应的贡献要高于直接效应;技术创新效应是试点政策驱动城市旅游经济提升的重要路径,政策效应的空间异质性差异显著,长江经济带下游和中游地区试点政策对旅游经济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上游地区政策效果尚未显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关锐  胡鸣镝  
为厘清旅游创新能力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关系,基于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法和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别测算旅游创新能力水平和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进一步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探析旅游创新能力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旅游创新能力和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在时间序列上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2)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旅游创新能力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呈显著正相关;3)回归结果表明,旅游创新能力的碳减排效应在低效率省份更为显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关锐  胡鸣镝  
为厘清旅游创新能力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关系,基于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法和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别测算旅游创新能力水平和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进一步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探析旅游创新能力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旅游创新能力和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在时间序列上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2)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旅游创新能力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呈显著正相关;3)回归结果表明,旅游创新能力的碳减排效应在低效率省份更为显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关锐  胡鸣镝  
为厘清旅游创新能力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关系,基于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法和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别测算旅游创新能力水平和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进一步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探析旅游创新能力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旅游创新能力和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在时间序列上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2)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旅游创新能力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呈显著正相关;3)回归结果表明,旅游创新能力的碳减排效应在低效率省份更为显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关锐  胡鸣镝  
为厘清旅游创新能力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关系,基于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法和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别测算旅游创新能力水平和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并进一步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探析旅游创新能力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旅游创新能力和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在时间序列上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2)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旅游创新能力与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呈显著正相关;3)回归结果表明,旅游创新能力的碳减排效应在低效率省份更为显著。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戴斯玮   戴志敏  
本文通过超效率DEA-Malmquist模型和Arcgis软件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6—2020年旅游产业的超效率及其变化程度进行测算并进行可视化描述,利用四象限图对旅游产业的超效率演变类型进行判定。最后采用面板方程对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旅游产业的超效率呈现出先迂回波折后快速突变式的发展状态,整体表现出DEA无效状态,在空间上呈现出东—中—西空间聚集现象,从东到西呈现出反梯度变化趋势,而其变化随时间表现出“V”型演化路径,省域差距显著;区域超效率发展类型处于由瘦狗类、金牛类朝问题类、明星类过渡的阶段;旅游产业超效率受到经济发展、区位条件、对外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等因素的正向影响,而与科技信息化水平和交通便利等因素呈负向关联的状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戴斯玮   戴志敏  
本文通过超效率DEA-Malmquist模型和Arcgis软件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6—2020年旅游产业的超效率及其变化程度进行测算并进行可视化描述,利用四象限图对旅游产业的超效率演变类型进行判定。最后采用面板方程对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旅游产业的超效率呈现出先迂回波折后快速突变式的发展状态,整体表现出DEA无效状态,在空间上呈现出东—中—西空间聚集现象,从东到西呈现出反梯度变化趋势,而其变化随时间表现出“V”型演化路径,省域差距显著;区域超效率发展类型处于由瘦狗类、金牛类朝问题类、明星类过渡的阶段;旅游产业超效率受到经济发展、区位条件、对外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等因素的正向影响,而与科技信息化水平和交通便利等因素呈负向关联的状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勇  张思慧  赵腾宇  张亚峰  
基于长江经济带2003—2018年11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数字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都具有空间集聚现象,重点城市化地区的数字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均相对较高;数字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空间滞后项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数字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驱动作用在城市群地区、中游地区和下游地区较为显著,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在城市群地区和下游地区更为显著。在推动地区数字技术创新发展时,需要注意数字经济发展中数字技术创新的垄断效应,推进城市化地区与非城市化地区的数字技术创新合作,实现数字经济驱动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福利均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春涛  李隆杰  何小禾  王姣娥  
长江经济带的联动发展及生态廊道建设使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出现剧烈变化,研究旅游景区的空间变化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制定长江黄金旅游带规划以及实现旅游经济腾飞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2012年和2016年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旅游景区空间点位数据,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平均最近邻分析以及核密度等方法分析了长江经济带旅游景区的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旅游景区总体分布格局基本沿长江水系发生聚集,聚集程度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加深;相关政策促进、旅游业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交通可达性优化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区域景区聚集加速;城市休闲型景区以及主题公园兴建为城市景区聚集提供新动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坤杰  胡强盛  许春晓  贺小荣  
作为我国大河流域综合治理发展的关键一环,探究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与城市人居环境协调关系对实现两系统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以长江经济带108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旅游产业与城市人居环境耦合协调指标体系,从地理时空二维角度评价其耦合协调演化趋势,并结合PVAR模型探究两系统之间的互动响应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长江经济带各地级市两系统的评价指数空间非均衡现象显著,高评价指数地区呈集聚态势分布,且集中于各区域核心城市,低评价指数地区呈分散态势分布,广泛分布于中西部地区。(2)耦合协调度呈逐步上升态势,总体耦合协调类型为低度耦合协调过渡到中度耦合协调,三大地区差异逐渐缩小,长江经济带总体呈均衡化、健康化发展态势。(3)两系统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互为格兰杰原因。二者之间对自身和对方都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相互之间形成正向累进效应,并且城市人居环境对旅游产业的促进程度要比旅游产业对城市人居环境的提升作用更大。据此提出治理建议,以期为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与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晓梅  程绍文  孙雅馨  
以AAAA,AAAA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数学方法和GIS空间分析工具分析长江经济带高级别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级别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高级别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均衡性很低,在省域、区域尺度上呈集中非均衡分布;高级别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密度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以上海市和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南京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及重庆都市区是高级别旅游资源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水体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区域人口规模是影响长江经济带高级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长江经济带旅游协调健康发展的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石林  侯景新  
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之一,在推动长江上中下游城市、促进东中西地区互动合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以长江经济带"协调会"成员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引力模型测算出"协调会"各城市的外向功能量。根据各产业的外向服务业功能量及城市总外向功能量的大小,选取上海、南京、武汉、宁波、重庆、合肥六个城市,利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城市总外向功能量对城市空间联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城市间的铁路客运次数与城市间的距离负相关,城市间的距离越远,铁路客运次数越少;具有较强外部功能量的城市对空间联系的影响显著;长江经济带各城市间人口规模与铁路客运次数呈正相关关系。根据研究结果,该文提出...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寰  王玮  尹涛涛  
为研究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环境规制与经济发展质量三者之间的空间效应,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2017年期间,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质量和环境规制具有分化现象,科技创新的空间聚集程度则稳步提升。科技创新空间溢出效应显著;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却给经济地理相邻省份带来负面效应;两者的协同效应对本省份经济发展质量存在负向的影响,对邻省则具有正向的影响;此外,控制变量人力资本从短时期来看对经济发展质量暂无显著的空间效应,而经济开放则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社会投资对本省经济发展质量有正向的影响,对邻省则存在负面的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兆峰  徐爱平  
低碳旅游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热点。基于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水平与旅游业CO_2排放量的测算结果,通过构建脱钩模型分析了旅游产业集聚与旅游业碳排放之间的联动关系,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2007—2016年间长江经济带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旅游业碳排放量与旅游产业集聚水平2007—2008年、2010—2011年、2012—2013年和2014—2015年为强负脱钩,2008—2009年、2011—2012年和2013—2014年为扩张性脱钩状态,2009—2010年和2015—2016年呈现增长连结。这说明长江经济带旅游业节能减排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加大低碳技术研究与利用,并引导游客低碳旅游,逐步实现长江经济带旅游业低碳绿色发展,达到旅游业碳排放与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强脱钩状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向阳  穆学青  明庆忠  陆保一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地理单元和支撑平台,是旅游业众多关键发展要素的集聚地,其高密度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消费集聚迫切需要高效的快速交通设施作为支撑。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双变量LISA模型和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探究2000—2017年长江经济带快速交通与城市旅游生产率的空间关联特征,验证快速交通对城市旅游生产率的空间效应及机理。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快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生产率的双变量LISA集聚总体呈增强态势,二者互具空间依赖性。(2)长江经济带快速交通对旅游生产率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快速交通优势度每提升1%,将分别促进本地和周边城市旅游生产率增长0.2193%和0.1182%;分区域影响边际效应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级差化递减特征。(3)快速交通系统通过集聚扩散、调整重构、传导配置与整合优化等方式,加速城市(区域)间旅游要素集合的流动与交换,城市旅游生产率通过"反哺效应"促进快速交通系统结构优化及服务能级提升。文章提供了关于快速交通与旅游生产率关系的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