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49)
- 2023(9714)
- 2022(7932)
- 2021(7202)
- 2020(5788)
- 2019(12966)
- 2018(12831)
- 2017(23544)
- 2016(12202)
- 2015(13687)
- 2014(13711)
- 2013(13388)
- 2012(12905)
- 2011(11826)
- 2010(12317)
- 2009(11603)
- 2008(11348)
- 2007(10781)
- 2006(9962)
- 2005(8688)
- 学科
- 济(73846)
- 经济(73793)
- 管理(42216)
- 业(35133)
- 企(30374)
- 企业(30374)
- 地方(21955)
- 中国(21007)
- 方法(20312)
- 数学(16873)
- 数学方法(16700)
- 技术(15904)
- 业经(14593)
- 农(13826)
- 地方经济(13542)
- 学(12933)
- 技术管理(11742)
- 制(10929)
- 财(10646)
- 环境(10254)
- 理论(9796)
- 发(9638)
- 农业(9347)
- 融(9073)
- 金融(9073)
- 和(8991)
- 银(8617)
- 银行(8609)
- 产业(8541)
- 策(8469)
- 机构
- 学院(183818)
- 大学(183282)
- 济(83856)
- 经济(81924)
- 管理(68907)
- 研究(65797)
- 理学(58130)
- 理学院(57390)
- 管理学(56382)
- 管理学院(56026)
- 中国(49473)
- 京(39286)
- 科学(38009)
- 财(35981)
- 所(31905)
- 中心(29864)
- 江(29793)
- 研究所(28406)
- 财经(27844)
- 经济学(26563)
- 范(25138)
- 经(25095)
- 师范(24931)
- 北京(24924)
- 农(24387)
- 院(23935)
- 州(23846)
- 经济学院(23348)
- 业大(22919)
- 财经大学(20222)
- 基金
- 项目(116065)
- 科学(93008)
- 研究(87333)
- 基金(83331)
- 家(71415)
- 国家(70771)
- 科学基金(62010)
- 社会(58464)
- 社会科(55313)
- 社会科学(55300)
- 省(46909)
- 基金项目(44291)
- 教育(39898)
- 划(38098)
- 自然(37688)
- 自然科(36891)
- 自然科学(36885)
- 自然科学基金(36219)
- 编号(33731)
- 资助(32214)
- 创(29382)
- 成果(27594)
- 发(26908)
- 创新(26486)
- 重点(26119)
- 课题(25303)
- 部(24927)
- 国家社会(24270)
- 发展(22575)
- 展(22251)
共检索到298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忠寿
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发展创新型经济。发展创新型经济对于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核心作用、引领作用和促进作用。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应以创新产业为核心,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加大投入为重点,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集聚人才为突破,精心构筑创新人才高地;以集成资源为支撑,全力打造城市的创新环境。
关键词:
创新型经济 城市建设 自主创新 经济转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宗荣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进而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指明了方向。政府要为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发挥推动作用。为此,政府要在明确创新角色定位、构筑合理创新体系、改革完善创新机制以及加强创新队伍建设四个方面作出努力并联合社会创新力量共同完成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宏图伟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 城市建设 政府 推动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惠献波
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于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增强经济韧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6—2022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多期DID方法(Time-varying DID)实证分析创新能力培育视角下,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显著增强经济韧性,这一结论在经过安慰剂等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且这一政策效应在行政级别高、具有地理区位优势及具备资源禀赋优势的城市中表现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创新能力培育是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经济韧性的有效路径。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创新效应,探寻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实现路径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袁国强 王欣 文春波 邱士可 李军利
通过对创新型城市的概念与内涵的探讨,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洛阳市情的全面和较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创新型洛阳建设为例,提出了创新型洛阳建设的总体框架、基本建构、功能联动和要素组合,并从创新型洛阳建设的战略目标出发,提出创新型洛阳建设的有关政策建议,并由此为建设创新型河南提供科学依据和启示。
关键词:
创新 创新型城市 创新型城市建设 洛阳市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向阳
当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国际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的新形势下,城市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失衡问题,生产方式粗放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创新型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知识与科技创新视野下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知识创新 创新型城市 产学研结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田秀萍
本文在对调查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职业院校建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实践,发现了职业院校在服务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机理,分析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对职业院校的要求,并提出了当前职业技术教育改革。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创新型城市 职业技术教育改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聂长飞 冯苑 张东
基于中国2006-2017年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能显著提高城市经济增长质量,且这种效应具有持续性。具体地,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通过财政支出偏向效应、结构禀赋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市场需求效应四条途径提高城市经济增长质量。异质性分析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东部地区城市、规模较大城市和等级较高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大。同时,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和市场化水平越高,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经济增长质量效应越显著。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谢焕忠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把科技创新作为一个基本战略,能够大幅度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比较强大的竞争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高等教育必须先行,它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基本的人力资源保障。高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在于培养人才、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
关键词:
创新型国家 高校 科技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锐连 蒋鹏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发展战略,是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系统工程。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高职教育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高职教育培养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在技术创新系统、知识和技术传播与应用系统、社会支撑服务系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样的大趋势下,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具有新思路和新举措。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高职教育 创新人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佳 顾小龙 辛宇
基于2008—2016年中国230个地级以上城市和来自2363家上市公司的16566个观测值,利用三重差分方法的检验表明:创新型城市的设立推动了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产出向实质性创新调整;该作用具有地区异质性,其对市场化程度较弱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财政政策和金融引导政策是创新型城市建设初期地方政府发挥政策效应的两个重要工具;通过增加政府补贴中的发展型财政补贴,以及在社保基金的支持下实现了实质性创新的提升。研究结论为政府的"有为之手"在促进地区及其企业创新产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尤其是在市场的"无形之手"相对较弱的地区更是如此。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种照辉 高志红 覃成林
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需要构建区域协同的国家创新体系。现有研究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有效提升了试点城市的创新水平并带动了其他城市的创新发展,但其是否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有待进一步研究且缺乏经验证据。本文认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会促使试点城市的创新环境改善、创新要素聚集和创新能力提升,从而推动创新创业活动的增加并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由此产生的合作创新需求增长以及合作创新环境改善会进一步促进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创新合作,进而有利于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且试点城市的合作创新能力越强、合作创新环境越好则这种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越强。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03—2019年276个地级市的数据,用人均合作专利数来刻画城市间合作创新水平,进而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试点政策对城市合作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政策的实施对试点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合作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删除省会城市样本、PSM-DID检验、试点时间滞后处理、控制其他试点政策影响、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表明试点政策有效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试点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可以通过加快试点城市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来促进区域协同创新;试点政策的区域协同创新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表明提高合作创新能力和改善合作创新环境有利于该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相比已有文献,本文从区域协同创新视角拓展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政策效应分析,并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区域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从创新创业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两个方面进行的作用机制分析以及地区异质性考察则有利于试点政策的完善和区域协同创新的推进。本文研究表明,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在加快试点城市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区域协同创新。因此,应继续大力推进和推广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构建布局合理的创新型城市网络,并强化创新合作和创新驱动,进而推动形成区域协同的高水平国家创新体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白洁 李万明
基于2003—2018年全国26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城市创业的政策效应。结果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促进城市创业,且促进作用逐年加深;创新型城市试点对临接、周边城市的创业水平具有正向扩散效应,对经济水平类似城市的创业水平具有负向虹吸效应;营商环境是创新型城市创业效应发挥的潜在通路,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通过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改善市场化水平、金融发展水平与技术创新水平进而提升试点城市的创业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创业效应受城市特质的影响,中西部城市的政策效应强于东部城市,大规模城市的政策效应强于中、小规模城市,重点城市政策效应强于一般地市。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 创业 营商环境 双重差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惠献波
文章以2006—2020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创业活跃度视角,采用多期DID方法实证检验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激发地区创业活跃度,从而提升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创业活跃度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与创业活跃度的协同效应在非中心城市、科教水平低的城市中更加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志远 冯学钢 左文俊 何静 夏赞才
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呈现出显著的经济效益,探索创新城市试点政策与旅游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借助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聚焦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旅游经济的直接影响、空间溢出及传导路径。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忽视空间溢出效应一定程度上会低估政策的正向作用,间接效应对总效应的贡献要高于直接效应;技术创新效应是试点政策驱动城市旅游经济提升的重要路径,政策效应的空间异质性差异显著,长江经济带下游和中游地区试点政策对旅游经济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上游地区政策效果尚未显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素春 聂鸣
以区域创新理论为基础,设计了一套衡量创新资源集聚、流动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根据提炼出的相关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创新型试点城市的创新资源集聚、流动和城市建设水平进行评估和比较。基于分析结果,运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索了创新资源集聚、流动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创新资源集聚和流动显著影响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创新资源集聚度高、流动性强的城市,创新建设水平一般也高;与创新资源集聚度相比,创新资源流动性与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的相关性更强。要提升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必须同时实现创新资源的集聚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