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38)
2023(6376)
2022(5177)
2021(4712)
2020(3693)
2019(8391)
2018(8290)
2017(15072)
2016(7662)
2015(8268)
2014(8063)
2013(7890)
2012(7207)
2011(6373)
2010(6576)
2009(5940)
2008(5816)
2007(5494)
2006(4879)
2005(3920)
作者
(20236)
(17044)
(16608)
(15674)
(10819)
(7996)
(7543)
(6474)
(6336)
(5961)
(5729)
(5605)
(5390)
(5292)
(5133)
(5107)
(4904)
(4878)
(4700)
(4632)
(4039)
(3956)
(3927)
(3921)
(3821)
(3749)
(3680)
(3657)
(3338)
(3274)
学科
(29405)
经济(29384)
管理(28911)
(26324)
(23347)
企业(23347)
技术(14207)
中国(14020)
技术管理(11277)
地方(10060)
方法(8742)
(7995)
(7757)
业经(7736)
数学(6987)
数学方法(6952)
城市(6681)
(5880)
理论(5534)
环境(5411)
农业(5307)
(5306)
(5083)
(5010)
银行(5009)
城市经济(4882)
(4751)
(4718)
金融(4718)
产业(4551)
机构
学院(102464)
大学(100692)
管理(42123)
(41632)
经济(40462)
理学(35635)
理学院(35216)
管理学(34801)
管理学院(34574)
研究(33535)
中国(25906)
(21573)
(19924)
科学(19008)
(16659)
中心(16108)
财经(14982)
(14658)
(14009)
师范(13897)
(13645)
(13616)
北京(13437)
(13115)
研究所(12961)
经济学(12524)
业大(11992)
技术(11252)
经济学院(11163)
商学(11149)
基金
项目(70254)
科学(57630)
研究(55082)
基金(50246)
(42603)
国家(42193)
科学基金(38286)
社会(36543)
社会科(34667)
社会科学(34660)
(29529)
基金项目(27719)
教育(25173)
(23962)
自然(23447)
自然科(22957)
自然科学(22955)
自然科学基金(22562)
编号(21628)
(21238)
创新(18709)
资助(17658)
成果(17024)
课题(16315)
(16111)
重点(15671)
国家社会(14903)
(14852)
(14422)
规划(14087)
期刊
(49722)
经济(49722)
研究(34362)
中国(26893)
管理(18370)
教育(16082)
(14989)
科学(12030)
技术(11232)
(10607)
金融(10607)
(10171)
学报(9917)
大学(8482)
业经(8428)
科技(7839)
问题(7506)
学学(7480)
经济研究(7294)
财经(7111)
城市(7095)
农业(6783)
(6512)
(6270)
技术经济(6125)
(5984)
论坛(5984)
图书(5979)
现代(5796)
职业(5524)
共检索到161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倩倩  周建军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践行创新型国家战略迈出的坚实一步,在促进创新发展的同时,对地方政府债务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为外生冲击,探索其对城投债扩张的影响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能显著推动城投债发债规模的扩大,其作用强度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趋势;机制分析表明,这一效应的产生会通过与地方官员更替和晋升、地方创新赶超压力与要素配置等渠道叠加的间接路径实现;这一债务扩张作用在中西部、北方、一般地级市以及人口规模较小的城市样本中更突出,城市群建设与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城投债规模的控制。因此,创新型城市的发展应以地方比较优势为遵循,建立弹性的考核标准,同时谨防因债务积累导致的债务风险。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思莹  李政  孙广召  
利用城市面板数据,通过细化产业发展与城市扩张指标,考察了产业发展、城市扩张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产业集聚与城市人口扩张、城市面积扩张均能有效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发展与城市扩张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当产城融合度较低时,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集聚与城市面积扩张均显著抑制了城市创新水平提升;而当产城融合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三者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逐渐凸显;并且随着产城融合程度的提升,产业集聚、城市面积扩张以及城市人口扩张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也在逐渐增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金涛  岳华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随之而来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却已构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隐患。鉴于此,基于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2009—2020年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倍差法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城投债扩张的影响机制与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有助于城投债扩张,且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通过提高地方政府竞争和增加土地出让收入的渠道助推城投债扩张。异质性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城投债的扩张作用不仅在非一线城市(含新一线城市)、中西部地区更加明显,且在人口流出城市和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的城市也更显著。研究结论对于有序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妥善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傅天  姚东旻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在地方政府面临财政、金融及土地等制度因素之外,本文创新性地探讨了“城投部门”(市内城投公司汇总)的自身激励、自发行为,及其在债务扩张过程中发挥的特殊作用。在国资增值的规模导向、隐性担保导致债务成本低等制度背景之下,“城投部门”存在过量举债的自发倾向。并且由于其在城市建设及土地出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债务扩张问题中,“城投部门”对于面临救助压力、债务风险的地方政府能够产生议价能力。在新《预算法》所代表的“防范债务风险”政策冲击中,“城投部门”能够通过更强的议价能力,持续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从而相对提高了债务扩张速度。本文通过双重差分法识别了这一因果效应,并从显性债务角度进行验证。债务限额能够对这一过程产生调节。控制内生性后,土地使用权在该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本文将研究视角下探至“城投部门”,从议价能力的视角为理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以及规范、管理地方政府债务工作提供了参考借鉴。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俊现  
选取2009—2018年的城投债和非金融企业微观财务数据,基于债务治理转型视角,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广义倍差法量化评估城投债扩张对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治理转型前,具有隐性担保属性的城投债通过“资金组合效应”提高了非金融企业的融资约束,降低了企业杠杆率;治理转型后,城投债扩张对非金融企业融资的影响机制失去效力。异质性分析表明:治理转型的影响主要集中在非国有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对负债期限和杠杆类型的影响则不存在显著差异。效应评估结果显示:治理转型对非国有企业短期融资、国有企业长期融资和借贷融资渠道的治理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策  李逸飞  楚尔鸣  
基于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的准自然实验,匹配2006—2018年的地级市城投债数据,采用多期倍差法,研究了城市荣誉评选与城投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对城投债规模扩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后,城投债发行额和余额均有显著增长;城市荣誉所带来的财政收入效应和土地金融效应能够提高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能力,而文明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投资支出和公共服务支出会增加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需求;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对城投债用途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偿还有息债务、基建投资、补充营运资金、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和财政透明度较低的城市参加全国文明城市评选对其城投债扩张的影响更大。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徐红  汪峰  
随着地方财政透明度的提升,地方政府预算内的债务融资受到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要求和更大的群众监督压力。于是,地方政府也就更有动机通过预算外渠道利用城投债融资。本文实证分析发现:在财政透明度高的地区,城投债发债规模显著更大;在财政分权程度高的地区,城投债发债规模也显著更大。然后分组回归发现,只有在财政分权程度高的地区,财政透明度的提升才会导致城投债规模明显增大。进一步实证发现,随着财政透明度的提升,该地区的城投债券可以获得更高的信用评级,但不会影响地区城投债券的融资成本。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童陆亿  胡守庚  
多维度城市扩张度量,是深刻揭示城市扩张规律及驱动力,实现高效城市扩张控制,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本文利用城市扩张自由度、蔓延度、感观优劣度指数对中国216个主要城市2000-2012年期间的扩张特征进行了综合度量。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扩张总体趋于紧凑,但低约束扩张模式所催生的"低质量"城市发展态势严峻;2不同维度城市扩张特征不尽相同,东、中部地区是中国近年城市扩张的集中地,扩张自由度及蔓延度较高、区域差异明显,扩张模式不尽合理;广东、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省份"低质量"扩张现象较为严重,西部省份及少数民族自治区扩张模式整体较优;城市圈地区扩张紧凑度较高,但统筹协调程度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可  张安录  徐卫涛  
为研究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的时空差异,本文利用1999年-2008年全国31个省市数据(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除外),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从空间尺度看,经济发展等影响因子,区位差异和政策变迁能够较好地解释全国、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其中,城市人口因子对城市用地扩张的拉动力度最大,固定资产投资在各尺度均对城市用地扩张有正影响,而经济发展仅在全国和中部尺度有影响;②从时间尺度看,除城市人口增加、产业结构升级和固定资产投资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有正影响外,其余变量统计上大多不显著;城市人口增加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呈...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路  
在提供"隐性担保"之外,中国地方政府是否会采取更加"主动"的措施来通过融资平台扩张债务?这些措施会对地方债务规模和成本造成哪些影响?本文基于微观数据,针对地方政府在"城投债"发行前后对融资平台的多种(显性)"财务支持"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在融资平台首次发行债券前,地方政府会显著增加对融资平台的注资(增资),以达到快速扩大其规模的目的;融资平台获得的土地资产规模显著增加,其中,可能包括地方政府的土地注入;地方政府会增加政府补贴数量,帮助融资平台达到债券发行的"门槛"要求;部分"财务支持"行为有助于"城投债"获得更高的外部信用评级,但对其发行利差没有显著影响。本文为分析地方债务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对深入理解融资平台运作机制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具有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雅楠  王成新  
文章以1991-2015年山东省城市建设用地和地区生产总值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分析方法研究两者之间的动态关联,结果表明:两者存在正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城市建设用地每扩张1%,GDP就会增长1.83%;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但不能证明经济增长是建设用地扩张的原因。城市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一个标准差的影响具有连续波动的正效应,且作用力较大;经济增长对城市建设用地一个标准差冲击的反应微弱,甚至出现负向效应。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度达到67.26%;而经济增长对城市建设用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鲁春阳  周彦兵  李玥  张宏敏  李会杰  赵占辉  
[目的]为探求重庆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采用1997—2016年城市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数据,分析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为重庆市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边界,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等计量分析方法分析重庆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结果](1)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呈正异速增长类型,城市各功能性用地扩张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道路广场用地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体。(2)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和经济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两者呈同质性变化特征。(3)GDP在滞后1、2阶时,在90%、99%的置信水平下,经济发展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Granger原因;但城市建设用地是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并不明显,说明盲目地增加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并不一定促进经济发展。(4)经济发展主要受自身波动的影响,短期内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呈上升趋势,但增幅不大。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作用明显, 90%以上的城市用建设用地扩张在经济发展波动中得到解释。[结论]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有限,但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因素。未来应深化经济发展与城市空间关联的研究,制定差别化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管控政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邓胜华  梅昀  陈曲  黎孔清  张信者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城市土地稀缺程度可想而知,能否节约集约用地对理性增长下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至关重要。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采用对应分析等方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有:①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因素由外因和内因组成。外因包括由国民经济宏观总量部分和国民经济总消费部分组合的经济发展维度、由相对增长和绝对增长综合的人口增长维度、由产业结构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集成的城市化发展维度以及其他因素维度。内因划分为公共用地和商住工用地;②商住工用地扩张是武汉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方面,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化等是其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公共用地扩张主要由其他因素驱动;③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武汉市城...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梅昀  邓胜华  
研究目的:定量分析各驱动因素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直接与间接效应。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通径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1)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直接与间接效应分别为0.4638、0.0251、0.0511,人口增长分别为0.3149、0.1535、0.5317,城市化进程分别为0.4400、0.0365、0.5236;(2)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及两者的耦合作用是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驱动力;(3)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主要驱动商住工用地扩张,城市化则侧重公共用地。研究结论:本研究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人口、城市化之间的和谐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可  张安录  李平  
为研究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论文利用1999—2008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使用计量工具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和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度都很快,东部地区最快,但增长率近年呈现下降趋势,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增长速度相对较慢;②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和产业结构调整能够非常好地解释全国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3个变量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均有着正影响,但影响力度存在差异;③逐年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也同样有着正影响,城市人口增加对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