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58)
- 2023(13271)
- 2022(11151)
- 2021(10463)
- 2020(8547)
- 2019(19493)
- 2018(19337)
- 2017(36203)
- 2016(19709)
- 2015(21256)
- 2014(20973)
- 2013(20157)
- 2012(18677)
- 2011(16741)
- 2010(17001)
- 2009(15443)
- 2008(14920)
- 2007(13569)
- 2006(12180)
- 2005(10750)
- 学科
- 济(67405)
- 经济(67320)
- 管理(58815)
- 业(56247)
- 企(47196)
- 企业(47196)
- 农(23047)
- 方法(21942)
- 中国(21465)
- 地方(19670)
- 技术(18493)
- 财(18401)
- 数学(17940)
- 数学方法(17585)
- 业经(17513)
- 制(17099)
- 学(16309)
- 农业(15005)
- 策(14337)
- 理论(12745)
- 银(12586)
- 银行(12554)
- 技术管理(12542)
- 行(12146)
- 体(12124)
- 划(11874)
- 融(11544)
- 金融(11536)
- 贸(11493)
- 贸易(11481)
- 机构
- 学院(262212)
- 大学(258220)
- 济(100793)
- 管理(100768)
- 经济(98219)
- 研究(92788)
- 理学(85867)
- 理学院(84717)
- 管理学(83263)
- 管理学院(82724)
- 中国(70634)
- 科学(57936)
- 京(55003)
- 财(49072)
- 所(46115)
- 农(44711)
- 江(43604)
- 中心(43258)
- 研究所(41881)
- 业大(38066)
- 范(37838)
- 师范(37436)
- 财经(37201)
- 州(36041)
- 院(34978)
- 农业(34690)
- 北京(34133)
- 经(33510)
- 技术(30444)
- 省(30187)
- 基金
- 项目(177415)
- 科学(141423)
- 研究(131666)
- 基金(127022)
- 家(111477)
- 国家(110491)
- 科学基金(95330)
- 社会(82079)
- 社会科(77606)
- 社会科学(77589)
- 省(72222)
- 基金项目(67951)
- 自然(62473)
- 自然科(61069)
- 自然科学(61052)
- 划(60498)
- 教育(60443)
- 自然科学基金(59987)
- 编号(54169)
- 资助(49504)
- 成果(44541)
- 创(41339)
- 重点(40145)
- 发(39500)
- 课题(39381)
- 创新(37774)
- 部(37685)
- 科研(33184)
- 国家社会(33019)
- 性(32513)
- 期刊
- 济(120596)
- 经济(120596)
- 研究(79658)
- 中国(60436)
- 农(40663)
- 管理(40537)
- 学报(38999)
- 科学(38903)
- 财(37396)
- 教育(36065)
- 大学(29569)
- 学学(27606)
- 农业(27356)
- 融(25934)
- 金融(25934)
- 技术(24181)
- 业经(21122)
- 经济研究(18206)
- 财经(17465)
- 业(15280)
- 问题(15123)
- 经(15037)
- 科技(14836)
- 图书(13469)
- 资源(13105)
- 坛(12999)
- 论坛(12999)
- 现代(12569)
- 技术经济(12306)
- 版(12281)
共检索到408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烨 陈晨 李传江 罗一南 蒋昊成 方晏如
青创人群作为创新型城区发展的核心要素,其健康活力与城区高质量建设紧密相关。当代青年人亚健康状态很大程度因为缺乏体育活动而引起健康问题,这在从事高强度创新工作的青年人群中尤为显著。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例,实证检验创新型城区青创人群的体育活动时空特征与空间供给问题。研究表明,拓展新兴体育活动空间,促进体育活动空间复合利用,灵活利用城市边角空间,增强工作地周边的体育设施供给与蓝绿空间融合互动,是满足大走廊地区青创人群体育活动需求,解决供需不匹配问题的关键措施。据此,从“产—城—人融合发展”的视角探讨运动健康活力导向的创新型城区建设的优化策略和研究展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解永庆
在我国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创新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相关研究表明,创新活动在空间上呈高度聚集态势,其系统性特征与城市要素、资源禀赋高度相关,不同创新集聚区对空间诉求差异显著;在区域层面,创新集聚区之间的密切联系会推进知识快速扩散和创新的不断产生,从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因而,区域创新系统的空间构建既要满足区域内各创新集聚区基于自身特征的空间需求,又要致力于促进各创新集聚区的网络化关联,形成创新系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例,通过分析不同片区的创新特征和模式,提出将西湖区打造成为创新型城区、未来科技城成为近郊科技园、青山湖科技城成为远郊科学城,形成区域创新网络一体化组织模式,并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创新单元功能内涵和建设方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
创新系统 创新空间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靖华 林甲嵘 姜中霜
目前科创走廊建设正成为我国各地区探索创新实践与区域治理的战略重点。针对科创走廊的内涵与边界尚待明确的问题,在横向比对区域创新发展形式的前提下分析科创走廊的本质内涵,认为科创走廊是将创新过程贯彻完整的特殊区域创新发展模式,走廊区域内部系统功能互补、协同创新发展;进一步研究分析日本筑波-东京-横滨创新带与我国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实例,基于知识视角认为,科创走廊内部参与创新活动的组织所在地理空间为科创走廊实体边界,创新活动为虚拟边界,科技创新为发展导向。最后提出区域建设科创走廊要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预先考虑布局基本设施,将有限的财力、物力投入到基础科技研发以及吸引高科技人才方面,发展聚焦科创过程前端、重视基础阶段。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夙 项丽瑶 俞荣建
众创空间作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兴载体,具有无边界、自组织与客户化等创业生态系统特征。文章以杭州梦想小镇众创空间为例,阐释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特征与功能,将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结构化为众创精神、创客生态圈、资源生态圈以及基础平台与创业政策等四个维度,分析了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代谢、多层次创业网络嵌套、异构创业资源整合、创业能力建构以及用户价值创造等五个核心机制。基于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的特征、结构与机制,分析众创空间绩效提升路径,并从众创空间层面和政府创业政策层面,提出众创空间建设的策略选择与政策安排。
关键词:
众创空间 创业生态系统 创业政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进超 蒋福 张智勇
基于企业间复杂的交互网络和知识迁移对企业创新收益的影响,采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构建出理论模型并予以解释,将个体企业视为产业集聚环境下的微粒,并能感知、处理和影响外部环境的行为主体。模拟生物行为,通过对个体企业微观层面的创新行为进行分析,形成宏观层面的群体行为数据集,利用仿真实验方法探究企业创新行为与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首先,产业集聚过程中会形成以创新企业为中心的虹吸效应,这种分布由于企业创新行为选择差异造成存在多个中心的趋势;其次,创新企业是一个多智能体,其创新行为选择受到创新规则集和知识库的影响;再次,企业创新形成的知识溢出效应是产业集聚的动力系统,该动力系统的运作后果导致中心节点与其他节点最短路径之和最小;最后,产业集聚还会受到创新制度环境以及竞合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创新行为 粒子群优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谢守红 甘晨 傅春梅
近年来杭州市创业活动发展迅速,创业活动指数呈现加速增长趋势。创业活动的蓬勃发展给杭州经济发展带来强大的动力,并对杭州城市空间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空间分布上看,杭州市创业活动呈现高度集聚的特征,创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区域:文三路创业基地、文一西路电商创业基地、滨江健康娱乐创业基地、大学城创业基地、未来科技城等。空间集聚的模式主要有3种:龙头企业带动型、大学和科研院所依托型、新区规划建设型。创业人才、科学技术、市场力和政府力是影响创业活动空间集聚的主要驱动力,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杭州创业活动表现为自组织空间集聚模式与他组织空间集聚模式。
关键词:
创业活动 空间集聚 众创空间 杭州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佳洺 张文忠 马仁峰 马笑天 余建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向集约化、绿色化方向转变,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城市内部适宜承载创新活动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空间是孕育创新的主要空间载体。文章梳理并对比了经济学、经济地理学、城市规划相关学科主流论著,发现核心要素、科技基础设施、创新环境、创新支撑条件是影响创新的主要方面,它们映射城市的产业集聚区、科研院所、自然环境等八大类空间载体,构成了创新空间潜力的基本分析框架。以杭州为例,基于单要素分析与多要素综合识别得出城市创新空间潜力的格局,发现杭州市区形成钱塘江沿岸地区和未来科技城向东延伸至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的两条高发展潜力创新轴带,前者优势在于创新环境和支撑条件,后者优势在于创新的核心要素和科技基础设施。
关键词:
企业创新 创新空间潜力 杭州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岑晓腾 苏竣 黄萃
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系统是一个多样化、复杂化的复合系统,其主要包含支持子系统内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效果,以及发展子系统内的创新投入和协同能力,兼具线性、非线性和自组织性等复杂系统特征。本研究基于系统论和协同论,构建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系统间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从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来看,沪嘉杭三地绩效均呈现上升趋势,嘉兴增长率最高,且区域内子系统中支持子系统和发展子系统绩效跟上一级系统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另一方面从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关系来看,三地之间协同程度也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总体协同程度较高,嘉兴协同发展成绩突出,其中上海子系统协同基础良好,增长缓慢,嘉兴子系统协同基础较差,但增长迅速。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衡宇 过伟敏
通过对杭州市城西若干城中村移民聚居空间的考察,从租居空间、商业空间和休闲活动空间三个层面分析了城市移民生活空间的自组织特征及其具有的积极性与弱势性,审视了移民聚居空间的现存价值。通过分析其内在矛盾与发展动力,认为应积极促进该类空间的转型,逐渐消除移民聚居空间的弱势性,以改善其城市融入的多元困境。但这一转型过程应在尽量不增加移民居住和管理成本的前提下进行。否则,过高的生存和生活成本将会迟滞移民的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
移民 聚居空间 自组织 价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靖华 吕艳薇 常晓然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是杭州21世纪最重要历史使命,为此国家、浙江和杭州各级政府制定和颁布了很多相关政策。本文搜集2000—2010年166条相关政策,在精读具体内容基础上量化编码,分别从政策力度、政策目标、政策措施三方面进行政策演变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政策力度提高速度快于政策数量,政策更趋规范化。第二,不同时期对政策目标三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同,目前越来越重视创新主体培育。第三,政策措施主要通过激励性政策刺激城市创新动力,鼓励创新者开展创造性活动。杭州"花园城市"和"服务型"城市特色的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其他富有旅游资源和服务资源的我国创新型城市带来启示。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 政策 演变 杭州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姚如青
《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下发后,以往的"碎片化"产业用地政策得到了整理、归并或重申。《工作指引》从顶层设计层面,引导、督促、授权各级地方政府尽快出台实施细则,打通产业用地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杭州是包括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内的新型产业发展特色较为鲜明的城市,产业用地日益呈现包括研发用途比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姚如青
《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下发后,以往的"碎片化"产业用地政策得到了整理、归并或重申。《工作指引》从顶层设计层面,引导、督促、授权各级地方政府尽快出台实施细则,打通产业用地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杭州是包括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内的新型产业发展特色较为鲜明的城市,产业用地日益呈现包括研发用途比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谈力 史北祥 王红扬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型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深化,知识创新型服务业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成为城市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带来的城市服务业布局变化将成为城市业态调整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南京为例,利用业态分布的POI数据,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区位熵等方法,从等级与结构的视角探究知识创新型服务业在南京市城区的空间分布,并进一步归纳衍生空间布局结构模型,探索产业空间布局的一般规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丹丹 马仁锋 张悦 金邑霞 赵一然
以杭州市2008、2016年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大数据为基础,利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和平均最近邻距离方法探究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特征与时空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杭州全域文化创意企业呈多核心聚集分布,分布密度由市中心向外围圈层式递减;杭州文化创意企业沿交通干线布局显著,呈现连片蔓延形态。(2)杭州核心九区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分布存在一定差异性;信息服务业、设计服务业和教育培训业具有显著的高校指向性;文化休闲旅游业与现代传媒业则集聚于城区中心休闲娱乐地带;艺术品业和文化会展业集聚于文化艺术氛围浓厚地。(3)2008—2016年文化创意产业各类企业数量显著增加,且呈现外拓和分散态势。各行业的核密度明显升高,标准差椭圆面积由27.26 km2增大到118.56 km2。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蒋文超
供给侧改革既是我国推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重大创新,也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然选择。为实现这一目标既要制定积极有效的产业引导政策,更要切实降低企业经营负担,降低结构转型的资金压力。涉企收费由于制定和执收的灵活性,理应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新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近些年国内涉企收费征管现状和已有政策评析,结合杭州市已有的体制创新,基于耦合效应提出构建涉企收费行政复议机制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