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23)
2023(7003)
2022(5650)
2021(5252)
2020(4067)
2019(9184)
2018(9090)
2017(15770)
2016(8070)
2015(8859)
2014(8595)
2013(7826)
2012(7225)
2011(6275)
2010(6613)
2009(5794)
2008(5737)
2007(5518)
2006(4835)
2005(3990)
作者
(20578)
(17376)
(17038)
(15961)
(10997)
(8229)
(7726)
(6583)
(6438)
(6225)
(5845)
(5719)
(5595)
(5324)
(5258)
(5253)
(4979)
(4958)
(4943)
(4866)
(4245)
(4079)
(4064)
(4063)
(4025)
(3875)
(3875)
(3748)
(3552)
(3323)
学科
管理(27664)
(27648)
(25522)
经济(25486)
(24301)
企业(24301)
技术(14699)
技术管理(11360)
中国(11275)
(10134)
业经(8534)
地方(7379)
理论(6760)
方法(6747)
农业(6569)
(6359)
教育(6275)
(6169)
教学(5533)
(5390)
银行(5388)
(5377)
金融(5377)
(5218)
(5166)
(4999)
(4984)
(4956)
数学(4755)
数学方法(4704)
机构
学院(102220)
大学(100438)
管理(40915)
(39624)
经济(38596)
理学(34323)
理学院(33953)
研究(33580)
管理学(33509)
管理学院(33277)
中国(25494)
(21242)
科学(18541)
(18539)
(17586)
中心(16696)
(14964)
师范(14834)
(14595)
(14145)
技术(13904)
财经(13831)
北京(13539)
研究所(12972)
(12971)
(12958)
(12587)
业大(12480)
职业(12262)
师范大学(11647)
基金
项目(69667)
研究(58122)
科学(55987)
基金(47577)
(41233)
国家(40324)
社会(36431)
科学基金(35273)
社会科(34304)
社会科学(34297)
(30179)
教育(27974)
基金项目(25334)
(24224)
编号(24224)
(21671)
成果(20246)
自然(20130)
自然科(19667)
自然科学(19663)
自然科学基金(19366)
创新(18991)
课题(18436)
资助(16571)
(15932)
重点(15855)
(15616)
(15128)
(14879)
国家社会(14853)
期刊
(49750)
经济(49750)
研究(33195)
中国(31638)
教育(23816)
管理(19410)
(14057)
技术(13375)
(13150)
科学(12617)
学报(11596)
大学(10028)
(9420)
金融(9420)
农业(9166)
业经(8845)
学学(8628)
科技(8522)
职业(8305)
图书(8300)
(7414)
论坛(7414)
经济研究(6970)
财经(6504)
书馆(6451)
图书馆(6451)
技术经济(5813)
(5784)
(5735)
问题(5522)
共检索到169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陶一桃  
按照联合国"三元创新环境评价系统",深圳创新已鲜明地呈现由创新要素禀赋决定的"塔形创新体系"结构,并在市场规律作用下,"自发地"形成了SSCP发展范式。深圳所形成的"塔型双创体系",内含"工字型"双创与改革互动的逻辑关系。这一逻辑关系告诉我们,创新作为技术变迁的重要实践方式,还将以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力量推动,促进正式制度变革的持续发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钟坚  
本文阐述了创新型城市的概念、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论述了深圳创建国家创新城市的条件、优势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深圳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必须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加快了支持科技事业发展的步伐。2006年初,全国科技大会胜利召开,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兴文  
科技人才战略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和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入手,分析了科技人才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针对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的科技人才政策问题,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与措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杜玉波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与使命,产学研合作是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面向市场和国家需求,与产业界协同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重大任务,也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多科性、开放式、研究型大学。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走产学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陶亚  林伟华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日本逐渐从依赖国外技术引进,成长为拥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独立性的国家,其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日本创新型国家发展模式(一)科技创新立"国"1946年,日本《宪法》规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玄兆辉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分析框架,分析创新型国家建设特征,指出中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依然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崔新健  
当前,我国利用外资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经济全球化呈现新的特点,跨国投资和产业转移正在加快,预计201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增长5%,而我国利用外资将不断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全年流量将保持基本稳定,前七个月大约下降1.2%,但在高技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石油化工等领域利用外资有大幅增长。伴随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的重建与整合,近年来我国部分存量外资出现了外流迹象。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辜胜阻  洪群联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在于形成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本文从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政府、企业、大学与科研院所、中介机构以及创新载体高新区产业集群出发,阐述了各自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及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范红  
一个创新型国家必定有一个与其相匹配的金融体系。结合我国实际,必须更大程度发挥直接融资支持自主创新的作用;必须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更多的民间风险资本投资创新型经济。只有从融资结构、监管方式、金融创新等方面入手,改革我国的金融系统,才能使金融服务的重点真正转向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妍  
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以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许多国家共同的选择和做法。在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科技投入不足、科技体系结构和分布不合理、创新制度和创新文化缺失的情况下,我国应从国家战略层面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实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科技专项;制定非均衡区域发展战略,构建区域层面创新驱动;发展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建立以企业为生产主体、市场为需求导向、"官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创新体系,以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崔新健  
当前,我国利用外资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经济全球化呈现新的特点,跨国投资和产业转移正在加快,预计201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增长5%,而我国利用外资将不断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全年流量将保持基本稳定,前七个月大约下降1.2%,但在高技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石油化工等领域利用外资有大幅增长。伴随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的重建与整合,近年来我国部分存量外资出现了外流迹象。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昆雄  王秀丽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知识信息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识信息服务也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本文首先分析知识信息服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机制,指出创新主体知识信息需求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知识信息服务转型和发展思路。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文兴吾  何翼扬  
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发布为标志,党和国家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实践着"两个基本方略",即以加强自主创新为主导的"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方略"和以全民科学素质建设为主导的"科学技术普及发展方略"。前者是应对知识化的全球竞争新挑战的科学抉择,后者是追求发展的知识化与人民化相统一的科学抉择。两个基本方略的统一,蕴涵着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的实践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锐连  蒋鹏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发展战略,是一个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系统工程。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高职教育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高职教育培养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在技术创新系统、知识和技术传播与应用系统、社会支撑服务系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样的大趋势下,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具有新思路和新举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