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41)
- 2023(15881)
- 2022(13195)
- 2021(11780)
- 2020(9756)
- 2019(21920)
- 2018(21566)
- 2017(40897)
- 2016(22146)
- 2015(24496)
- 2014(24379)
- 2013(24031)
- 2012(22161)
- 2011(19902)
- 2010(20389)
- 2009(19116)
- 2008(19262)
- 2007(17676)
- 2006(15995)
- 2005(14857)
- 学科
- 济(96493)
- 经济(96357)
- 业(91493)
- 管理(82228)
- 企(81641)
- 企业(81641)
- 方法(33936)
- 业经(32552)
- 农(31696)
- 财(31042)
- 中国(28664)
- 数学(25070)
- 数学方法(24869)
- 制(24370)
- 地方(23539)
- 技术(22519)
- 农业(22323)
- 务(21974)
- 财务(21943)
- 财务管理(21910)
- 企业财务(20828)
- 体(17497)
- 理论(17390)
- 和(17239)
- 银(16928)
- 银行(16894)
- 划(16804)
- 行(16359)
- 策(16282)
- 融(15999)
- 机构
- 学院(320026)
- 大学(313833)
- 济(134111)
- 经济(131366)
- 管理(125648)
- 研究(108344)
- 理学(106482)
- 理学院(105352)
- 管理学(103971)
- 管理学院(103359)
- 中国(85701)
- 京(67039)
- 财(66114)
- 科学(63577)
- 农(55051)
- 所(54407)
- 江(52516)
- 财经(50578)
- 中心(49636)
- 研究所(48452)
- 经(45633)
- 业大(45265)
- 农业(42650)
- 北京(42389)
- 州(40910)
- 范(40518)
- 师范(40121)
- 经济学(39575)
- 院(39389)
- 财经大学(36869)
- 基金
- 项目(204450)
- 科学(163619)
- 研究(153821)
- 基金(147663)
- 家(127545)
- 国家(126329)
- 科学基金(110097)
- 社会(99344)
- 社会科(94245)
- 社会科学(94223)
- 省(82908)
- 基金项目(78426)
- 教育(69759)
- 自然(69205)
- 划(67956)
- 自然科(67597)
- 自然科学(67584)
- 自然科学基金(66470)
- 编号(61768)
- 资助(57994)
- 成果(50003)
- 发(49094)
- 创(48289)
- 重点(46453)
- 部(44930)
- 创新(44220)
- 课题(43877)
- 制(43079)
- 业(42950)
- 国家社会(40878)
- 期刊
- 济(163384)
- 经济(163384)
- 研究(100051)
- 中国(74078)
- 财(54643)
- 管理(54047)
- 农(52613)
- 科学(44619)
- 学报(44187)
- 教育(37411)
- 农业(35780)
- 大学(34958)
- 融(33457)
- 金融(33457)
- 学学(32925)
- 技术(30114)
- 业经(29509)
- 财经(25684)
- 经济研究(24574)
- 经(22193)
- 业(21221)
- 问题(20761)
- 技术经济(17929)
- 科技(16567)
- 现代(16143)
- 商业(15618)
- 贸(15481)
- 世界(15207)
- 财会(14834)
- 经济管理(14497)
共检索到506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博雅
总结我国创新型制造业四点特征事实,剖析技术水平提升、技术效率变化、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在其中的驱动作用,考察要素市场对创新型制造业发展的影响,提出支持创新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由技术水平提升的单轮驱动转换到技术水平和技术效率提升的双轮驱动、加快完善各地区要素自由流动的政策体系等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田时中 余盼盼
探究创新要素流动和税制结构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及影响效应,有利于加快实现“制造强国”目标。本文基于多维指标体系和中国30个省(区、市)2009~2021年面板数据,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熵值处理,构建面板T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创新要素流动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升直接税整体比重有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创新要素流动和税制结构的交互作用并不能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3)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能够显著增强R&D人员流动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但并不能增强R&D资本流动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扩大企业所得税规模、降低增值税规模均有利于发挥税制结构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影响。以上结论对新发展阶段提升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正 郭珩
立足“双碳”目标,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中介效应方法及面板门槛模型,探析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可显著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且这种驱动效应具有空间异质性与时间异质性;在作用路径上,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可通过低碳产出、低碳政策、绿色消费三条路径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要素配置优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基于低碳产出与绿色消费的双重门槛效应。低碳产出与绿色消费可正向调节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且调节作用渐次增强。对此,应培育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新业态、形塑制造业低碳绿色发展新路径、构筑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以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正 郭珩
立足“双碳”目标,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中介效应方法及面板门槛模型,探析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可显著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且这种驱动效应具有空间异质性与时间异质性;在作用路径上,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可通过低碳产出、低碳政策、绿色消费三条路径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要素配置优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基于低碳产出与绿色消费的双重门槛效应。低碳产出与绿色消费可正向调节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且调节作用渐次增强。对此,应培育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新业态、形塑制造业低碳绿色发展新路径、构筑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以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灵 付丽娜
基于2004-2018年30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与门槛效应模型,考量创新要素协同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创新要素协同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性和空间异质性;资源配置、产业融合、技术进步及需求升级在创新要素协同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市场化改革进程具有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玉妃 左丽 刘平平
制造业作为国家的支柱性产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文章选取中国2017—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以及相关经济发展指标,作为衡量制造业数字化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文章在数字化发展程度、科技创新水平、经济发展活力、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水平四个一级指标的基础上,选取域名数、IPV4地址数、互联网普及率等13个二级指标构建主成分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这13个指标体系在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创新方面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为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创新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数字化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汶荣
要素市场扭曲是制约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立足于制造业发展质量,以劳动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为焦点,利用中国制造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法,实证分析要素市场扭曲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显著影响中国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降低了制造企业的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基于生产率、所有制以及要素密集度的拓展性分析表明,劳动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不会由于生产率不同而削弱对于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劳动要素更倾向于流向非民营企业,而资本要素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更大;要素市场扭曲显著影响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旨在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丽娜 宋慧勇
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利用2001—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取系统GMM方法考察创新能力、人口结构变动对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能力对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人口结构变动通过劳动力成本效应、年龄结构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显著影响制造业发展质量。具体表现在: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构成制造业发展质量提升的压力,东部地区的表现尤为显著,而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尚未对制造业发展质量提升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不同类型区域应制定差异化指导政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芳 石鑫
以中国制造业27个行业为研究对象,从绿色发展效率和出口技术结构两个方面综合测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从内部要素供给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角度分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样本期内年均提升3.17%。从影响因素来看,前期积累的发展质量存在良性循环和示范作用,继而形成持续不断的“高质量提升效应”,技术创新、人力资本及要素禀赋结构等内部要素供给质量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均存在促进作用,外部环境因素中只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促进作用。从产业维度拓展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范畴,为新发展格局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转转 邓峰
文章选用制造业结构升级和制造业价值链攀升衡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利用2006—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供给侧要素结构转型视角探究互联网发展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互联网发展既能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也能促进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有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分地区来看,这种促进作用存在差异,具体呈现为发达省份明显优于发展中省份的非均衡发展特征。(2)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发展对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为先抑后扬最终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则表现为持续性促进作用。(3)从供给侧来看,互联网发展能实现要素结构转型进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即互联网能通过技术要素结构转型渠道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高中华 张恒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同样也要靠人才。人才已经成为引领驱动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关键资源。然而,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尚未建立起坚实的人才支撑体系,在人才盘点与规划、人才吸引与引进、人才开发与培养、人才激励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难题。为解决这些难题,在归纳总结工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人才供需状况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宏观、行业和教育三个层面剖析了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并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人才支撑体系存在的短板。最后,针对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支撑体系面临的困境和短板,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路径及对策,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支撑与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峰 薛惠锋 万里洋 董会忠
通过构建制造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随机前沿生产测度模型,选取2006—2014年全国31省市制造型企业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测度各地区制造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时空演化与聚类特点,利用回归分析检验全国、东、中、西部制造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制造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总体呈不断攀升之势,但仍具备较大提升空间;按照效率值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各等级间制造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值存在较大差异,青海、甘肃、西藏水资源效率值最低;水资源量与制造业需求增速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情况下,东部地区制造业环保形式不容乐观,中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峰 薛惠锋 万里洋 董会忠
通过构建制造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随机前沿生产测度模型,选取2006—2014年全国31省市制造型企业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测度各地区制造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时空演化与聚类特点,利用回归分析检验全国、东、中、西部制造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制造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总体呈不断攀升之势,但仍具备较大提升空间;按照效率值将其划分为四个等级,各等级间制造业全要素水资源效率值存在较大差异,青海、甘肃、西藏水资源效率值最低;水资源量与制造业需求增速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情况下,东部地区制造业环保形式不容乐观,中部地区水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仍需提高,西部地区科技研发投入力度亟需加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方梓旭 戴志敏
采用熵权法测度201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分析区域差异和空间集聚特征。研究发现:(1)整体上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长期向好态势,但依旧不高;分维度来看,增长规模和产品质量处于较低水平,且呈波动下降趋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两化融合、创新驱动、开放发展呈不断上升态势,而绿色发展则呈波动上升趋势;从区域分析来看,东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稳步向上态势,中部总体呈不断上升状态,西部呈上升态势,但增速较慢,东北则出现停滞。(2)区域间差距在不断扩大,直接原因是地区内差异的不断增加,间接原因则是区域划分方式不同和产业转移。(3)各省市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其空间集聚性在不断减弱,未来中西部地区需充分挖掘资源禀赋优势,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东部地区则需进一步强化对外协同作用,引导内陆省份有序发展。本文研究进一步深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系统展示高质量导向下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为完善中国制造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测度 时空特征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戴翔 刘长鹏 张雨
高质量要素投入及其优化配置,是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双循环”通过培育和引进的双重作用,提升制造业要素投入层次和水平,并在实现其优化配置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此理论分析为先导,在科学构建和测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及“双循环”指标基础上,利用2009~2021年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开展的计量检验表明:第一,内循环、外循环及其相互促进,对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确产生了显著推动作用,这一结论在各种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检验下依然成立;第二,分技术层次检验发现,“双循环”对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效果更好;第三,从具体作用机制来看,人力资本积累、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以及资源配置效率改善,是“双循环”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作用机制;第四,以行业市场规模为表征的经济要素,在“双循环”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有鉴于此,本文认为我国当前亟待加快构建和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夯实微观要素基础。
关键词:
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双循环 要素投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