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54)
- 2023(14603)
- 2022(12447)
- 2021(11572)
- 2020(9761)
- 2019(22186)
- 2018(22040)
- 2017(42611)
- 2016(22860)
- 2015(25462)
- 2014(25151)
- 2013(24912)
- 2012(22570)
- 2011(19954)
- 2010(19879)
- 2009(18558)
- 2008(18386)
- 2007(16337)
- 2006(14383)
- 2005(12631)
- 学科
- 济(93497)
- 经济(93386)
- 业(91921)
- 企(83229)
- 企业(83229)
- 管理(81799)
- 方法(42048)
- 数学(32572)
- 数学方法(32245)
- 业经(30777)
- 农(29696)
- 财(28861)
- 中国(23437)
- 技术(21940)
- 务(21587)
- 财务(21528)
- 财务管理(21500)
- 农业(20873)
- 企业财务(20360)
- 理论(19017)
- 制(18571)
- 和(18070)
- 地方(17654)
- 学(16519)
- 划(16421)
- 策(15564)
- 贸(15558)
- 贸易(15547)
- 易(15058)
- 技术管理(14241)
- 机构
- 学院(322975)
- 大学(318547)
- 管理(136456)
- 济(129363)
- 经济(126667)
- 理学(117905)
- 理学院(116744)
- 管理学(115098)
- 管理学院(114513)
- 研究(100136)
- 中国(77199)
- 京(67612)
- 科学(61318)
- 财(59659)
- 农(50638)
- 所(48735)
- 财经(47676)
- 江(47528)
- 业大(46949)
- 中心(45720)
- 研究所(44143)
- 经(43326)
- 北京(42245)
- 范(39793)
- 农业(39538)
- 师范(39479)
- 州(38639)
- 经济学(37182)
- 院(36898)
- 商学(36765)
- 基金
- 项目(219080)
- 科学(174055)
- 研究(164847)
- 基金(158634)
- 家(136124)
- 国家(134873)
- 科学基金(118356)
- 社会(103979)
- 社会科(98546)
- 社会科学(98521)
- 省(87479)
- 基金项目(84970)
- 自然(76039)
- 自然科(74291)
- 自然科学(74277)
- 教育(74169)
- 自然科学基金(72993)
- 划(71464)
- 编号(68036)
- 资助(63535)
- 成果(53961)
- 创(50147)
- 重点(47851)
- 部(47539)
- 发(46942)
- 创新(45948)
- 课题(45864)
- 业(43064)
- 项目编号(42767)
- 国家社会(42163)
- 期刊
- 济(145146)
- 经济(145146)
- 研究(93867)
- 中国(60175)
- 管理(54646)
- 财(48041)
- 农(47303)
- 学报(44687)
- 科学(43541)
- 教育(35147)
- 大学(34587)
- 农业(33249)
- 学学(32561)
- 技术(30473)
- 业经(26806)
- 融(26526)
- 金融(26526)
- 财经(22900)
- 经济研究(21996)
- 经(19611)
- 业(19453)
- 问题(18446)
- 技术经济(18096)
- 科技(17287)
- 现代(16395)
- 图书(16305)
- 理论(15565)
- 商业(15466)
- 财会(15070)
- 实践(14160)
共检索到470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维臻 刘锋
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创业活动从数量向质量的结构转变是打造"双创"升级版的必由之路。然而,目前的理论针对不同创业类型的研究还很少,尤其在新时代情境下解释代表高质量创业的创新型创业活动时受到严重的挑战。构建创新型创业研究框架是推动新时代创业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在系统回顾创业理论与实践发展脉络的基础上,运用Bibexcel、SPSS和Citespace软件对2013年以来的国内外顶级期刊相关文献进行定量分析,探索热点的前沿主题与把握未来的研究趋势。在此基础上,基于新时代独特的创业情境构建了转型与后发情境下创新型创业研究理论框架,最后分析了现有的研究不足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重点与方向。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志阳 赵陈芳 李斌
数字技术深刻地重塑了发现和利用机会的方式,利用数字力量加快社会创业发展是创业研究前沿。数字社会创业是以解决复杂社会问题为使命,将数字技术与社会创业相融合,推动社会创业机会、资源、治理和价值测量的数字化,从而更有效实现混合价值的新型创业活动。相较社会创业和数字创业,数字社会创业具有社会问题对接智能化、社会问题响应实时化、社会价值可视化以及社会创业增长指数化等核心特征。本文首次构建了包含数字社会创业内涵、过程要素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框架。该框架认为数字社会创业由数字社会创业者、数字社会公民、数字社会创业平台以及数字社会创业治理四个要素组成,形成了机会—资源智能一体化、赋能—规制孪生化、混合价值共创化和社会影响力规模化等独特运行机制。数字社会创业运行过程本质是社会创业者借助数字化手段主动进行混合价值创造,数字社会公民自下而上参与价值扩散,数字社会创业平台推动价值共享与治理完善的价值提升过程。未来数字社会创业研究迫切需要在混合价值逻辑和数字技术视域下构建整体化、情景化、问题化和情感化的研究新范式。本文研究扩展了社会创业和数字创业的研究内涵,对于推动社会创业的数字化应用也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祎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返乡创业越来越受到中国政府和学界的关注。结合西方经济学界对劳动迁移、区域发展和创业问题的研究,对中国特色返乡创业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和评述,有助于加深对该现象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定位和意义的理解,推动相关领域研究的进步。当前对中国特色返乡创业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返乡创业的动力机制、影响因素、绩效成果及其对区域发展影响等方面,偏重讨论返乡者个人特征的效应,相对忽视了创业环境的影响。中国特色返乡创业具有很强的特殊性,相关研究政策启示性较强,因此与国际类似研究的接轨则略显不足。未来应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和数据建设工作:一是分析返乡创业需求侧的特点;二是讨论如何优化实现高效返乡创业的政策环境;三是探讨返乡创业对社会非经济层面的影响;四是加强返乡创业研究数据库的建设。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何良兴 苗莉
创业研究正经历着一场新的转型和深化。在当前高度复杂、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创业研究更应该从情境、认知和情绪等多种因素互动的过程中,探索创业情境下的独特决策机制和逻辑成因。围绕创业情绪和创业认知能力两个主题,对有关概念、测度方法、研究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论述创业情绪和创业认知能力的关系,构建对二者进行深入研究的概念框架。最后,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旨在拓展创业情绪和创业认知理论研究视角的建议。
关键词:
创业情绪 创业认知 认知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葛晶 孙红霞
鉴于服务业量大面广,理论价值体现明显,对创业实践指导意义较大等特点,文章首先从5个方面梳理了国外服务业创业研究成果:(1)理论综合基础上的服务业创业研究;(2)服务业创业的影响因素研究;(3)服务业国际创业研究;(4)服务业创业要素及其关系研究;(5)女性在服务业创业中的作用研究。其次,从"制度环境与服务业创业"、"创新创业生态与服务业创业"、"服务业创业相关政策建议"等方面总结了国内服务业创业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国内外服务业创业研究的现状及特点。最后,在理论回顾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以服务业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情境,基于机会开发过程和资源整合过程构建了中国情境下的服务业创业研究框架。
关键词:
中国情境 服务业 创业研究 创业模型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朝云 张艺馨
【目的/意义】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的作用逐渐突显出来,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选择数字创业,因此对数字技术、数字创业等核心概念的界定以及对数字技术赋能创业机会识别过程机理的挖掘就成了亟需解决的研究课题。【设计/方法】通过对数字技术、数字创业等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从创业者层面对数字技术赋能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的过程机理进行了解析,并构建了未来研究框架。【结论/发现】数字技术提升了创业者的创业意愿,激发了创业者的创造性思维,拓展和深化了创业者的社会关系网络,而被数字技术赋能的创业者的创业意愿、创造性思维和社会关系网络加强了创业者对于创业机会的识别。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挖掘数字创业机会识别可能的影响因素,探究不同层面因素之间的互动机制以及跨层面因素对数字创业机会识别的动态影响机制,还可以开展数字创业机会识别的本土化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炳章 李占乔 朱燕空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创业研究相关文献,参照系统理论、组织平衡理论、均衡理论和内生性理论,结合中国的创业环境实际,把环境要素作为影响创业的内生变量,尝试从环境的视角构建创业研究框架,提出创业是创业者与创业环境动态平衡的结果。从环境角度研究创业,为创业研究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客观的视角,使研究更具科学性和操作性。
关键词:
创业研究 框架 环境视角 均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蔡莉 葛宝山 朱秀梅 费宇鹏 柳青
通过对现有创业研究成果的回顾发现,目前,创业研究主要关注创业团队和创业机会,而从创业资源视角的研究较少。基于资源视角的创业研究既是创业研究的理论前沿问题,也是推动创业实践的现实需要。本文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以创业资源开发过程、创业周期及创业情境为三个维度构建了基于资源视角的创业研究框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葛宝山 蒋海燕
近年来,中小企业的不断创建及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激发了学术界的创业意图研究热情。研究创业意图问题,探究创业意图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对创业意图的影响,对于培育创业意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先对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创业意图基础模型(intention-based entrepreneurship model,下称创业意图模型)进行了述评和比较,归纳总结了它们的不同特点,最后针对现有模型仍存在的不足构建了一个情境化的创业意图整合研究框架,以供后续研究参考。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郝喜玲 涂玉琦 刘依冉 谭炜
韧性作为不利情境下帮助个体克服负面情绪、化解危机并获得成长和新生的积极心理要素,是创业者身处逆境但仍坚守的重要原因,为创业失败情境下分析创业者思维和行为提供了新视角。韧性强的创业者面对失败,不仅能快速恢复、激发学习,而且能够迎难而上,实现逆风翻盘并取得成功。本文在梳理心理学和创业领域韧性研究基础上,从创业者主体和失败事件本身出发,构建创业韧性的研究框架,诠释失败情境下创业韧性的影响因素,探讨创业韧性对创业者后续心理及行为作用的机制,最后总结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构建失败情境下创业韧性研究框架,深化失败后创业者认知、情绪和行为差异性的理解,对创业者加强心理建设和推动连续创业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郝喜玲 张玉利 刘依冉 潘燕萍
反事实思维帮助个体分析和解构过去以便更好理解现在,并且为未来行为和事件做准备。创业失败意味着创业实际结果与创业者预期结果或目标偏离,这种偏差能够刺激、激发创业者进行反事实思维。在综述心理学和创业领域内反事实思维研究基础上,从主、客观两方面论证创业者特征、创业失败事件与失败后反事实思维关系,并且讨论了反事实思维对创业者失败后恢复和学习的作用机制,构建理论框架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展望。"双创"背景下分析创业失败后创业者的认知和思维,有助于理解从失败中恢复和学习的机制,训练创业者从失败中学习的技巧和策略,对于创业者本人和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价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蔡莉 单标安 汤淑琴 高祥
创业学习对于创业者成功解决在创建新企业过程中面临的机会识别和资源获取两大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学者们并没能就创业学习的内涵以及与创业学习相关的重要问题达成共识,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相关研究的发展。本文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明确界定了创业学习研究所涉及的三个主要概念——创业学习、创业知识和学习方式,通过梳理创业学习的研究脉络发现创业学习研究遵循个体学习过程—机会或资源开发这一研究思路演进,并对不同视角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价,最后针对现有研究所存在的不足构建了一个创业学习研究框架,并对未来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展望。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蔡义茹 蔡莉 陈姿颖 杨亚倩
创业研究的核心在于创业机会,创业机会的开发则嵌入在特定的创业情境之中,二者密不可分。然而,已有研究对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之间关系的分析尚不够深刻,这成为推进创业理论发展的一大障碍。本文梳理了创业机会、创业情境的内涵,从机会发现观、机会创造观和机会整合观三大理论视角回顾了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关系的已有研究,发现当前研究对创业机会和创业情境内涵的解释尚不统一,并且多局限于分析单一主体视角下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缺乏二者互动关系的研究。为此,本文整合发现观和创造观,将客观创业情境和认知创业情境同时纳入研究范畴,并从目标、手段两个维度对创业情境不确定性进行划分,揭示了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本质属性——不确定性之间的复杂动态关系。进而构建了多主体互动视角下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不确定性之间互动关系的整合研究框架。本文深化了对创业机会和创业情境不确定性内涵的认识;并从行动逻辑角度划分创业情境不确定性,为更清晰地探讨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不确定性之间的作用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本文突破单一主体视角和静态研究的局限性,基于客观创业情境和认知创业情境两个维度,更细致地揭示了多主体互动视角下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不确定性之间的互动机制,完善了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关系的相关理论。基于所构建的框架,本文提出,未来研究可以分类型、跨层面探析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之间的作用机理,并在机理研究基础上构建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之间关系的一般理论和本土理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蔡义茹 蔡莉 陈姿颖 杨亚倩
创业研究的核心在于创业机会,创业机会的开发则嵌入在特定的创业情境之中,二者密不可分。然而,已有研究对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之间关系的分析尚不够深刻,这成为推进创业理论发展的一大障碍。本文梳理了创业机会、创业情境的内涵,从机会发现观、机会创造观和机会整合观三大理论视角回顾了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关系的已有研究,发现当前研究对创业机会和创业情境内涵的解释尚不统一,并且多局限于分析单一主体视角下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缺乏二者互动关系的研究。为此,本文整合发现观和创造观,将客观创业情境和认知创业情境同时纳入研究范畴,并从目标、手段两个维度对创业情境不确定性进行划分,揭示了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本质属性——不确定性之间的复杂动态关系。进而构建了多主体互动视角下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不确定性之间互动关系的整合研究框架。本文深化了对创业机会和创业情境不确定性内涵的认识;并从行动逻辑角度划分创业情境不确定性,为更清晰地探讨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不确定性之间的作用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本文突破单一主体视角和静态研究的局限性,基于客观创业情境和认知创业情境两个维度,更细致地揭示了多主体互动视角下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不确定性之间的互动机制,完善了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关系的相关理论。基于所构建的框架,本文提出,未来研究可以分类型、跨层面探析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之间的作用机理,并在机理研究基础上构建创业机会与创业情境之间关系的一般理论和本土理论。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朝云 张艺馨
【目的/意义】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的作用逐渐突显出来,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选择数字创业,因此对数字技术、数字创业等核心概念的界定以及对数字技术赋能创业机会识别过程机理的挖掘就成为了亟需解决的研究课题。【设计/方法】通过对数字技术、数字创业等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从创业者层面出发对数字技术赋能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的过程机理进行了解析,并构建了未来研究框架。【结论/发现】研究表明,数字技术提升了创业者的创业意愿,激发了创业者的创造性思维,拓展和深化了创业者的社会关系网络,而被数字技术赋能的创业者的创业意愿、创造性思维和社会关系网络又加强了创业者对于创业机会的识别。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挖掘数字创业机会识别可能的影响因素,探究不同层面因素之间的互动机制以及跨层面因素对数字创业机会识别的动态影响机制,还可以开展数字创业机会识别的情境化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