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88)
- 2023(13053)
- 2022(11081)
- 2021(10030)
- 2020(8681)
- 2019(19777)
- 2018(19548)
- 2017(37610)
- 2016(20294)
- 2015(22743)
- 2014(22732)
- 2013(22632)
- 2012(20781)
- 2011(18691)
- 2010(19115)
- 2009(18262)
- 2008(18634)
- 2007(17421)
- 2006(15379)
- 2005(13872)
- 学科
- 业(94060)
- 济(89950)
- 经济(89851)
- 企(76615)
- 企业(76615)
- 管理(73239)
- 农(46620)
- 方法(39255)
- 业经(30940)
- 农业(30825)
- 数学(30634)
- 数学方法(30422)
- 财(27982)
- 中国(23043)
- 技术(21768)
- 务(20276)
- 财务(20260)
- 财务管理(20230)
- 企业财务(19139)
- 制(19111)
- 地方(16800)
- 理论(16592)
- 划(16573)
- 和(16416)
- 策(16336)
- 贸(16255)
- 贸易(16245)
- 易(15794)
- 环境(15473)
- 体(14444)
- 机构
- 学院(301876)
- 大学(292742)
- 济(129570)
- 经济(127074)
- 管理(123706)
- 理学(106322)
- 理学院(105365)
- 管理学(104035)
- 管理学院(103484)
- 研究(93998)
- 中国(75799)
- 农(62517)
- 京(60442)
- 财(58292)
- 科学(56351)
- 江(48104)
- 农业(48001)
- 所(47371)
- 业大(47174)
- 财经(46126)
- 中心(45348)
- 研究所(42511)
- 经(41639)
- 经济学(38219)
- 州(37475)
- 北京(37453)
- 经济管理(35862)
- 范(35280)
- 师范(34981)
- 经济学院(34817)
- 基金
- 项目(194068)
- 科学(154486)
- 研究(146448)
- 基金(140002)
- 家(119816)
- 国家(118617)
- 科学基金(103680)
- 社会(94632)
- 社会科(89409)
- 社会科学(89383)
- 省(80017)
- 基金项目(75315)
- 教育(65123)
- 自然(64999)
- 划(64059)
- 自然科(63492)
- 自然科学(63471)
- 自然科学基金(62408)
- 编号(60459)
- 资助(54769)
- 成果(47172)
- 创(46540)
- 发(43727)
- 业(43212)
- 部(43017)
- 重点(42883)
- 创新(42604)
- 课题(40331)
- 国家社会(38614)
- 制(38463)
- 期刊
- 济(151846)
- 经济(151846)
- 研究(84135)
- 农(63775)
- 中国(62219)
- 财(48392)
- 管理(47150)
- 农业(42791)
- 科学(41839)
- 学报(41288)
- 大学(32398)
- 业经(31596)
- 学学(30901)
- 融(29343)
- 金融(29343)
- 技术(28940)
- 教育(27242)
- 业(23473)
- 财经(22935)
- 经济研究(21725)
- 问题(20652)
- 经(19786)
- 技术经济(18880)
- 科技(16817)
- 世界(15411)
- 商业(15348)
- 版(15281)
- 农村(14927)
- 村(14927)
- 现代(14739)
共检索到4527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川宁 闫祥林 刘志民
本文从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的内涵分析入手,重点讨论了在工作阶段培养和造就创新型农业科技人才的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组织环境,包括产业发展、科研制度、人才政策、产学研合作机制等宏观环境因素及项目支撑、管理机制、学术氛围、团队合作等微观组织环境要件。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创新型 人才 环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瑞 赵紫睿
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以2011-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VHSD-EM”评价模型和莫兰指数,分析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的时空特征和演变规律,进一步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识别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10年来,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的发展主要分为3个阶段,2011-2017年呈缓慢上升趋势,2017-2019年呈“V”型发展趋势,2019-2021年呈快速发展趋势。(2)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呈现“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的分布格局,即东部地区的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发展最优,中部地区次优,东北部地区第三,西部地区则落后于其他地区。(3)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整体空间集聚以“高-高”和“低-低”两种类型为主导,且东部地区的集聚效应显著高于其他三大地区,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的集聚效应最弱。(4)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可通过基础设施、经济条件、政策法规和教育文化因素等产生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改善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应从政策支持、人才培养模式及区域资源配置等方面入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瑞 赵紫睿
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以2011-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VHSD-EM”评价模型和莫兰指数,分析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的时空特征和演变规律,进一步采用空间杜宾模型识别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10年来,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的发展主要分为3个阶段,2011-2017年呈缓慢上升趋势,2017-2019年呈“V”型发展趋势,2019-2021年呈快速发展趋势。(2)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呈现“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的分布格局,即东部地区的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发展最优,中部地区次优,东北部地区第三,西部地区则落后于其他地区。(3)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整体空间集聚以“高-高”和“低-低”两种类型为主导,且东部地区的集聚效应显著高于其他三大地区,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的集聚效应最弱。(4)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可通过基础设施、经济条件、政策法规和教育文化因素等产生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改善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环境,应从政策支持、人才培养模式及区域资源配置等方面入手。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薛金锋 李国杰 王丹丹 王娟 吴丹
采用综合素质为研究对象,以探求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的一般的素质结构。运用层次分析研究方法,论述了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素质结构构成的七个因子,即知识体系、思维结构、个性品质、创新能力、竞争意识、责任心、实践能力。并从构建博、专结合的知识体系、培养多元思维优化创新力、塑造积极的个性品格、强化实践能力等方面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素质培育的途径。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创新型人才 素质结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杜彦坤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是农业进入新阶段 ,引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有效途径和现实选择。本文在对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的背景、制约因素、运行绩效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政策环境选择的初步构想。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吕剑红 黄文勇
分析农业加快转型升级对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新需求,针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现状与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从政府、农业院校、涉农企业和农业科技人才自身多角度思考,探讨建立完善政府主导,涉农院校、企业和农户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各方协调、功能完善、综合配套的多元化、多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服务新体系。
关键词:
农业转型升级 人才培养 机制创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娟 李国杰 王丹丹 薛金峰 潘静波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的支持,资源匮乏的日本极其重视农业发展,其农业发展和农业教育水平较高,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为日本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日本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中,建立了特色鲜明的培养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其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特点及成功经验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具有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创新型人才 队伍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康 郑月波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经营水平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由此需要的技术创新,亟需大量的科技创新人才来支撑。本文从对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出发,针对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构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探索构建起一整套有效的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体系,进一步激发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创新潜能,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创新实效。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创新型人才 激励机制 构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念哲
法律手段是保护农业科技人才合法权益最有效的手段。首先阐明了我国农业科技人才的基本权益及其法律保护的含义和意义,指出了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人才权益保护在立法、行政、司法等方面存在的障碍,明确了加强对农业科技人才合法权益法律保护的有效途径,对调动和充分发挥广大农业科技人才的积极性,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农业科技人才 权益 障碍 法律保护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武忠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蒋睿 苟茂海
科学构建农业科技人才业绩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对加快培养造就高水平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推动提升农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实践出发,根据农业科技人才所从事的不同科技活动特点及岗位性质,将其划分为四种类型,以差异化分类评价为依托,提出基于科技业绩分类分级及服务一线贡献,构建“菜单式”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数字化评价系统建设作为数据支撑和平台保障,全方位拓展评价结果的应用维度,以期从实践层面为丰富和完善农业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研究及科学运用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解宗方 李海现 李锦辉
通过对农业科技创新特征的分析,指出了影响农业科技创新的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农业科技创新的双规三力互动模型。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农业 模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广华
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孱弱导致了农业组织自身科技投入与创新乏力,也导致了农业组织对外部农业科研成果购买力严重不足。农业组织成为制约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文章依据国情,在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农业科技创新组织、政府、技术市场和农业组织四位一体的中国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机制模型,并依据模型,提出了通过提高农业科研组织市场意识、发展壮大农业经济组织等措施,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活动,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技术扩散 农业组织 机制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蔡世忠 薛喜梅
阐释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内涵,包括:农业科研、技术推广、需求主体、农业科研管理、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科技工作运行机制六个方面的综合体系。分析了当前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建立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体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多元化、市场化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等体系建设方面,提出了构筑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
科技创新体系 新型农业 建设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