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43)
2023(15262)
2022(12678)
2021(11679)
2020(9856)
2019(22360)
2018(22033)
2017(42160)
2016(22388)
2015(24670)
2014(24340)
2013(23760)
2012(21235)
2011(18773)
2010(18776)
2009(17334)
2008(17261)
2007(15118)
2006(13192)
2005(11659)
作者
(62654)
(52644)
(52433)
(49280)
(33333)
(24953)
(23466)
(20253)
(19965)
(18566)
(17944)
(17764)
(16510)
(16421)
(16164)
(16145)
(15664)
(15231)
(15044)
(14958)
(12821)
(12759)
(12583)
(12126)
(11671)
(11611)
(11592)
(11374)
(10411)
(10321)
学科
(96198)
经济(96098)
(93004)
(84838)
企业(84838)
管理(82246)
方法(45263)
数学(35748)
数学方法(35270)
业经(31649)
(30151)
(29614)
中国(22342)
(22272)
财务(22229)
财务管理(22204)
技术(22065)
农业(21480)
企业财务(21077)
理论(19598)
(18210)
(18106)
(17774)
(17376)
环境(17159)
(16185)
地方(15833)
(15053)
贸易(15043)
(14595)
机构
学院(321088)
大学(316420)
(133216)
管理(133026)
经济(130800)
理学(115616)
理学院(114486)
管理学(112674)
管理学院(112071)
研究(97860)
中国(76116)
(65168)
(60993)
科学(60055)
(53100)
财经(49431)
(47978)
业大(47757)
(47145)
中心(45972)
(45044)
研究所(43039)
农业(41646)
经济学(40421)
北京(39668)
(38626)
师范(38200)
(37528)
财经大学(36729)
经济学院(36597)
基金
项目(220443)
科学(177808)
基金(163380)
研究(161109)
(141831)
国家(140599)
科学基金(123957)
社会(105402)
社会科(100142)
社会科学(100118)
(87769)
基金项目(87238)
自然(80746)
自然科(78919)
自然科学(78900)
自然科学基金(77569)
教育(73829)
(72599)
资助(64708)
编号(63239)
(51466)
重点(49586)
成果(48647)
(48636)
(47722)
创新(47280)
(44411)
国家社会(44240)
课题(42854)
科研(42206)
期刊
(145459)
经济(145459)
研究(86634)
中国(57559)
管理(54020)
(50567)
(48297)
学报(46071)
科学(45770)
大学(36471)
学学(34757)
农业(33615)
技术(31529)
教育(29734)
业经(26172)
(25216)
金融(25216)
财经(24708)
经济研究(21781)
(21421)
(20428)
问题(18988)
技术经济(18548)
科技(16467)
现代(15632)
财会(15340)
(15263)
商业(14979)
(14584)
资源(14528)
共检索到4593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惠兴杰  李晓慧  罗国锋  李鑫  
文章基于生态理论建立一个创新型企业生态系统模型,并梳理出三类关键要素:主体要素、功能要素和环境要素。孵化器、大学和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和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相关机构作为主体要素存在,他们需要紧密协作,以使整个商业生态系统获得稳定和利益的提升。两大功能要素——人才和资本,是主体要素获取创新能量的源头,良好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创新型企业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环境要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蒋石梅  张玉瑶  王自媛  闫娜  
以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基于海尔的产品创新流程,探索了非技术要素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作用机理,识别出维持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五大非技术要素——市场、战略、组织、制度和文化,提出了非技术创新要素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作用机理的理论模型,指出五大非技术要素只有相互协同、共同创新才能维持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燕青  
创新发展无疑是经济转型的原动力,其中,企业家主体功能的充分发挥成为关键。研究表明,企业家的市场主体功能主要决定于企业家精神,但是企业家精神的产生与提升主要依赖于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与运行。本文梳理总结了有关企业家精神及其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状况,分别从企业家精神、创新生态系统以及企业家创新生态系统三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国内外的研究动态,从中廓清了企业家精神及其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重点,确立了有关理论研究的基本脉络。最后,根据前述理论思路,针对当今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试图构建一个企业家创新生态系统的逻辑框架,本着企业家精神、创新生态系统、商业模式价值体系创新的基本路线,指出实现中国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方向目标和系统任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玲  
文章从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理论框架入手,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试图探究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生态系统发展阶段、企业在供应链的角色以及成员企业的背景特征与核心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假设,并构建了相应的研究模型。经过对A企业创新绩效的深入剖析,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在生态系统的不同发展阶段,核心企业的创新绩效水平是不同的,并且呈现U型的走向和趋势。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晰巍  刘铎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分析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内涵及特征,从系统构成角度分析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及支撑要素,并给出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建设过程角度构建企业信息生态的评价指标,应用群决策方法,结合LWD算子和LOWA算子构建新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对企业信息生态评价指标的应用进行算例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苗泽华  高志华  
文章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界定了工业企业生态工程内涵,阐述了工业化与企业生态工程的关系,分析了国外工业企业生态工程的几种模式,提出了工业企业生态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冰  周大铭  
文章在归纳国内外关于核心企业理论与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理论的相关研究基础上,通过分析已有的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核心企业视角的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结构模型。其中包括:核心企业、技术研发与产品应用、创新生境和创新平台四个部分,并结合生态学理论,深入探讨了各结构部分的内涵和其相互作用关系,阐明了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在结构上的相同和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建煊  杨建梅  
本文通过研究企业集群与生态系统的相似特征 ,提出运用生态系统理论来研究企业集群 ,运用生态学科中成熟的理论来分析企业集群以便得到有益的启示 ,寻找到更加有效的方法 ;并且对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原则进行探讨。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耿玉德  张朝辉  
介绍了林业产业生态系统及生态元、林业关键种企业等相关概念,设计了林业关键种企业识别方案,给出了林业企业种α、β和γ多样性的测度方法、林业企业种间亲和性的测度方法;并以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生态系统中的样本子系统—伊春国有林区和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作为分析对象,对林业企业种多度、林业企业种多样性、林业企业种功能多元化、林业企业种间亲和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生态系统中林业企业种多样化,且各区域系统的林业企业种相似度高;第二,国有森工集团的林业生产和林业管理功能使其具有绝对的产业链位势;第三,林业企业种间亲和性较高,且国有森工集团是种间关联网络的核心;第四,国有森工集团是东北...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斌  
将生命周期理论引入企业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规律分析,其演化过程经历开拓、成长、成熟、自我更新或衰退大致四个阶段。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对企业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机制进行研究,得出其演化是自组织和环境选择相结合的结果的结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畅  李建华  
[目的/意义]基于创新生态系统情景,探究企业知识整合,为提升企业知识整合效果、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通过对创新生态系统和知识整合进行理论回顾,围绕"创新性"和"生态性"两个本质特征探究知识整合过程与动力,并提出保障措施。[结果/结论]在创新生态系统情境下,企业知识整合历经对外知识摄入和对内知识同化两个阶段,在企业创新源动力、产学研合作助动力以及创新环境驱动力的协同作用下实现知识的有效整合。文章从创新环境、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三个层面为知识整合的有效实现提出保障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玉辉  
技术创新是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出路,以生态学理论研究技术创新问题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文章基于企业生态学、企业仿生学理论,对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界定并概括了它的内涵和特征,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交错带的概念。通过分析国内外文献和相关创新的案例,认为交错带生态更丰富、生产力最高,但阻抗能力较弱、生态也最脆弱,创新的成功与失败取决于对交错地带的创新管理。文章分别对企业外部环境与研发、市场营销的交错带、研发与生产的交错带、生产与市场营销的交错带进行分析,指出要重视企业技术创新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祎遐  高文婧  
核心企业、创新链和创新环境是创新生态系统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发展需要系统内组织协同创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创新生态系统的内外部环境对系统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从整个区域来看,创新生态系统内部实体组织之间和实体组织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是创新生态系统具有活力、能够持续创新的关键,对促进系统内外产业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谭劲松  宋娟  王可欣  赵晓阳  仲淑欣  
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是制约中国高质量发展难题,如何突破成为当前理论和实践亟需探索的问题。本文以中国高速列车牵引系统突破为案例对象,结合创新生态系统、耦合与关系多元性理论,探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规律。研究表明,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包括四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依赖的技术知识存在差异,因而核心企业需要针对不同环节的技术特征,与创新生态系统成员构建适配的多元耦合网络:与科研机构构建研发导向型紧密耦合网络以突破集成技术;与部件研制企业建立研发导向型松散耦合网络以支持其突破负责的子技术分支;采用研发导向型松散耦合网络,促进所有部件研制企业协同创新以实现子技术分支匹配兼容;与创新生态系统上下游成员构建商业化导向型紧密耦合网络,促进研发网络和商业化网络交互迭代,持续提高技术可靠性,最终成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此外,由于新旧技术范式和企业技术能力差异,“落后-追赶”与“创新引领”阶段,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所依赖的有效耦合模式不同,具体表现在耦合网络的结构和演进特征方面。本研究拓展并深化创新生态系统“瓶颈”与耦合模式研究,为核心企业与政府协调创新生态系统成员间耦合关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困境提供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敏  陈传明  
知识的本质特征使得企业需要创造出一个可以对知识进行有效组织和传递的空间,即基于知识的企业“文化生态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相似,企业的“文化生态系统”同样存在着路径演化及路径依赖的现象,本文则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深入分析,揭示出企业“文化生态系统”实现路径超越的内在机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