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29)
- 2023(10303)
- 2022(8455)
- 2021(7679)
- 2020(6366)
- 2019(14362)
- 2018(14085)
- 2017(26682)
- 2016(13921)
- 2015(15420)
- 2014(15567)
- 2013(15194)
- 2012(13390)
- 2011(11716)
- 2010(12107)
- 2009(11732)
- 2008(11919)
- 2007(10966)
- 2006(9729)
- 2005(9031)
- 学科
- 业(79529)
- 企(76377)
- 企业(76377)
- 济(64042)
- 经济(63964)
- 管理(63879)
- 业经(27481)
- 方法(27064)
- 财(23324)
- 农(21177)
- 技术(19859)
- 务(19121)
- 财务(19101)
- 财务管理(19087)
- 数学(18290)
- 企业财务(18081)
- 数学方法(18066)
- 农业(15773)
- 理论(15747)
- 中国(14555)
- 制(14322)
- 策(14110)
- 划(13712)
- 技术管理(13533)
- 和(13434)
- 企业经济(12579)
- 经营(12410)
- 体(11202)
- 决策(9944)
- 地方(9804)
- 机构
- 学院(209666)
- 大学(203135)
- 管理(90546)
- 济(87763)
- 经济(86003)
- 理学(77510)
- 理学院(76880)
- 管理学(75923)
- 管理学院(75553)
- 研究(60223)
- 中国(49932)
- 京(42565)
- 财(42086)
- 科学(34792)
- 财经(33109)
- 江(32778)
- 农(30744)
- 经(29887)
- 所(28555)
- 中心(28232)
- 业大(28161)
- 北京(26562)
- 州(25861)
- 商学(25841)
- 商学院(25629)
- 研究所(25445)
- 经济学(25277)
- 财经大学(24150)
- 经济管理(24004)
- 农业(23891)
- 基金
- 项目(134074)
- 科学(108630)
- 研究(101681)
- 基金(97442)
- 家(82731)
- 国家(81925)
- 科学基金(73784)
- 社会(66246)
- 社会科(62918)
- 社会科学(62904)
- 省(55422)
- 基金项目(51823)
- 自然(46717)
- 教育(45860)
- 自然科(45711)
- 自然科学(45698)
- 自然科学基金(44976)
- 划(43952)
- 编号(40324)
- 资助(38159)
- 创(34836)
- 业(33204)
- 创新(31352)
- 成果(30984)
- 重点(29602)
- 发(29212)
- 部(29093)
- 课题(27863)
- 制(27317)
- 国家社会(27147)
- 期刊
- 济(104040)
- 经济(104040)
- 研究(59639)
- 管理(41823)
- 中国(41490)
- 财(37675)
- 农(28922)
- 科学(26046)
- 技术(24229)
- 学报(23765)
- 农业(20355)
- 教育(20299)
- 大学(19710)
- 业经(19561)
- 学学(18608)
- 融(17460)
- 金融(17460)
- 财经(16902)
- 经济研究(15325)
- 经(14738)
- 技术经济(14440)
- 业(13687)
- 问题(12616)
- 财会(12379)
- 科技(12188)
- 现代(11607)
- 商业(10952)
- 策(10723)
- 会计(10467)
- 经济管理(9589)
共检索到3145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娄祝坤 毛瑾晔
创新型企业对员工创造力的高度依赖性决定了其业绩评价系统设计具有特殊性。针对创造性员工的业绩评价,既要防范员工行为失调风险、缓解代理冲突,又要避免抑制员工内在动机、降低其创造力。本文首先梳理委托—代理理论下业绩评价研究的进展,总结经典业绩评价研究的局限,指出创新型企业业绩评价系统设计的瓶颈及突破口;在此基础上,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与自我决定理论双重视角,从业绩指标选择、业绩评估范围与业绩评价系统使用方式三个维度,构建与员工内在动机兼容的业绩评价系统的理论框架。本研究有助于实现业绩评价理论的突破与创新,对创新型企业变革业绩评价系统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池国华
本文在批判已有设计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内部管理业绩评价系统设计的一个理论框架,同时探讨了这一设计框架对于我国企业的启示意义。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蕾 池国华
尽管人们早已经确认业绩评价在组织战略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组织的业绩评价系统却仍然是一个备受争论的问题。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些企业往往只热衷于引入各种业绩评价工具,或者只关注业绩评价系统构建的最终结果,却很少去考虑决定业绩评价系统设计及其变化背后的驱动因素究竟是什么。如果不能准确了解这一点,企业就很难科学地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赵春明
华为从技术创业型企业起步,发展成为有核心技术和大规模工程实施能力的世界级产业高端企业,从一种企业类型成功跃迁为另一种高级企业类型;联想试图通过收购方式实现企业的战略转型,然而最后却只能战略撤退;海尔成为了世界级家电制造企业,虽离索尼、松下等还有很远距离,但却遭遇发展的天花板……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阳震青
不断涌现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该类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比有着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必须构建新的适用于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本文借鉴平衡计分卡的相关理论,结合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自身特点,构建了该类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即将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划分为五个层面——财务层面、技术创新层面、顾客层面、经营过程层面、职员层面,讨论了各个层面评价指标的设置,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该体系的思路。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朱明秀
知识经济条件下,股东、员工、顾客三个利益主体的满意度和感知价值成为企业价值的关键驱动因素。企业业绩评价应突出价值创造过程,关注价值驱动因素。三维价值驱动的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由目标层指标和驱动层指标组成,目标层指标为企业价值,驱动层指标包含股东维度的评价指标、员工维度的评价指标和顾客维度的评价指标。
关键词:
价值驱动因素 业绩评价 股东 员工 顾客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池国华 迟旭升
一、引 言 虽然距离安然事件的发生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安然事件给理论界和实务界所造成的影响却是无法消除的,人们在不断反思美国会计准则制定体系的同时,更多的是关注会计市场的监管问题。但仅仅从公司外部的角度探讨问题,并没有包容问题的全部。作为一个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实现战略目标,增加公司价值,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如何设计一个有利于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远 王爱强
为了研究影响企业创新研发的前因要素,提升电子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效率,本文基于TOE理论框架提出影响电子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的多因素组态模型,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沪深A股的165家电子制造企业进行组态路径分析。研究表明:创新是一个复杂性的系统性的工程,单个因素并不构成影响电子制造业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导致电子制造业企业高创新绩效的路径有四条,可归纳为“机会利用能力—非竞争地位主导型”和“数字技术应用—机会利用能力主导型”两条;导致电子制造业企业低创新绩效的路径有三条,可归纳为“企业竞争地位—非机会利用能力主导型”和“环境不确定性—非机会利用能力主导型”两条。本文的研究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了引致企业高创新绩效与低创新绩效形成的复杂成因,以期为处于不同竞争地位的企业创新研发之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高海霞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面临着全球竞争、市场饱和、技术突破等环境不断变化的挑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层战略发展难题,迫切需要建立持续竞争优势。要形成企业持续竞争优势,要求企业不断战胜和超越自我,做好创新工作。与此同时不论企业在任何一个方面实现了创新,都要通过向市场提供一定的产品或服务体现出来。而这种体现都是通过采取一定的营销行为后,使产品和劳务进入市场来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营销是联接企业内部行为和市场的纽带与通道。因此,营销创新是企业真正走向成功的必要通道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森
把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传统企业改造成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兼容的现代企业,这是当代中国改革的重要课题。企业重组的内涵不仅是破产、兼并等方式,更重要的内容是通过产权责任清晰,重构投资主体。实现企业重组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历史遗留的债务包袱。对帐面债务的化解,可以通过专业银行的商业化处理;而对非帐面债务,可通过设立养老、失业、医疗等基金,构建社会性保险机构来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与整个金融体制的改革紧密相关。金融创新不仅是金融工具的创新,也包括金融制度的创新。企业制度与金融制度存在严格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
企业重组,金融创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烨 闫晓勇
协同演化是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本质,是推动创新持续发展的系统力量。现有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演化研究基本停留在现象分析层面,对其背后的协同演化机制挖掘不足。通过检索国内外高质量期刊文献,梳理不同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主题,如创新生态系统及其协同演化内涵和特征、创新生态系统构建与演化过程,以及多主体协同演化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演化机制研究框架,指明未来研究方向、方法、路径和关键情境。研究结果可为揭示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演化机制提供多学科交叉理论基础,有助于创新生态系统研究向纵深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威廉·拉佐尼克 谢富胜 李英东
任何生产力高速增长的经济体都离不开那些拥有投资战略和高效组织架构的企业,也就是所谓的创新型企业。新古典企业理论忽视了企业家精神和企业管理,存在逻辑难以自洽的矛盾,使得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成为一种非生产性企业。马克思企业理论的优势在于其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根植于企业生产过程之中,强调技术与组织的相互作用,是一种生产性企业理论,但其同样存在不足。创新型企业理论在上述两种理论的基础上,概括了创新型企业需要的三个社会条件:"战略控制""组织整合"和"资金投入"。对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增长机制分析,实现了经济研究中理论与历史的结合。同时,其作为一种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各种可能性和各种问题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亚连 孙凤英
文章基于生态经济视阈分析了企业综合业绩评价框架的构建问题。以经济效率为基础,设计适应微观生态经济管理模式的企业综合业绩评价框架,整合企业经济业绩指标和环境业绩指标,试图构建一个生态经济效率评价框架,为企业综合业绩评价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业绩评价 生态经济效率 经济业绩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少坤
通过分析MAS(Multi-agent System)在物流企业创新网络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将MAS的思想与方法引入到物流企业创新网络框架设计中来,根据网络内是否存在一个核心物流企业,将物流企业创新网络分为核心物流企业主导型创新网络与对等型创新网络,建立它们各自基于MAS的框架结构,并给出了一种Agent的通用结构以及Agent之间的通信与协作的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