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30)
- 2023(16209)
- 2022(14018)
- 2021(13140)
- 2020(10822)
- 2019(24551)
- 2018(24257)
- 2017(46007)
- 2016(25208)
- 2015(27949)
- 2014(27730)
- 2013(26850)
- 2012(24518)
- 2011(21882)
- 2010(22215)
- 2009(20274)
- 2008(19366)
- 2007(17073)
- 2006(14949)
- 2005(13042)
- 学科
- 济(88822)
- 经济(88729)
- 管理(76810)
- 业(72158)
- 企(61073)
- 企业(61073)
- 方法(38664)
- 数学(32729)
- 数学方法(32254)
- 中国(26860)
- 农(26811)
- 财(24763)
- 业经(22124)
- 技术(20871)
- 学(19266)
- 地方(19171)
- 制(18974)
- 理论(18503)
- 农业(17637)
- 贸(17361)
- 贸易(17345)
- 易(16847)
- 务(15691)
- 财务(15616)
- 财务管理(15589)
- 策(15247)
- 教育(15148)
- 和(14972)
- 银(14926)
- 银行(14881)
- 机构
- 学院(343041)
- 大学(340094)
- 管理(137187)
- 济(131594)
- 经济(128294)
- 理学(118425)
- 理学院(117165)
- 管理学(115157)
- 管理学院(114538)
- 研究(112515)
- 中国(82937)
- 京(72175)
- 科学(69450)
- 财(61590)
- 所(55416)
- 农(52452)
- 江(51908)
- 中心(51492)
- 研究所(50238)
- 业大(49716)
- 财经(48515)
- 范(47275)
- 师范(46885)
- 北京(45634)
- 经(44033)
- 州(42030)
- 院(41795)
- 农业(40695)
- 技术(39130)
- 经济学(37682)
- 基金
- 项目(234626)
- 科学(184840)
- 研究(177230)
- 基金(166867)
- 家(143996)
- 国家(142707)
- 科学基金(123394)
- 社会(109118)
- 社会科(103255)
- 社会科学(103231)
- 省(94336)
- 基金项目(88463)
- 教育(83393)
- 自然(79690)
- 划(78413)
- 自然科(77828)
- 自然科学(77808)
- 自然科学基金(76381)
- 编号(74604)
- 资助(67718)
- 成果(60949)
- 重点(52537)
- 课题(52340)
- 创(52143)
- 部(51048)
- 发(50506)
- 创新(47907)
- 项目编号(46082)
- 教育部(44034)
- 大学(43942)
- 期刊
- 济(148254)
- 经济(148254)
- 研究(102705)
- 中国(72146)
- 管理(51792)
- 教育(51174)
- 学报(50347)
- 农(47912)
- 科学(47086)
- 财(45781)
- 大学(38589)
- 学学(35827)
- 农业(33685)
- 技术(32368)
- 融(29744)
- 金融(29744)
- 业经(25818)
- 经济研究(23171)
- 财经(22452)
- 经(19178)
- 图书(19044)
- 科技(18336)
- 问题(17978)
- 业(17770)
- 技术经济(16558)
- 理论(16141)
- 现代(15646)
- 坛(15484)
- 论坛(15484)
- 商业(14966)
共检索到5078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亚非 王宏长 成华威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高质量研究生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文章从研究生生源、导师队伍建设、管理模式、培养环节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结合研究生培养的实际,对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了分析,提出把好生源质量关、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加强培养环节管理、推进校院二级管理、加强学风建设等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培养 研究生 培养质量 对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程孝良
精英教育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卓越的根本是高质量。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精英教育不会因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增加而改变。大众化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应坚守追求卓越的精英教育理念,而不能偏离质量的旨归。教育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培养模式和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可通过联合协作、分段贯通、学科交叉,推进研究生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教学工作三项创新和四大建设,构筑研究生精英人才培养制度与保障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丽琴
国家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本科教育尚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创新和推广。结合高质量、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从培养路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产学研合作、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殷文杰
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组织模式和岗位能力要求,技术技能创新面临系统协调性、任务高端性、技术集成性、实践过程复杂性等因素的挑战。为满足智能化生产条件下技术技能创新对广大劳动者研究开发、技术组合、灵活应对复杂问题情境等创新能力的需要,高职教育需改变精英化创新教育理念以及知识地位弱化、知识组织学科化、实践教学程式化等倾向,进一步拓宽技术技能创新的群众基础,强化知识学习的重要性,遵循知识的行动逻辑,整体设计实践教学,从而推动大批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涌现。
关键词:
智能化变革 技术技能创新 创新型人才培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苏梁波
从军校研究生身份上的特殊性、学习上的独立性、科研上的实践性、管理上的自主性出发,分析了应用型军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军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特点,提出应辩证处理好学术科研与从严治军、分散教学与统一管理、"纸上论兵"与军事实践、管理育人与环境育人的关系,在强化军人意识、探索教育管理的科学模式、构建应用型人才成长的实践平台、营造和谐育人环境上下工夫,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军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
军校研究生 教育管理 应用型军事人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佳栋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视,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成为各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科技技术水平迅速发展的今天,研究生科技人才培养更是大众所关注焦点。本文将结合《基于素质模型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一书,分析探索如何在高质量发展格局下优化研究生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具体建议,为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贡献微薄力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画斌 许庆瑞 陈政融
通过分析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数字经济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的"三核"驱动模式,分别是政府的"内生+外引"、企业的"1+1+N"、高校的产学研"融通"三种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相关对策,希望能为数字经济背景下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对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肖彬 刘晓元
通过剖析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特点,结合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提出了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主要包括:将博士生的科研更多地集中在基础研究,用系统的方法孕育“教师一本科生一研究生”多方互动的跨学科“生态圈”,注重在科研实践和社团活动中培养研究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增强研究生的文献检索和综述能力,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应用型研究生的市场意识和动手能力等。
关键词:
自主创新 研究生 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志米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基础力量,其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呈现出数量短缺、结构失衡、质量不高等问题。基于产业结构升级与高技能人才耦合发展的规律,从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产教共融、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师资质量、提高办学国际化水平和优化社会发展环境等角度出发提出产业结构升级与高技能人才培养耦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升级 高技能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 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辉 徐凤游 代乔 刘秭岑
在当前“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紧随时代的发展需求创新自身人才培养体系,针对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基于高职院校发展实际,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此更好地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文章重点阐述“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策略,以此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晓晴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校创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同时,高校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也是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校提出的战略要求,是高等教育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高校应该正确认识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紧迫性,努力在人才培养观念、培养模式、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高校 创新型人才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瑞英 杨甜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创新型研究生人才的培养。任何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而观念的创新有赖于广博的知识的支撑,而从各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中汲取其精华无疑是获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而思想文化经典又无疑是各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精华中的精华,因此,经典阅读更无疑是最有效的通识教育的途径。通过阅读经典获得民族智慧和知识滋养,形成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判断力和缜密的推理能力,培养自己健康向上而又通脱灵活的文化人格,应该是通识教育最核心的内容和最根本的目的。通过这样的通识教育,必定能培养出具有自由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创新型 研究生人才 经典阅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纯青 罗譞 易桂秀
新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促使全国各大院校重新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立足我国应用型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紧扣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三个主要教学环节,构建"多元师资、双平台、3S联动"产教融合教学模式,解决了应用型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部分导师责任意识淡薄、学生职业认知缺乏、实践教学体系落实不到位三个突出问题,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升级提供解决方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吕改玲 蔡琼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的学科是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基础,是研究生教育的载体。建立学科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学科群,对学科的发展、科学研究的开展,尤其是对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学科群 研究生 创新人才 培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冠男
新时期,社会对于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注重知识技术能力,更注重创新能力。因此,高校要加强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满足创新型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创新型教育要以创新为中心,探究教育和科研工作,与创新型社会进行良性的互动,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和民族进步的基础,研究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高校要更加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向社会不断输送高质量人才,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