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15)
2023(13532)
2022(11541)
2021(10857)
2020(9010)
2019(20709)
2018(20477)
2017(39770)
2016(21006)
2015(23400)
2014(23156)
2013(22955)
2012(20753)
2011(18526)
2010(18761)
2009(17369)
2008(15860)
2007(13952)
2006(12182)
2005(10535)
作者
(58071)
(47995)
(47511)
(45197)
(30419)
(22948)
(21704)
(18676)
(18276)
(17070)
(16488)
(15920)
(15078)
(14949)
(14948)
(14449)
(14247)
(13980)
(13600)
(13567)
(11769)
(11599)
(11523)
(10929)
(10785)
(10619)
(10605)
(10551)
(9587)
(9432)
学科
(83033)
经济(82954)
(64924)
管理(64112)
(56046)
企业(56046)
方法(36788)
数学(31313)
数学方法(31012)
中国(27459)
(26614)
金融(26613)
(24736)
银行(24704)
(23869)
(22333)
(21499)
业经(21458)
地方(20457)
技术(20150)
(18052)
(16089)
理论(15330)
农业(15136)
(14445)
财务(14384)
财务管理(14362)
产业(14276)
(13835)
贸易(13819)
机构
学院(288361)
大学(287756)
管理(120359)
(117232)
经济(114677)
理学(104838)
理学院(103789)
管理学(102221)
管理学院(101706)
研究(91961)
中国(73498)
(60223)
科学(55387)
(52637)
(43927)
中心(43790)
财经(42622)
(41506)
业大(41106)
(40963)
研究所(40159)
(38687)
北京(37964)
(36679)
师范(36375)
经济学(35161)
(34376)
(33588)
农业(32177)
商学(31889)
基金
项目(201472)
科学(159860)
研究(151328)
基金(145832)
(125132)
国家(124052)
科学基金(108396)
社会(95836)
社会科(91007)
社会科学(90986)
(80521)
基金项目(78431)
自然(69178)
教育(68208)
自然科(67589)
自然科学(67578)
自然科学基金(66397)
(66139)
编号(61836)
资助(58727)
成果(49306)
(46522)
重点(44438)
(44052)
(43741)
创新(42646)
课题(42242)
国家社会(38957)
项目编号(38882)
教育部(37979)
期刊
(124706)
经济(124706)
研究(85445)
中国(54939)
管理(45020)
学报(40326)
科学(39062)
(38361)
(37767)
(36681)
金融(36681)
教育(32576)
大学(31219)
学学(29341)
农业(26012)
技术(25633)
业经(21639)
财经(20166)
经济研究(19751)
(17239)
科技(16285)
问题(15812)
理论(15182)
技术经济(14911)
图书(14850)
实践(14023)
(14023)
现代(13596)
(13296)
商业(13188)
共检索到418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蒋海玲  
在经济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支持创新型产业的发展成为产业集群发展领域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投融资环境分析出发,提出投融资环境与创新型产业的"共轭双驱"效应,并对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融资优劣势进行剖析,提出增强创新型产业集群金融支持的具体路径选择,尤其是完善投融资环境与构建自主创新的融资手段。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荣  张冀新  
为评估创新型产业集群对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的影响作用,文章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国家高新区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准自然实验。结果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更多资源要素,能够提高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创新型产业集群对高新区集聚效应的提高程度,呈现显著空间差异:东部地区政策效果最为显著,仅略高于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效果最不明显。需通过强化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集聚功能,提升高新区创新载体功能,积极发挥产业集群培育的外部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景保峰  任政坤  周霞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2015年和2016年我国各省份创新型产业集群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认为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较高,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效率高于全国平均值;与纯技术效率相比,规模效率对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较大;非有效省份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存在科技资源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现象;各省份之间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差异不大,并呈缩减趋势。基于此,提出六点提升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郭小婷  谭云清  
政府通过创新平台投入大量政策资源刺激创新,以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在该发展模式下,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后,集群会更加依赖政策资源还是能够摆脱对政策资源的依赖?以资源依赖理论为基础,将产业集群竞争力分为创新竞争力、规模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探讨创新型产业集群竞争力与政策资源依赖之间的关系。以109个创新型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DEA三阶段分析法,对政策资源依赖进行量化;其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规模竞争力、创新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进行量化分析;最后,通过回归分析探究创新型产业集群规模竞争力、创新竞争力、市场竞争力与政策资源依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竞争力、规模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与政策资源依赖的关系特征存在差异,且受地域和行业影响。具体地,创新型产业集群规模竞争力与政策资源依赖的相关关系十分显著,创新竞争力与政策资源依赖的相关性不显著,市场竞争力在部分地区、行业与政策资源依赖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研究结论对于制定合理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政策、推进高端制造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冀新  柳静  
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是推动区域创新的重要途径,集群效能影响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通过三阶段DEA测度创新型产业集群效率,运用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三力模型评价创新型产业集群效率。结果表明,传统DEA模型凸显创新型产业集群性,三阶段DEA更侧重于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性,集群效率存在空间分异,南部沿海地区各项效率值较高。创新型产业集群自主创新力与国际竞争力同步发展,但因各创新型产业集群行业异质性,效益贡献力与同步发展的其它两力非均衡异化。创新型产业集群效能由沿海到内陆层级递减,效能模式呈现强能强效、强能弱效、弱能强效、弱能弱效4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荣  张冀新  
为评估创新型产业集群对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的影响作用,文章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国家高新区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准自然实验。结果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更多资源要素,能够提高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创新型产业集群对高新区集聚效应的提高程度,呈现显著空间差异:东部地区政策效果最为显著,仅略高于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效果最不明显。需通过强化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集聚功能,提升高新区创新载体功能,积极发挥产业集群培育的外部效应。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唐勇  周霞  张骁  
分析了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特征,指出创新型产业集群中丰富的协同创新活动是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有效方法,并提出创新平台是协同创新的优良载体,建设创新平台能有效促进企业创新。在实证分析中利用DEA-SBM超效率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将创新平台加入到创新效率测度的投入变量中,以专利申请数为产出变量,对广东省不同地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不同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之间的创新效率整体较高但是存在一定差异;创新平台作为创新投入变量是一个能深刻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集群之间的创新平台建设差异较大,一些地区创新平台建设滞后。基于此提出5点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唐勇  周霞  张骁  
分析了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特征,指出创新型产业集群中丰富的协同创新活动是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有效方法,并提出创新平台是协同创新的优良载体,建设创新平台能有效促进企业创新。在实证分析中利用DEA-SBM超效率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将创新平台加入到创新效率测度的投入变量中,以专利申请数为产出变量,对广东省不同地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不同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之间的创新效率整体较高但是存在一定差异;创新平台作为创新投入变量是一个能深刻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集群之间的创新平台建设差异较大,一些地区创新平台建设滞后。基于此提出5点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唐永伟  刘合林  聂晶鑫  
创新型产业集群代表地方创新发展方向与水平,识别创新型产业集群类型和组织特征有助于优化其功能组织与空间布局。以武汉为例,通过挖掘高新技术企业经营范围文本信息,构建一种快速识别创新型产业集群类型的方法,并结合多源数据和实地调研,归纳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组织特征和生成机制。研究发现,武汉拥有光电子信息技术等10个创新型产业集群,符合城市创新产业发展现状。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功能组织呈现单核心链式与多核心网络式共存特征,空间组织呈现单核集聚与多中心分散分布共存特征。就生成机制而言,应树立“功能—空间”协同演化的认知理念:在功能组织方面,产学研协同化发展主导创新主体生成与发展,集聚、多维邻近性促进创新主体功能集群和网络化;在空间组织方面,政府政策规划引导创新主体在空间上有序集聚,创新主体对创新要素需求的敏感性分异决定其空间布局。在政策启示方面,注重创新型产业集群类型的精细化划分和发展情况的跟踪评估,强化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功能和空间协同,准确把握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跨界和网络化趋势,构建具有根植性的区域创新集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缉慈  
文章明确界定了产业集群的概念,阐述了集群的创新型和低成本型两种发展道路,并尽可能全面地提供了认识集群的多个视角———全球化、产业组织、技术创新、区域发展等,从而说明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竞争中不断创新和学习,起着关键的作用。最后对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了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景国文  
创新型产业集群肩负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创新能力提升的重任。当前学术界对创新型产业集群究竟是否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采用2005—2020年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将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分析创新型产业集群能否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结果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能够显著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机制检验发现,创新型产业集群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主要通过促进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效果在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资源型地区、中心地区显著。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金华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路径之一。运用全国61个创新型产业集群单位和47个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单位的数据,研究发现:我国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培育集群多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体现了不同地域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的特色;创新型产业培育集群布局依托了地区产业发展优势,满足了协调发展要求;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各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有显著的带动效应。同时,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培育集群在不同行业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一些创新型产业集群已拥有国际国内有影响的知名品牌;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培育集群主要集中于先进制造业,体现了国家战略;重要细分行业还缺乏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培育集群。未来,应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连片发展,促进建成全球领先的先进制造集聚区;促进集群内企业、研发机构、服务机构等的深度分工协作,增强集群的国际竞争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构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现代服务支撑体系。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佐军  
创新型产业集群可以理解为以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为主体,以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品牌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创新组织网络和商业模式等为依托,以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文化为环境的产业集群。与模仿型产业集群相比,其创新程度较高;与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相比,它属于知识或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相比,它属于现代产业集群。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振东  许森  焦豪  
产业集群中大量企业集中在相对较小区域内,这种高密度企业集中会对企业社会网络产生多方面影响。不同类型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呈现许多差异特征,因此企业社会网络特征也非常不同。本研究针对价值链型产业集群与创新型产业集群这两个典型类型产业集群,探讨两种产业集群中企业社会网络特征的差异,并通过实证统计分析来检验不同产业集群类型下企业社会网络特征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先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证明本研究所取样的两个产业集群分别属于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然后再对不同类型产业集群中企业社会网络四个维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最终证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瑞东  樊俊  
如何继续推动部门有效协同,加强科技与经济在规划、政策等方面的相互衔接,主动有效地服务于我国创新型经济的建设成为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科技研发财政投入美国财政持续投向科技研发美国政府长期坚持以财政投入支持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计划(SBIR)和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STTR)是其代表性资助计划。SBIR旨在鼓励美国小企业参与具有商业化潜力的联邦研发工作,并对具备高度竞争力的小企业的研发工作进行资助。STTR旨在支持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