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003)
- 2023(21702)
- 2022(18234)
- 2021(16853)
- 2020(14175)
- 2019(32383)
- 2018(31885)
- 2017(59998)
- 2016(32426)
- 2015(36169)
- 2014(35851)
- 2013(35527)
- 2012(33210)
- 2011(30280)
- 2010(30421)
- 2009(28151)
- 2008(27736)
- 2007(24686)
- 2006(21838)
- 2005(19851)
- 学科
- 济(150546)
- 经济(150402)
- 管理(92473)
- 业(89534)
- 企(72329)
- 企业(72329)
- 方法(60542)
- 数学(52806)
- 数学方法(52238)
- 中国(42736)
- 农(38663)
- 地方(34053)
- 财(33431)
- 业经(32284)
- 学(29664)
- 贸(27267)
- 贸易(27248)
- 制(26442)
- 易(26386)
- 农业(26044)
- 技术(24255)
- 银(22780)
- 银行(22714)
- 融(22342)
- 金融(22339)
- 环境(21812)
- 行(21809)
- 和(20772)
- 理论(20478)
- 务(20060)
- 机构
- 大学(467898)
- 学院(467189)
- 济(201376)
- 经济(197434)
- 管理(177882)
- 研究(166672)
- 理学(152800)
- 理学院(151048)
- 管理学(148512)
- 管理学院(147642)
- 中国(126388)
- 科学(101465)
- 京(99949)
- 财(89670)
- 所(84877)
- 农(82362)
- 研究所(77005)
- 中心(75869)
- 财经(71164)
- 江(70660)
- 业大(70508)
- 农业(64708)
- 经(64649)
- 北京(63336)
- 经济学(62227)
- 范(60185)
- 院(59681)
- 师范(59470)
- 州(56023)
- 经济学院(55857)
- 基金
- 项目(311371)
- 科学(245628)
- 基金(227181)
- 研究(222150)
- 家(200338)
- 国家(198691)
- 科学基金(169775)
- 社会(143585)
- 社会科(136326)
- 社会科学(136293)
- 省(121679)
- 基金项目(119634)
- 自然(110298)
- 自然科(107865)
- 自然科学(107832)
- 自然科学基金(105934)
- 划(102955)
- 教育(101332)
- 资助(92938)
- 编号(87318)
- 重点(70880)
- 发(70601)
- 成果(70577)
- 部(68423)
- 创(67445)
- 创新(62667)
- 课题(61204)
- 国家社会(60344)
- 科研(59741)
- 教育部(58447)
- 期刊
- 济(225363)
- 经济(225363)
- 研究(139010)
- 中国(96108)
- 学报(76054)
- 农(74874)
- 科学(70272)
- 财(68913)
- 管理(67813)
- 大学(57152)
- 学学(53949)
- 农业(50720)
- 教育(46143)
- 融(44832)
- 金融(44832)
- 技术(41068)
- 经济研究(37058)
- 财经(35748)
- 业经(35633)
- 经(30911)
- 问题(30333)
- 业(28480)
- 贸(25007)
- 技术经济(24734)
- 统计(23991)
- 科技(22543)
- 世界(22478)
- 策(22188)
- 版(21917)
- 国际(21858)
共检索到710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伟萍 张超 向晓梅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推动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中国280个城市2003—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中介效用模型和三重差分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设立对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及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设立能够促进城市绿色经济发展,其所拉动的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及创新能力提升是影响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传导路径;在作用效果层面创新型产业集群对城市绿色经济的影响存在城市间的异质性,对重点城市的影响程度更大。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培育科技创新新动能、构建产业集群绿色创新体系,推动城市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田晖 宋清
将创新驱动分为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主体与创新活力四个指标,利用我国47个智慧城市2009—2016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各指标对各智慧城市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从整体看,创新驱动对智慧城市经济绿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同创新驱动指标对经济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表现在创新投入有效抑制单位GDP工业烟尘排放,创新产出有效降低单位GDP工业废水及烟尘排放量,创新主体有效控制单位GDP工业SO_2排放量,创新活力对单位GDP工业SO_2、废水及烟尘排放量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在智慧城市经济绿色发展中有效作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创新驱动 绿色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杏村 田淑英 王晓玲
以2005-2016年中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模型测度了中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同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财政分权、产业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5-2016年中国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相对较低,年均下降5. 1%,其中,技术进步变化指数下降是其下降的主要原因。财政分权、专业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均是显著为负,但财政分权可通过专业化产业集聚促增绿色经济效率;多样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多样化产业集聚可通过财政分权促减绿色经济效率。从影响绿色经济效率的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产业比重、固定资产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促减作用;对外投资对绿色经济效率有负影响,科技投入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为正,但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最后本文针对相关分析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彩云 刘丁荣
提高能源效率是我国经济绿色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当下数字经济已成为能源效率提升的新动能。本文基于数字经济的“四化”框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2011~2020年我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影响能源效率提升的机制、特征和路径。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及各维度对能源效率提升的总体效应为正,其中产业数字化促进作用最强,且数字经济对能源效率的提升具有区域异质性;(2)数字经济对能源效率的提升存在双门槛,呈现中间波动但总体促进的“N”型特征;(3)数字经济可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进而提升能源效率,且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城市跨越数字经济的第二个门槛,实现数字经济发展与能源效率提升的共赢。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俊恒 艾佳慧 邵博
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是新时期我国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承担着推动金融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任务。本文在测算我国2007-2020年292个城市经济创新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金融改革试验区对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改革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够有效提高地区经济创新发展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改革对经济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受地域发展差异影响,政策效应在中小城市、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更加显著。基于此,为激发金融改革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的潜力,提出了扩宽融资渠道、因地制宜制定金融政策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奕帆 丁慧
作为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智慧城市建设将智能技术、信息技术融入城市发展,加快数字经济迅速发展。在经济转型的关键节点,智慧城市建设是否能作为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促进新时期城市绿色经济发展?基于长三角地区2007—2019年2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借助2012年智慧城市试点这一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和空间DID模型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对长三角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促进地区绿色经济发展,并通过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两大机制起作用。(2)相对于非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当地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凸显。(3)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对本地绿色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利于促进相邻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奕帆 丁慧
作为对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智慧城市建设将智能技术、信息技术融入城市发展,加快数字经济迅速发展。在经济转型的关键节点,智慧城市建设是否能作为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促进新时期城市绿色经济发展?基于长三角地区2007—2019年2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借助2012年智慧城市试点这一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和空间DID模型探讨了智慧城市建设对长三角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促进地区绿色经济发展,并通过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两大机制起作用。(2)相对于非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对于当地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凸显。(3)智慧城市建设不仅对本地绿色经济发展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还有利于促进相邻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瑶瑶 杨莹 贾锐宁 张晓空 柴建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驱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阶段,伴随着生产方式的数字化重构,如何充分挖掘“数字红利”并提升居民消费成为了重要的现实难题。基于此,本文致力于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内在机制。具体地,本文基于2011—2019年232个城市形成的2088个城市-年的面板观测,通过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收入效应”和“创新效应”提振居民消费,该结论在排除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2)数字经济发展提振邻近地区居民消费,存在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3)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存在异质性影响,对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提振作用更强劲。本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与政策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利国 冷浪平
近年来我国人口回流现象表明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利用2009—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逐渐步入人口回流阶段,其余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正相关阶段。在溢出效应上,经济发展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能够促进周边地区的人口流入;流动人口具有显著的虹吸效应,对周边地区人口流入有一定程度抑制作用。因此,发达地区应认识到人口回流的必然趋势,推进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双转型升级”,欠发达地区应顺应人口回流的大趋势,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合理引导和安置回流人口,推动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经济发展 人口回流 溢出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屏 江鑫
创新影响经济增长,而房价是影响城市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理论机制分析发现,房价快速上涨导致工业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相对滞缓,但房地产等服务性行业发展相对繁荣,在此消彼长过程中,城市产业和就业结构变化明显,同时房价快速上涨对最能提升城市竞争和创新活力的民营经济的繁荣发展具有显著抑制性,这些均不利于提升城市创新发展能力。基于2005—2016年中国283个地级市样本数据,经计量检验及中介影响机制效应模型,证明上述命题假说成立。对城市地理空间分布和人口规模进行异质性检验,本文还发现城市房价上涨对城市创新发展能力提升的负向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本文的结论为制定从房价导向出发的政策推动城市创新实现健康可持续性提升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房价上涨 城市创新 影响机制 异质性分析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廖展浩 原彰 张文龙 李伟铭 郜笑颖
本文基于2010-2017年广东省21个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各市普惠金融指数,发现广东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地区差异,珠三角区域普惠金融指数明显高于其它地区。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对广东省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分区域层面上,普惠金融对区域的经济发展存在"阈值效应",当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的水平时,普惠金融开始对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普惠金融对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区域作用最显著,对广东西部、北部中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促进作用较弱,而在广东东部地区中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未发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普惠金融 经济发展 阈值效应 广东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武力超 李惟简 陈丽玲 李嘉欣
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兑现碳中和承诺,有待于绿色技术的进一步创新。针对这一目标,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为了检验智慧城市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本文基于2006—2018年28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相结合(PSM-DID)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检验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财政科技支出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智慧城市建设在低金融发展水平、低外向型经济水平和高人力资本水平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文对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和推动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思杭 雷礼 周中林
利用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2019年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检验环境规制、绿色技术进步与绿色经济发展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引入脉冲响应函数构建环境规制、绿色技术进步与绿色经济发展的响应模型,从静态和动态视角分析三者间的相互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进步与绿色经济发展具有长期正向促进作用;绿色技术进步对环境规制具有长期正向促进作用,对绿色经济发展具有短期抑制作用与长期正向促进作用,且绿色技术进步对环境规制与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较显著;绿色经济发展对环境规制与绿色经济进步具有长期正向促进作用,但是作用程度较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思杭 雷礼 周中林
利用长江经济带十一省市2005-2019年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检验环境规制、绿色技术进步与绿色经济发展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引入脉冲响应函数构建环境规制、绿色技术进步与绿色经济发展的响应模型,从静态和动态视角分析三者间的相互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进步与绿色经济发展具有长期正向促进作用;绿色技术进步对环境规制具有长期正向促进作用,对绿色经济发展具有短期抑制作用与长期正向促进作用,且绿色技术进步对环境规制与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较显著;绿色经济发展对环境规制与绿色经济进步具有长期正向促进作用,但是作用程度较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弘毅 谢冬水
文章基于2009—2017年我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在中国特有的土地制度下地方政府策略性的土地供给行为造成的土地供给结构扭曲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土地供给结构扭曲对绿色经济效率存在负面影响,而且这种负面影响在土地供给结构扭曲的一阶和二阶滞后项上表现尤为显著。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地供给结构扭曲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城市区域分布、规模和资源禀赋上的异质性。进一步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土地供给结构扭曲会通过阻碍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抑制城市技术创新这两个途径降低绿色经济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能源政策创新对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驱动途径——基于2007-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27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收敛性——基于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
流通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我国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
内蒙古绿色发展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基于12个盟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数字化水平对农业绿色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
外商直接投资、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力的影响研究——来自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创新型产业集群与绿色高质量发展
中国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动态演进及区域差异——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