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72)
- 2023(15738)
- 2022(13552)
- 2021(12539)
- 2020(10501)
- 2019(23707)
- 2018(23527)
- 2017(45109)
- 2016(24301)
- 2015(26820)
- 2014(26310)
- 2013(25915)
- 2012(23565)
- 2011(21199)
- 2010(20995)
- 2009(18935)
- 2008(18308)
- 2007(16047)
- 2006(13816)
- 2005(11663)
- 学科
- 济(95745)
- 经济(95644)
- 业(71060)
- 管理(70405)
- 企(59229)
- 企业(59229)
- 方法(43647)
- 数学(37538)
- 数学方法(37192)
- 农(26792)
- 中国(25288)
- 业经(23119)
- 财(22711)
- 技术(21510)
- 学(20817)
- 地方(20215)
- 农业(17924)
- 贸(17646)
- 贸易(17635)
- 易(17099)
- 制(16476)
- 理论(15398)
- 环境(15068)
- 产业(14929)
- 和(14800)
- 务(13999)
- 财务(13939)
- 财务管理(13917)
- 技术管理(13783)
- 划(13763)
- 机构
- 大学(340422)
- 学院(339448)
- 管理(137381)
- 济(135703)
- 经济(132988)
- 理学(120632)
- 理学院(119307)
- 管理学(117312)
- 管理学院(116716)
- 研究(113403)
- 中国(80667)
- 科学(73034)
- 京(71525)
- 农(60761)
- 财(58315)
- 所(56588)
- 业大(55972)
- 研究所(52385)
- 中心(51035)
- 农业(48035)
- 财经(47915)
- 江(47877)
- 北京(44404)
- 经(43719)
- 范(43387)
- 师范(42857)
- 院(41049)
- 经济学(40773)
- 州(38610)
- 经济学院(37101)
- 基金
- 项目(244901)
- 科学(192507)
- 基金(177849)
- 研究(174285)
- 家(157985)
- 国家(156432)
- 科学基金(133688)
- 社会(110868)
- 社会科(105224)
- 社会科学(105196)
- 省(97122)
- 基金项目(95789)
- 自然(88551)
- 自然科(86519)
- 自然科学(86494)
- 自然科学基金(84985)
- 划(81539)
- 教育(78606)
- 资助(71498)
- 编号(69092)
- 创(54872)
- 重点(54788)
- 成果(54026)
- 发(52876)
- 部(52792)
- 创新(50609)
- 课题(47498)
- 科研(46731)
- 计划(45749)
- 国家社会(45735)
- 期刊
- 济(141680)
- 经济(141680)
- 研究(94737)
- 中国(61592)
- 学报(59955)
- 农(54762)
- 科学(53444)
- 管理(49928)
- 大学(44503)
- 学学(42283)
- 财(41930)
- 农业(38129)
- 教育(35071)
- 技术(27909)
- 业经(24930)
- 融(24374)
- 金融(24374)
- 经济研究(23234)
- 财经(22608)
- 业(20458)
- 科技(20062)
- 经(19498)
- 问题(18615)
- 技术经济(16865)
- 图书(16546)
- 版(16532)
- 业大(16074)
- 商业(15832)
- 理论(15246)
- 现代(15039)
共检索到4756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荣 张冀新
为评估创新型产业集群对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的影响作用,文章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国家高新区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准自然实验。结果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更多资源要素,能够提高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创新型产业集群对高新区集聚效应的提高程度,呈现显著空间差异:东部地区政策效果最为显著,仅略高于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效果最不明显。需通过强化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集聚功能,提升高新区创新载体功能,积极发挥产业集群培育的外部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荣 张冀新
为评估创新型产业集群对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的影响作用,文章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国家高新区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准自然实验。结果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更多资源要素,能够提高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创新型产业集群对高新区集聚效应的提高程度,呈现显著空间差异:东部地区政策效果最为显著,仅略高于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效果最不明显。需通过强化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集聚功能,提升高新区创新载体功能,积极发挥产业集群培育的外部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冀新 李燕红
因产业集聚转型的迫切性及产业集群创设先天优势,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在国家高新区开展,并成为国家高新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创新型产业集群对高新区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结论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显著提高了实验组的创新效率;相比东部和东北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高新区创新效率影响更为显著。未来可通过在中西部地区扩大政策实施范围,提升整体区域产业创新能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冀新 汤洁文
高端化与创新融合纵深发展正逐步成为国家高新区新的发展方向。自2013年我国设立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以来,创新型产业集群成为国家高新区高端化和创新发展的又一影响因素。为厘清创新型产业集群对国家高新区的影响机制,选取113家国家高新区2013—2020年面板数据,其中以第二批和第三批获批设立创新型产业集群的53家高新区作为实验组,以同期未设立创新型产业集群的60家高新区作为对照组,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创新型产业集群政策实施对国家高新区高端化与创新能力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2015—2018年间,创新型产业集群设立政策对国家高新区高端化与创新能力影响均较为显著,但在2018年后对高新区创新能力的影响更为显著;增加R&D经费内部支出能显著促进高新区高端化水平与创新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能促进高新区高端化水平提升,但R&D人员投入对高新区高端化水平与创新能力提升作用有限;创新型产业集群设立对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较为明显,对中部和东北地区国家高新区高端化能力的提升作用较为明显。为此,应结合各国家高新区的区位优势,探索建立创新型产业集群差异化发展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薛强 赵静
2009年起,国务院相对集中地批准了51家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但其总体发展水平相对弱于此前获批的国家高新区。在后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新升级的国家高新区的建设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产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化发展的压力加大。基于产业生态学的基础理论,运用变异系数法分析新升级高新区主要经济和科技指标反映出的主要特征,按照创新驱动发展的思路,重点探索依托创新型集群培育实现高新区创新发展的路径,并形成具体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晶晶 周婕
文章以国家高新区的设立为准自然试验,基于2001—2019年我国283个地级市的数据,采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国家高新区设立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设立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绩效,这一结论在经过PSM-DID、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创新要素集聚是国家高新区发挥创新效应的重要途径,国家高新区通过创新人才集聚和创新资本集聚两种渠道助力区域创新。拓展性分析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政策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设立国家高新区对相邻城市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婉红 刘芳 刘天森
基于我国233个城市2000—2016年的数据,采用PSM-DID模型检验设立国家高新区是否提升了城市创新效率,并从城市规模和城市等级层面分析国家高新区对城市创新效率影响的异质性。进一步,引入空间集聚作为调节变量,从要素集聚和产业集聚视角分别探讨国家高新区影响城市创新效率的内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国家高新区对城市技术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国家高新区对城市创新效率的影响与城市规模及城市等级有关,表现为国家高新区对大型、中型和小型城市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优于特大型城市;对二线和三线城市技术研发效率的促进作用优于四线和五线城市,但对成果转化效率的作用低于四线和五线城市。空间集聚调节效应的结果表明,要素集聚显著正向调节了国家高新区对于城市技术研发效率及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产业集聚则显著负向调节了国家高新区对于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此外,要素集聚和产业集聚对于东部和中西部城市创新效率的调节作用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本文扩展了国家高新区驱动效应的传导机制,也为探索城市创新效率提升路径提供了事实依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丽亚 戴宏伟
选取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7—2014年(不含2010年)数据为研究样本,以设立国家高新区的城市为处理组,未设立国家高新区的城市为对照组,将双重差分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结合起来,评估国家高新区及其科技创新对区域产业集聚的空间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产业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具有显著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其科技创新对产业集聚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比较显著,这种影响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更为明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永周 姚婳 桂彬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家高新区区域创新系统的网络组织构成分析,构建了不同结构形态下的网络组织结构演变模型,并运用结构洞理论,从知识流动角度剖析了国家高新区网络组织的区域集聚创新机理和发展机制,提出了基于网络组织结构优化和要素互补的国家高新区区域创新发展战略。
关键词:
网络组织 知识流动 结构洞 集聚创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冀新 胡维丽 程慧平 解佳龙
本文从创新资金、创新人员、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四个维度,构建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转换效应模型。以获利能力为目标,分析得出国家高新区创新资金与技术正向协同、创新人员与市场反向协同的结论。国家高新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投入协同性较强,创新产出协同性较弱。以出口创汇为创新绩效,以技术收入为创新转化绩效,运用随机前沿分析可知,国家高新区年均创新效率高于创新转化效率,但均低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要素协同转换能力有待提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红军 张路娜 王胜光
创新国际化是增强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构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国际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2014-2016年我国"一带一路"沿线68个国家高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二次指派程序方法对国家高新区创新国际化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国家高新区创新国际化以创新主体交互、创新活动融入、创新资源流动、创新绩效提升为本质特征;国家高新区创新国际化水平存在显著的区域不平衡性,东部沿海高新区创新国际化水平较高,中西部高新区创新国际化水平较低;国家高新区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技术水平、政策质量等差异对创新国际化水平差异影响显著,自然生态环境差异对创新国际化水平差异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斌 杜斌 王平
本文利用2007-2013年国家高新区的相关数据,构建技术创新的动力学模型,并结合不同维度的路径嵌入,分析市场导向对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此外,从中观层面对市场导向这一理论进行拓展,并通过路径嵌入式模拟仿真对SD模型分析法加以改进。研究表明:(1)市场导向协同激励对于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平均增长率为2%;(2)用户需求对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递减特征,其中较低和中等水平的用户需求识别能力效率提升程度最为突出;(3)竞争驱动和主体职能协同都与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竞争驱动的提升效果最明显。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解佳龙 胡树华
本文依据创新系统的多层级属性与共性特征,界定了国家高新区创新系统的基本内涵,总结出该系统的战略先导、整体关联、多元动态、自我调节4大典型特征,提炼出国家高新区创新系统"四三结构"模型,并按照结构模型的流程指向,逐一分析了系统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最终阐释了系统运行的反向牵引、要素协同、循环反馈、功能转换4大机理,以期为创新系统的后期维护和关联政策制定提供一个科学有效的分析框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冀新
高新区创新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及中介机构。创新的内容(功能要素)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通过投入产出关系在创新主体与创新内容之间进行转化,由此构成"双四"网络结构模型。依托主体的市场导向与竞争效应、创新联结与技术倾向、价值网络与协调效应的运行机理,建立主体间产学研合作的点对点、点对链和网络创新模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蒋海玲
在经济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支持创新型产业的发展成为产业集群发展领域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投融资环境分析出发,提出投融资环境与创新型产业的"共轭双驱"效应,并对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融资优劣势进行剖析,提出增强创新型产业集群金融支持的具体路径选择,尤其是完善投融资环境与构建自主创新的融资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