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90)
- 2023(14466)
- 2022(12240)
- 2021(11380)
- 2020(9757)
- 2019(22102)
- 2018(21812)
- 2017(41977)
- 2016(22521)
- 2015(25437)
- 2014(24822)
- 2013(24319)
- 2012(22065)
- 2011(19821)
- 2010(19490)
- 2009(17893)
- 2008(17583)
- 2007(15791)
- 2006(13322)
- 2005(11573)
- 学科
- 济(96340)
- 经济(96256)
- 管理(67697)
- 业(67215)
- 企(56856)
- 企业(56856)
- 方法(44335)
- 数学(38704)
- 数学方法(38217)
- 农(25278)
- 中国(23609)
- 财(22742)
- 地方(22321)
- 业经(22183)
- 技术(20773)
- 学(17230)
- 贸(16950)
- 贸易(16943)
- 农业(16781)
- 制(16624)
- 易(16423)
- 理论(15230)
- 务(14550)
- 财务(14502)
- 财务管理(14468)
- 和(14365)
- 产业(14255)
- 企业财务(13701)
- 银(13441)
- 银行(13411)
- 机构
- 学院(313804)
- 大学(311294)
- 济(130885)
- 经济(128298)
- 管理(127621)
- 理学(111168)
- 理学院(110010)
- 管理学(108152)
- 管理学院(107552)
- 研究(98688)
- 中国(73699)
- 京(63534)
- 科学(60244)
- 财(57151)
- 农(47891)
- 中心(47749)
- 所(47645)
- 江(46919)
- 财经(46347)
- 业大(45233)
- 研究所(43485)
- 经(42077)
- 范(40393)
- 经济学(40193)
- 师范(39995)
- 北京(38961)
- 农业(37546)
- 州(37335)
- 经济学院(36525)
- 院(36147)
- 基金
- 项目(217422)
- 科学(174128)
- 研究(160109)
- 基金(158521)
- 家(137019)
- 国家(135911)
- 科学基金(119017)
- 社会(103356)
- 社会科(98193)
- 社会科学(98170)
- 省(87783)
- 基金项目(84669)
- 自然(76591)
- 自然科(74903)
- 自然科学(74884)
- 教育(74459)
- 自然科学基金(73584)
- 划(72632)
- 编号(64724)
- 资助(63042)
- 成果(50650)
- 创(50094)
- 重点(48857)
- 发(48274)
- 部(47922)
- 创新(46106)
- 课题(44402)
- 国家社会(42892)
- 科研(41629)
- 教育部(41513)
- 期刊
- 济(137068)
- 经济(137068)
- 研究(83688)
- 中国(59680)
- 管理(47274)
- 财(44938)
- 学报(44383)
- 科学(42904)
- 农(42180)
- 大学(34241)
- 教育(34055)
- 学学(32276)
- 技术(30573)
- 农业(28973)
- 融(24781)
- 金融(24781)
- 业经(24251)
- 财经(22396)
- 经济研究(22176)
- 经(19391)
- 问题(18129)
- 技术经济(17294)
- 业(16462)
- 科技(16324)
- 统计(16072)
- 策(15990)
- 商业(15345)
- 图书(14963)
- 理论(14250)
- 版(14172)
共检索到4461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坚强 张宝建 李娜娜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呈现多样化特征,但其如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值得深入探讨。基于中国28个省级行政区(未包含港澳台、西藏、宁夏、海南)的案例进行QCA组态分析,研究创新型产业集群的产业层面、节点层面以及联结层面网络特征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根据集群网络层次及驱动方式,总结出全网络特征促进型、产业整体主导型、主体特征主导型、联结关系主导型、替代型以及软化型驱动路径,并以组态内案例分析验证驱动路径地域特征与时间演进规律,进一步发现创新驱动方式与集群“全要素集聚”“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及“中间互补”发展模式相契合。基于此,政府部门应精准施策,为创新型产业集群提供便利条件;完善信用体系,调动集群内企业积极性与创造性;把握发展机遇,贯通产业体系与创新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宇 张福珍 郭庆磊
如何主动适应网络化创新特征是集群企业提升整体创新能力的关键。本文从集群的创新网络特征出发,以典型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数据证明了集群企业的网络能力和网络位置对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并验证了集群企业的创新积累和差异化创新期望在形成集群网络化创新机制中的调节作用。针对实证研究结论,本文探讨了优化各类网络平台发展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了引导集群企业通过培养网络能力实现网络创新的主体地位,以及为构建互补性信息交流、知识共享机制以引导创新主体的价值取向等政策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晓治 曹鑫
文章讨论的是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问题。基于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文章试图从结构、行为、绩效的角度来分析这一问题。为此,建立了一个分析框架,从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入手,分析不同网络结构的产业集群的创新行为,再进一步分析产业集群创新行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网络 区域创新能力 模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振东 许森 焦豪
产业集群中大量企业集中在相对较小区域内,这种高密度企业集中会对企业社会网络产生多方面影响。不同类型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呈现许多差异特征,因此企业社会网络特征也非常不同。本研究针对价值链型产业集群与创新型产业集群这两个典型类型产业集群,探讨两种产业集群中企业社会网络特征的差异,并通过实证统计分析来检验不同产业集群类型下企业社会网络特征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先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证明本研究所取样的两个产业集群分别属于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然后再对不同类型产业集群中企业社会网络四个维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最终证明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唐浩
文章认为区域产业集群的实现有赖于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推进;另一方面,区域产业集群也有助于促进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出现。两者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形成区域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欢 张玲
基于2014—2019年中国内地28个省域面板数据,构建三阶段DEA模型,测度各省域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运用变异系数和静态面板模型分别检验其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进而揭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四大区域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的动态演进趋势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2014—2019年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由0.62提高至0.72,更多省域向高效率演进,到2019年,35.7%的省域达到生产效率前沿;中国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部>中部(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东北和西部的发展格局,较低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分别是制约东北和西部地区效率提升的主因;样本考察期内,全国整体、东部和中部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存在σ收敛,全国整体及东部、东北和西部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而中部仅存在条件β收敛,且不同区域条件β收敛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据此,针对提升不同区域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提出针对性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晓珍 刘珊 陈劲
区域创新环境对高质量创新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学术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以中国内地部分省市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研究不同区域创新环境影响风电产业创新质量的必要条件和路径组合。结果表明,区域创新环境中单一条件对风电产业创新质量影响较弱,而不同条件变量组合对风电产业创新质量提升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实证分析表明,存在两种影响风电产业创新质量的路径,且两种路径的核心条件均为市场发育程度、研发环境和政府支持,经济基础环境相较于产业结构具有更强的辅助作用。最后,结合实证结果,提出促进我国风电产业创新质量提升的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冀新 李燕红
因产业集聚转型的迫切性及产业集群创设先天优势,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在国家高新区开展,并成为国家高新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创新型产业集群对高新区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结论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显著提高了实验组的创新效率;相比东部和东北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高新区创新效率影响更为显著。未来可通过在中西部地区扩大政策实施范围,提升整体区域产业创新能力。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唐勇 周霞 张骁
分析了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特征,指出创新型产业集群中丰富的协同创新活动是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有效方法,并提出创新平台是协同创新的优良载体,建设创新平台能有效促进企业创新。在实证分析中利用DEA-SBM超效率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将创新平台加入到创新效率测度的投入变量中,以专利申请数为产出变量,对广东省不同地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不同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之间的创新效率整体较高但是存在一定差异;创新平台作为创新投入变量是一个能深刻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集群之间的创新平台建设差异较大,一些地区创新平台建设滞后。基于此提出5点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唐勇 周霞 张骁
分析了创新型产业集群的特征,指出创新型产业集群中丰富的协同创新活动是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有效方法,并提出创新平台是协同创新的优良载体,建设创新平台能有效促进企业创新。在实证分析中利用DEA-SBM超效率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将创新平台加入到创新效率测度的投入变量中,以专利申请数为产出变量,对广东省不同地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不同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之间的创新效率整体较高但是存在一定差异;创新平台作为创新投入变量是一个能深刻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集群之间的创新平台建设差异较大,一些地区创新平台建设滞后。基于此提出5点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胡健 焦兵
区域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之间的互动,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发现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之间的传导途径就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选择油气资源产业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出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力,并根据油气资源生产的集聚性特点探索建立区域创新体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油气资源产业 产业集群 区域创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蒋海玲
在经济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支持创新型产业的发展成为产业集群发展领域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投融资环境分析出发,提出投融资环境与创新型产业的"共轭双驱"效应,并对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融资优劣势进行剖析,提出增强创新型产业集群金融支持的具体路径选择,尤其是完善投融资环境与构建自主创新的融资手段。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寅 贾翠雪 张明明 张建宇 蔡双立
依据现有系统创新分类,以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数据为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构建系统双元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战略三角理论构建“资源基础—共生网络—制度环境”前因条件组态,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究上述组态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高开发、高探索及高水平双元创新的复杂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系统高开发、高探索及高水平双元创新不存在必要条件,但共生网络包含于各简约解;(2)4种组态可实现系统高开发性创新:数字化—资源获取—共生网络、资源获取—共生网络—经济制度、资源获取—共生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化—共生网络—经济制度—非知识产权保护;(3)3种组态可实现系统高探索性创新:数字化—资源获取—共生网络、数字化—共生网络—经济制度—非知识产权保护、资源获取—共生网络—经济制度—知识产权保护;(4)2种组态可实现系统高水平双元创新:数字化—资源获取—共生网络和数字化—共生网络—经济制度—非知识产权保护。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寅 贾翠雪 张明明 张建宇 蔡双立
依据现有系统创新分类,以2010—2019年中国31个省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数据为样本,利用因子分析构建系统双元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战略三角理论构建“资源基础—共生网络—制度环境”前因条件组态,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究上述组态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高开发、高探索及高水平双元创新的复杂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系统高开发、高探索及高水平双元创新不存在必要条件,但共生网络包含于各简约解;(2)4种组态可实现系统高开发性创新:数字化—资源获取—共生网络、资源获取—共生网络—经济制度、资源获取—共生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化—共生网络—经济制度—非知识产权保护;(3)3种组态可实现系统高探索性创新:数字化—资源获取—共生网络、数字化—共生网络—经济制度—非知识产权保护、资源获取—共生网络—经济制度—知识产权保护;(4)2种组态可实现系统高水平双元创新:数字化—资源获取—共生网络和数字化—共生网络—经济制度—非知识产权保护。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冀新 汤洁文
高端化与创新融合纵深发展正逐步成为国家高新区新的发展方向。自2013年我国设立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以来,创新型产业集群成为国家高新区高端化和创新发展的又一影响因素。为厘清创新型产业集群对国家高新区的影响机制,选取113家国家高新区2013—2020年面板数据,其中以第二批和第三批获批设立创新型产业集群的53家高新区作为实验组,以同期未设立创新型产业集群的60家高新区作为对照组,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创新型产业集群政策实施对国家高新区高端化与创新能力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2015—2018年间,创新型产业集群设立政策对国家高新区高端化与创新能力影响均较为显著,但在2018年后对高新区创新能力的影响更为显著;增加R&D经费内部支出能显著促进高新区高端化水平与创新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能促进高新区高端化水平提升,但R&D人员投入对高新区高端化水平与创新能力提升作用有限;创新型产业集群设立对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较为明显,对中部和东北地区国家高新区高端化能力的提升作用较为明显。为此,应结合各国家高新区的区位优势,探索建立创新型产业集群差异化发展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