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50)
2023(7264)
2022(5991)
2021(5544)
2020(4692)
2019(10480)
2018(10443)
2017(19077)
2016(10262)
2015(11343)
2014(11317)
2013(11237)
2012(10054)
2011(8930)
2010(9276)
2009(8770)
2008(8922)
2007(8445)
2006(7746)
2005(7032)
作者
(27964)
(23298)
(22904)
(21774)
(14638)
(10788)
(10468)
(8864)
(8689)
(8441)
(7851)
(7672)
(7511)
(7370)
(7153)
(6944)
(6883)
(6719)
(6665)
(6625)
(5872)
(5600)
(5484)
(5361)
(5220)
(5213)
(5193)
(5114)
(4660)
(4517)
学科
管理(46305)
(42424)
(39439)
企业(39439)
(39238)
经济(39202)
技术(16733)
方法(12989)
业经(12828)
(12633)
技术管理(11886)
中国(11502)
(11264)
(11140)
地方(10366)
产业(10281)
数学(9587)
数学方法(9413)
(8535)
财务(8491)
财务管理(8470)
(8308)
银行(8305)
(8232)
企业财务(8015)
理论(8002)
(7830)
(7783)
农业(7110)
(6901)
机构
学院(139506)
大学(136785)
管理(62112)
(56913)
经济(55470)
理学(50911)
理学院(50452)
管理学(49954)
管理学院(49641)
研究(41291)
中国(35376)
(29064)
(28957)
(25221)
科学(23127)
中心(21531)
财经(21113)
(20151)
(18983)
(18821)
北京(18225)
(17420)
业大(17062)
(16845)
师范(16705)
研究所(16542)
(16489)
商学(16224)
商学院(16041)
经济学(15891)
基金
项目(86546)
科学(69897)
研究(67722)
基金(61131)
(51323)
国家(50830)
科学基金(45730)
社会(43562)
社会科(41509)
社会科学(41500)
(37274)
基金项目(32503)
教育(30781)
(29319)
自然(27958)
自然科(27334)
自然科学(27332)
编号(27247)
自然科学基金(26919)
(24762)
资助(23317)
成果(22196)
创新(22008)
课题(19929)
(19792)
重点(18816)
(18192)
(17588)
国家社会(17437)
(17210)
期刊
(73267)
经济(73267)
研究(44052)
中国(37158)
管理(30832)
(25087)
教育(19060)
科学(16940)
(16221)
技术(16124)
(15804)
金融(15804)
学报(14546)
业经(13220)
大学(12363)
学学(11118)
财经(10545)
农业(10469)
经济研究(10112)
科技(9833)
(9378)
技术经济(9259)
问题(8579)
图书(8263)
现代(7748)
(7723)
论坛(7723)
(7476)
会计(7371)
商业(7192)
共检索到2320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波  
核心提示高品质创新载体是推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创新型产业用地是高品质创新载体的主要表现形式。本文以成都为例,在分析沿海城市创新型产业用地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创新载体用地准入、供应等管理机制优化的策略。项目内确实无法配建人才公寓和租赁性住房,可在项目辐射的合理半径内进行配置,增加住房供给优先满足科创人群的住房需求,实现产城融合、功能复合、职住一体。降低用地成本,提升政策吸引力。通过弹性供地方式降低用地成本、提高项目的转让分割比例、降低分割单位面积等措施,提升政策的吸引力。首先,结合企业的生命周期,采用弹性供地的方式降低初始拿地的成本,无论是M0还是A36,都优先安排20年的出让时限;其次,提高M0和A36项目用房的分割转让比例至50%,同时采用双控25%来严格规范分割转让行为,即允许25%直接分给转让,剩余25%采用先租后让方式,在承租企业达到约定税收、研发投入等准入条件后方能进行分割转让,且受让方取得不动产权证后5年内不能进行二次转让,不仅可以提高企业拿地积极性,也可以防止产业项目房地产化;最后,将M0和A36的最小分割单位面积降低至300平方米,有利于项目企业快速回笼资金,提升政策的吸引力。严格实行准入管理,强化用地监管措施。笔者建议,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准入管理,将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单位用地税收、研发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比、研发人员与从业人员比、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等重要指标都明确写入出让文件。同时,建立分阶段的履约考核机制,在建成投产阶段,强化竣工时间、投产时间、投资强度等的考核;在生产经营阶段,强化物业自持率、产出效率、财政贡献、环保节能等的考核。最后,强化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处置手段,如没收开发主体支付的履约保证金、停止剩余未分割转让部分进行分割转让和不动产权证书办理、将开发主体列入失信"黑名单"不得参与土地竞拍、直接无偿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用地准入和履约监管的严格要求,可以进一步缩小创新型产业用地项目套利空间,依托创新型产业用地的管理和开发将更加精细化、专业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建龙  吕萍  
随着我国创新型产业的不断发展,各地开始相继探索实施新型产业用地政策。由于创新型产业本身的特点,合理供给并利用新型产业用地的难度比其他地类更大,因此如何优化新型产业用地供给策略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理论,聚焦新型产业用地的供给环节,以地方政府和创新型企业为博弈主体构建演化博弈模型,探究各主体的行为策略并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表明:新型产业用地的土地出让金、产业税收、创新型企业融资成本、产业导入绩效、社会效益、企业经济效益及潜在经济效益均会对新型产业用地供给产生影响。基于此,应强化要素保障,实行地价、税收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新型产业用地效益;优化营商环境,拓宽融资方式,促进创新型企业成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产业导入绩效,推动新型产业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姚如青  
《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下发后,以往的"碎片化"产业用地政策得到了整理、归并或重申。《工作指引》从顶层设计层面,引导、督促、授权各级地方政府尽快出台实施细则,打通产业用地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杭州是包括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内的新型产业发展特色较为鲜明的城市,产业用地日益呈现包括研发用途比例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姚如青  
《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下发后,以往的"碎片化"产业用地政策得到了整理、归并或重申。《工作指引》从顶层设计层面,引导、督促、授权各级地方政府尽快出台实施细则,打通产业用地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杭州是包括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内的新型产业发展特色较为鲜明的城市,产业用地日益呈现包括研发用途比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苗华楠  姜华  张磊  丁王雷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建构一个精细化的创新型产业用地规划管理制度框架。结合国内创新型产业先行先试城市的案例,从创新型产业用地规划和建设管理的现实需求出发,提出基于精细化、全流程引导的创新型产业用地管理思路,从"顶层框架、产业门槛、建控标准、土地出让、利用管理、利益共享、监管考核"等角度阐述六项具体政策措施,实践探索了宁波规范创新型产业用地管理的制度框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江涛  林通  
本文提出了新型产业用地的价值及现实意义,梳理了我国各地新型产业用地的管理现状,阐述了河南省郑州市新型产业用地的管理政策研究思路,并分析了其特征与实践探索情况,以期为更好地推动新型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沃林  谢昊  郑荣宝  
近几年,创新型产业以其新的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支撑点,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着力点。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载体和生产要素,土地因素是构成创新型产业生命周期的关键所在。土地开发及利用审批政策影响创新型产业的孵化效率、国土规划影响创新型产业的类型及结构布局、用地监管制度影响创新型产业的规模及集聚效益等。因此,立足于经济新常态的背景,探讨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土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蒋海玲  
在经济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支持创新型产业的发展成为产业集群发展领域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创新型产业集群的投融资环境分析出发,提出投融资环境与创新型产业的"共轭双驱"效应,并对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融资优劣势进行剖析,提出增强创新型产业集群金融支持的具体路径选择,尤其是完善投融资环境与构建自主创新的融资手段。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一、论坛背景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空间载体。为进一步促进有关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学术深入和思想交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缉慈  
文章明确界定了产业集群的概念,阐述了集群的创新型和低成本型两种发展道路,并尽可能全面地提供了认识集群的多个视角———全球化、产业组织、技术创新、区域发展等,从而说明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竞争中不断创新和学习,起着关键的作用。最后对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了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明柱  金东红  
为解决水晶产业发展过程衍生出的水、土壤等许多不和谐的环境问题,推进产业整体转型升级,按照产业集群、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的思路,浦江县政府投资20亿元,建设了占地800亩、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的东部、中部、西部、南部等4个新型水晶集聚园区,为适应统一运营园区用电的特殊性给供电服务带来的严峻挑战,公司深刻剖析了新型园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姜启波  王斌  谭清美  
该文研究了智能生产和服务网络条件下产业创新平台的内涵和框架,并分析了平台的网络集成、价值集成和全程价值链供给等全新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平台领导权、促进产业升级以及提高资源和创新效率的平台运行机制,为平台的建设和良性运行提供了借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瑞东  樊俊  
如何继续推动部门有效协同,加强科技与经济在规划、政策等方面的相互衔接,主动有效地服务于我国创新型经济的建设成为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科技研发财政投入美国财政持续投向科技研发美国政府长期坚持以财政投入支持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计划(SBIR)和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STTR)是其代表性资助计划。SBIR旨在鼓励美国小企业参与具有商业化潜力的联邦研发工作,并对具备高度竞争力的小企业的研发工作进行资助。STTR旨在支持非营利性研究机构与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景国文  
创新型产业集群肩负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创新能力提升的重任。当前学术界对创新型产业集群究竟是否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采用2005—2020年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将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分析创新型产业集群能否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结果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能够显著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机制检验发现,创新型产业集群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主要通过促进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效果在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资源型地区、中心地区显著。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荣  张冀新  
为评估创新型产业集群对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的影响作用,文章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国家高新区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准自然实验。结果表明,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更多资源要素,能够提高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创新型产业集群对高新区集聚效应的提高程度,呈现显著空间差异:东部地区政策效果最为显著,仅略高于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效果最不明显。需通过强化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集聚功能,提升高新区创新载体功能,积极发挥产业集群培育的外部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