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336)
- 2023(21653)
- 2022(18327)
- 2021(17212)
- 2020(14387)
- 2019(32629)
- 2018(32217)
- 2017(61973)
- 2016(33532)
- 2015(37632)
- 2014(36727)
- 2013(35888)
- 2012(32522)
- 2011(29015)
- 2010(29173)
- 2009(27230)
- 2008(26638)
- 2007(23744)
- 2006(20999)
- 2005(18675)
- 学科
- 济(130285)
- 经济(130104)
- 业(114386)
- 管理(111011)
- 企(100949)
- 企业(100949)
- 方法(57264)
- 数学(46538)
- 数学方法(45862)
- 财(40868)
- 农(40351)
- 业经(37981)
- 中国(34682)
- 制(30216)
- 务(27853)
- 财务(27762)
- 财务管理(27716)
- 农业(27601)
- 企业财务(26257)
- 理论(25714)
- 技术(25164)
- 地方(24831)
- 学(24156)
- 贸(23197)
- 贸易(23181)
- 和(22897)
- 易(22529)
- 划(21708)
- 银(21315)
- 银行(21271)
- 机构
- 学院(466341)
- 大学(462509)
- 管理(187078)
- 济(184817)
- 经济(180755)
- 理学(160779)
- 理学院(159075)
- 管理学(156328)
- 管理学院(155446)
- 研究(147704)
- 中国(114203)
- 京(97677)
- 财(89704)
- 科学(88854)
- 农(72384)
- 所(71972)
- 江(70721)
- 财经(70554)
- 中心(68389)
- 业大(66460)
- 研究所(64763)
- 经(64041)
- 北京(61124)
- 范(59879)
- 师范(59345)
- 州(56724)
- 农业(56184)
- 经济学(54964)
- 院(54279)
- 财经大学(52158)
- 基金
- 项目(311172)
- 科学(246576)
- 研究(232623)
- 基金(225402)
- 家(194316)
- 国家(192592)
- 科学基金(167797)
- 社会(146722)
- 社会科(138940)
- 社会科学(138905)
- 省(122584)
- 基金项目(118764)
- 教育(108300)
- 自然(107891)
- 自然科(105426)
- 自然科学(105401)
- 自然科学基金(103533)
- 划(101791)
- 编号(96477)
- 资助(91629)
- 成果(78084)
- 重点(69209)
- 部(68341)
- 创(67351)
- 课题(66224)
- 发(66067)
- 创新(62296)
- 制(59956)
- 国家社会(59939)
- 项目编号(59875)
- 期刊
- 济(208978)
- 经济(208978)
- 研究(136640)
- 中国(93880)
- 管理(74854)
- 财(73115)
- 学报(67311)
- 农(67300)
- 科学(64042)
- 教育(56566)
- 大学(52910)
- 学学(49566)
- 农业(46047)
- 技术(44252)
- 融(42027)
- 金融(42027)
- 业经(36745)
- 财经(34830)
- 经济研究(32326)
- 经(29915)
- 问题(26531)
- 业(26472)
- 图书(23514)
- 技术经济(23405)
- 科技(22101)
- 现代(21993)
- 版(21712)
- 商业(21408)
- 理论(21312)
- 财会(21124)
共检索到694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连燕玲 郑伟伟 高皓
随着商业环境动态性持续加剧和不确定性逐步增强,制造业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创新竞争中保持优势位置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管理问题。现有研究广泛探讨了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各种因素,但仍需进一步关注企业在面临创新困境中采取战略响应行为的多样性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层逻辑。本文从企业行为理论视角,利用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的样本,探讨了制造业企业在面临创新困境(创新绩效期望落差)下的响应式搜索行为。研究发现,创新绩效期望落差显著促进企业的两类响应式搜索行为,即跨地区和跨行业搜索行为。在引入工具变量、控制样本自选择、双重差分估计以及更换回归方法等一系列检验后,结论依然稳健。路径分析显示,创新绩效期望落差主要通过激发高管风险承担意愿和强化高管创新关注程度进而影响制造业企业的两类响应式搜索行为。异质性分析表明,上述正向影响在国有企业、财务绩效低于期望水平和分属高科技产业时更为明显。拓展分析显示,创新绩效期望落差会驱动制造业企业更倾向在技术水平先进的行业和商业环境成熟的地区进行搜寻。本文将创新管理目标、组织绩效反馈与企业响应式搜索行为有机结合起来,拓展和深化了制造业企业在创新困境下的战略响应行为研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溪 郑馨 张建琦
企业陷入业绩困境时是冒险创新还是规避风险,是个尚存争议的重要问题。本文创新性地将期望落差的维度从强度拓展到了持续性和范围性,从理论和实证上研究了期望落差的不同特征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投入。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本文发现:(1)期望落差越是长时间持续存在,企业越可能提升创新投入水平;期望落差越是在多个目标上大范围存在,越可能遏制企业创新。(2)CEO的任期长短存在"双刃剑"效应。CEO在位时间越长,期望落差的持续性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会进一步增强,但期望落差的范围性对企业创新的阻碍作用也会进一步增强。(3)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越能制约持续期望落差可能引起的盲目创新,从而提升创新决策的科学性。本文的研究结论拓展了过往绩效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维度拓展的全新角度调和了期望落差与企业创新之间的矛盾关系,澄清了期望落差的不同特征与企业创新的权变关系,丰富了绩效反馈研究的情境机制,并对理解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制造业企业的创新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和启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琪
文章通过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和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G20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创新贡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得分在G20国家中处于中等偏上地位,但是创新对制造业的贡献却排在较为靠后的位置,创新能力与创新贡献表现的差异凸显了我国制造业创新缺失与低效。通过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原因,从体制机制改革、全球价值链、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等角度提出我国制造业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路径。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制造业 国际比较 创新战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琪
文章通过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和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G20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创新贡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得分在G20国家中处于中等偏上地位,但是创新对制造业的贡献却排在较为靠后的位置,创新能力与创新贡献表现的差异凸显了我国制造业创新缺失与低效。通过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原因,从体制机制改革、全球价值链、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等角度提出我国制造业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路径。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制造业 国际比较 创新战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蕙馨 于梦晓
本文以2010—2022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前景理论和威胁刚性理论,探究绩效期望差距与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行业竞争程度和高管风险偏好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绩效期望顺差对产品导向型服务化行为具有正向影响;绩效期望落差对客户导向型服务化行为具有负向影响;行业竞争程度强化了绩效期望落差对客户导向型服务化行为的负向影响;高管风险偏好强化了绩效期望顺差对产品导向型服务化行为的正向影响,削弱了绩效期望落差对客户导向型服务化行为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绩效期望落差与服务化行为的关系受产权性质异质性的影响;并且,产权性质不同,行业竞争程度、高管风险偏好的调节作用也存在差异。本文研究结论为制造业企业选择服务化转型的时机以及厘清服务化行为提供了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玉
企业创新是支撑品牌价值提升的基础性因素。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评估企业创新对品牌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企业创新有助于提升品牌价值,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广度和创新深度对品牌价值具有正向影响。第二,调节效应检验表明,绩效期望落差和知识产权保护分别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使企业创新对品牌价值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第三,门槛效应检验表明,企业创新对品牌价值的影响存在创新的“适度区间”。研究结论为理解品牌价值提升和品牌重塑提供了来自企业创新的新解释,为相关企业的品牌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玉
企业创新是支撑品牌价值提升的基础性因素。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评估企业创新对品牌价值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企业创新有助于提升品牌价值,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广度和创新深度对品牌价值具有正向影响。第二,调节效应检验表明,绩效期望落差和知识产权保护分别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使企业创新对品牌价值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第三,门槛效应检验表明,企业创新对品牌价值的影响存在创新的“适度区间”。研究结论为理解品牌价值提升和品牌重塑提供了来自企业创新的新解释,为相关企业的品牌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文红 陈斯蕾 赵亚普
制造企业进行服务创新面临着一个重要的困境:由于产品和服务的不同特性,基于产品创新积累的知识无法满足服务创新的需要,甚至会形成能力刚性而成为服务创新的障碍。本文指出并证实跨界搜索是解决这一困境的关键因素。特别地,技术知识跨界搜索和市场知识跨界搜索都能推动制造企业的服务创新。进一步,本文还验证了外部环境是影响跨界搜索价值的重要因素:随着行业竞争强度的提升,技术知识跨界搜索对服务创新的促进作用增强;随着环境不确定性的提高,市场知识跨界搜索对服务创新的促进作用增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崔维军 傅宇 王文婧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新方式不同,效果也大不一样。企业创新行为选择可能会影响其创新绩效,进而影响其经营绩效。基于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分析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选择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探索式技术创新行为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在考虑探索式技术创新行为的前提下,利用式技术创新行为对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而在不考虑探索式创新行为时,利用式创新行为对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3)企业研发强度、是否有技术引进以及是否有研发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崔维军 傅宇 王文婧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新方式不同,效果也大不一样。企业创新行为选择可能会影响其创新绩效,进而影响其经营绩效。基于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分析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选择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探索式技术创新行为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在考虑探索式技术创新行为的前提下,利用式技术创新行为对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而在不考虑探索式创新行为时,利用式创新行为对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3)企业研发强度、是否有技术引进以及是否有研发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崔维军 傅宇 王文婧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新方式不同,效果也大不一样。企业创新行为选择可能会影响其创新绩效,进而影响其经营绩效。基于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分析利用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选择对于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探索式技术创新行为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在考虑探索式技术创新行为的前提下,利用式技术创新行为对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而在不考虑探索式创新行为时,利用式创新行为对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3)企业研发强度、是否有技术引进以及是否有研发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预测
[作者]
朱建民 朱静娇
本文基于创新意识的主动性和被动性两个维度,从制造业技术转型视角,分别探究技术领先战略中的技术开发及引导消费与技术跟随战略中的技术模仿及降低成本对创新意识两个维度和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并形成了概念模型。通过发放问卷、现场调研收集数据和实证分析得到结果:在制造业中,对于创新意识和创新绩效的关系,技术开发与引导消费都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且对于主动性创新意识的调节作用更大。技术模仿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且对于主动性创新意识的负向调节作用更大。降低成本对于主动性创新意识与创新绩效关系起到了负向调节作用,对于被动性创新意识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明显。研究结果为制造业技术转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制造业 创新意识 技术战略 创新绩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杜俊枢 彭纪生 涂海银
在开放式情境下,企业通过创新搜索获得外部资源是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手段,但创新搜索如何影响创新绩效的过程机理仍然不明确。基于创新搜索理论和网络能力理论,构建了创新搜索、网络能力和创新绩效三者之间作用关系理论模型,并以江浙沪地区183家制造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搜索深度和宽度以及网络能力均与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创新搜索的深度与宽度提升了企业网络能力,并通过网络能力进一步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网络能力在创新搜索深度、宽度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搜索宽度对网络能力的影响比对搜索深度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
开放式创新 创新搜索 网络能力 创新绩效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邱晨 杨蕙馨
绩效期望落差能否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企业会如何选择模仿学习对象以降低创新风险?基于上述两个问题,以2012—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结合企业行为理论和同群效应理论,探索企业绩效期望落差与技术创新间的关系以及所选择的模仿学习对象的创新行为对上述关系的调节影响。回归结果发现:相较于绩效期望顺差,企业在绩效期望落差下更有动机从事技术创新;同行公司、董事连锁公司的创新行为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强化了绩效期望落差与技术创新间的正向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的地理区位、领导企业特征、产权性质影响了其对模仿学习对象的选择;企业在绩效期望落差下对同行公司、董事连锁公司创新行为的模仿学习提高了创新产出。研究结论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时机以及模仿学习对象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政府制定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提供了借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綦成双 徐飞
以制造型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和文本分析方法提炼出制造型企业开展协同合作的四个维度,分别为技术协同、战略协同、资金协同和知识协同。并将其视为影响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条件变量,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研究(fsQCA)方法进行组态分析。探究不同地域、规模和研发投入的制造企业开展协同合作对影响其创新绩效的不同条件组合,最终得到3条促进高创新绩效发生的路径(知识共创型、自主创新型、协同创新型)以及2条导致非高创新绩效发生的路径(规模企业和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羸弱型)。研究发现对创新战略的理论深化和实践应用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创新战略 创新绩效 自主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