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3)
2023(331)
2022(298)
2021(275)
2020(218)
2019(504)
2018(491)
2017(869)
2016(488)
2015(533)
2014(465)
2013(408)
2012(371)
2011(310)
2010(347)
2009(270)
2008(238)
2007(210)
2006(159)
2005(129)
作者
(966)
(802)
(793)
(790)
(483)
(362)
(352)
(325)
(313)
(307)
(298)
(278)
(269)
(259)
(257)
(257)
(253)
(238)
(238)
(208)
(207)
(200)
(199)
(197)
(189)
(176)
(174)
(163)
(161)
(160)
学科
(1248)
教学(1051)
(954)
经济(954)
管理(904)
理论(807)
(723)
企业(723)
学法(715)
教学法(715)
学理(661)
学理论(661)
中国(587)
教育(578)
研究(558)
技术(450)
结构(442)
(417)
产业(407)
服务(377)
服务业(357)
业经(348)
(333)
贸易(333)
农业(319)
(316)
技术管理(307)
(305)
改革(303)
教学研究(273)
机构
学院(5322)
大学(4875)
(1983)
经济(1949)
管理(1651)
研究(1459)
理学(1449)
理学院(1437)
管理学(1389)
管理学院(1380)
技术(985)
中国(982)
职业(978)
(934)
(871)
科学(804)
(755)
(736)
技术学院(724)
师范(720)
职业技术(716)
(677)
(646)
财经(632)
经济学(626)
业大(618)
中心(614)
(597)
北京(578)
教育(568)
基金
项目(3691)
研究(3292)
科学(2827)
基金(2104)
(1942)
教育(1928)
社会(1891)
社会科(1785)
社会科学(1785)
(1712)
国家(1687)
编号(1543)
科学基金(1524)
(1470)
(1398)
课题(1276)
创新(1255)
成果(1150)
(1144)
基金项目(1100)
规划(968)
(925)
重点(895)
(885)
(873)
(867)
项目编号(857)
大学(821)
(816)
(804)
期刊
(2397)
经济(2397)
教育(2278)
中国(1875)
研究(1836)
管理(885)
技术(816)
职业(738)
业经(633)
高等(614)
经济研究(586)
商业(509)
高等教育(484)
(481)
(480)
科学(452)
学报(447)
大学(436)
技术教育(416)
职业技术(416)
职业技术教育(416)
商业经济(402)
农业(391)
学学(377)
成人(366)
成人教育(366)
(354)
论坛(354)
财经(310)
科技(309)
共检索到80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梁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从全面商品短缺转变为相对市场过剩。在外需不足、内需潜力和空间有限的形势下,今后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将从原本的重需求逐步转变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需求管理。未来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新的动力机制之一,就是要优化要素配置,着力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梁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供需结构和市场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从全面商品短缺转变为相对市场过剩。在外需不足、内需潜力和空间有限的新形势下,今后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将从原本的重需求逐步转变为供给、需求共同发力。未来要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新的动力机制之一,就是要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创造新供给,实现供给与需求"无缝"对接、释放新需求。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邹蕴涵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4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其中,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从当前情况看,传统消费加速更新,新型消费加速涌现,正在形成多重增长新动力。同时,消费能力增长面临新压力、青年消费能力有待增强、供给端短板较为突出、消费基础设施水平有待提高、政策环境待优化调整等难题正在制约新动力的发展壮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焦小平  
2014年以来,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改革,将过去简单把PPP作为政府一种市场化投融资手段全面提升为一次综合性的公共服务供给市场化社会化改革。经过三年实践探索,改革共识基本形成,PPP大市场初步建立,创新牵引成效明显,成果超过预期。PPP是一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体制机制变革(一)从宏观治理层面看。在公共服务领域,PPP改革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焦小平  
2014年以来,财政部会同相关部门积极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改革,将过去简单把PPP作为政府一种市场化投融资手段全面提升为一次综合性的公共服务供给市场化社会化改革。经过三年实践探索,改革共识基本形成,PPP大市场初步建立,创新牵引成效明显,成果超过预期。PPP是一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体制机制变革(一)从宏观治理层面看。在公共服务领域,PPP改革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洪银兴  
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抓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进行两年多。在此基础上深化改革,需要为实现新时代的发展任务培育新动能。新动能就是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具体涉及:在供给体系方面形成满足中高端消费需求的有效供给和从人力资本入手提高供给要素的质量;在创新引领方面形成新经济业态,共享经济和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在现代供应链方面攀升价值链中高端和在纵向一体化上企业重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国光  
对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应予重新理解。就人身自由论,始于简单商品经济的整个商品经济中,劳动力都是商品;就所有制关系看,它只能决定劳动力商品的表现方式、交换方式及体现的经济关系平等与否,而不能成为劳动力是否商品的决定因素。因此,应按劳动力商品关系原理,大力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汤国钧  
论劳动力是商品和培育劳动力市场中央财政金融学院汤国钧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劳动力是否是商品,是培育劳务市场还是劳动力市场,重新进行了探讨,并有了再认识。第一种意见认为,培育劳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田杰棠  杨帅  
改革和创新是生产率提高的两大源泉。改革与创新的关系并不是互相独立,而是相辅相成。如果改革和创新的进程能彼此配合、共同推进,将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选择一些传统领域作为突破口,放开新兴创新型企业的准入、引入良性竞争,再逐步推进存量改革,形成改革与创新之间的良性互动,培育新的增长动力,促进我国经济不断向中高端转型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许艳丽  刘晓莉  
产业结构升级是产业不断调整优化的动态演进过程,随着其逐步深入,对人才结构、规模、规格的需求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提供优质的动态服务,供给契合产业动态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提出了高职院校服务产业结构升级动态能力,分析高职院校服务产业结构升级动态能力的必要性及构成要素,并探索培育路径,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姜长云  邱灵  洪群联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加大、服务业体制机制和政策问题的凸显,我国服务业增长动力不足和难以持续的压力增大,需要着力培育多元化、可持续、可接续的服务业增长动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文君  陈海燕  
大学文化是指以大学历代积淀传承的精神为内核,延伸、拓展表现在大学软件与硬件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分为大学精神、大学制度、大学环境三个层次。我国大学由于建立时间晚,加上实用主义的影响,在文化上存在大学精神实用主义化、大学制度行政色彩浓厚、大学环境单调与贫乏等弊端。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尽快建立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大学文化是大学建设的重要使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巴曙松  
在分化调整中,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在加快孕育,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步伐将逐渐显现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既受到金融机构自身经营状况和外部监管环境的影响,也是外部金融市场冲击和内部货币政策环境的微观表现,更是实体经济发展经营状况及融资能力的写照。本文从金融机构的微观风险状况入手,分析经济金融运行和发展状况,尝试提出应对风险的对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一鸣  
中国进入了改革深化、结构重组和再平衡的新阶段,中国经济也步入温和增长的"新常态"。经济从高速增长换挡到中高速增长,增长模式从粗放式增长变成创新和消费驱动增长,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将转向依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多元创新。经济换挡期要应对如下挑战:产能过剩矛盾趋于突出、生产要素成本加快上升、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财政金融风险可能增大。其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稳步推进城镇化、构建全球化生产运营体系等都是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具体路径。围绕上述路径深化改革,对于换挡期的中国经济稳健发展必要且迫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