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71)
2023(14314)
2022(11918)
2021(10712)
2020(8658)
2019(19499)
2018(18866)
2017(34941)
2016(18328)
2015(19745)
2014(19167)
2013(18969)
2012(17708)
2011(16138)
2010(16406)
2009(15288)
2008(14310)
2007(12669)
2006(11304)
2005(10362)
作者
(53300)
(44589)
(44133)
(41442)
(28188)
(21393)
(19720)
(17083)
(17034)
(15600)
(15292)
(14661)
(14288)
(13987)
(13848)
(13732)
(13081)
(12935)
(12826)
(12756)
(11102)
(10937)
(10699)
(10216)
(10191)
(9871)
(9838)
(9749)
(8827)
(8812)
学科
(79399)
经济(79330)
(58530)
管理(54245)
(46309)
企业(46309)
中国(30029)
(27137)
金融(27137)
方法(26908)
(25151)
银行(25112)
(24414)
地方(23932)
(23319)
数学(23209)
数学方法(23064)
业经(20364)
技术(19561)
(18940)
(16889)
农业(16779)
(16032)
贸易(16014)
(15545)
技术管理(13478)
(13444)
(12794)
环境(12654)
地方经济(12256)
机构
学院(256970)
大学(253484)
(113183)
经济(111091)
管理(97777)
研究(92692)
理学(83814)
理学院(82896)
管理学(81764)
管理学院(81303)
中国(75680)
科学(55113)
(53435)
(49762)
(48184)
(46536)
中心(43647)
研究所(42332)
(39322)
业大(39297)
财经(39180)
农业(37729)
(35708)
经济学(35165)
北京(33742)
(33244)
(32602)
师范(32157)
(31809)
经济学院(31808)
基金
项目(173423)
科学(137732)
研究(126024)
基金(125434)
(111058)
国家(110052)
科学基金(94177)
社会(82904)
社会科(78990)
社会科学(78976)
(70087)
基金项目(66307)
自然(59435)
(58367)
自然科(58160)
自然科学(58147)
自然科学基金(57178)
教育(56327)
资助(49335)
编号(48860)
(43866)
(42583)
重点(39679)
创新(38971)
成果(38190)
(37190)
国家社会(35074)
发展(35065)
课题(35027)
(34516)
期刊
(125950)
经济(125950)
研究(78826)
中国(58171)
(44765)
学报(40363)
(39538)
金融(39538)
管理(38610)
科学(38293)
(36328)
大学(30692)
农业(30007)
学学(29187)
教育(27949)
业经(22231)
技术(22058)
经济研究(21317)
财经(19281)
(16748)
(16660)
问题(16249)
科技(14719)
技术经济(13819)
(13272)
商业(12936)
国际(12917)
世界(12353)
现代(11664)
(11482)
共检索到400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陆建明  杨珍增  
当前的全球失衡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失衡。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金融发展差异的国际分工模型以阐释当前全球失衡的微观机制。在生产过程可分割的条件下,金融发展的差异会使得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在产品创新环节上具有比较优势,而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则在生产环节上具有比较优势,两类国家会依据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垂直分工。当国际商品流动或资本流动完全自由时,经常项目会保持平衡;但是,当国际资本的流动存在障碍时,这种国际分工就会引发经常账户的失衡。本文基于50个国家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表明,金融发展程度和FDI净流出都与经常账户余额之间存在反向关系;但资本账户开放程度与经常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陆建明  李宏  朱学彬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新一轮全球失衡中,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成为经常项目顺差的主角。同时,大量FDI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进而形成了发达的全球生产体系。基于全球失衡的上述特点以及在Antràs和Caballero(2007)水平分工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个垂直分工模型,可以从国际分工视角为全球失衡问题提供更加坚实的微观基础。同时,模型把社会生产划分为创新和生产两个环节,并指出与生产活动相比,创新活动更加依赖外部融资,因此,金融发展程度更高的国家在创新活动上具有比较优势,而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国家则在生产活动上具有比较优势。而且,在进行国际交换时,创新成果和生产成果通常反映在国际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顾磊  杨倩雯  
本文首次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金融市场因素引发一国垂直专业化分工地位变迁的作用机理,并采用中国横向经济区域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和对比了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的规模与效率对不同区域价值链攀升的影响效果。结果发现,各类金融因素都是影响各区域垂直专业化分工地位高低的显著原因,并且效率指标的作用大于规模指标。但是,不同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且对各类金融市场的依赖程度存在着差异。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珍增  陆建明  
本文以金融发展的跨国差异为基本前提,通过建立包含资本中间品生产的宏观经济框架,分析了金融发展在国际分工模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不同分工模式对全球贸易失衡的影响。根据模型可以得到两个基本结论:第一,金融发展差异是贸易产生的重要原因,金融发展差异提高通过加大相对价格差异提高了贸易量,但贸易收支是平衡的;第二,给定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的成本形态,一旦金融发展水平超过某一特定临界值,国家间的分工就会由传统的水平分工转化为产品内垂直分工,贸易不平衡随之产生并逐渐扩大。利用分行业贸易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后认为模型具有合理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建炜  姚洋  
本文从国际分工的角度考察了全球失衡问题,通过构造一个金融市场-制造业比较优势指标,利用1990~2005年45个国家的数据进行了系统的计量研究,证实金融-制造业比较优势对于经常账户赤字(盈余)的重要性,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支持了我们的主要结论。特别地,我们发现,中国的贸易失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由国际分工新格局加以解释。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全球失衡和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潘雅琼  
采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构建动态面板回归分析模型,研究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开放程度对经常项目失衡的影响,从金融发展的新视角探讨影响经常项目失衡的各主要因素及其之间的作用机制。结合1986—2013年59个国家(地区)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开放程度不会对全样本产生显著影响,而金融深化程度和金融市场效率却会影响发达国家(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地区)的经常项目。(2)对于发达国家(地区),减少政府预算赤字,提升劳动生产率,扩大贸易开放程度,提高金融市场效率,抑制投资和消费需求,降低金融深化程度,将会缩减经常项目赤字。(3)对于发展中国家(地区),要改善其经常项目状...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高广春  
近年来,得益于消费拉动、创新驱动和互联网三大引擎的发动,消费金融持续升温,不断受到热捧。尤其在目前经济下行和结构转型压力日渐加大的背景下,消费金融所肩负的期待尤其令人振奋不已,形形色色的业态形式和竞争万象俨然给当下沉闷的经济和社会态势增添一抹难得的亮色。那么在当下的时间窗口,三大引擎对消费金融的驱动究竟还有多大劲头儿呢?首先看消费拉动这个引擎,据笔者测
关键词: 个人债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珍增  
笔者将东道国的金融发展水平和契约环境质量因素引入Antràs模型,解释了跨国公司主要通过垂直型FDI而非外包的形式进入中国的原因:给定生产的可分割性和东道国的成本优势,金融发展落后将导致东道国供应商的融资成本上升,同时契约环境质量低下会增加跨国公司收到低品质中间品的风险。这两方面的因素都会导致跨国公司以垂直FDI而非外包的形式进入中国,从而形成我国以跨国公司加工贸易出口为主的贸易形态。提升我国FDI流入的质量、改善FDI流入结构必须以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和契约环境改善为前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朝凤  朱丹丹  
寻找出垂直一体化生产模式的决定因素,以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结构的优化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在不完全契约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引入金融发展与不完全契约的经济模型,从不完全契约的角度考察了金融发展与垂直一体化生产模式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一个理论假说: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将会促使地区企业更多地选择垂直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契约的宽泛实施会扩大其对企业垂直一体化生产模式决策的正向影响。利用中国30个省份26个工业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证实,上述结论显著成立;在控制自然资源、人力资本禀赋和市场规模等变量,并解决金融发展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然稳健。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金融发展与垂直...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佟家栋  云蔚  彭支伟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国际收支失衡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关注。很多学者认为金融发展包括金融一体化、金融深化和国家之间的金融异质性是这次失衡得以持续的重要原因。本文认为金融创新作为金融发展的动力或源泉促进了国家在制造业和金融业的分工。具有金融业比较优势的国家容易产生经常项目的赤字,具有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国家容易产生经常项目的盈余。全球数据的检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国际分工对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蔡兴  
本文发展了"不完全金融市场"假说,探讨了当前全球失衡现象的深层次根源。本文认为:各国制度质量的差异是金融发展水平差异的重要原因,因而是全球失衡的深层次根源;制度质量越高的国家,其金融发展水平也越高,因而在国际分工中出口金融资产,进口实际产品,从而形成经常账户的逆差。进一步利用94个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对以上观点进行实证检验,静态和动态面板估计结果以及稳健性检验结果均表明,制度质量对经常账户余额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中介效应检验结果也表明,制度质量的确通过金融发展这个中介变量对经常账户余额产生了影响,所有实证结果均支持了本文的理论观点。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理解当前全球失衡具有较强的启示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彭支伟  刘钧霆  
垂直专业化分工是促进东亚区域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Hummels等(2001)的方法为基础,计算了1995年和2001年东亚十国(地区)的总体垂直专业化分工程度和各经济体所有产业的垂直专业化指数,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各经济体间要素禀赋的差异、行业规模程度和关税壁垒是影响垂直专业化分工在东亚发展的重要因素。东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对区域内部关税率的反应弹性高于对区域外部关税率的反应弹性,这是东亚地区在促进垂直专业化分工方面的区位优势作用的结果。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梅冬州  崔小勇  
对于制造业比重与金融危机的关系,本文整理了1970年到2011年160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建立金融危机预警模型研究后发现:一国制造业产值占GDP比重越高,其爆发货币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就越高,但制造业比重与银行危机无显著关系。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在当前全球生产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背景下,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被配置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这使得一国制造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越高,其参与垂直化分工程度就越深,该国贸易中中间品的比重就越高。这会使得国外经济波动更容易传递到国内,本国经济波动中受到世界因素的影响越大。由于主权债务危机和货币危机受外部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爆发危机的可能性更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梅冬州  崔小勇  
对于制造业比重与金融危机的关系,本文整理了1970年到2011年160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建立金融危机预警模型研究后发现:一国制造业产值占GDP比重越高,其爆发货币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就越高,但制造业比重与银行危机无显著关系。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表明,在当前全球生产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背景下,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被配置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这使得一国制造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越高,其参与垂直化分工程度就越深,该国贸易中中间品的比重就越高。这会使得国外经济波动更容易传递到国内,本国经济波动中受到世界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