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00)
- 2023(19678)
- 2022(16459)
- 2021(15288)
- 2020(12857)
- 2019(29272)
- 2018(28782)
- 2017(55308)
- 2016(29470)
- 2015(33039)
- 2014(32400)
- 2013(32156)
- 2012(29614)
- 2011(26717)
- 2010(26940)
- 2009(25167)
- 2008(25098)
- 2007(22463)
- 2006(19915)
- 2005(18293)
- 学科
- 济(133448)
- 经济(133281)
- 业(108686)
- 管理(102054)
- 企(95748)
- 企业(95748)
- 方法(57304)
- 数学(47566)
- 数学方法(47119)
- 财(41959)
- 中国(38227)
- 农(37782)
- 业经(36125)
- 制(30239)
- 务(28639)
- 财务(28584)
- 财务管理(28528)
- 地方(27545)
- 企业财务(27197)
- 农业(25893)
- 贸(24547)
- 贸易(24522)
- 技术(24192)
- 易(23841)
- 银(22273)
- 银行(22252)
- 体(21620)
- 融(21507)
- 金融(21504)
- 行(21360)
- 机构
- 学院(418751)
- 大学(416311)
- 济(185557)
- 经济(182242)
- 管理(169085)
- 理学(144673)
- 理学院(143257)
- 管理学(141369)
- 管理学院(140548)
- 研究(137448)
- 中国(111687)
- 财(89760)
- 京(87483)
- 科学(76025)
- 财经(70003)
- 所(66567)
- 经(63720)
- 中心(63571)
- 江(63523)
- 农(61379)
- 研究所(59053)
- 经济学(57071)
- 北京(55576)
- 业大(54235)
- 财经大学(51882)
- 经济学院(51346)
- 范(51014)
- 师范(50570)
- 州(50123)
- 院(49750)
- 基金
- 项目(269149)
- 科学(216804)
- 研究(202720)
- 基金(199472)
- 家(170201)
- 国家(168715)
- 科学基金(148663)
- 社会(134095)
- 社会科(127436)
- 社会科学(127411)
- 基金项目(104466)
- 省(103757)
- 教育(93160)
- 自然(92817)
- 自然科(90757)
- 自然科学(90737)
- 自然科学基金(89219)
- 划(86210)
- 资助(81420)
- 编号(80636)
- 成果(65300)
- 部(61493)
- 发(60515)
- 创(60166)
- 重点(59693)
- 国家社会(56320)
- 课题(55604)
- 创新(55593)
- 制(54478)
- 教育部(54256)
- 期刊
- 济(210138)
- 经济(210138)
- 研究(129989)
- 中国(87836)
- 财(73968)
- 管理(70143)
- 农(57204)
- 科学(54930)
- 学报(52767)
- 融(45896)
- 金融(45896)
- 大学(43232)
- 教育(42657)
- 学学(40655)
- 技术(39196)
- 农业(39059)
- 财经(36025)
- 业经(34712)
- 经济研究(33667)
- 经(31033)
- 问题(27229)
- 业(23428)
- 贸(23217)
- 技术经济(23040)
- 世界(21340)
- 国际(20528)
- 统计(20127)
- 现代(19920)
- 财会(19682)
- 商业(19662)
共检索到647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何强 陈松
论文以2004~200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董事创新偏好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结果发现:董事创新偏好越强,企业的R&D投入越大;因为私有企业与国有企业在企业目标、所有权安排和资源及特权获取上的差异,所以私有企业有更强的动机利用董事创新偏好作为增加R&D投入的手段;这种效应主要发生在创新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而在创新发展水平低的地区,这种效应并不显著。这是因为,在创新发展水平较高(低)的地区,私有企业以较低(高)的成本获得较多(少)的创新资源,因而私有企业的所有者就有较强(弱)动机委托创新偏好高的人行使其R&D决策代理权,进而增加(减少)企业的R&D投入。本文从企业所有权性质和创新发展的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卞娜 李美羽 孙文博
文章以公司治理理论为基本理论,对董事会人力资本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以2016年127家中国主板上市的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董事会成员的教育水平、董事会职业背景以及董事会团队异质性对其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医药制造业企业的董事会受教育程度、董事会职业背景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董事会团队异质性则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存在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选择教育水平较高的董事以及具有输出职能职业背景的董事进入董事会,有助于促进企业参与更多的创新策略、增加创新的资本投入与人员投入,并能有效地对实物资产与创新人力资本进行有效配置,并最终实现提高企业创新产出这一目的。
关键词:
公司治理 人力资本 创新投入 医药企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简兆权 黄如意 陈伟宏
根据资源基础理论和代理理论,从创新投入,未控制投入的创新产出和控制投入的创新产出三个层面研究企业创新绩效,分析CEO过度自信对三个层面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董事会特征在上述关系中起到的调节作用。利用2007~2015年中国A股所有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CEO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和CEO两职兼任增强了上述正相关关系;独立董事占比削弱了上述正相关关系;董事会流动性增强了CEO过度自信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CEO过度自信 董事会特征 创新绩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小平 王雪平
本文以2007-201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具有研发背景的高管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具有研发背景的高管对企业技术创新质量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具有研发背景的高管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管理层短视等途径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质量。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对具有研发背景的高管引进和培养力度、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政策建议。本文扩展了高管个人特征与企业创新的研究领域,丰富了高管拥有研发背景的经济后果的文献,并为中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参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彤缨 生巴提·赛依热克汗 陈国才
在中国多层级治理的制度环境下,与地方各级研发补贴相比,国家级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激励效果更胜一筹吗?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选取2007~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依据其研发补贴来源,将研发补贴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地级,并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估计与对比不同层级研发补贴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不同层级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与省级或者地级研发补贴相比,国家级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产出的激励效果更好,而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激励效果则更差。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从“多层级治理”和“研发补贴组合”的角度理解研发补贴激励企业创新活动的有效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代彬 何勤勤 刘星
以2008—2014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就国际化战略对企业研发创新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并基于产权性质和融资约束对样本进行分组,进一步考察了上述影响在不同样本组中的异质性。结果显示:国际化战略对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国际化战略对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的负向影响仅在非国有企业中存在;融资约束的缓解会强化国际化战略对企业研发创新的负面效应。
关键词:
国际化战略 研发创新 产权性质 融资约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强 陈松
董事会运作在公司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公司利用研发投入提升绩效的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本文针对2004~2007年634家中国制造业样本上市公司,考察了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对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的调节效应,研究董事会运作和研发投入的交互作用是怎样影响公司绩效的。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对本期的公司价值有正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对研发投入与公司价值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研发投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随董事会会议次数的增加反而减弱;研发投入比公司规模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大,即"质"比"量"对公司价值贡献大;从制造业上市公司行业看,研发投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程度存在行业性差异,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制造行业,其公...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龚静 尹忠明 何悦
本文基于2006—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以及万象云专利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化程度对制造企业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化呈向右上方倾斜的W型波动上升趋势;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化程度可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数量与质量的双重提升;该促进作用在成长期企业、投入研发技术、交通物流、金融保险及商务服务,以及国内投入的服务化上表现更为明显;在作用机制上,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化程度可通过增加研发强度来提高企业的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杨水利 陈娜 李雷
数字化已成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制造企业如何挖掘数据价值提升创新效率是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2007~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提升,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行业竞争程度越高、市场化程度越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越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创新领域相关研究,而且对优化公司治理,改善企业创新环境,助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翟胜宝 许浩然 唐玮 高康 曹蕾
本文检验了银行关联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关联企业比非银行关联企业的创新能力更强。同时,相比于国有企业、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以及代理成本较高的企业,民营企业、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和代理成本较低的企业,银行关联更加有助于提升其创新能力。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银行关联表现为银行持股企业或企业聘请具有银行背景的高管时,其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银行关联通过扩大贷款规模、延长贷款期限等方式为企业创新提供了资金。本文从非正式制度安排的视角探讨了影响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为理解银行关联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微观机制提供了依据,同时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监管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企业创新 银行关联 贷款融资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光荣 李建标
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技术连锁董事具有技术创新偏好,掌握技术社会资本,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但技术连锁董事的技术创新效应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从技术创新动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角度,分析技术连锁董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进而以2012、2011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经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1)技术连锁董事促进企业技术创新;(2)技术连锁董事在国有控股公司中发挥更大的技术创新作用;(3)独立技术连锁董事的技术创新效应大于执行技术连锁董事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率先考察了技术连锁董事及其技术创新效应,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和连锁董事选聘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黄东兵 王灵均 周承绪 刘骏
制造企业作为人工智能创新战略的重要载体,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2015—2019年59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组织外部竞争和内部生产要素视角,通过构建个体固定效应非平衡面板模型,探讨人工智能创新驱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创新能够有效推动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创新双元性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而行业竞争能够强化人工智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地,不同子行业人工智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人工智能创新能够促进高质量发展,而资本密集型企业人工智能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结论不仅有助于揭示人工智能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还可为企业制定人工智能创新战略提供重要启示。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质量发展 行业竞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永亮 张华
本文利用2010—2020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影子银行发展对中国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发展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负向作用。进一步的机理检验显示,影子银行发展主要通过两条渠道抑制企业创新投入:一是减少原本就稀缺的银行贷款资金资源,增加企业借款难度;二是在促进企业实业投资的同时也加剧企业融资约束。研究结论为明晰影子银行发展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微观作用机理,以及深入理解实体经济与包括影子银行在内的泛金融市场发展的联系,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谢卫红 刘瑾 张茜 郭海珍
数字化创新重塑了价值创造逻辑,为企业效率提升注入新动力。基于2011—2020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在借助Python爬虫技术和文本分析方法测度企业数字化创新水平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化创新对制造业企业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化创新有效促进了制造业企业效率的提升,价值共创是数字化创新提升企业效率的重要路径;基于行业和地区异质性分析发现,价值共创在数字化创新与制造业企业效率之间的中介作用集中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研究结论有助于评估企业数字化创新的经济效应,为企业管理实践和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红波 陈世来
本文研究CEO或董事长的亲缘关系对家族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CEO或董事长的亲缘关系能显著提高家族企业的创新水平,而且这种效应随着非家族CEO和董事长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减弱,随着2008年强化员工保护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而减弱。本文的研究结果支持创新保护和创新激励理论,即与非家族CEO和董事长相比较,家族CEO或董事长对创新失败的容忍度更高,而且能分享企业长期创新成果,进而有助于企业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央企董事会试点:治理规范影响国企创新吗?——来自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董事会治理、高管薪酬结构与成本粘性研究——来自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连锁董事、信用议价能力与企业双维绩效——来自2003~201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质疑的经验证据
公司创新、投资者情绪与研发投入——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董事会结构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联性研究——来自中国中小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企业集团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外部资源、技术决策偏好与政治关联企业研发投资——来自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研发机构企业化有助于提高研发投入吗?——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客户集中度风险、政府补贴与公司研发投入——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