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95)
2023(11338)
2022(9331)
2021(8749)
2020(7614)
2019(17161)
2018(17353)
2017(34421)
2016(18438)
2015(20765)
2014(20134)
2013(19900)
2012(18031)
2011(15966)
2010(16681)
2009(16145)
2008(16175)
2007(14692)
2006(13136)
2005(12021)
作者
(50631)
(42332)
(42184)
(39738)
(26867)
(19797)
(18846)
(16209)
(15670)
(15246)
(14096)
(14076)
(13672)
(13187)
(12825)
(12747)
(12552)
(12276)
(12072)
(11991)
(10486)
(10271)
(10267)
(9632)
(9470)
(9387)
(9361)
(9353)
(8309)
(8291)
学科
(86500)
(82466)
经济(82377)
(79068)
企业(79068)
管理(71458)
方法(38469)
数学(30369)
数学方法(29849)
业经(28817)
(26550)
(26539)
中国(22780)
技术(20834)
(19950)
财务(19916)
财务管理(19897)
农业(18908)
企业财务(18780)
(18526)
理论(16372)
(15824)
(14988)
(14640)
(14431)
贸易(14418)
(14059)
技术管理(13901)
(13603)
(13249)
机构
学院(267075)
大学(260176)
(115975)
经济(113863)
管理(111817)
理学(95689)
理学院(94848)
管理学(93318)
管理学院(92825)
研究(79087)
中国(65394)
(55907)
(54211)
科学(44334)
财经(43892)
(40860)
(39645)
(38785)
(38580)
中心(36295)
业大(35116)
经济学(34687)
北京(34381)
研究所(34106)
(32550)
财经大学(32165)
商学(31832)
商学院(31550)
经济学院(31359)
农业(30304)
基金
项目(165501)
科学(133300)
研究(125363)
基金(120778)
(102443)
国家(101507)
科学基金(90253)
社会(81403)
社会科(77380)
社会科学(77361)
(67074)
基金项目(63248)
教育(57888)
自然(56981)
自然科(55797)
自然科学(55785)
自然科学基金(54874)
(53957)
编号(51004)
资助(49602)
(40800)
成果(40258)
创新(37069)
(37067)
(36703)
重点(36603)
(35950)
课题(34880)
国家社会(33243)
(33024)
期刊
(132107)
经济(132107)
研究(79672)
中国(51776)
管理(49523)
(46423)
(36804)
科学(32508)
学报(30565)
技术(28169)
教育(27045)
(26660)
金融(26660)
农业(25330)
大学(25035)
业经(24427)
学学(23674)
财经(22334)
经济研究(21202)
(19349)
技术经济(17462)
问题(17368)
(16215)
统计(14854)
(14680)
商业(14640)
现代(14017)
(13910)
财会(13243)
科技(13180)
共检索到4044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宗良  
创新动力决定企业的创新行为,我国企业缺少创新是因为缺少必要的推动力。本文构造了以技术、识别、评价、销售四个环节为基础的创新动力模型。该模型拓宽了过去研究创新动力问题的分析角度,提出了一个更系统的分析框架,可以合理解释现阶段哪些因素导致了我国企业疏于创新。本文还基于该模型提出了改善我国企业创新现状的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魏靖  
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缺失的现实表现基础上,从我国企业存在的比较优势刚性、产品同质性、打击同业竞争者、所属行业协会软约束等4个方面阐述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缺失的主要成因,并着重分析各企业进行技术策略选择的重复博弈进程,从而提出充分认识较高贴现率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缺失的抑制作用以及加大经济惩罚力度等极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博弈对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树业  
从技术创新的原发性内在动力和再生性内在动力两个维度对我国企业持续自主技术创新内在动力缺失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革新企业所有制,健全企业高层管理者适用制度,提高技术创新的决策力和执行力,构建发展性技术创新评价激励机制等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内在动力的对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刚  一诺  
创新私有产权的双重缺失使得我国小企业集群不同程度地陷入模仿过度、产品雷同的恶性竞争困境。我国小企业集群所具有的"小创新"的类型特征,集群创新所处的"小而专"、"多而散"、"二元化"的产业组织环境,以及我国现行专利立法和执法制度保护小企业集群创新专利权的局限性,共同导致了我国小企业集群多数创新外部产权制度失效与内部产权制度缺失。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高帆  
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总体面临着"理论上重要但实践中滞后"的情形。本文指出企业是经济活动的真正主体,企业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最终推动者,企业家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决策取决于对市场的判断和对生产要素价格的权衡。据此,中国的渐进式改革诱发了要素市场发育程度滞后于商品市场,结果土地、资本、劳动等要素价格存在不同程度的"低估"现象,这刺激了企业和企业家密集使用有形要素、而较少有动力和压力投资于自主创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滞后是企业家在现有要素市场和价格下理性进行要素组合的结果。未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要害是持续推进要素市场的发育和完善,通过"健全要素市场"和"矫正要素价格"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康志勇  张杰  
全球价值链(GVC)条件下的俘获型网络治理关系成为我国在现有制造业国际分工格局下不得不接受代工式的既成事实;加之制度缺失,造成我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困境以及创新动力严重不足。创新动力来源于技术势力和市场势力控制下的对价值链的高效整合。我国自主创新动力获得的出路在于基于国内市场空间的国家价值链(NVC)的培育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价值链整合。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月宁  秦弋  
步入VUCA时代后,大企业吹响了"创新"的战斗号角,设立专门的内部创新部门以克服被外来"颠覆式创新"支配的恐惧。一些企业选择从内部寻找业务创新机会从而实现内生性增长,或是通过建立创新部门引流外部创意以实现外生性增长,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三种:内部创业、孵化器5.0模式和"中介"加速器。内部创业是企业内部有创业精神的员工在企业的支持下采取的创业行动。而孵化器5.0模式和"中介"加速器是在企业资源支持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国胜   陈予涵  
本文聚焦国有企业在高质量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利用2007—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国有企业是否能够发挥其保障国家战略实施、担当自主创新先锋、承担更多高质量创新的作用,并分析发挥这一作用的触发条件。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承担了更多高质量创新。利益趋同效应、资本市场压力以及风险承担能力是国有企业承担更多高质量创新的重要触发条件。此外,国有企业承担高质量创新的水平在行业和地区中也有所区别。因此,应继续加大对国有企业在我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突破的支持力度,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挥好国有企业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构建科技创新举国体制的显著优势,提高国家高质量创新水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洪辉  王宗军  
基于GHM框架出发,建立了经理私人成本与企业创新投资契约模型,同时考虑一些外生变量,如经理风险厌恶程度、创新项目风险等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结论是:当创新投资对经理存在私人成本时,经理往往存在投资不足倾向。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姚建峰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企业是创新体系中最重要的创新主体。创新动力是企业创新的引致因素,是企业创新得以成功实现的有力保障。内在动力是企业创新的主要动力,外在动力是创新的辅助条件。通过模型分析,更好地使内外动力系统有机结合,共同推动企业不断创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云龙  向刚  
文章采取多视角赋权法构建企业持续创新动力评价模型,并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为例进行评价,最后得出制度结构要素能有效地增强企业持续创新动力的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勇星  屠文娟  季萍  
各种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及其因素共同构成了一个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这个系统具有结构上的整体性、因素上的相关性、环境上的适应性、功能上的目的性和作用上的有序性等五个基本特征。各种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共同形成了一个空间汇交力系,这些动力对企业系统的技术创新产生了一个合力作用。运用理论力学的空间汇交力系合成法,可以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系统的合力进行有效的测度和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柴丽俊  柴丽英  高俊山  
本文首先讨论了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问题研究的主要观点和模式,然后通过对技术创新动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明确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是企业基于竞争对手而对技术创新的收益预期,而基本动力来源于企业对技术创新的内在需求。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约束有企业内部环境、技术创新能力、外部资源约束;外部环境因素有技术发展的推动,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政府的政策激励。最后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要素整合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同宇  
文章从创新者角度对创新进行研究,提出创新的动力取决于创新者认知到的创新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创新的动力模型。应用该模型对两种有关创新的现象进行解释并得出要促进创新,各种“软”、“硬”条件构建的着眼点在于个人,目的是改变人们对创新价值的预期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