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69)
- 2023(14080)
- 2022(12108)
- 2021(11479)
- 2020(9299)
- 2019(20890)
- 2018(20701)
- 2017(39469)
- 2016(21388)
- 2015(23759)
- 2014(23202)
- 2013(22664)
- 2012(20611)
- 2011(18512)
- 2010(18372)
- 2009(16610)
- 2008(15952)
- 2007(13967)
- 2006(12071)
- 2005(10438)
- 学科
- 济(83151)
- 经济(83073)
- 管理(63761)
- 业(60018)
- 企(51237)
- 企业(51237)
- 方法(36050)
- 数学(30759)
- 数学方法(30390)
- 中国(22548)
- 农(21978)
- 地方(21329)
- 业经(20086)
- 技术(19222)
- 财(18857)
- 学(17847)
- 农业(15135)
- 理论(14689)
- 制(14232)
- 和(13738)
- 环境(13587)
- 贸(13495)
- 贸易(13485)
- 技术管理(13098)
- 易(13013)
- 银(12424)
- 银行(12386)
- 融(12304)
- 金融(12301)
- 划(12277)
- 机构
- 学院(291448)
- 大学(291073)
- 管理(119062)
- 济(111895)
- 经济(109372)
- 理学(103702)
- 理学院(102525)
- 管理学(100836)
- 管理学院(100290)
- 研究(95687)
- 中国(70529)
- 京(61759)
- 科学(60524)
- 财(50024)
- 所(46772)
- 中心(43206)
- 研究所(42863)
- 农(42446)
- 业大(42327)
- 江(42172)
- 财经(40355)
- 范(39909)
- 师范(39584)
- 北京(38814)
- 经(36675)
- 院(35727)
- 州(34865)
- 农业(32968)
- 经济学(32516)
- 师范大学(32019)
- 基金
- 项目(206415)
- 科学(163507)
- 研究(154313)
- 基金(148331)
- 家(128629)
- 国家(127519)
- 科学基金(110444)
- 社会(96534)
- 社会科(91420)
- 社会科学(91397)
- 省(82418)
- 基金项目(79589)
- 自然(71139)
- 教育(70503)
- 自然科(69481)
- 自然科学(69467)
- 划(68977)
- 自然科学基金(68199)
- 编号(63626)
- 资助(58912)
- 成果(50929)
- 创(46985)
- 重点(46238)
- 发(45027)
- 部(44421)
- 课题(44099)
- 创新(43096)
- 项目编号(39509)
- 国家社会(38982)
- 科研(38734)
- 期刊
- 济(121732)
- 经济(121732)
- 研究(84758)
- 中国(56107)
- 管理(44526)
- 学报(43760)
- 科学(41874)
- 农(38388)
- 教育(37717)
- 财(36079)
- 大学(33092)
- 学学(30945)
- 农业(27100)
- 技术(26515)
- 融(24430)
- 金融(24430)
- 业经(21107)
- 经济研究(19122)
- 财经(18523)
- 科技(16596)
- 图书(16280)
- 经(15733)
- 问题(15164)
- 理论(14465)
- 技术经济(14448)
- 业(14081)
- 实践(13408)
- 践(13408)
- 现代(13295)
- 资源(13263)
共检索到419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艳 皮宗平
长三角区域创新券的通用通兑已经成为提高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构筑长三角区域创新网络的一项重要议题。基于长三角实践创新券的基础,深入分析创新券在长三角区域通用通兑的可行性和实行障碍,积极探索创新券在长三角区域通用通兑的服务模式和发展路径,为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共用探索新的途径。
关键词:
长三角 创新券 通用通兑 资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晓露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利用SPSS15.0软件,选取13个指标对全国30个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重点对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发现珠三角的综合创新能力优于长三角,但其创新经济发展过程中某些方面不如长三角,二者的发展模式及区域创新体系存在着差异。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因子分析法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蒋天颖 华明浩
研究构建区域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得到反映长三角区域创新水平的综合得分,以此为指标,基于引力模型,对长三角区域创新空间联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得到以下结论:上海是长三角区域创新水平最高的城市;长三角区域创新空间联系呈现不均衡分布,苏南、浙北地区城市以及上海的区域创新空间联系量较大,联系较为密切,而苏北与浙中、浙南城市创新空间联系相对较弱;长三角区域创新空间联系密切的区域与长三角的主要都市圈存在空间拟合现象;苏州、杭州成为长三角区域创新空间联系中心城市,杭州的创新辐射趋向北方,而苏州的创新辐射呈现四周辐射的趋势。
关键词:
引力模型 长三角 区域创新 空间联系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曹明园 尤宏兵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传荣 陈丽珍
利用FDI为引资地区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创造了一个高级的开放式创新平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吸引高质量的FDI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自主创新与利用FDI是相辅相成的。本文通过实证分析长三角各省市的自主创新及利用FDI的协整关系,发现长三角各省市的自主创新和实际利用FDI之间既存在正的、也存在负的长期均衡关系。据此建议,加大高质量FDI引进力度,提升长三角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加强本土公司创新产出的成果转化能力。
关键词:
自主创新 FDI 协整 长三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国生 赵立平 黄飞 陈政 戴鹏飞
采用空间经济计量方法,使用2003—2011年数据,研究长三角25个城市区域创新的空间集聚现象。主要结论包括:Moran's I值及散点图表明9年间长三角区域创新投入产出存在空间不平衡性,并向上海、无锡、南京、杭州和苏州5个城市集聚;以专利为创新产出的空间动态面板SEM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区域创新集聚受各城市的个体特征随机影响显著、前期创新产出影响显著且初始值具有内生性,如果忽略此影响,有可能会高估前期创新产出,而低估创新活动的空间相关性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少平 黄飞
结合长三角区域经济与地理两方面特征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建立空间静态与动态面板SEM模型,对其2003—2013年区域创新空间集聚现象进行考察。Thiel熵显示区域创新存在不平衡性,但在逐渐缩小;Moran's I指数显示区域创新有明显的正空间相关性,在地理空间上集聚;空间静态面板模型实证虽发现长三角的区域创新集聚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但因忽略了一些潜在的因素,而高估创新生产的空间相关系数、个体随机效应以及创新投入变量的影响,从而使得模型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而空间动态面板模型正好弥补其缺点,能更真实客观解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磊 戈冬梅 季民河
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指标,采用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2003—2008年)的专利申请授权和专利申请受理量作为创新变量对创新活动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变差系数、基尼系数和赫芬达尔系数,发现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在两个专利变量上的相对差异变化均呈下降趋势,首位度指标则显示创新第二高城市距离创新最高城市——上海的差距在逐年减小;然后基于位序—规模分布理论研究长三角区域创新活动规模的发展趋势,发现其模式呈分散均衡型分布。最后,归纳出促使长三角区域创新差异缩小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差异 位序规模分布 长三角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巢来春 高福斌 楼巧玲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魏奇锋 童洁 顾新
加强知识在系统中要素之间的流动,是建设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的根本任务。本文通过分析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知识流动的特点,建立分层螺旋的知识流动结构模型,分析知识流动的形式,从环境、主体与客体等方面讨论了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中知识流动的影响因素,提出促进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知识流动的对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葛祯雷
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依靠创新驱动快速转型升级是当前阶段的重要选择。本文基于物流业创新系统的本质内容,结合创新驱动理论,从创新主体、创新产出、创新投入、环境基础和经济效益这五个方面构建创新驱动指标体系,进而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的长三角地区的物流创新驱动要素进行实证分析,为区域物流业创新水平进行评估,并以最大权重要素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在长三角区域内的空间分布情况,为长三角区域创新政策提供合理依据。
关键词:
创新驱动 物流业 创新发展评价 空间分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守文 朱兆彬 李萌
创新要素的流动是加强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实现创新载体间交流互动的重要途径,对提升创新绩效和加强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定义和筛选长三角区域科学中心城市,从主体、人才、投入、产出以及环境五个维度构建创新要素流动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T-S模糊神经网络算法对长三角区域科学中心城市的创新要素流动力进行评价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从人才维度来看,高校人才的大幅流动对要素流动力的提升起支撑作用;从投入维度来看,R&D经费外部支出起绝对支撑作用;从产出维度来看,合作论文量影响最大;从环境维度来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起到决定作用;从整体流动力体系来看,流动环境重要程度平均占比达67%,流动人才与主体发展动力不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丹宇
在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基础上,着重探索长三角区域创新网络非同质化实质和三个创新群的外溢效率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构建了基于效率长三角区域创新网络形成内在机理的理论研究框架。长三角区域创新网络效率不仅限于“点”与“点”之间的外溢效应,而主要体现于更高层次“群”与“群”之间的外溢效应。
关键词:
区域创新网络 网络效率 外溢效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立军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发挥各地资源、制度优势,共建区域创新体系,是值得关注的一个课题。在分析沪苏浙两省一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就联手共建长三角创新体系的目标定位、主要内容和合作机制等作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科技合作 科技进步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易文钧 吴晓杰 邢斐
21世纪以来,中国总体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不同区域的发展仍存在着较显著差异。从长三角和中部五省的科技创新现状出发,选取两个地区1999—2014年的数据,通过面板模型测算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长三角还是在中部五省,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较小;长三角的科技创新能力高于中部五省;长三角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大于中部五省。
关键词:
长三角 中部五省 科技创新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