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92)
- 2023(16323)
- 2022(13496)
- 2021(12106)
- 2020(9854)
- 2019(22108)
- 2018(21487)
- 2017(40229)
- 2016(21613)
- 2015(23265)
- 2014(22737)
- 2013(22500)
- 2012(20786)
- 2011(18642)
- 2010(18853)
- 2009(17460)
- 2008(17447)
- 2007(15694)
- 2006(14148)
- 2005(12879)
- 学科
- 济(97774)
- 经济(97675)
- 业(87545)
- 企(77489)
- 企业(77489)
- 管理(74536)
- 方法(36240)
- 业经(32123)
- 农(30953)
- 中国(27895)
- 数学(27648)
- 数学方法(27406)
- 财(26920)
- 地方(24958)
- 农业(22426)
- 技术(22218)
- 务(19304)
- 财务(19277)
- 财务管理(19258)
- 制(18509)
- 企业财务(18278)
- 贸(17712)
- 贸易(17693)
- 易(17129)
- 和(16654)
- 理论(16465)
- 划(15798)
- 学(15741)
- 策(15597)
- 环境(15585)
- 机构
- 学院(311133)
- 大学(303773)
- 济(130536)
- 经济(128105)
- 管理(121777)
- 研究(106511)
- 理学(104605)
- 理学院(103428)
- 管理学(101906)
- 管理学院(101333)
- 中国(82543)
- 科学(66282)
- 京(64811)
- 农(60031)
- 财(58077)
- 所(54304)
- 研究所(49187)
- 业大(48948)
- 江(48824)
- 中心(48186)
- 农业(47244)
- 财经(45708)
- 经(41517)
- 北京(40488)
- 范(38986)
- 州(38699)
- 院(38635)
- 经济学(38527)
- 师范(38484)
- 经济学院(34808)
- 基金
- 项目(208059)
- 科学(165780)
- 基金(151112)
- 研究(148979)
- 家(133654)
- 国家(132416)
- 科学基金(114493)
- 社会(97355)
- 社会科(92541)
- 社会科学(92515)
- 省(84915)
- 基金项目(80932)
- 自然(74525)
- 自然科(72922)
- 自然科学(72903)
- 自然科学基金(71661)
- 划(70120)
- 教育(66569)
- 资助(58995)
- 编号(57825)
- 发(50321)
- 创(49326)
- 重点(47087)
- 创新(45272)
- 业(45031)
- 成果(44334)
- 部(44044)
- 课题(40974)
- 国家社会(40571)
- 发展(39897)
- 期刊
- 济(151760)
- 经济(151760)
- 研究(90255)
- 中国(66991)
- 农(55998)
- 管理(51380)
- 学报(49067)
- 科学(47435)
- 财(46224)
- 农业(38478)
- 大学(37141)
- 学学(35465)
- 教育(30733)
- 融(29682)
- 金融(29682)
- 技术(28401)
- 业经(28274)
- 经济研究(23629)
- 业(23147)
- 财经(22647)
- 问题(19884)
- 经(19680)
- 技术经济(17847)
- 科技(17301)
- 商业(16062)
- 现代(15681)
- 贸(15344)
- 世界(14579)
- 版(14520)
- 资源(14071)
共检索到474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勇 张佩 张亚峰
为评估和揭示区域创新与创业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其驱动机制,构建了区域创新与创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了两者的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进而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与创业水平不断提升,“东部高西部低”的差异特征显著;区域创新与创业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增幅较大,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的耦合协调度始终保持较高水平,而西藏、青海、宁夏等地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水平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正向影响,但却具有一定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口密度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可以为持续推进区域创新与创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卓乘风 邓峰 白洋 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
文章通过计算2006—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区)的区域创新及信息化评价指数,构建耦合协调模型,算出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并考察推动二者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结论:(1)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地区的区域创新水平与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且区域创新要滞后于区域信息化;(2)各地区的区域创新与区域信息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虽然逐年向好,但发展状况参差不齐,考察期内尚未达到优质协调状态;(3)地区城镇化水平与教育水平显著促进区域创新与信息化协调发展,而基础设施建设与地区开放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卓乘风 邓峰 白洋 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
文章通过计算2006—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区)的区域创新及信息化评价指数,构建耦合协调模型,算出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并考察推动二者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得到如下结论:(1)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地区的区域创新水平与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且区域创新要滞后于区域信息化;(2)各地区的区域创新与区域信息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虽然逐年向好,但发展状况参差不齐,考察期内尚未达到优质协调状态;(3)地区城镇化水平与教育水平显著促进区域创新与信息化协调发展,而基础设施建设与地区开放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华春 张灿
基于五螺旋理论,评价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绿色创新系统耦合协调时空分布规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影响绿色创新系统耦合协调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各省份绿色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态势,绿色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特征;在直接效应层面,市场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城镇化水平能有效促进绿色创新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上升,产业结构高级化则抑制绿色创新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提升,财政自主度未对绿色创新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产生影响。基于此,提出提升中国绿色创新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秀娟 彭春燕 王红
文章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创新创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测度2015—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创新创业指数,并进一步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探究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自“数字中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总体上快速增长,但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东北三省、内蒙古、甘肃、西藏等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明显低于其他省份;各省份创新创业指数稳中有升,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2019年以后东部地区创新创业指数快速上涨;整体上,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与创新创业耦合协调情况较好,但优质协调和良好协调的省份主要位于东部地区。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创新创业 耦合协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秀娟 彭春燕 王红
文章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创新创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测度2015—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创新创业指数,并进一步分析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探究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自“数字中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总体上快速增长,但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东北三省、内蒙古、甘肃、西藏等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明显低于其他省份;各省份创新创业指数稳中有升,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2019年以后东部地区创新创业指数快速上涨;整体上,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与创新创业耦合协调情况较好,但优质协调和良好协调的省份主要位于东部地区。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 创新创业 耦合协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霍远 王盛兰
本文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两个系统进行评价,并借助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区(除西藏外)2004-2013年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协调发展度在样本期内有递减趋势,且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空间分布特征。文章进一步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探讨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协调发展的驱动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佩 王姣娥 孙勇 张行健
创新已成为区域经济社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为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基础设施在集聚创新资源、营造创新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为考察我国省域创新基础设施与创新产出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利用2013—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测度了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创新产出水平,进而测算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并刻画其时空演化格局,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影响我国省域创新基础设施与创新产出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的因素。结果发现:(1)我国省域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创新产出水平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均呈逐年增长趋势;(2)我国省域创新基础设施与创新产出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中东部地区最高,其次是中部、东北和西部;(3)城市化进程、政府管理程度、金融发展水平等因素会影响创新基础设施与创新产出水平的耦合协调发展。文章对我国省域创新基础设施与创新产出水平耦合协调的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判,期望为我国创新基础设施与创新产出水平交互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雪 王永瑜
文章基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关系,构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1—2018年我国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并结合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探讨二者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研究期内,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态势;31个省份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偏低,并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空间分异特征;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并呈现HH集聚和LL集聚;影响因素按作用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基础设施水平、产业结构、经济驱动和政府调控,并且各影响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作用程度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蒲甘霖
文章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维度定量测算2010—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持续提升,整体呈现出“拮抗—磨合—协调”的演进态势,具体表现为“数字经济滞后科技创新—同步发展—科技创新滞后数字经济”的相对发展趋势;各省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水平表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但整体上协调质量还较低;区域间耦合协调水平有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各省份提升较快,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各省份则相对滞后。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科技创新 耦合协调 熵权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国凤
文章在对国内外有关产业集聚理论和区域创新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厘清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互动关系。通过理论归纳,对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互动机制进行阶段性分析,以获得两者互动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对已掌握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立足于中原城市群基于产业集聚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分析;以中原城市群为案例,探讨中原城市群基于产业集聚的区域创新能力发展对策研究;对理论分析和量化研究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观点,以期为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设、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
耦合模型 产业集聚 区域创新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蒲甘霖
文章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维度定量测算2010—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持续提升,整体呈现出“拮抗—磨合—协调”的演进态势,具体表现为“数字经济滞后科技创新—同步发展—科技创新滞后数字经济”的相对发展趋势;各省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水平表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但整体上协调质量还较低;区域间耦合协调水平有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各省份提升较快,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各省份则相对滞后。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科技创新 耦合协调 熵权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丽君 张宗庆
本文基于200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28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对环境规制与制造业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20年间,中国环境规制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处于稳步上升状态,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呈自东向西逐渐下降的趋势;(2)中国30个省(区、市)的环境规制与制造业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关系虽然彻底实现了从不适应衰退型到协调发展型的质的飞跃,但大多数省(区、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3)样本研究期间,技术创新、市场化、政府干预、城镇化和人力资本等因素能显著促进环境规制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耦合协调发展,产业结构和贸易开放则对其产生负向影响,而外商直接投资对其没有显著影响;(4)各影响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路径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雨娴
成渝经济圈的电子商务发展与流通创新对西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2016-2021年成渝经济圈中1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电子商务与流通创新的评价体系,分析二者耦合协调的时空差异,并通过地理探测器来识别影响电子商务与流通创新协调度时空分异的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第一,在2016-2021年间,成渝经济圈的电子商务与流通创新水平整体增长趋势较为缓慢曲折;第二,电子商务与流通创新的协调度存在空间正相关效应,高低极值分化效应增强;第三,产业结构依然是影响电子商务与流通创新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但人力资本水平正逐步成为主要因素。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姜玲 叶选挺 李磊
本文通过构建农业科技"技术-知识"创新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6-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我国4大区域板块、31个省级单元、334个地级单元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的发展水平,以及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序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农业科技创新整体系统功效呈上升趋势,但"技术-知识"差距逐渐扩大且互动关系不稳定;耦合协调关系存在显著区域性差异,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呈现协同、磨合、颉颃、低水平特征,区域间协调发展差距可能进一步扩大。对不同空间尺度下系统耦合协调格局的分析,有助于深化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态势的认识,为不同层级政府的农业科技决策提供基础数据与决策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