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709)
- 2023(22438)
- 2022(19330)
- 2021(17674)
- 2020(15235)
- 2019(34780)
- 2018(34468)
- 2017(65887)
- 2016(36374)
- 2015(40698)
- 2014(40476)
- 2013(40192)
- 2012(37005)
- 2011(33388)
- 2010(33398)
- 2009(31348)
- 2008(31542)
- 2007(28308)
- 2006(24815)
- 2005(22113)
- 学科
- 济(145301)
- 经济(145101)
- 业(117517)
- 管理(114557)
- 企(101471)
- 企业(101471)
- 方法(67946)
- 数学(56777)
- 数学方法(56035)
- 财(45601)
- 农(43101)
- 业经(38013)
- 中国(36782)
- 学(31893)
- 制(31408)
- 务(29679)
- 财务(29591)
- 财务管理(29534)
- 农业(29370)
- 企业财务(28043)
- 地方(27022)
- 贸(26692)
- 贸易(26678)
- 理论(25942)
- 易(25862)
- 技术(25458)
- 和(24253)
- 银(23195)
- 银行(23103)
- 融(22132)
- 机构
- 大学(526990)
- 学院(526868)
- 济(207666)
- 管理(203438)
- 经济(203221)
- 理学(175615)
- 研究(175376)
- 理学院(173619)
- 管理学(170324)
- 管理学院(169372)
- 中国(132251)
- 科学(112535)
- 京(112193)
- 财(99571)
- 农(98248)
- 所(90518)
- 业大(84135)
- 研究所(82408)
- 中心(79944)
- 江(79755)
- 财经(79079)
- 农业(77724)
- 经(71803)
- 北京(70249)
- 范(66893)
- 师范(66060)
- 州(63363)
- 院(63112)
- 经济学(62870)
- 财经大学(58569)
- 基金
- 项目(355597)
- 科学(277918)
- 基金(257641)
- 研究(251869)
- 家(227636)
- 国家(225746)
- 科学基金(192393)
- 社会(157850)
- 社会科(149538)
- 社会科学(149498)
- 省(140224)
- 基金项目(136285)
- 自然(128264)
- 自然科(125311)
- 自然科学(125269)
- 自然科学基金(123064)
- 划(118251)
- 教育(116130)
- 资助(106755)
- 编号(100822)
- 成果(81776)
- 重点(80309)
- 部(77631)
- 创(75381)
- 发(74977)
- 课题(70279)
- 创新(70176)
- 科研(68919)
- 计划(66593)
- 大学(65786)
- 期刊
- 济(228495)
- 经济(228495)
- 研究(149729)
- 中国(99722)
- 学报(92427)
- 农(89631)
- 科学(81401)
- 财(79954)
- 管理(77019)
- 大学(68825)
- 学学(65393)
- 农业(60692)
- 教育(53137)
- 融(45841)
- 金融(45841)
- 技术(45515)
- 财经(39401)
- 业经(38302)
- 经济研究(35627)
- 业(33873)
- 经(33798)
- 问题(30167)
- 版(27454)
- 技术经济(26530)
- 科技(25879)
- 统计(24570)
- 业大(23721)
- 理论(23652)
- 图书(23619)
- 现代(23381)
共检索到771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相昱 何甜甜
创新创业被认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具有明显的带动就业和企业及居民个人增收效应。本文采用地级市数据,基于双创区域示范基地试点建设政策,评估创新创业的收入效应,并基于企业主体特征展开机制分析。研究发现: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城市较之于未进行试点城市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提高约2.63%,且地方个体工商户每增加1%,居民收入增加幅度为13.8%,而对企业的收入弹性达0.157。创新型创业经济的推行激发了企业活力,促进地方企业及个体经济的蓬发,有效促进了创新创业的收入效应。基于企业层面的机制分析表明:地方企业密集度的提高实现了多元创收效应,促进了居民财产净收入水平和工资收入的提升,中小微企业市场主体规模的扩大产生了就业吸纳效应。通过进一步分析,论证了企业和个体经济的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基于此,创新创业政策的发力点需着眼于持续增强中小企业市场主体的稳定性,积极稳步推进中部和东北区域创新开放和地方农村双创等举措。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漫宇 余祖鹏 赵曜
高铁作为中国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其高效便捷的运输方式对于提升城市经济关联、促进绿色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4~201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借助SBM-DEA模型对城市绿色创新指数进行了测度,并利用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高铁开通能促进城市绿色创新,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研究结论依然成立。从作用机制看,高铁开通作用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而促进城市绿色创新。异质性分析方面,高铁开通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中心城市的绿色创新,而对京津冀城市群和非中心城市的影响较弱。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姜浩 邓峰
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但目前基于微观企业层面、采取定量方法对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数字化战略选择的相关研究缺乏。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为给中国进一步推动企业利用制度优势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经验证据,从制度层面的视角,以微观企业数字化转型为研究对象,利用Python软件对2004—2020年中国上市企业年报关键词进行文本挖掘,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运用多时点的双重差分(DID)模型考察创新型城市试点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相较于非试点城市,试点城市内的企业更加易于开展数字化转型,且这一政策效果在非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企业以及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而且,创新型城市试点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科技人才集聚和优化创新环境(硬环境和软环境)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影响。据此,提出进一步总结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的经验、因企制宜地采用差别化的激励扶持政策,以及重视资金、人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传导渠道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宋来胜 苏楠 付宏
笔者采用2000年~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GMM分析,结果表明:创新和创业能力都是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只不过从全国层面来看,创新对整体生产率存在较弱的积极促进作用,而创业对生产率的正效应不显著;创新和创业除对高创新高创业能力地区生产率存在10%水平上显著的正效应外,对其他地区的正向或负向影响均不显著;创新可以促使地区生产率提高,而创业的促进作用没有明显证据支持。
关键词:
创新 创业 经济增长 实证分析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国珍 胡金淼
基于2009—2019年制造业上市企业微观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自贸区试点政策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并利用调节效应模型检验其实现路径。结果表明:自贸区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区内制造业企业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增加,从而提升区内制造业企业创新水平,研究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通过提升研发投入促进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倒逼效应和缓解融资约束便利效应的调节作用,显著正向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创新水平。当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越大、市场竞争程度越强、融资约束程度越弱时,自贸试验区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水平的正向影响越大。异质性分析表明:自贸区试点政策的创新促进效应对非国有和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更为明显。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胡瑞 王亚运 王伊凡
厘清创业技能内涵的基本问题,以及创业教育、创业警觉对创业技能影响的主要前期研究结论。以69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结构建模技术构建了创业课程、创业竞赛、创业警觉性和创业技能的关系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创业警觉性在创业竞赛对创业技能的影响过程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创业竞赛对创业警觉性的提升有显著性影响;创业课程对创业警觉性的提升无显著作用。高校创业教育应注重大学生创业警觉性的培养,通过改进创业课程、建立和完善系列科学合理的创业实践活动,切实提升大学生创业技能及高校创业教育质量。
关键词:
创业教育 创业技能 创业警觉 中介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继军 刘岩 张子涵
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是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和城乡绿色发展的抓手,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在内的新型城镇化如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生活生产方式,必将产生积极的绿色发展环境效应。本文以中国部分省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实施的户籍制度改革构造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人口城镇化对大气环境状况的实际影响,探究人口城镇化的绿色发展环境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为新型城镇化践行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研究发现,第一,户籍制度改革显著改善了大气环境状况,其对实验组省份年均PM2.5浓度的抑制效应约为2.466微克/立方米。研究基本结论在通过包含PSM-DID、安慰剂检验以及工具变量等方法在内的一揽子稳健性检验后仍旧成立。第二,户籍制度改革主要通过居民绿色消费意识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渠道来改善大气环境状况。第三,户籍制度改革对大气环境污染状况的改善效应仅在短期有效,长期来看并无改善效应,且政策的改善效应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而在中、西部地区中并不显著。第四,利用SDM-DID模型检验发现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对周边地区具有溢出效应,且政策溢出效应大于政策的直接效应。鉴于此,各地政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手抓;同时对综合实力较弱的中西部地区提供配套技术以及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当地农业绿色生产,加强对包括脱贫人口在内的农村居民宣传“绿色发展”教育力度;此外,各地方政府也应积极探索构建大气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地域的协作组织机构,强化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带来的正外部性,协同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赵国靖 龙泽海 黄兆信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即专创融合,已成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发展焦点和难点。论文构建了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和师资建设)、组织领导、机制保障与创新创业教育绩效各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运用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对来自全国596所高校12596份教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专创融合对创新创业教育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课程体系对创新创业教育绩效的正向影响强于师资建设;组织领导和机制保障在专创融合对创新创业教育绩效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由此,结合教育管理的三大关键利益相关者:学生、教师、机构,构建了专创融合对创新创业教育绩效影响机制的要素框架。建议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和机制保障策略;以创新创业通识教育体系构建为载体,依据专业学习需求,将创新创业教育分层分类融入学生专业发展;以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补齐专创融合的最大短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林红 王娟 徐彦峰
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旨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低碳下的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就是在企业技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保持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论文从地级市企业技术创新层面展开研究,以国家统计局划分的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企业为例进行分析,通过对迄今为止公布的36个低碳试点城市和随机选取的85个对照样本城市进行双重差分法(DID)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有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并且这一结果在稳健性检验、反事实检验之后依然成立;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扩大了试点城市和样本城市在企业技术创新值上的差距,低碳试点城市政策对第一批试点城市的影响大于对第二批试点城市的影响;低碳试点城市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故低碳试点城市政策的实施不仅能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能缩小不同等级城市间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差距,为未来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借鉴。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彦君 郭根龙
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本文采用商道融绿发布的ESG评级作为外生性冲击变量,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系统剖析ESG评级如何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表明,ESG评级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展现出显著的促进效应。机制检验可知,ESG评级事件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数字化转型两种渠道促进制造业企业发展质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冬 张娟 徐志强
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要求大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和范式转型。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内核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但目前鲜有关于创新创业能力可以通过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获得和提升的实证论据。本研究在界定和设计创新创业能力测量工具的基础上,面向两所一流大学966名学生展开调查,对创新创业能力及其教育支持现状、创新创业能力是否可教及其生成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涵盖学习力、创造力、领导力和实践力四大核心能力,当前呈中等发展水平,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第二,创新创业能力是可教的,但与之适配的课程建设和资源支持缺乏有效供给;第三,学生学习动机和投入在学校教育支持因素和创新创业能力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学校教育支持和学生学习协同交互的结果。因此,未来应增进创新创业能力可教的理念认同,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高质量建设,扩大创新创业教育内外资源的精准供给,深化创新创业自主深度学习与挑战性参与,从而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推进与提质增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斌
组织模式影响组织绩效。通过对首批23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模式进行实证分析,从组织定位、职能定位、建设主体、组织目标、管理机制、组织文化等维度归纳首批示范高职院创新创业教育组织特征,发现其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协作型和跨专业性。据此提出高职院校应实施独立建制内设机构的组织模式,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效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高菲 王玉荣 刘晓辉
将FDI的溢出效应分为市场竞争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利用1995—2012年中国5大高技术产业相关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两者对创新追赶绩效中的产品创新绩效和知识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并考察知识创新绩效作为内生变量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FDI的市场竞争效应对本土企业的产品创新绩效的提高不存在促进作用;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本土企业的知识创新绩效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并且通过作用于吸收能力而间接促进本土企业知识创新绩效的提升;FDI技术溢出效应产生的知识创新绩效对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FDI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沈超
笔者调查发现,在未就业的毕业生中有21.34%的人准备自主创业。但从初次就业单位性质来看,自主创业的比例只有1.25%。这和大学生自身择业的自信、个体的综合素质、学校专业结构的设置、大学生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等密切相关。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对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思考。
关键词:
创新创业 调查 实证分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丽亚 戴宏伟
选取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7—2014年(不含2010年)数据为研究样本,以设立国家高新区的城市为处理组,未设立国家高新区的城市为对照组,将双重差分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结合起来,评估国家高新区及其科技创新对区域产业集聚的空间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产业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国家高新区的设立具有显著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其科技创新对产业集聚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比较显著,这种影响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更为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增值税转型影响企业研发投资的实证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
自由贸易区与企业TFP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广义合成控制法和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升了政府治理效率吗?——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
基于多期双重差分的分位回归及其应用
“营改增”对高技术服务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效应——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
低碳试点政策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及溢出效应——基于空间双重差分的实证分析
跨国并购的财富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分析
沪港通与深港通对标的股票定价效率影响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
高速铁路对粤桂地区经济影响的研究——基于双重差分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分析
国有企业改制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