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03)
- 2023(14837)
- 2022(12192)
- 2021(11197)
- 2020(8931)
- 2019(20119)
- 2018(19731)
- 2017(35496)
- 2016(20230)
- 2015(22788)
- 2014(23032)
- 2013(21918)
- 2012(20396)
- 2011(18281)
- 2010(19180)
- 2009(17385)
- 2008(17387)
- 2007(16310)
- 2006(14736)
- 2005(13777)
- 学科
- 济(81350)
- 经济(81255)
- 业(80495)
- 企(72746)
- 企业(72746)
- 管理(70725)
- 业经(30124)
- 中国(29696)
- 农(27543)
- 方法(25636)
- 财(24852)
- 技术(23467)
- 教育(22536)
- 地方(22417)
- 理论(21188)
- 农业(20132)
- 务(18118)
- 财务(18092)
- 财务管理(18063)
- 制(17058)
- 企业财务(17046)
- 数学(16978)
- 数学方法(16799)
- 和(16617)
- 环境(15967)
- 发(15843)
- 划(15397)
- 学(15205)
- 策(15074)
- 技术管理(14032)
- 机构
- 学院(284873)
- 大学(273575)
- 济(109438)
- 经济(106901)
- 管理(104326)
- 研究(96019)
- 理学(87261)
- 理学院(86213)
- 管理学(84964)
- 管理学院(84399)
- 中国(71338)
- 京(61123)
- 科学(56271)
- 财(52835)
- 江(49277)
- 所(48037)
- 范(45870)
- 师范(45531)
- 中心(43103)
- 农(42951)
- 研究所(42600)
- 财经(40091)
- 北京(39938)
- 州(39518)
- 技术(38490)
- 教育(36833)
- 业大(36231)
- 师范大学(36114)
- 经(36028)
- 院(35057)
- 基金
- 项目(172380)
- 研究(140865)
- 科学(138533)
- 基金(117662)
- 家(99489)
- 国家(98291)
- 社会(86139)
- 科学基金(85730)
- 社会科(81336)
- 社会科学(81321)
- 省(74469)
- 教育(70921)
- 基金项目(61689)
- 编号(61418)
- 划(61000)
- 自然(51176)
- 成果(50554)
- 自然科(49893)
- 自然科学(49885)
- 自然科学基金(49048)
- 课题(46776)
- 资助(45364)
- 发(44163)
- 创(42018)
- 重点(40358)
- 年(38950)
- 创新(38082)
- 部(37709)
- 业(36940)
- 规划(36890)
- 期刊
- 济(139921)
- 经济(139921)
- 研究(95518)
- 中国(75054)
- 教育(67999)
- 管理(46065)
- 财(44512)
- 农(41299)
- 科学(34944)
- 技术(34176)
- 学报(33932)
- 农业(28457)
- 大学(27859)
- 融(27416)
- 金融(27416)
- 业经(26567)
- 学学(24444)
- 职业(21280)
- 经济研究(20018)
- 财经(19907)
- 业(17542)
- 经(17404)
- 问题(17053)
- 坛(16512)
- 论坛(16512)
- 技术经济(15668)
- 科技(14477)
- 技术教育(14035)
- 职业技术(14035)
- 职业技术教育(14035)
共检索到463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游艺 李德平 高莉
我国高职教育实践发展显示,高职教育生态系统存在生态位短暂失衡、内部因子培育不充分、生态系统内外交换不协调的困境。新时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教育生态观是必然趋势,有助于激发师生活力、构建育人合力、稳定高职教育生态链。应当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路径、方法引入现有高职院校育人体系,形成培养"全人"协同校园生态、遵循"遗传变异"促进自主发展、依托区位推进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共生格局。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高职教育 生态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雅薇 祝士明
教育信息化2.0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走向数字化、个性化的基础保障。依托教育信息化2.0技术,运用RETAIN模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优化路径可从相关、嵌入、迁移、顺应、沉浸、自然化六个环节设计:增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学习者需求的相关性;以情境创设助力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嵌入;以情境转化促进学习者将知识技能迁移应用;以校企合作帮助学习者顺应经济社会需求;依托深度交互促使学习者沉浸于持续学习过程;以开放式创新促进学习者惯性地运用知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连伟利 郭光亮
文章首先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属性与时代特征。然后论述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不足;课程设置混乱,教材选择随意,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欠缺,引导帮扶不到位。最后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以"互联网+"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科学设置课程,积极探索多重选修学习模式;统筹社会资源,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
关键词:
互联网+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晶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教师所肩负的职责,不再仅限于为学生提供学业解惑和心理疏导等层面,更是他们未来走进社会实现创业梦想的引领者和发掘者。在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我国高校教师在教育理念、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等方面仍亟待提高和转变。本文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内涵和意义出发,分析并探讨了高校教师在新形势下的角色定位和存在的短板,并最终提出了推进教师专业转型和发展的几点具体措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君
"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依托"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高校更要实施好就业创业促进和基层成长等计划,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充分释放双创活力,努力实现就业创业人数"双增长"。就业乃民生之本,创业为就业之源。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既是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内在需求,也是高校特色教育和强化教育内涵建设的必行之路。文章将重点研究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就业指导全过程的发展路径,以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创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苑梅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刺激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然而,由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存在对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培养、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金扶持、对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财政补贴、对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的活动支持的不足,导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的不利,需要政府以各种财政投入支持。本文认为,通过增加对教师的培训投入,培养创新创业教师的科研能力、丰富创新创业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等落实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财税优惠政策,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搭建风险投资与创新创业成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申静 李沁芯
我国正在倡导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文化氛围。同时,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政府的重点工作职能之一,探究公共文化服务对创新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系统论和协同创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创新文化发展模型,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对模型进行应用分析。研究表明:公共文化活动及产品对创新文化的精神层构建发挥了重要影响,公共文化产品及设施对创新文化的物质层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建议通过建立激励性管理体制机制、开展科技性公共文化活动、开发智能型公共文化产品和提供数字化公共文化设施四条路径,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对创新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顾玲
文章基于当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通过引入教育生态理论全面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生态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希望借此为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发展提供思路,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结构,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琳琳
在我国当前创新创业的背景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相比显得有点落后和不足。这些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实现创业型的勤工俭学模式,突破高校目前在创新创业方式上的瓶颈。以创新创业的新一轮模式,更大程度上刺激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经济困难问题。从而以这种方式促进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会自主独立,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
创新创业 政府 大学生 高校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学英
对美国近20所高校进行实地考察发现,其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经验主要有: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生学业各环节,包括培养方案、选修辅修课程设置、毕业设计、实习项目等;在学业以外,通过就业指导早进入、体验式学习流程、构建助推创新创业的工作机制、设计课余活动、配备匹配师资等环节植入创新创业教育元素。
关键词:
美国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发展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恒平
社会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的人才,轨道交通高职院校依托行业办学,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虽有独特优势,但尚未形成成熟的学科体系,需要政府、行业、高校、学生配合联动,推动创新创业取得实效。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 实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谭建华
文章首先论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容关系,然后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容的现状:运行管理机构不统一、缺乏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双创型"师资缺口严重、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不浓、创新创业支持政策不集中。最后提出了构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容的路径:机构整合、课程融合、师资融合、文化融通、项目共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其龙
文章首先分析了资源观照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教学资源的表征与影响,政策资源的具象与影响,实训资源的外显与影响,社会网络资源的表象与影响。然后阐述了资源协同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机制的构建:全方位教学运行机制的构建,浸润型政策文化体系的构建,立体化实践育人机制的构建,开放式社会促进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
资源协同 大学生 创新创业能力 发展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龙有胜
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耦合协同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全面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二者具有教育目标一致性、教育效果的互补性和教学方法的相通性。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过程中课程体系不完善、协同机制不健全、师资力量薄弱、效果反馈和评价机制缺位等问题突出。对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快健全思创融合发展的标准体系、课程体系、反馈机制和评价体系,不断夯实师资力量,加快畅通融合机制,进一步释放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发展效应。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丽娟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全新教育模式,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办学的重要支柱之一,理应从优化馆藏结构、传授检索技能、开展导航服务、建设网络平台、培养学科馆员五个方面全面对接创新创业教育,肩负起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