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15)
2023(9952)
2022(8080)
2021(7276)
2020(6074)
2019(13475)
2018(13377)
2017(24588)
2016(13030)
2015(14504)
2014(14406)
2013(14033)
2012(12580)
2011(10962)
2010(11449)
2009(10794)
2008(11011)
2007(10425)
2006(9304)
2005(8267)
作者
(36820)
(30897)
(30830)
(28722)
(19566)
(14465)
(13685)
(11730)
(11482)
(11261)
(10336)
(10315)
(9996)
(9837)
(9504)
(9363)
(9135)
(8901)
(8766)
(8743)
(7738)
(7618)
(7408)
(7163)
(7044)
(6913)
(6835)
(6779)
(6181)
(6095)
学科
(72287)
(67746)
企业(67746)
管理(59425)
(54489)
经济(54430)
业经(25334)
(21819)
方法(20591)
(19849)
技术(19597)
(16208)
财务(16183)
财务管理(16177)
农业(16162)
企业财务(15278)
中国(15031)
理论(14671)
(13720)
技术管理(13263)
(12976)
数学(12833)
数学方法(12731)
(12647)
环境(12231)
(11849)
地方(11146)
企业经济(10769)
经营(10523)
(9621)
机构
学院(189014)
大学(179153)
管理(78643)
(75964)
经济(74423)
理学(66526)
理学院(65949)
管理学(65146)
管理学院(64809)
研究(56211)
中国(45785)
(38311)
(35578)
科学(33303)
(31808)
(31057)
财经(27462)
(26890)
业大(26785)
中心(26611)
(25111)
(24762)
北京(24050)
农业(23976)
研究所(23927)
技术(22466)
商学(22256)
(22151)
商学院(22073)
师范(21927)
基金
项目(121307)
科学(97382)
研究(94649)
基金(85219)
(72504)
国家(71748)
科学基金(64193)
社会(59768)
社会科(56599)
社会科学(56588)
(52546)
基金项目(45828)
教育(43350)
(41146)
自然(40362)
自然科(39383)
自然科学(39375)
自然科学基金(38749)
编号(38625)
(32501)
资助(32442)
(31348)
成果(29376)
创新(29137)
课题(27834)
(27652)
重点(27294)
(25406)
(25231)
国家社会(23857)
期刊
(94625)
经济(94625)
研究(54182)
中国(44857)
管理(36791)
(31224)
(30176)
教育(25951)
科学(23573)
技术(23099)
学报(22462)
农业(21313)
业经(19237)
大学(18278)
学学(16940)
(16137)
金融(16137)
(14257)
财经(13614)
经济研究(13043)
技术经济(12523)
(11928)
科技(11633)
问题(11337)
现代(10540)
财会(10126)
职业(9572)
商业(9391)
(9140)
论坛(9140)
共检索到2945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金兰  
当我们的学生出去以后,我们经常说要让我们的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是说出去以后要有竞争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国家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一个很重要的步子,高等教育在这其中的责任是非常大的。要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看:第一个是人才培养理论,理念上要更新;第二个是路径设计,即应该怎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莉  刘梅英  
现阶段,高校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专业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中存在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不健全、融入性课程为主、教学形式单一、培养模式僵化等问题。应从教育内涵出发,以生态化视角,打造"专兼结合"的导师队伍,建设分层次、分阶段、多维化课程体系,搭建"无界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促进资源整合,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精准供给",系统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生态系统。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莉莉  刘鑫达  
明确了多学科交叉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目标,提出了多学科交叉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理念,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虚拟现实专业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为例,探讨了如何发挥学科交叉的科研基地优势,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虚拟现实技术高层次人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葛宏翔  
生态系统建设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也是解决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可靠路径之一。本文对美国斯坦福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了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的有益启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卓泽林  赵中建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其中较为突出是在构建创业生态系统中出现师资队伍建设上应然与实然的差距、课程体系构建上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创业教育支持机制上一体化与分散化的矛盾等问题。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作为全球领先的创业型大学,通过构建有效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来确保创新创业活动作为长期战略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在创业型人才培养和大学衍生公司发展中产生了显著影响,对改进我国创业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易高峰  
开发学生的市场意识,形成学生内在的创新创业驱动力。为学生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让大学成为创新创业的"梦想工场"。整合多方资源,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地方本科院校因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办学模式多元等特点,正在成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力量。如何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地方本科院校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盐城师范学院开展基于能力本位的"六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实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熊毅  杜朝运  
大学创新创业存在供需结构错配现象,表现为大学创新创业脱离区域经济的发展;教师注重常规教学缺乏创新创业经验;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操作能力亟待提升。建议教师要身体力行创办企业,构建学科交叉与互融递进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大学生应立足创新提高创业质量,通过创业实现创新的商业价值;创新创业要从内部组织到开放协同转变,成为国家创造扩散知识的中心和高效供给的生态系统。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谢智敏  乔芳琦  陈翀  
基于系统性思维,构建了人口流动通过影响创业生态系统要素进而影响区域创新创业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带来的总量和结构多样性主要通过影响区域的文化、资本和市场这三方面系统要素,进而影响创新创业活动。文化要素通过促进新知识产生、推高交易成本对创新创业起“双刃剑”作用;资本要素通过提升劳动力互补、增加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对创新创业产生积极影响;市场要素通过增大市场潜力、提高机会成本对创新创业起“双刃剑”作用。研究结论为区域各行业创新创业水平的提升,尤其为面临较大创新创业挑战的行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员明  
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是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通过对不同领域认识的调查并进行卡方检验发现,不同社会群体对创新、创业或就业在教学内容中所占比重存在明显差异。做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应该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完善教学文件等规章制度、注重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格、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祖翼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指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无论是顺应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林娟娟  施永川  李鹏  
融入创业要素的产学合作能进一步强化专业与产业之间的知识流动和知识创新。以区域产业特色为依托,着重处理好产业与专业、创业与专业之间的关系。学校应成为区域创业文化推广的主导者和推动者,形成内外共生的和谐创业文化。产教融合是高校重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产业、专业、创业"集成融合的高校应用型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贺瑛  舒元  郑贵辉  刘攀  徐容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中国未来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源泉。创新创业需要教育的投入和研究的跟进,更需要服务的提升。创新创业需要良好生态系统的构建。"众创、众筹、众扶、众包"是构筑这一生态系统的着力点和发展源。"四众"并非是个割裂的概念,而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个融合的闭环。唯有通过"创新—创业—产业"的全链条战略,方能够做到"创客—创业者—企业家—产业家"的全链条培育。如何进行全链条的培育,中大创新谷的启示是要把握和运用好政府、市场、企业三种力量,这将从源头上解决社会创新力的释放,又将为社会持续地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锐  孙雨洁  孙彦玲  
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打造区域人才高地的新型组织形态,厘清其构成与运行机制是发挥其创新集聚作用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对苏州工业园区的案例分析,揭示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发展、建构逻辑、主体定位及其运作机制。研究发现:(1)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构呈现内外生态要素嵌套的特殊结构,核心层、中间层、外围层以嵌入式多层次的结构形式汇聚于系统动态循环中;(2)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水平与垂直网络交织的复杂形态,存在产业链条、产学研合作、服务链条等关联形态,主体之间通过价值链、信息链和创新链交织融合;(3)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表现出较为合理的网络同质性和网络开放性,在多样性共生、自组织演化、开放式协同等运行机制的交互作用下逐渐趋向动态平衡状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韵捷  梁静鑫  王明亮  
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特性体现了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推动情境、组织等元素嵌入人才培育与创新价值创造过程的有效结构,如何提高对其治理水平业已成为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及释放高校创新势能的核心问题。将组织治理作为切入视点,围绕我国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治理在建构意义、组织机构、系统运转等方面面临的困境,采用单案例分析方法,以国内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G大学为例,基于质性数据编码分析,探索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治理体系,为促进其成为真正的可持续价值共创系统提供参考。分析发现,高校管理者是治理体系的主导主体,生态系统组织层次、生态系统环境要素是治理体系的关键部分,根据治理对象与治理背景的差异可综合运用契约机制、考核机制、错位发展机制、利益关联机制、情感传递机制提升治理效能;基于此,提炼出各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治理体系的理论模型,总结出案例高校重视治理体系主导主体的领导功能、满足相关行动者的社会情感需要、汲取学校或学科特色发展的智慧以及强调各类组织创新资源的生产等四大方面实践经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和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新常态。创新创业和人才创新是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更是我国战略发展的重要目标,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与人才创新研究成为当前高校的研究重点。姚远、冉玉嘉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一书提出将立德树人全面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建设中,以教育为载体,解决创新创业活动中各方主体的冲突与矛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