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14)
2023(18201)
2022(14770)
2021(13441)
2020(11308)
2019(25531)
2018(24835)
2017(47549)
2016(24113)
2015(26299)
2014(25922)
2013(25568)
2012(23312)
2011(20603)
2010(20949)
2009(19773)
2008(18542)
2007(16563)
2006(14658)
2005(13245)
作者
(65568)
(54811)
(54321)
(51590)
(34851)
(25850)
(24725)
(21059)
(20889)
(19381)
(18579)
(18347)
(17281)
(17165)
(16944)
(16734)
(16150)
(15712)
(15561)
(15259)
(13467)
(13064)
(13039)
(12692)
(12417)
(12336)
(12008)
(11816)
(10768)
(10603)
学科
(123149)
经济(123029)
(94225)
管理(84223)
(83263)
企业(83263)
方法(47650)
数学(38838)
数学方法(38434)
业经(34956)
(32940)
(32560)
中国(32283)
(27682)
金融(27681)
地方(26675)
(25639)
银行(25629)
(24742)
农业(24295)
(23412)
(22974)
财务(22923)
财务管理(22890)
技术(22174)
企业财务(21712)
理论(19542)
(18523)
(18053)
贸易(18035)
机构
学院(342150)
大学(336882)
(158399)
经济(155710)
管理(140570)
理学(120282)
理学院(119194)
管理学(117581)
管理学院(116922)
研究(108164)
中国(91345)
(73104)
(68144)
科学(59018)
财经(57822)
中心(52753)
(52545)
(51474)
(50679)
经济学(49689)
(48310)
研究所(45206)
经济学院(44652)
业大(43389)
财经大学(42753)
北京(42442)
(40520)
(40054)
师范(39647)
商学(39506)
基金
项目(224403)
科学(180889)
研究(169797)
基金(166199)
(142178)
国家(140696)
科学基金(124708)
社会(113565)
社会科(108091)
社会科学(108066)
(87974)
基金项目(87451)
自然(77073)
教育(76861)
自然科(75266)
自然科学(75247)
自然科学基金(74000)
(71236)
编号(66900)
资助(66116)
成果(52817)
(51838)
(50076)
重点(49705)
(49638)
国家社会(48417)
创新(47684)
课题(45304)
教育部(44475)
(44367)
期刊
(179421)
经济(179421)
研究(104225)
中国(66331)
(60454)
管理(60346)
(44991)
(43566)
金融(43566)
科学(42294)
学报(40529)
技术(35483)
大学(33457)
学学(31837)
农业(30238)
财经(29898)
经济研究(29282)
业经(28922)
教育(28703)
(25962)
问题(22489)
技术经济(21028)
(18216)
世界(17509)
(17394)
统计(16999)
(16733)
现代(16663)
财会(16522)
商业(16290)
共检索到525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立生  龚家  
文章基于2012—2019年282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1,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双创区域示范基地设立对所在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总体上,双创区域示范基地设立显著提升了所在城市的数字普惠金融水平与经济增长水平,双创区域示范基地设立对所在城市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效应具有滞后性,为所在城市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型趋势;区域异质性表明,双创区域示范基地设立能显著提升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城市的经济增长水平,但是对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促进效应只在中西部地区城市显著,东部地区城市不够明显;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城市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提升是双创区域示范基地设立城市经济水平增长的中介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秦丁  
本文深入剖析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创业活力以及流通经济韧性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探讨其如何共同作用于经济发展,旨在为构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通过综合采用文献综述与实证分析方法,本文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不仅促进金融资源的广泛覆盖与高效配置,还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激发了市场活力与创新潜能。同时,这种正向的金融支持与创新驱动效应,进一步增强了流通经济在面对外部冲击时的适应能力与恢复能力,即提升了流通经济韧性。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指出积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入发展,并不断提升全社会创新创业水平,是增强流通经济韧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闫永生  李凌飞  邵传林  
文章以国家设立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9年中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金融改革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改革有助于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改革对城市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存在于中西部、创新水平较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机制检验发现,金融改革可以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创新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刚  张亨溢  
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创新是助推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文章从省际面板数据中截取了2011—2019年的部分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创新、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和区域创新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分区域探讨的情况下,回归结果依然具备较强的稳健性;(2)数字普惠金融能进一步通过提高创新水平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3)随着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发生改变,创新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4)分区域来看,不同地区数字普惠金融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由强到弱依次为西部、中部、东部;而创新水平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则相反,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金辉   陈海娜   徐维祥   陈国亮  
文章利用2011—2021年中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经济规模和质量的视角探讨了数字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检验了创新效应、创业效应、创新创业效应在此影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考察了数字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差异,对经济规模型增长的作用程度大于经济质量型增长,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政策和区位的异质性;创新效应、创业效应和创新创业效应在数字金融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数字金融对经济规模型增长的影响呈边际效用递增的双门槛效应,对经济质量型增长的影响呈现“U”型特征的三门槛效应。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梁洁莹  刘小勇  张展培  
以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设立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8—2019年中国950个县(市、旗)的面板数据,基于渐进双重差分法系统评估金融改革对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显著促进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从作用机制来看,金融改革的创业促进效应、非农就业效应和技术创新驱动效应有助于推动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改革对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市场化程度较高、单城布局以及设立金融普惠型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地区更为显著。因此,建议因地制宜建设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加强地区之间的政策互通和经验共享,实现良性合作和竞争,协同推进县域经济包容性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闫永生  李凌飞  邵传林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激励民营企业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2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2005~2020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知识产权战略对民营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知识产权战略会显著促进民营企业创新,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知识产权战略对中西部地区、融资约束较高及高技术行业民营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知识产权战略主要通过政府补贴和提升人才集聚作用于民营企业创新。因此,应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励民营企业研发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娜娜  
本文基于2012-2022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区域经济韧性指数的面板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影响,并且创新创业水平在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按照地理位置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比东部地区更为显著,并且西部地区模型与其他两个地区相比影响效果较弱。本文结合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韧性的研究成果提出建议,为区域经济未来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石忠义   涂淼  
“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是数字治理在国内的“先试先行”,也是我国基于政务大数据驱动数字治理、实现惠民惠企的重要举措。基于2014年实施的“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利用2011—2022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数字治理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治理能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旧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大型企业、成熟期企业、东部地区、法治水平高及互联网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更明显。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治理通过影响数字要素投入、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由此,针对性地提出创新“危机应对+平台监管”数据治理机制,打造企业技术创新安全环境;推进数字要素偏向型赋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增量提质;加强知识产权转化效能,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研究为数字治理发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效能提供了实证依据,对后续数字治理调整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期刊] 征信  [作者] 关斐  高星  李麦收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化的产物,对区域绿色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基于我国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创新驱动视角出发,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区域绿色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区域绿色经济增长,并且存在地区异质性以及广度、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的异质性,东部和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更大,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的积极效应最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创新驱动能力促进了区域绿色经济增长。市场化和城镇化的调节效应表明,市场化和城镇化水平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大。因此,提出了促进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产业的深度融合、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实施因地制宜策略等对策建议,为区域绿色经济增长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封艳红  许涤龙  
文章基于2006—201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合成普惠金融指数的基础上,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将普惠金融、创业和经济增长纳入同一个框架,检验三个变量之间动态相互作用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普惠金融、创业和经济增长三个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Granger因果关系。(2)普惠金融、创业及经济增长之间均存在正向动态互动关系,且以短期影响为主。其中,普惠金融和创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持续时间较长,且短期内的促进作用有限。(3)从长期来看,三个变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有了部分融合,但其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创业较经济增长对普惠金融的影响大,普惠金融较创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大,而普惠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对创业的影响非常有限。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扬  韦东明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方向,因此,系统评估城市知识产权政策的创新效应,对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认定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专利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城市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促进了企业专利数量扩张,同时还提升了企业专利质量,具有明显的"增量提质"效应;(2)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的创新效应促进了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数量的提升,且主要集中于非国有企业、高竞争强度和易被反向工程行业以及普通地级市;(3)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的创新效应具有非线性特征,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型趋势;(4)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政策能够通过增加企业研发投入、改善人力资本结构以及提升专利价值,进而对企业创新产生积极影响。研究结论揭示了城市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为扩大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成果、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啸  孙晓娇  王国峰  
数字普惠金融、数字创新已经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利用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够通过激励数字创新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而且其使用深度对经济增长、数字创新的促进作用均是最大的,覆盖广度、数字化程度的影响较小;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数字创新的作用程度存在区域性差异,数字普惠金融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较强,对数字创新促进作用在东北地区较强;而数字创新在中部地区的中介作用较大,在西部地区则较小。因此,应当持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多方推动数字创新战略实施,形成区域协调联动发展格局,促进经济不断增长。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净  
基于我国2003—2016年28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和民营上市公司匹配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DID)评估了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建设对民营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并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一步进行了验证。实证结论表明,科技金融试点城市建设显著地提高了民营企业创新水平,科技金融试点对民营企业创新的提升作用随政策推进呈现递增趋势,但是存在两年滞后期。进一步异质性检验表明,科技金融试点城市政策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产生了更为显著的影响。城市行政等级越高,科技金融提升民营企业创新的作用越强。同时,人口规模越大的城市,科技金融对于民营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效果越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易鸣  翁丽影  徐长生  
本文将创新创业视为形成一种新的劳动分工,即创办企业来研发生产资本品使得消费品的生产链条得到进一步延长。本文以新兴古典的投资—储蓄模型为基础,引入金融摩擦,从劳动分工视角刻画了金融摩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并以2005—2015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经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当金融摩擦小于临界值时,就会有个体选择创新创业并研发生产资本品,从而使消费品的生产链条由依靠劳动投入延长到依靠劳动和资本品的组合投入;且此时随着金融摩擦的不断降低,劳动分工和生产效率会不断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