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84)
- 2023(10201)
- 2022(8267)
- 2021(8044)
- 2020(6397)
- 2019(14377)
- 2018(14680)
- 2017(25041)
- 2016(14662)
- 2015(16249)
- 2014(16114)
- 2013(14520)
- 2012(13345)
- 2011(12124)
- 2010(12604)
- 2009(11274)
- 2008(11146)
- 2007(10221)
- 2006(9136)
- 2005(8274)
- 学科
- 济(39685)
- 经济(39618)
- 管理(39578)
- 业(38193)
- 企(33530)
- 企业(33530)
- 教育(22187)
- 技术(21206)
- 中国(20526)
- 理论(13644)
- 制(13424)
- 农(13170)
- 技术管理(12973)
- 业经(11875)
- 方法(11799)
- 学(11693)
- 财(11690)
- 教学(11112)
- 体(10762)
- 银(9513)
- 银行(9485)
- 行(9242)
- 融(9164)
- 金融(9157)
- 数学(8950)
- 数学方法(8770)
- 农业(8591)
- 地方(8268)
- 体制(7995)
- 发(7503)
- 机构
- 大学(186273)
- 学院(183876)
- 研究(69716)
- 济(65528)
- 经济(63689)
- 管理(63678)
- 理学(53473)
- 理学院(52770)
- 管理学(51759)
- 管理学院(51352)
- 中国(47299)
- 京(42001)
- 科学(40319)
- 教育(35359)
- 范(35307)
- 师范(35026)
- 所(34854)
- 财(33092)
- 江(31954)
- 研究所(31324)
- 中心(30306)
- 师范大学(28482)
- 技术(28127)
- 北京(27734)
- 农(27713)
- 院(25538)
- 州(24506)
- 财经(24167)
- 业大(24123)
- 职业(23815)
- 基金
- 项目(117128)
- 研究(97555)
- 科学(93914)
- 基金(78494)
- 家(67689)
- 国家(66871)
- 社会(58232)
- 科学基金(56545)
- 社会科(54684)
- 社会科学(54675)
- 教育(53129)
- 省(49466)
- 划(43043)
- 编号(42782)
- 基金项目(40165)
- 成果(38156)
- 课题(34437)
- 自然(32581)
- 自然科(31865)
- 自然科学(31857)
- 自然科学基金(31317)
- 创(30703)
- 资助(29478)
- 年(28747)
- 重点(28079)
- 创新(27536)
- 发(27257)
- 部(26943)
- 规划(26109)
- 项目编号(26033)
- 期刊
- 济(78812)
- 经济(78812)
- 研究(68481)
- 教育(63912)
- 中国(58424)
- 管理(27727)
- 财(26051)
- 农(25782)
- 学报(25774)
- 技术(24681)
- 科学(24314)
- 大学(21170)
- 职业(18207)
- 学学(17830)
- 农业(17532)
- 融(16687)
- 金融(16687)
- 坛(13514)
- 论坛(13514)
- 业经(12550)
- 经济研究(12202)
- 技术教育(12135)
- 职业技术(12135)
- 职业技术教育(12135)
- 科技(12013)
- 财经(11907)
- 经(10524)
- 图书(10509)
- 业(10410)
- 技术经济(9469)
共检索到308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魏会超
高质量是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主题,创新是培育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动能,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创新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标志,它离不开价值理念的支持和技术变革的实践。作为价值理念组成部分的工匠精神与技术变革在历史视域中既相伴而生,又相对独立,呈现出共演态势,两者的互动融合使创新的出现成为可能,创新共同体成为两者未来脉动的应有之义。工匠精神与技术变革的历史互动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具有诸多启示: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培养学生主体观;依托通识教育课程,培养学生技术观;个体辅导与团队指导相结合,培养学生职业观;加强文化自信教育,培养学生文化观;加强工匠精神与技术变革融合,培养学生创新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洪荣
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消费需求不断提升,职业人才培养日益重视工匠精神。文章认为,工匠精神与实践共同体二者的交汇点体现在参与性、情境性、身份认同等方面,培育工匠精神有利于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有利于"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推进实施,有利于"互联网+"有效融合,有利于消费需求升级提质。在实践共同体视角下,可以通过构建师徒关系、搭建情境化实训场地等,有针对性地培育职业院校工匠精神。
关键词:
实践共同体 职业院校 工匠精神 培育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红 刘聃
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协作共同体既是教学研究联合体,也是教学实践共同体,还是联系不同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桥梁和纽带。调研发现,协作共同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协作目标冲突、配套制度缺失、创新目标未落实、文化建设待推进。据此提出协作共同体建设路径:聚焦协同与合作,完善目标管理体系;聚焦组织与制度,构建共商共建共享治理模式;聚焦创新与发展,推动协作共同体可持续发展;聚焦愿景与文化,赋能团队发展自觉。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韩凤芹 于雯杰
德国"工匠精神"的培养与其先进的职业教育管理模式密不可分。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状况的分析,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如下启示: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的基础;应全面认识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的综合成本;合同管理是实施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的制度保障;基金化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了财力保障。建议:一是加快改革,创造良好社会氛围,二是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三是创新办学模式,加强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四是推动在华德资企业开展符合中国国情的"双元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金英 张灵仙 冉云芳
构建区域职业教育"教科研共同体"是职业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对杭州市职业教育"教科研共同体"的内涵特征、运行模式和保障机制进行案例剖析,发现职业教育"教科研共同体"的构建在充分发挥教研机构职能、促进教科研方式转变、加速学校内部教研组织形式的变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最终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军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阶段,期间呈现的各种矛盾与困境制约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最大的瓶颈在于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与全民共识、自觉行动存在认知赤字,主要归因在于政府、职业学校、企业及行业尚未形成"合力",职业教育与社会不能协调发展。为此,本研究运用"共同体"理论并将其思想精髓引入职业教育领域。遵循职业教育规律,通过建构"职业教育共同体"理论,剖析职业教育共同体的演进史,在国际视阈下审视当代职业教育共同体的建构模式,重新解读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的经验、教训及其问题,从而反思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彻底突破单一的"学校职业教育"的狭隘思维,优质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共同体 范式 发展路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静静
为了解决日本公立教育危机,日本政府采用"宽松教育"的政策来解决矛盾,但并未真正奏效。佐藤学在深刻分析日本教育危机的基础上,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改革系统,包括"愿景""哲学"和"活动系统"三个方面。"学习共同体"的展开是以"倾听"作为核心和媒介的,"倾听"不但是提升学生学习品质的重要方式,而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内涵发展乃至社会生态变革的路径。佐藤学以"宁静倾听""同侪互助""高品质学习"为核心的"宁静的课堂革命"为突破口,系统化重构了整个教育生态。学习共同体的改革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和借鉴。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叶华
在探讨工匠精神的哲学思想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内涵与价值应体现的精神传授、精神特质、精神境界3个层次,指出要以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灵魂,树立学生成长的精神标杆。通过转变就业观念,提升教育的价值认同,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系,探索工匠精神"广谱式"培育保障机制,将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融入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助于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与超越。
[期刊] 求索
[作者]
桑明旭
随着系统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课题的深入展开,学界对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研究兴趣也日益高涨。梳理马克思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论述可以发现,他的“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并不是一经提出就保持不变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从黑格尔主义到“费尔巴哈派”再到唯物史观及其具体化运用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具体表现为马克思对“真正的共同体”的存在样态、现实主体、内在原则、所有制基础、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关系、个体与共同体关系、历史坐标、实现方式等诸多方面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变革以及从不成熟走向成熟。准确厘清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内在逻辑,对于我们以这一思想资源合理推进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伟 李丽
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始于职业教育,体现在企业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培育"工匠精神"是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选择。同时,"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精神价值引领,不仅是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的现实需要,更是职业教育系统性变革的时代呼唤。新常态下推进职业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培育,应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根基,打通"工匠精神"培育通道;以专业实训为手段,强化对受教育者"工匠精神"的启蒙作用;以专业课程为主阵地,将"工匠精神"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以"双师型"师资建设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邢晖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贵在落实有关精神、推进改革创新,实施职业教育综合治理;多举措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方案》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的具体体现;职教师资重在素质提升和管理突破两个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双师型"教师数量目标、建设创新团队,实施海外进修项目,建立企业引进的教师准入制度,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实训基地和"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实施校企人员双向交流、产业导师制等,体现了国家对新时代教师的新要求,以及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新理念、新目标、新标准、新路径、新机制和新保障等方面的顶层设计。在贯彻落实中需处理好若干关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屹
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同体作为区域性的教研自组织类型,是推进区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区域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同体治理作为促进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同体中各项事务的开展以及协调和维护教研各方的利益关系、制定相关的规则、开展相关的教研活动等一系列活动过程的集合。面对当前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同体治理组织的无序化、治理主体的异质化、治理动力的低效化等时代境遇,提出重塑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同体治理理念、构建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同体治理体系、改革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同体治理方式方法、加强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
关键词:
区域职业教育 教研共同体 治理主体 治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虎技能 王晓军
日本建立了"学习共同体"的学校不仅成为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天地,也是教师作为教育专家共同学习成长的地方,并且还可以作为家长与市民支持和参加学校改革、共同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这种从学校内部进行变革的做法给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有益启示。
关键词:
日本 学习共同体 学校改革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志伟 余烁 刘莹
德国在面对少数族裔群体所引发的内外部社会问题时,主要通过跨文化教育增强少数族裔个体的德语运用、知识学习、职业技术、文化融合等四项核心能力。其中,构建德语学习网络的主要基础和功能在于家长协同配合、幼儿习惯养成、学习阶段衔接等;对知识学习能力的提升则通过打造内容多元、管理全面且有体系化保障的学科融合课程来实现;跨文化职业教育技能依赖政府保障职业教育权利、工会和行会组织提升政企动力、企业确保培训和就业岗位数额等进行培养;主流文化氛围的创建与融入主要依靠政府组建的跨部门工作组进行顶层设计、相关机构在基金会支持下设立文化项目、学校营造文化环境和语言浸入情境等。通过以上措施,最终满足德国少数族裔对于日常交流、知识获取、物质收获和精神共生等四项社会属性的需求,从而实现族裔共同体结构的完善和优化。对德国在族裔共同体建设中的经验进行分析和借鉴,有助于我国更有效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
德国 族裔共同体 跨文化教育 少数族裔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炜 陈洁
为更好应对全球科技战略博弈,美、欧等主要工业化国家一直着力探索工程教育系统变革路径,以加速实现工程技术创新。本文借鉴全球工程教育变革创新的先进经验,运用历史回溯法和关键事件分析方法,翔实梳理了美国工程教育研究发展演进的阶段性特征,深度总结了工程教育研究学术共同体中专业性社会组织、学术研究机构和高校学科组织三个核心主体的角色功能,提出应当构建有机融合社会网络、研究规范和专业培训等多重作用机制的工程教育研究学术共同体,进而推动建设与我国“新工科”教育改革、理论建构、专业实践和师资能力相匹配的社会支持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