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66)
- 2023(16403)
- 2022(13522)
- 2021(12380)
- 2020(10279)
- 2019(23820)
- 2018(23881)
- 2017(45075)
- 2016(24708)
- 2015(28009)
- 2014(28111)
- 2013(27493)
- 2012(25976)
- 2011(23622)
- 2010(24268)
- 2009(22457)
- 2008(22321)
- 2007(20577)
- 2006(18088)
- 2005(16478)
- 学科
- 济(107109)
- 经济(107001)
- 管理(70599)
- 业(69324)
- 企(55957)
- 企业(55957)
- 方法(43060)
- 数学(37496)
- 数学方法(36827)
- 中国(32170)
- 农(30519)
- 地方(28124)
- 业经(24966)
- 财(23514)
- 技术(21889)
- 学(21672)
- 制(21080)
- 农业(20471)
- 银(18738)
- 银行(18697)
- 贸(18584)
- 贸易(18568)
- 行(18040)
- 融(17951)
- 理论(17945)
- 金融(17941)
- 易(17877)
- 和(16083)
- 环境(15447)
- 地方经济(15236)
- 机构
- 学院(355227)
- 大学(352182)
- 济(143085)
- 经济(139795)
- 管理(133850)
- 研究(124669)
- 理学(113633)
- 理学院(112276)
- 管理学(110015)
- 管理学院(109349)
- 中国(95248)
- 科学(77501)
- 京(76682)
- 财(65592)
- 所(64469)
- 农(62927)
- 研究所(58231)
- 中心(57496)
- 江(56730)
- 业大(53325)
- 财经(50643)
- 农业(49209)
- 北京(48995)
- 范(48790)
- 师范(48268)
- 州(45670)
- 经(45613)
- 院(45023)
- 经济学(42631)
- 技术(41260)
- 基金
- 项目(230406)
- 科学(180433)
- 研究(169565)
- 基金(162588)
- 家(142104)
- 国家(140871)
- 科学基金(120054)
- 社会(105201)
- 社会科(99565)
- 社会科学(99539)
- 省(93866)
- 基金项目(85096)
- 教育(79214)
- 划(78410)
- 自然(76644)
- 自然科(74926)
- 自然科学(74907)
- 自然科学基金(73534)
- 编号(70381)
- 资助(66743)
- 成果(57955)
- 发(54244)
- 重点(52537)
- 创(51664)
- 课题(50613)
- 部(49476)
- 创新(47606)
- 科研(43502)
- 发展(43256)
- 国家社会(42701)
- 期刊
- 济(166188)
- 经济(166188)
- 研究(106184)
- 中国(81272)
- 农(58587)
- 学报(55640)
- 管理(52137)
- 科学(51668)
- 财(51072)
- 教育(47722)
- 大学(41859)
- 农业(39519)
- 学学(39054)
- 技术(35371)
- 融(35144)
- 金融(35144)
- 业经(28994)
- 经济研究(26532)
- 财经(24602)
- 业(22042)
- 问题(21233)
- 经(21232)
- 技术经济(19239)
- 统计(18876)
- 科技(18360)
- 图书(18291)
- 策(18048)
- 版(17094)
- 商业(16912)
- 坛(16766)
共检索到5509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臧红敏 王伟光 吉国秀
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资源离散化、主体认知差异化、技术组织惯性化以及创新体系碎片化等问题,是制约东北地区创新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基于东北地区企业的案例分析表明,重新定位东北地区各创新主体尤其是国有企业地位,打破各创新主体边界及组织惯性,提升不同创新主体创新认知,构建以国有企业为主导、多产权共生的多元利益创新共同体模式,优化东北地区创新主体结构,将有助于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双创"战略有效实施。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创新共同体 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中
我国一些城市创新举措,以培育终身教育共同体推动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在扩大教育供给、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终身教育共同体的优势在于:通过政府主导和社区治理,凝聚广泛共识,推动资源共建共享,激发社会积极履行教育责任,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社会化,以及人对社区的归属感。但是,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面临诸多困难,因此,分析终身教育共同体的模式和特征,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将有助于破解实践瓶颈、推动经验的提炼与分享。
关键词:
终身教育共同体 终身教育体系 模式 特征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杜松华 徐嘉泓 罗子婵 李东霞 于秀丽
金字塔底层(BoP)是被忽视的有巨大商业潜力的市场,企业构建可持续的BoP商业模式对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战略意义。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探究构建BoP商业模式的机制机理是当前BoP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以社会网络和本地能力为理论基础,采用扎根理论编码分析方法,从粤东北地区的8个典型案例出发,探究技术性本地能力、社会化本地能力与社会嵌入3个理论维度对构建BoP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影响与机理,并归纳出BoP可持续商业模式的4大命题。本研究为企业在BoP市场建立可持续商业模式提供理论思路与实践指导,并为BoP地区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赵欣 谷国锋
按照生态投入与生态消耗来确定东北地区生态协同共建关系的逻辑,发现东北地区各地级市的生态消耗率在空间上形成了“中轴线高、两翼低,北部高、南部低”的格局。将生态消耗率转换成生态贡献指数,确定东北地区各地级市的生态协同共建关系是以中轴线为界,生态受偿区主要位于东北地区的东部,而西部大部分地级市都为生态补偿区,并且生态补偿区和生态受偿区都呈集中连片分布的状态,整体上形成了“西部受偿,东部补偿”的关系格局。因此,东北地区应加强区域合作,平衡长短期利益,使区域间激励相容,形成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协同共建东北地区生态共同体,从而实现生态协同共建共享。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牛利华
教师专业共同体是建立在教师专业化浪潮的基础之上,以学校为基地,以教育实践为载体,以共同学习、研讨为形式,在团体情境中通过相互沟通与交流最终实现团体成长的提高性组织。它是以求知和育人为基本活动内容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其本身表征了一种共生意识与智慧,是对教师个人主义文化的匡正与补充。在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创建上,应当明确共同体目标,形成平等、民主的参与规则,并要谨防共同体内部的矛盾与分裂。
关键词:
共同体 教师专业共同体 专业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佟铃 金兆怀
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微观主体,但是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民营企业的活跃作用和优越性没有完全体现出来。由于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特殊性,东北地区民营企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夹缝中生存的状态。本文在挖掘东北地区民营企业发展特殊性基础上,结合区域比较优势理论,提出东北地区民营企业发展的4种目标模式,即配套型发展模式、结构型发展模式、外向型发展模式以及科技型发展模式,总结了制约民营企业目标模式实现的普遍性因素与专有性因素,并提出了实现目标模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民营企业 目标模式 对策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郭天宝 丁昕怡
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营商环境质量和科技创新水平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选取2006~2020年东北三省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CRITIC法和熵值法赋值,分析了东北地区营商环境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东北地区营商环境和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但因区位条件、资源禀赋条件等不尽相同,省际发展差异显著。因此,提升城市软环境,吸引留住人才,发挥增长极带动作用,是促进东北经济发展、实现东北振兴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营商环境 科技创新 协同发展 东北振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秦祖泽 刘迎春 覃事刚
如何破解校企合作瓶颈以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本文在企业办学基础上创新了"校企共同体"双主体办学新模式,并以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共同体"的建设实践为例,通过校企共同推进"八个共建",发挥了企业办学基础上校企共同体的优势,从理论与实践上对企业办学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指导作用。
关键词:
企业办学 校企合作 校企共同体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高宁
川渝合作首先是成渝两地的合作。竞争是成渝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合作是成渝经济共同发展的最佳选择。根据竞争与合作这一特征和双核空间结构理论,成渝两地应建立并探索成渝"哑铃共同体"发展模式,"哑铃共同体"发展模式的关键在于加强各方的协调与合作,营造合力,错位发展。为此,成渝应加强规划协调;促进产业互补;推动产业共同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军 夏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争取更多的优质社会资源参与到办学活动中来,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形成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高元录 钱智勇
东北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除了区位因素外,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制度上的因素。制度这个因素对于东北经济发展和提高竞争力起着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东北经济的振兴取决于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制度创新培育出发展民营经济的市场形态和体制环境来,这就要求政府从宏观上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快制度创新,才能打破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障碍,制度创新是振兴东北民营经济的出路所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金哲 米娟
本文首先采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分析1992年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历史演变规律,发现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在2007年以前均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之后绝对差异加速增大,相对差异开始减小;然后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并运用GIS空间数据可视化方法分析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格局现状,发现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整体上呈现出南高北低、中部高东西低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
区域差异 历史演变 空间格局 东北地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群慧
我国制造业正面临来自发达经济体的高端挤压与新兴国家的低端挤压。要解决制造业的"双端挤压"问题,应积极推动东北地区制造业战略转型,具体以提高产品复杂性能力作为产品战略转型方向,以制造业信息化和服务化作为产业战略转型方向。同时,促进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创新及制度创新,尝试在东北建立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综合试验区。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制造业战略转型 管理创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志刚 何飞
共同体是基于共同的利益和关系而由个人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人的社会本质及其自由价值的实现场所。就劳资关系本质而言是一种共同体关系,冲突与合作是不同治理模式下的表现形式。本文从共同体理论出发,分析劳资关系的共同体特征,指出劳资双方之间的合作应从文化、政治、管理、经济4个方面入手,构建共同体下层次清晰、权责明确的劳资关系治理框架。
关键词:
劳资关系 共同体 治理模式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菅光宾 詹青龙
本研究基于学习目标分类学、创造性思维等理论,形成一个综合的知识创新分析类目,然后以某师范大学分别为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开设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为例,对其在线学习共同体的知识创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适当引导是在线学习共同体知识创新的重要保障;学习者的广泛参与、持续关注,特别是在一段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持续关注,对提高在线学习共同体知识创新程度效果明显;不同学历层次在线学习共同体在知识创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