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06)
2023(8721)
2022(7338)
2021(6940)
2020(5855)
2019(13565)
2018(13821)
2017(25551)
2016(13885)
2015(15559)
2014(15599)
2013(14817)
2012(13485)
2011(12166)
2010(12486)
2009(11487)
2008(11034)
2007(10134)
2006(8895)
2005(7723)
作者
(40379)
(33597)
(33243)
(31755)
(21302)
(16064)
(14964)
(13174)
(12783)
(12076)
(11441)
(11396)
(10856)
(10855)
(10468)
(10386)
(9971)
(9920)
(9658)
(9586)
(8461)
(8280)
(8268)
(7799)
(7587)
(7518)
(7511)
(7308)
(6953)
(6843)
学科
(52172)
经济(52119)
管理(44204)
(41881)
(37495)
企业(37495)
方法(25751)
数学(22101)
数学方法(21508)
技术(16915)
中国(14679)
(12645)
(12339)
理论(12310)
技术管理(12012)
业经(11986)
(11425)
(11055)
地方(9834)
(8870)
银行(8846)
(8770)
(8555)
(8510)
(8429)
(8229)
金融(8222)
(8199)
(8156)
贸易(8145)
机构
学院(192139)
大学(189531)
管理(76398)
(72295)
经济(70584)
理学(65802)
理学院(65090)
管理学(63448)
管理学院(63093)
研究(62995)
中国(47550)
科学(41185)
(40723)
(32504)
(32191)
(32062)
(30205)
业大(30021)
研究所(29295)
中心(28895)
北京(25573)
财经(25428)
农业(25296)
技术(24661)
(24444)
师范(24123)
(23963)
(23658)
(22972)
经济学(20670)
基金
项目(132322)
科学(104590)
研究(95520)
基金(93713)
(83184)
国家(82516)
科学基金(71108)
社会(58244)
(55258)
社会科(55228)
社会科学(55217)
基金项目(48592)
自然(47580)
自然科(46629)
自然科学(46615)
(46104)
自然科学基金(45750)
教育(45528)
资助(39030)
编号(38768)
(32941)
成果(31118)
重点(30234)
创新(29822)
课题(28618)
(28111)
(27604)
计划(25585)
科研(25028)
大学(24075)
期刊
(78571)
经济(78571)
研究(53587)
中国(44182)
管理(32409)
学报(31322)
科学(29094)
(28725)
教育(28299)
(25095)
大学(23624)
学学(22170)
技术(21949)
农业(19557)
(14983)
金融(14983)
业经(13635)
统计(13039)
经济研究(12891)
(12792)
科技(12567)
财经(11919)
(11529)
技术经济(11383)
决策(10577)
(10356)
职业(9511)
问题(9461)
图书(9382)
(9273)
共检索到286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茤祥  韩周  
当前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创新的竞争已经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创新理论体系需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不断发展。基于创新的演进规律及体系的独立性、整体性、有序性和进化性等特征,本文提出创新体系"五力"理论模型,即创新成果是目标,战略、组织、人力、资本和机制等是创新供给侧的五种力量,创新体系的构建就是多方协作,建立、优化这五种力量,不断提高创新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区域创新体系、个体创新体系、军民融合创新体系等的构建方法,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创新理论体系。研究采取了多学科、多维度、多主体、多坐标、多出口等一体化的思路和方法,具有较高的理论参考价值,对创新体系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晓慧  
论述五力模型分析方法可以有效检验企业产业环境,针对企业如何运用此方法,提出利用战争游戏方式。实施过程包括准备、实施和汇总三阶段,实施中应注意人员合作、代表性企业确定、专家协调及结果分析等问题。并辅以真实案例,对五力模型分析方法进行阐述,力图促进基于战争游戏思想的五力模型分析方法在企业竞争情报分析中的有效运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白礼彪  白思俊  杜强  马飞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是一个涉及多主体、多目标和多要素的系统工程,各主体、目标和要素间的协同关系对军民融合战略目标实现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文章基于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主体构成、角色和功能的分析,构建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体系"五主体动态模型",通过描述各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创新过程,阐释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五主体动态模型"的运行机制,提出了破除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区域行政性体制障碍,推进跨区域军民融合一体化实施;构建军民融合"产—学—研"产业集群;打造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综合平台;建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介社会服务机构网络,构建市场导向型中介服务体系;打通军民融合创新人才流动渠道,健全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等促进军民融合创新主体间协同创新的建议措施,为我国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程浩  
迈克尔·波特于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过著名的波特五力模型,该模型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笔者认为,在并购业务领域也存在着类似的五种力,我们同样可以用"并购五力模型"研究促成企业并购的主要因素,提高并购业务的成功率。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海滨  
以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定位学派是当今战略管理学科的主流。该学派最著名的分析方法是行业五种竞争力模型。该模型的主要思想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企业所处行业的盈利能力(行业的吸引力)和企业在行业内的相对竞争地位。因此,企业战略管理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分析供应商、购买者、当前竞争对手、替代产品和潜在进入者等五种因素,选择具有潜在高利润的行业。选定行业后,企业应根据自身力量与五种力量的对比情况来选择低成本、差异化或集中化等三种战略之一作为自己的竞争战略。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希贤  
根据对行业竞争环境的分析结论分别对五种竞争力赋予不同的权重,再对企业受影响程度进行评分,实现在评估企业受竞争环境影响时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1979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首次阐述了他的"五力模型"。迈克尔·波特认为,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取决于行业内的经济结构。该结构亦即行业竞争环境,它由五种竞争力量构成,包括供应者议价能力、购买者议价能力、同业内企业间竞争、潜在进入者威胁及替代品威胁。"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秦夏明  夏一鸣  李汉铃  
本文提出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模型包括战略设计和系统设计,战略设计需定位在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系统设计可以从地理维、产业维、要素维、时间维和政策维等方面构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薛晓光  王宏伟  李忠伟  
基于开放式协同创新体系理论研究,针对国家创新体系中政府作用的时效性的问题,结合不同专家学者对于国家创新能力、绩效评价、创新指数等指标体系中有关政府作用的不同影响因素,构建了国家创新体系中政府作用动态评价模型,并选取OECD国家近20年的相应指标数据进行PVAR (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定量分析了国家创新体系构建过程中政府作用,并利用脉冲相应和方差分解结果分析政府政策工具的各指标间波及影响及绩效滞后效应,为国家创新体系中政府角色的科学定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沈伟国  陈艺春  
本文立足于全球化的视角,建立了一个我国开放式自主创新体系框架模型,以此来分析吸引外资与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并从对策建议层面对外资直接参与我国自主创新的途径进行了研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基于四维度模型的企业大学创新体系研究"认为,企业大学是成人教育范畴人力资源开发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点,同时也是实践上最为活跃的领域。在美国大约有4000所企业大学,在我国国内大约有500所。企业大学是在企业培训中心基础上的升级,是企业教育的创新。课题在系统研究国外企业大学定义、背后逻辑和要点的基础上,实证考察了我国企业大学,提出企业大学定义:企业大学是企业出资成立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于晓宇  谢富纪  徐恒敏  洪晓杰  
对大都市圈创新体系链式过程进行研究,将其链式过程分为以科研系统为载体的向上链式,以产业系统为载体的向下链式,以中介和政府等支撑系统为载体的旁侧链式,不同链式过程承载不同的创新功能。基于链式过程与耗散理论,建立了大都市圈创新体系的演化模型,对科研系统与产业系统的联动作用进行耗散分析,阐述了大都市圈创新体系的演化规律,提出大都市圈创新体系演化的控制策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袁红清  王恒山  
技工短缺问题已经给"中国制造"带来巨大影响。就修正的波特"五力模型"对技工短缺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后看到,技工短缺不是单一环节出现了问题,而是整个系统出现了协调发展问题。技工短缺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转化无效性或低效性,在不改变整个培养和用工体系的相互关系情况下,增加技工培养的有效性是解决当前技工短缺问题的较好选择。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导致制造业单位产值劳动需求量减少,从而导致技术工人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建议当地政府在就业总量和结构上采取系统协调的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震杰  
2020年全球范围内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冲击,作为公立医院也未能幸免。受此黑天鹅事件的影响,医院的门诊量、住院量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门诊尤为严重。公立医院受限于门急诊接待能力、床位数上限,在已饱和的境况下不存在报复性反弹的可能,复工复产之路仍然任务艰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明霞  楚海东  
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围绕房地产业发展是否过热等问题的争论从未停止过,本文利用波特五力模型理论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分析,试图揭示房地产行业各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方茜  郑建国  
本文运用静态结构化技术构建"协同创新体系结构模型",探讨协同创新体系的结构特征及相关问题,主要结论是:(1)协同创新体系是一个复杂大系统,包含创新导向、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能力、政府功能和影响经济七个功能模块。(2)除主体外,文化、环境、知识、资源和政府等要素的协同是系统运行的重点。(3)系统推进协同创新的路径有:营造创新文化,倡导失败学研究;创新协同模式,发挥知识与创新共同体、专利联盟优势;关注环境协同,促进缄默知识分享;培育创新集群,升级产业、科技集群;制定分享计划,实现主体利益协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