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77)
2023(19951)
2022(16920)
2021(15822)
2020(13276)
2019(29861)
2018(29478)
2017(55719)
2016(30196)
2015(33516)
2014(32440)
2013(32128)
2012(29238)
2011(26430)
2010(26141)
2009(24362)
2008(23584)
2007(20439)
2006(17784)
2005(15389)
作者
(86008)
(71591)
(71174)
(67573)
(45363)
(34340)
(32015)
(27965)
(27065)
(25379)
(24193)
(24093)
(22572)
(22529)
(21981)
(21832)
(21350)
(21244)
(20534)
(20461)
(17855)
(17372)
(17272)
(16219)
(15966)
(15821)
(15758)
(15642)
(14385)
(14203)
学科
(120601)
经济(120481)
管理(89327)
(87225)
(72797)
企业(72797)
方法(54156)
数学(46709)
数学方法(46255)
中国(34208)
(32687)
(30811)
业经(28088)
(25216)
(24611)
贸易(24596)
技术(24387)
(23955)
地方(22692)
农业(21804)
(21694)
(19807)
财务(19733)
财务管理(19708)
理论(19599)
企业财务(18712)
(18660)
银行(18589)
环境(18511)
(18273)
机构
大学(423190)
学院(422137)
(174195)
经济(170897)
管理(166173)
理学(144694)
研究(144243)
理学院(143142)
管理学(140756)
管理学院(140020)
中国(106599)
(89665)
科学(89147)
(76231)
(72134)
(71345)
研究所(66222)
业大(65177)
中心(64171)
财经(62036)
(59380)
(56680)
北京(56564)
农业(56323)
(54292)
师范(53689)
经济学(53097)
(52099)
(48102)
经济学院(48018)
基金
项目(293297)
科学(230855)
基金(213471)
研究(211991)
(188020)
国家(186481)
科学基金(159473)
社会(135690)
社会科(128737)
社会科学(128705)
(113891)
基金项目(112727)
自然(103772)
自然科(101412)
自然科学(101383)
自然科学基金(99611)
教育(97160)
(96321)
资助(87296)
编号(84590)
成果(67286)
重点(66020)
(64654)
(64231)
(62922)
创新(59490)
课题(58396)
国家社会(56429)
科研(55798)
教育部(55431)
期刊
(184686)
经济(184686)
研究(121855)
中国(79246)
学报(70279)
(64100)
科学(63587)
管理(61240)
(57522)
大学(52731)
学学(49877)
教育(46478)
农业(44800)
技术(36810)
(33791)
金融(33791)
经济研究(31483)
业经(30569)
财经(30305)
(26188)
(24872)
问题(24000)
科技(22356)
技术经济(21516)
(20946)
(19886)
图书(19882)
商业(19027)
国际(18694)
现代(18182)
共检索到609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范德成  刘凯然  
本文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将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细化分解,采用2009-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将对外直接投资(OFDI)异质门槛纳入研发投入驱动产业技术创新机理框架,运用门槛回归技术考察在不同创新阶段和空间区域OFDI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异质影响。研究发现:创新人员、经费和专利投入对产业技术进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OFDI逆向创新溢出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门槛效应存在阶段异质性。在知识凝结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随着对外直接投资力度加大,只有创新人员和创新专利的转化效率呈现正向边际效率递增的非线性特征; OFDI逆向创新溢出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门槛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OFDI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非"一带一路地区"具有逆向知识溢出和技术溢出的持续动态比较优势,但西部地区和"一带一路"地区OFDI创新外溢效果则相对有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聂名华  齐昊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目前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国内工业如何借力国际投资所创造的外部优势实现绿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从比较劣势产业转移、低端生产环节锁定、逆向绿色技术溢出和国内市场竞争增强四个渠道阐述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母国工业绿色创新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运用纳入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测算了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工业企业的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并通过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显著提高了技术研发阶段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但对成果转化阶段的效率提升尚不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工业绿色创新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同时,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基础良好的地区更有利于对外直接投资积极作用的发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苏文喆  李平  
本文运用门槛检验方法,测度中国各地区基于经济发展、研发水平及人力资本水平的吸收能力情况。结果表明,GDP、人均GDP、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单一门槛,研发经费投入、研发投入强度存在双重门槛,人力资本存量存在三重门槛。吸收能力跨过一定门槛后,OFDI对中国部分地区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会显著提高。能够有效吸收OFDI母国技术创新效应的主要是部分东部沿海地区,而绝大部分中西部地区的省份仍未跨过吸收能力的高门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娟  
技术创新来源于内源式创新和外源式创新,除自身研发投入外,外部技术的获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有什么影响?又如何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实现技术创新?本文利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02年到2013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对外直接投资显著地提高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细分行业上表现出差异;利用断点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阶段的影响,研究发现2009年后这种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因此,应该加快高科技产业走出去步伐,出台扶持政策,并且在模式上短期内优先选择跨国并购。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董会忠  刘鹏振  
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技术创新效率分为科技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两阶段,采用2005-2018年黄河流域73个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检验,引入技术密度作为门槛变量,探究环境规制对两阶段技术创新效率的区域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及中下游地区的环境规制与科技研发效率呈倒"U"型关系,上游地区环境规制与科技研发效率呈"U"型关系;(2)黄河流域及中下游地区环境规制对成果转化效率影响不显著,上游地区的成果转化率随着环境规制水平提升呈倒"U"型变化趋势;(3)黄河流域和下游地区的环境规制与科技研发效率存在技术密度双重门槛效应,其中,中游地区通过单一门槛检验,上游地区未通过门槛检验,而黄河流域和上游地区的环境规制与成果转化效率存在技术密度单一门槛效应,其中,中下游地区未通过门槛检验。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能鹏  贺培  陈金至  
笔者以中国历年专利申请数量作为技术创新代理变量,利用匹配的2004—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及多种实证方法验证了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技术创新效应,以及要素市场扭曲对OFDI技术创新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OFDI显著促进了本国技术创新,且突出体现在原创性研究领域。基于要素市场扭曲的研究视角,笔者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和岭回归法对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进行测度的结果显示:中国资本和劳动力要素价格存在高估情况,两个要素市场亦存在扭曲现象,尽管扭曲程度不同,但均抑制了OFDI技术创新的产出和质量效应。在采用系统GMM方法解决了工具变量过度识别以及内生性问题之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笔者建议:营造公平的融资环境,减少偏向性政策导致的资本要素错配以及效率损失,引导企业加大核心技术领域的原创性研究投入;深化劳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人力资本积累对OFDI推动技术进步的长期影响;进一步深入探究要素市场扭曲抑制OFDI技术创新效应的传导机理,应是今后相关研究拓展的方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林子  傅泽强  李雯香  
基于技术创新价值链原理构建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评价我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环保产业技术开发效率和技术转化效率平均值分别为0.65和0.23,技术创新效率总体偏低,尤其是技术转化效率很低;东、中部大部分地区纯技术效率低于规模效率且规模报酬递减,造成创新效率低下的原因并非是创新投入不足;西部部分地区技术创新规模效率低下且规模报酬递增,创新资源投入不足制约了创新效率的提升。据此提出几点建议:加快环保产业技术产业化和商业化,提升环保产业技术创新的产出层次和水平,拓展环保产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模式。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余泳泽  
本文基于价值链的视角,将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分为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并利用松弛变量的DEA模型分别对各阶段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的基本结论有:两个阶段中技术创新的平均效率都较低,且有持续恶化趋势,这主要源于纯技术无效率;技术创新两阶段生产力的提高均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从价值链视角看,技术开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都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市场化程度、企业规模、政府政策支持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绩效对各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均有正的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许港  赵守国  韩先锋  
基于价值链的视角,将中国工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开发和技术转化两个阶段,并运用2005-2011年中国工业3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信息化水平等因素对各阶段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从价值链视角来看,信息化水平显著促进了中国工业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转化能力,尤其对后者的影响更为明显;相比技术开发能力,企业规模和市场化水平对中国工业技术转化能力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进入壁垒和FDI仅对中国工业技术转化能力有显著影响,行业进入壁垒越高越利于技术转化能力的提高,而FDI并不是引进的越多就越有利于技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徐亚静  王华  
本文利用30个省市1999-2008年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就全国层面而言,单独的FDI并未对我国专利申请量产生促进作用;进一步的分区域的检验表明,FDI对专利申请量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即FDI对东部地区技术创新无显著影响,却能显著促进中部地区技术创新,对西部地区则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本文还发现非国有化程度、城市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度等制度因素对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同时制度因素通过增强FDI的吸收能力间接提高了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我们的研究警示,引资政策应充分考虑中国区域的异质性,不可盲目引资。同时强调制度因素对技术创新...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平  苏文喆  
本文基于异质性投资东道国的视角,将发展中国家OFDI对母国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归纳为逆向技术溢出基础上的研发反馈效应及人力资本激励效应,并借助国际R&D溢出模型,采用我国2003-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相关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OFDI对我国技术创新的作用已开始突显;且只有面向发达东道国的OFDI能够给我国带来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总体来说其研发反馈激励效应的作用要大于挤出效应,但人力资本激励效应不显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晗  
基于中日贸易互补指数以及中国通过对日本的直接投资获得该国的研发资本存量溢出额的分析,表明日本对华贸易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越来越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越来越弱。根据日本对中国影响的阶梯式理论,对华影响主要集中于中国东部九省市。基于2004—2015年九省市的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了日本对中国九省市的贸易和直接投资对九省市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对中国九省市的贸易对九省市技术创新影响呈现正U型曲线关系,在当前时期影响始终在U曲线的右侧;日本对中国九省市的直接投资对九省市技术创新存在负向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赵榄  常伟  
中国是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最多的国家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各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FDI对我国技术创新存在着溢出效应,而这种溢出效应受到地区差异、所有制结构、市场规模等不同因素的制约。在实践中,我们要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逐步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强化市场竞争机制,加快各地区国有企业改革,鼓励私营企业参与竞争,提升FDI对中国各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仁桥  王宗军  钱丽  
本文基于价值链理论,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分解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相关联的子过程,且认为原始创新投入也会对第二阶段经济产出产生直接影响,进而运用共享投入关联型两阶段DEA模型研究了我国15个不同性质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曾杰  
文章首先从不同类型国家的视角出发,将中国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母国技术创新,从机理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中国企业通过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使创新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而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对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然后通过建立门槛回归模型,检验影响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因素是否存在门槛效应。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人力资本、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水平已经越过了门槛值,能够满足吸收能力的要求。但是全国仍有一半地区的研发强度没有达到门槛值,抑制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促进技术创新的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