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84)
- 2023(12682)
- 2022(10452)
- 2021(9471)
- 2020(7356)
- 2019(16292)
- 2018(15870)
- 2017(29241)
- 2016(15504)
- 2015(17200)
- 2014(16603)
- 2013(16073)
- 2012(14895)
- 2011(13561)
- 2010(14026)
- 2009(12853)
- 2008(12682)
- 2007(11839)
- 2006(10601)
- 2005(9563)
- 学科
- 济(64693)
- 经济(64646)
- 业(54603)
- 管理(53173)
- 企(46745)
- 企业(46745)
- 中国(23436)
- 地方(20631)
- 农(20137)
- 业经(19548)
- 技术(19191)
- 方法(17767)
- 农业(13591)
- 财(13535)
- 数学(13463)
- 技术管理(13293)
- 数学方法(13277)
- 银(13136)
- 银行(13123)
- 制(12925)
- 行(12770)
- 融(12309)
- 金融(12307)
- 发(12032)
- 理论(11749)
- 贸(11437)
- 贸易(11423)
- 地方经济(11274)
- 学(11088)
- 易(10992)
- 机构
- 学院(217751)
- 大学(209783)
- 济(87472)
- 经济(85534)
- 管理(84555)
- 研究(74162)
- 理学(71414)
- 理学院(70632)
- 管理学(69664)
- 管理学院(69217)
- 中国(56975)
- 京(44785)
- 科学(43115)
- 财(39899)
- 所(36080)
- 江(35490)
- 中心(33616)
- 研究所(32252)
- 范(31028)
- 师范(30767)
- 农(30662)
- 财经(30358)
- 州(29154)
- 北京(28725)
- 院(27542)
- 业大(27306)
- 经(27201)
- 技术(25941)
- 经济学(24713)
- 师范大学(24007)
- 基金
- 项目(139389)
- 科学(111576)
- 研究(110074)
- 基金(96947)
- 家(82472)
- 国家(81613)
- 科学基金(71419)
- 社会(70110)
- 社会科(66471)
- 社会科学(66456)
- 省(59057)
- 教育(50812)
- 基金项目(50196)
- 划(47884)
- 编号(46452)
- 自然(42225)
- 自然科(41258)
- 自然科学(41252)
- 自然科学基金(40525)
- 成果(37934)
- 资助(37039)
- 发(36475)
- 创(35368)
- 课题(34131)
- 创新(31902)
- 重点(31544)
- 发展(30061)
- 展(29512)
- 部(28973)
- 项目编号(28642)
- 期刊
- 济(109301)
- 经济(109301)
- 研究(67732)
- 中国(53497)
- 管理(37046)
- 教育(34775)
- 农(30808)
- 财(30734)
- 科学(28041)
- 学报(26372)
- 融(23255)
- 金融(23255)
- 技术(22906)
- 业经(21642)
- 农业(21094)
- 大学(20994)
- 学学(19326)
- 经济研究(17149)
- 财经(14401)
- 问题(13163)
- 科技(12999)
- 经(12540)
- 坛(12135)
- 论坛(12135)
- 商业(12021)
- 业(11653)
- 技术经济(11470)
- 图书(11411)
- 职业(10996)
- 现代(10703)
共检索到347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新宁
价值链的演化是一个集全面性、复杂性、系统性于一体的庞大工程,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过程中不应割裂基于原始创新打造的创新价值链与基于模仿创新打造的创新价值链这两种思路,而是应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使之相互依存、相融共生。鉴此,中国创新价值链的打造必须坚持模仿性创新和原始性创新相互依存、相融共生的路径:原始性创新能引领模仿性创新,而模仿性创新能支持原始性创新,两种战略完全可能实现并行不悖、系统推进。为此,应采取以下发展策略:第一,有效发挥政府在创新价值链构建中的重要作用;第二,促进创新价值链上产、学、研的一体化;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燕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政府支持对企业创新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已成为我国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以企业创新意愿作为政府支持与企业创新之间的中介变量,构建政府推动企业探索式创新、开发式创新的逻辑框架,可以分析政府在人力要素、资本要素和环境要素三个维度的支持行为对企业意愿的影响,并探求政府推动企业二元创新的形成机理。最后,从聚焦创新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供给和营造企业自主创新环境三方面,提出实现企业开发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动态协同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政府支持 企业创新 二元创新理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顾丽敏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内容,融合发展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的必要路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情境下,融合发展表现为产业融合、产业与创新融合、创新与需求融合等多重内涵。创新链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存在三重理论逻辑,即多元协同加快核心技术突破的创新逻辑、产业演化升级的发展逻辑、面向内需为主的双循环构建的应用逻辑。要从异质主体价值共创的动力机制、领军企业协同整合的治理机制、公平竞争政策导向的环境机制三方面共同着力,更好发挥创新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真真
融媒体传播技术给消费市场注入了新活力,亦给文化消费品市场带来革故鼎新的发展新样态。基于媒体跨界融合,文化消费品的品牌发展呈现重视全渠道营销密码、充分利用自媒体引流获客增量、搭建“中心场”深化品牌认知等新逻辑。融媒体亦为文化消费品品牌价值链构建提供了私域流量降低品牌获客成本、KOL和KOC合作塑造品牌形象、短视频营销达成品牌市场业绩、社群系统实现品牌忠诚等赋能路径。
关键词:
品牌价值链 文化消费品 融媒体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洪向华 冯文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六个坚持”为主要内容的全球发展倡议,科学全面地阐述了世界为什么要发展、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全球发展倡议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聚焦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追求的主题;是对西方发展主义的超越和扬弃,彰显了致力于人类共同发展的大国韬略;着眼“发展”这一时代重大课题,是自身发展寓于全球发展的必然抉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等三大倡议。未来,还需在发展理念的深化、机制的对接、平台的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全球发展倡议从“大写意”向“工笔画”跨越与转变,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重塑、世界发展新格局的构建作出更大的贡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晨 林晨 高中华
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应深入探讨人才链支撑创新链产业链的逻辑理路。首先,构建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理论逻辑。然后,对比中美制度,提炼建设我国人才链的政策启示。最后,提出“人才—创新”闭环、“人才—产业”闭环及推动“创新—产业”螺旋三类人才链支撑创新链产业链的理论过程;从政策进程、政策基调、政策推进归纳中美在三类过程的差异;总结政策借鉴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体制优势,提出激发人才链效能的中国方案。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瑜
模块化作为新产业结构的本质,能够重整企业价值链条,重新构建价值链的价值分布,创造新的利润源泉。本文基于价值链视角,提出模块化企业的价值创新逻辑:遵从价值扩散→价值吸收→价值整合→价值生成的一系列价值增值阶段,最终实现顾客价值、模块价值、企业价值的协同创新。
关键词:
价值链 模块化企业 价值创新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杨盼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是推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是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从当前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的逻辑理路而言,质量提升是核心目标,协同发展是重要使命,对外开放是战略选择。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需要坚持整体性发展目标,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需要突出综合能力建设,夯实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需要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跨越发展;需要统筹区域发展布局,助力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特色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段铸 程颖慧
选取2010—2021年中国沪深A股战略性新兴上市企业年度数据,实证分析政府创新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政府创新补贴可以正向促进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相对于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和大型战略性新兴企业而言,政府创新补贴对非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和中小型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融资约束在政府创新补贴与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产品市场竞争正向调节政府创新补贴与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基于此,建议合理配置政府创新补贴、弱化信息不对称问题、强化市场竞争调节效应,以深化政府创新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段铸 程颖慧
选取2010—2021年中国沪深A股战略性新兴上市企业年度数据,实证分析政府创新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政府创新补贴可以正向促进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相对于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和大型战略性新兴企业而言,政府创新补贴对非国有战略性新兴企业和中小型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融资约束在政府创新补贴与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产品市场竞争正向调节政府创新补贴与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基于此,建议合理配置政府创新补贴、弱化信息不对称问题、强化市场竞争调节效应,以深化政府创新补贴对战略性新兴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潘锦云 范敏
区域经济与文化发展相辅相成。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成就五千年辉煌文明史,而且和以追求创新和卓越为特征的外来优秀文化一起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动力。在全球文化产业价值链加速发展背景下,深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济功能,服务中国企业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通过要素理论深入探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济内涵,从文化素养、文化产业、文化事业三个维度阐述传统优秀文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用高科技武装自身,而且要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和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来提高区域发展的要素质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潘锦云 范敏
区域经济与文化发展相辅相成。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成就五千年辉煌文明史,而且和以追求创新和卓越为特征的外来优秀文化一起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动力。在全球文化产业价值链加速发展背景下,深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济功能,服务中国企业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通过要素理论深入探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济内涵,从文化素养、文化产业、文化事业三个维度阐述传统优秀文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用高科技武装自身,而且要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和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来提高区域发展的要素质量,还要与创新精神和现代文化接轨来提升区域发展的现代性和先进性。同时,优秀传统文化要发挥约束资本缺陷等功能,并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逐渐形成以产业文化为特征的竞争优势,真正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司帅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是供给侧结构性能,需要将"创新驱动"置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位置",以供需协同演化的方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此,一方面,必须注重创新驱动发展,辅之以"选择立法、强化竞争、税收优惠、简化审批、降低行业准入门槛"等手段,强化供给侧管理,提高供给侧效率;另一方面,应依靠供需协同原则引导创新驱动发展,完善制度发展,强化机制化建设,促进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使国民经济的供给端更好地与需求端相匹配。
关键词:
供需协同 供给侧改革 经济增长 协同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震峰 仲丽娟
协同创新模式在创新活动中的凸显为基础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依托。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团队成员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基础学科的发展,基础学科人才在创新团队中的组织作用与核心地位激励研究者更多地关注基础学科的知识,基础学科协同创新的目标是生成新的基础学科知识。在我国的协同创新活动中,存在团队成员有效交流不足、基础学科人才地位与作用得不到保障,以及应用性创新项目挤占基础学科创新项目等现象,制约了协同创新过程中基础学科的发展。团队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彰显多元知识协同运用创新成果的评价、凸显基础学科知识优势创新团队分工以及限制应用研究挤占财政资金等路径,可以促进以协同创新为依托的基础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基础研究 基础学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师翠英 经蕊 冯泓铭
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创新的有效载体。新发展阶段,区域创新呈现创新模式多元化、创新体系多极化和创新能力差异化等特点。产业集群在地域、结构、功能和目标方面与区域创新具有较强的耦合性,并通过要素共享机制、规模经济效益机制和竞争效应机制推动区域创新发展。以产业集群推动区域创新发展,需要优化产业集群布局,增强产业集群的辐射带动力和核心竞争力;高效统筹区域创新要素资源,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强化政府的引导和保障作用,推动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协同发展。
关键词:
区域创新 产业集群 作用机制 实践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