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40)
- 2023(4706)
- 2022(3993)
- 2021(3778)
- 2020(2999)
- 2019(6844)
- 2018(6763)
- 2017(11171)
- 2016(6206)
- 2015(6966)
- 2014(7001)
- 2013(6221)
- 2012(5680)
- 2011(5030)
- 2010(5282)
- 2009(4437)
- 2008(4272)
- 2007(4027)
- 2006(3498)
- 2005(2956)
- 学科
- 业(22414)
- 管理(21937)
- 企(20644)
- 企业(20644)
- 济(14831)
- 经济(14821)
- 技术(14093)
- 教学(12004)
- 技术管理(11146)
- 理论(9366)
- 学法(7883)
- 教学法(7883)
- 教育(7289)
- 中国(6976)
- 学理(6005)
- 学理论(6005)
- 业经(5340)
- 方法(4845)
- 农(4650)
- 研究(4008)
- 划(3898)
- 财(3805)
- 策(3607)
- 制(3587)
- 数学(3401)
- 银(3278)
- 人事(3275)
- 人事管理(3275)
- 银行(3270)
- 产业(3258)
- 机构
- 学院(80844)
- 大学(77137)
- 管理(30125)
- 济(26720)
- 经济(25966)
- 理学(25893)
- 理学院(25600)
- 管理学(25078)
- 管理学院(24912)
- 研究(23582)
- 京(15832)
- 中国(15648)
- 科学(14065)
- 江(14038)
- 技术(13895)
- 范(13727)
- 师范(13574)
- 职业(12794)
- 财(12051)
- 教育(11803)
- 中心(11055)
- 州(11047)
- 所(10690)
- 师范大学(10365)
- 北京(10111)
- 业大(9716)
- 研究所(9655)
- 财经(9381)
- 农(9044)
- 职业技术(9027)
- 基金
- 项目(53238)
- 研究(45168)
- 科学(42123)
- 基金(33726)
- 家(28459)
- 国家(28117)
- 社会(25576)
- 省(25328)
- 教育(25267)
- 科学基金(25081)
- 社会科(24123)
- 社会科学(24119)
- 划(20012)
- 编号(19659)
- 创(18572)
- 基金项目(18286)
- 成果(16221)
- 课题(16070)
- 创新(16035)
- 自然(15030)
- 自然科(14778)
- 自然科学(14776)
- 自然科学基金(14549)
- 年(13859)
- 重点(12643)
- 规划(12581)
- 项目编号(12006)
- 资助(11967)
- 发(11654)
- 业(11483)
共检索到1267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尧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高等教育在探索中不断改革,办学规模明显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质量稳步提高。但是,展望未来,依然任重而道远。如何从观念更新入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大批杰出拔尖人才,值得瞩目和期盼。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徐少亚 陈海宁
高校在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遇到了传统教育活动和观念的挑战,同时也受到 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误区等问题的影响。创新人才培养活动的关键是实施者对创新教育观 念提升和对传统人才培养理念的超越。
关键词:
高校 创新人才培养 观念提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曹小先 郭传杰 江崇廓 刘乃泉
高等教育观念的代谢和更新,是人类对教育规律认识深化的结果。伴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则是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工作的大发展。因此,观念的力量对高等教育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等学校贯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德宽
大学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能否发挥其“首要的社会职能”并体现其“根本的社会价值”,取决于大学能否培养数以万计的高质量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是世界高等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而我国高校在这方面尤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我国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尽管承担的任务、办学水平和质量有所差别。但是却存在着许多相似的问题。比如,科技创新能力普遍较弱.科研水平和成果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虽然近年来各高校进行过多种尝试,但是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普遍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常维亚 赵莉
创新人才培养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高等学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红宁 左铮云 吴晓明 薛铁瑛
"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是高校必须首先面对和解决好的基本问题。不能不承认,我国高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明显缺陷。如果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有效创新,求解"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就是空话。而今谈论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应切记:重在观念更新,贵在实践探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董明
以色列资源比较短缺,人口数量不多,然而科技创新却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绩。通过对以色列的考察不难看出,它强国最基本的保障就是发展教育,国家在发展中较为注重人才的挑选与培养,不断创建人才培育和科技创新的战略模式,力求把科研成绩全部转化为科技成果。
关键词:
以色列 教育理念 创新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荣明 陈学慧 牛珩 范玉妹
增强高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协同与互动,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北京科技大学开创出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2+X"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弘扬创新精神,培育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贵成 卢章平 刘会霞
培养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崛起和腾飞的必然选择,更是时代赋予高等院校的历史重任。江苏大学是以工科为特色和优势的综合性大学,近几年来,学校以大工程理念为指导,结合工科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实际,进一步明晰了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特点,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和管理创新,以新思路和新理念为指导,深入探索工程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廷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质量问题逐渐突显,并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综观最近一段时期人们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讨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二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两个方面的内涵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一方面要在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质量的前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程淑华 李欣 韩毅初 刘焕利
大学生自主学习日益成为创新人才培养新的突破口。学生投入到科学研究、提升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丰富和完善自身,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结合传统课堂教学的丰富理论性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认为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该广泛实施,弥补传统教育教学过分侧重理论的倾向,进而探索并践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创新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勇
大学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发展,由于受许多阻碍因素的制约而出现了一种梗滞局面或"高原"现象,难以继续深化。追根溯源,人才培养观念的陈旧与落后仍是根本致因。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一些新的人才培养观念不断形成,需要我们给以及时的吸纳与更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东辉
高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而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高校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有利于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因此高校须摒弃传统教学中的种种弊端,立足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积极构建适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创新人才理念下高校教学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创新高校教学管理体制的对策。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 培养理念 高校 教学管理体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康宁
创新人才培养对大学的精神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有因其"引领社会进步"而有理想与高度、有魂灵的大学;需要有因其"促进学生发展"而有智慧与深度、有眼光的大学;需要有因其"鼓励多元多样"而有活力与宽度、有胸怀的大学;需要因其"拒绝任何依附"而有胆量与硬度、有脊梁的大学。只有具备这些精神品质的大学,才能真正培养创新人才。
关键词:
大学精神 创新人才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