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57)
- 2023(9177)
- 2022(7782)
- 2021(7067)
- 2020(5912)
- 2019(13147)
- 2018(12975)
- 2017(23285)
- 2016(12821)
- 2015(14153)
- 2014(14269)
- 2013(13444)
- 2012(12330)
- 2011(10993)
- 2010(11158)
- 2009(10443)
- 2008(10319)
- 2007(9346)
- 2006(8237)
- 2005(7517)
- 学科
- 管理(46864)
- 业(43206)
- 济(42160)
- 经济(42085)
- 企(39640)
- 企业(39640)
- 技术(16226)
- 方法(15602)
- 制(14396)
- 中国(14283)
- 财(14198)
- 业经(13358)
- 技术管理(12064)
- 数学(11793)
- 农(11740)
- 数学方法(11588)
- 理论(11172)
- 体(9880)
- 地方(9124)
- 银(8844)
- 银行(8827)
- 教育(8817)
- 划(8711)
- 务(8579)
- 财务(8559)
- 财务管理(8536)
- 行(8474)
- 体制(8364)
- 学(8283)
- 企业财务(8116)
- 机构
- 学院(176081)
- 大学(174520)
- 济(68294)
- 管理(67624)
- 经济(66706)
- 理学(57819)
- 研究(57719)
- 理学院(57150)
- 管理学(56264)
- 管理学院(55899)
- 中国(42820)
- 京(36422)
- 财(34905)
- 科学(33488)
- 江(29097)
- 所(27777)
- 财经(26515)
- 中心(26214)
- 农(24864)
- 研究所(24816)
- 范(24012)
- 经(23904)
- 师范(23786)
- 业大(23516)
- 北京(22548)
- 州(22492)
- 院(21511)
- 技术(20858)
- 经济学(20599)
- 财经大学(19550)
- 基金
- 项目(117937)
- 科学(94275)
- 研究(90852)
- 基金(83524)
- 家(72036)
- 国家(71371)
- 科学基金(62196)
- 社会(57932)
- 社会科(54847)
- 社会科学(54835)
- 省(48930)
- 基金项目(44380)
- 教育(43909)
- 划(40399)
- 自然(38528)
- 自然科(37690)
- 自然科学(37682)
- 自然科学基金(37067)
- 编号(36644)
- 资助(31765)
- 创(31111)
- 成果(30732)
- 制(28088)
- 创新(27991)
- 课题(27538)
- 重点(27384)
- 部(25873)
- 发(25279)
- 国家社会(23538)
- 性(22939)
共检索到275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国栋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定位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强调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2012年4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新时期提升高校乃至国家的创新能力给出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德宽
大学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能否发挥其“首要的社会职能”并体现其“根本的社会价值”,取决于大学能否培养数以万计的高质量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是世界高等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而我国高校在这方面尤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我国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尽管承担的任务、办学水平和质量有所差别。但是却存在着许多相似的问题。比如,科技创新能力普遍较弱.科研水平和成果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虽然近年来各高校进行过多种尝试,但是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普遍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陆亭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是两个直逼症结核心的议题,关乎学术创新环境和教育教学质量。但是,也存在这么一种倾向:好像谈论制度建设就只有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而涉及人才培养就只是教学方法。虽有一定道理但不够全面。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造就人才,包括学生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度建设要为人才培养和学术创新服务,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戴家干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自主创新能力又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党的十七大提出,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注重培养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并明确要求深化考试招生制度和质量评价制度改革,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条件。站在教育改革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以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祖超 杨淞月
从招生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及人才培养的科研管理制度等方面,对美、日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特点、共性与差异,从中得出对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创新的启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献君
教育教学是一个系统、整体,由多个环节组成,缺少其中一个环节,教育教学都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教育质量难以保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打破旧的教学体系、重建人才培养新体系,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尧
新中国成立60年来,高等教育在探索中不断改革,办学规模明显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质量稳步提高。但是,展望未来,依然任重而道远。如何从观念更新入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大批杰出拔尖人才,值得瞩目和期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志升 李静 范丽英
在分析交叉学科的发展需求与交叉学科的人才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机制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基于项目驱动下的创新学生团队的培养实践,重点从基于项目的交叉学科的课程建设、授课方式,以及项目学习机制、管理机制、创新平台建立等方面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交叉学科 项目驱动 创新培养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谭天伟
创新文化决定创新能力的高低,是创新能力的根源。求异也是创新的基本思路,是一种鼓励学生创新的做法。创新文化不是短期形成的,不能急功近利。大学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中的重要精神支柱,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大学多年来形成的核心学术价值取向。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人才创新文化是创新与文化的交集,它是特定的群体或社会普遍认同、崇尚并参与下形成的创新氛围。创新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它是人类的本性和本能,也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任良玉 张吉维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为大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目标,拓宽了培养途径,在引导大学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管理改革、本科生学习方法创新和建立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保障其卓有成效的实施,大学应建立针对本科生科研活动的学术竞争、导师选聘制度、学术交流制度和激励制度,营造学术自由、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环境,使师生能远离浮躁名利,专心沉潜于科学研究工作。
关键词:
创新性实验计划 制度环境 文化环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柏林
校园文化建设是目前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高品质的校园文化,不仅能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从校园文化和创新人才的内涵与联系入手,论述了校园文化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的意义,提出了加强校园文化机制建设推动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文化建设 创新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廷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质量问题逐渐突显,并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综观最近一段时期人们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讨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二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两个方面的内涵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一方面要在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质量的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何进一步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文明的和谐社会,党中央对此提出了新的战略。毫无疑问,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础是教育,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大学理所当然负有重任。其中,如何从大学文化的高位为创新型人才成长创造良好氛围,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效亚
关于培养和造就大批创新人才,我国已提到了战略的高度。究竟应当如何培育创新人才,人们都在思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创新人才培养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