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60)
2023(5889)
2022(4780)
2021(4471)
2020(3442)
2019(7924)
2018(7991)
2017(13562)
2016(7518)
2015(8183)
2014(7951)
2013(7349)
2012(6752)
2011(5834)
2010(6101)
2009(5269)
2008(5149)
2007(4753)
2006(4056)
2005(3557)
作者
(19001)
(16016)
(15944)
(14957)
(10042)
(7543)
(7049)
(6078)
(6062)
(5763)
(5363)
(5280)
(5102)
(5087)
(4969)
(4828)
(4799)
(4738)
(4707)
(4548)
(4030)
(3914)
(3776)
(3749)
(3706)
(3701)
(3528)
(3484)
(3294)
(3166)
学科
(26560)
管理(24834)
(22307)
企业(22307)
(21958)
经济(21933)
技术(14442)
技术管理(11254)
中国(10049)
方法(8803)
(8565)
理论(8294)
教学(7460)
数学(7164)
数学方法(7078)
教育(6883)
业经(6542)
农业(6147)
(5749)
劳动(5732)
学法(5214)
教学法(5214)
(4945)
(4560)
学理(4514)
学理论(4514)
(4427)
银行(4414)
(4291)
地方(4248)
机构
学院(96067)
大学(93633)
(37113)
管理(37094)
经济(36260)
理学(31887)
理学院(31585)
管理学(31054)
管理学院(30860)
研究(29642)
中国(21510)
(18922)
科学(17002)
(16237)
(16200)
技术(14148)
中心(13910)
(13754)
师范(13608)
(13594)
(12936)
财经(12865)
(12786)
业大(12572)
研究所(12286)
职业(12261)
北京(11887)
(11757)
经济学(11367)
(11129)
基金
项目(65236)
研究(52957)
科学(52196)
基金(44211)
(37706)
国家(37302)
科学基金(32955)
社会(32377)
社会科(30634)
社会科学(30629)
(28805)
教育(27736)
基金项目(23372)
(23304)
编号(22283)
(20850)
自然(19680)
自然科(19337)
自然科学(19334)
自然科学基金(19024)
创新(18240)
成果(18099)
课题(17270)
资助(16660)
重点(15032)
(14509)
(14061)
(13987)
规划(13937)
项目编号(13579)
期刊
(40573)
经济(40573)
中国(29868)
研究(29270)
教育(24854)
管理(17573)
技术(13379)
(12146)
学报(12054)
(12024)
科学(11926)
大学(10049)
学学(8966)
职业(8940)
农业(8406)
科技(8000)
(7816)
金融(7816)
业经(6838)
(6595)
论坛(6595)
财经(6280)
经济研究(6250)
技术教育(5862)
职业技术(5862)
职业技术教育(5862)
技术经济(5684)
(5555)
(5425)
图书(5190)
共检索到150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母小勇  
交往实践是大学生创造性本质力量生成的原点,"自由劳动"是大学生创造性本质力量生成的保障。人的"非特定化"为大学生通过交往实践获得个性化发展做好了准备,大学自由的探究与学习氛围和开放的社会实践活动,给大学生实现提升创造性本质力量提供了可能性。"大学—大学生—社会"交往实践机制与"自由组合"课程机制,让大学生有更多发展路径的选择,从而实现个性化发展,成为创新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戚业国  
当今时代,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关键作用备受瞩目。为推动我国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各种举措不断推出,大量的投入、各类"工程"都在实施中。这更需要我们冷静思考,创新人才培养除了不断增加投入外,还需要做什么?影响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究竟有哪些?本文就我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些现实矛盾,从社会学视角提出实践反思。一、大学文化:传统精神与现代躯壳的纠结创新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研究积累,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最主要是通过大学形成的创新文化实现的:大学提供的年轻人没有约束地思考、交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任喜峰  
研究型大学就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基础厚实、知识广博、学问精深、思维创新的人才,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哈尔滨工程大学以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办学目标,对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两个“一二三”特色模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程淑华  李欣  韩毅初  刘焕利  
大学生自主学习日益成为创新人才培养新的突破口。学生投入到科学研究、提升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丰富和完善自身,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结合传统课堂教学的丰富理论性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认为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该广泛实施,弥补传统教育教学过分侧重理论的倾向,进而探索并践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玉清  邹静  
推动高校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农业行业特色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给农业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农业高校实践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提出农业高校顶层设计、政府投入力度以及评价体系构建对农业高校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昂海松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度的支持,需要培养体制的建立,需要教育模式的研究,但学校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最终落实在教师身上。作为一名高校的专业教师,面临着我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我感到培养创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东  刘嫄春  孙楠  徐光君  
培养水利类本科专业创新人才是水利事业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水利类本科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东北农业大学水利类本科人才培养实践,通过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创新课程体系、优化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师业务素质等途径,搭建了实现水利类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框架。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陶辉锦  尹健  周珊  叶旭斌  
实验室的开放管理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引导,全方位培养,多层次交流"的管理理念、"导师负责制"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和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管理制度,在开放型实验室建设中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卢晶琦  邓春健  师向群  孟庆元  胡云峰  陈李胜  
新经济、新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新工科人才的支撑。按照"以研促学、知行融合、研赛相长"的构建思路,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集群为目标,积极探索"立地式"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在实践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体系、激励与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整体统筹和规划,经过3年多的建设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陈  李飞  方萍  
在分析信息产业特性和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在分析教与学辨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采取实施因材施教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两类措施来构建信息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从内容精、基础厚、选择多的课程体系,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设计和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与保障体系设计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南京邮电大学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阐述营造条件环境、制度环境、校园环境、舆论环境等四种环境对培养信息学科创新人才的重要性。通过运行情况和取得成效说明了信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可行性与推广价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余建潮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强调在实践教学资源条件得到发展的同时重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教学科研协同能让学生感受鲜活的研究过程,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主旋律。有效运用激励机制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能调动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创新人才培养不仅是高校科学发展和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必然诉求,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确立人才优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航  张琤  李卫国  赵慧  
太原理工大学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泛在化"的非正式学习驱动教育流程再造,进而实现个性化的教育目标。本文重点介绍了云顶书院的教育理念、运行机制、保障体系及育人成效等,为地方高校开展书院制建设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忠  刘彬让  王少莉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要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本身就对研究型农业高校提出了神圣使命和重任。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劳动力就业、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等为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管理方法、现代经营理念为支撑,以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和支持保护为保障,通过市场机制使产供销、农工贸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蒋毅坚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我国逐渐建立起培养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分类办学体制。学术型人才在精英教育阶段已积累丰富经验,技能型人才在政策推动下已取得一定成果,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方法还不够明确。地方工科院校立足地方、服务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