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10)
2023(3918)
2022(3285)
2021(3020)
2020(2449)
2019(5535)
2018(5490)
2017(9103)
2016(4866)
2015(5211)
2014(5065)
2013(4613)
2012(4133)
2011(3645)
2010(3810)
2009(3289)
2008(3154)
2007(2970)
2006(2532)
2005(2080)
作者
(12245)
(10425)
(10196)
(9569)
(6545)
(4884)
(4470)
(3873)
(3842)
(3674)
(3454)
(3410)
(3389)
(3237)
(3126)
(3102)
(3089)
(3007)
(2955)
(2877)
(2623)
(2544)
(2485)
(2399)
(2362)
(2306)
(2267)
(2247)
(2128)
(2060)
学科
(21254)
管理(20058)
(19602)
企业(19602)
技术(13840)
(12657)
经济(12649)
技术管理(11124)
理论(5883)
中国(5825)
教学(5265)
教育(4992)
业经(4855)
方法(4245)
(4137)
学法(3763)
教学法(3763)
(3507)
学理(3379)
学理论(3379)
(3289)
研究(3286)
产业(3104)
(3050)
数学(3022)
人事(3021)
人事管理(3021)
(2989)
数学方法(2973)
(2933)
机构
学院(63013)
大学(60255)
管理(26507)
(23032)
理学(23001)
理学院(22791)
管理学(22501)
经济(22484)
管理学院(22365)
研究(18369)
中国(12530)
(12014)
(10698)
科学(10618)
技术(10008)
(9847)
(8893)
师范(8814)
职业(8625)
中心(8549)
(8389)
(8078)
业大(8076)
财经(7737)
商学(7562)
(7479)
商学院(7471)
北京(7460)
研究所(7340)
教育(7100)
基金
项目(44096)
研究(36415)
科学(35997)
基金(29415)
(24988)
国家(24710)
科学基金(22379)
社会(22167)
社会科(20986)
社会科学(20983)
(20891)
教育(18983)
(16972)
(16510)
基金项目(16137)
编号(15038)
创新(14560)
自然(13596)
自然科(13382)
自然科学(13380)
自然科学基金(13185)
课题(11985)
成果(11784)
(10727)
(10352)
重点(10291)
资助(10119)
规划(10000)
(9961)
(9880)
期刊
(25450)
经济(25450)
中国(19514)
研究(19062)
教育(17916)
管理(13264)
技术(9396)
科学(7696)
(7428)
科技(7071)
学报(6849)
(6770)
职业(6362)
大学(5767)
学学(5099)
(4981)
论坛(4981)
业经(4818)
农业(4818)
技术经济(4445)
(4313)
金融(4313)
技术教育(3997)
职业技术(3997)
职业技术教育(3997)
经济研究(3713)
财经(3626)
(3533)
(3317)
高等(3263)
共检索到96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段远源  张文雪  
当今时代,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自主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创新人才成为国家人才战略的核心。持之以恒地培养和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大批创新人才,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需要研究和更新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永生  屈波  刘拓  衣立新  陈后金  张真继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要求高等学校"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北京交通大学作为第一批进入教育部"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既看到了继续发挥行业优势。为北京地区和轨道交通行业经济建设发展培养大批优秀和拔尖创新人才的机遇.也深深感受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给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进明  陈新民  
目前,我国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发展阶段,作为一个后发型国家,我们面对着传统优势减弱、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和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转变等各种挑战;加之科学技术发展对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师的素质正处于换代升级之际。基于上述背景,为了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在国家层面相继制订出台国家科技规划纲要、国家人才规划纲要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卓越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建钢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思考、倡导和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了。20多年来,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重要支撑主体的高等院校,一直在对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一定的探索与实践,但成效并不明显,其中的关键既在于没有弄清楚什么是创新型人才,更在于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本文主要就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问题展开研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林建华  关海庭  宋鑫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蒲洁  
本文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提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并从思想观念、制度机制和物质环境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其中思想观念是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和灵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春姣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创新人才是一支重要力量,而高校承担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责任。本文通过对美国高校的课程体系、教育教学形式、教学管理制度、培养模式特点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中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差异,提出了对我国建设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帆  
如何构建有效提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时代赋予高校的重大课题,是事关高校发展,事关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重任。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两个基本诉求。前者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导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有不同的人才培养规格;后者在教育部教改与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周仲海  朱昌平  刘丹平  
依据"因材施教、模块化培养、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按照"公开选拔、优胜劣汰、滚动培养"的原则,整合学科、专业、师资等资源,按照年级学生总数6%的比例选拔优秀学生,制定个性化菜单,实行"一对一"导师制培养。工作实施以来,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发挥了较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岩  
本文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主要论述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定位、专业建设以及校企合作机制体制等方面的探索,提出了高职院校只有积极主动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品牌专业、培育品牌教师、铸就行业名校,才能走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质、自身特点的科学发展之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志卫  
高校要培养出优秀的工科实用创新人才,需要建立分类投入、分类指导、分类培养的教育模式,需要建立科学为先、科普为基、科研为主的文化模式,需要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孕育、统筹规划的实践模式等,以建立一个科学的人才培养系统工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启田  
校企合作是提高高职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措施。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以应用技术研究为先导,以互惠互利为原则,整合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经营等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形成了多样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和企业多方共赢,提高了办学效益。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安江英  王利明  
本文论述了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技能型人才需要"升级换代",高职教育需要实现从规模发展到内涵建设的提升,培养高端技能型创新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指向。并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提出了"以创新为灵魂"的新一代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法、路径、成效和经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辉  刘传玺  
高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能否发挥其"首要的社会职能",并体现其"根本的社会价值",取决于是否能培养数以万计的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所难以胜任的。文章从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对外交流、构建创新型大学文化等几个方面,对改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广生  肖念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胡锦涛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精神所肩负的重要任务。从影响人才培养过程的因素看,教师、课程和学生是影响教育教学过程及其质量的三大基础因素。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师"教"的改革("教改")、课程的改革("课改"),而且还应该重视学生"学"的改革("学改")。高校教学改革,只有教的改革,而没有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