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18)
2023(8534)
2022(7006)
2021(6430)
2020(5098)
2019(11275)
2018(10884)
2017(20545)
2016(10076)
2015(10451)
2014(9915)
2013(9486)
2012(8257)
2011(7288)
2010(7074)
2009(6301)
2008(5908)
2007(5188)
2006(4116)
2005(3318)
作者
(24820)
(21212)
(20919)
(19664)
(13120)
(9999)
(9295)
(8017)
(7812)
(7235)
(6946)
(6882)
(6555)
(6490)
(6385)
(6348)
(6173)
(6104)
(6028)
(5954)
(4855)
(4844)
(4809)
(4758)
(4730)
(4548)
(4437)
(4436)
(4074)
(4072)
学科
(37178)
(36506)
经济(36470)
管理(36358)
(31200)
企业(31200)
技术(15361)
方法(15226)
(14305)
数学(12651)
数学方法(12525)
技术管理(12080)
中国(11035)
业经(10687)
(10323)
贸易(10316)
(10085)
(9882)
农业(7765)
地方(7058)
(6917)
(6881)
理论(6713)
产业(6579)
(6539)
银行(6535)
(6303)
(6245)
金融(6245)
环境(6164)
机构
学院(135876)
大学(131910)
(59722)
经济(58804)
管理(58337)
理学(51998)
理学院(51525)
管理学(50900)
管理学院(50622)
研究(38746)
中国(29017)
(25961)
(24776)
科学(21673)
财经(21567)
(19776)
中心(18950)
经济学(18768)
(18735)
业大(17954)
商学(17361)
(17341)
经济学院(17175)
商学院(17174)
(16471)
(16397)
财经大学(16311)
师范(16268)
经济管理(15912)
(15055)
基金
项目(99859)
科学(82544)
研究(76205)
基金(74643)
(64151)
国家(63606)
科学基金(57304)
社会(52108)
社会科(49721)
社会科学(49713)
(40490)
基金项目(40286)
自然(35641)
自然科(35003)
自然科学(34996)
教育(34719)
自然科学基金(34402)
(32852)
编号(29465)
(28129)
资助(27339)
创新(25121)
国家社会(22295)
重点(22012)
(21960)
(21909)
成果(21541)
(20961)
(20186)
人文(20100)
期刊
(60860)
经济(60860)
研究(38015)
中国(23804)
管理(23498)
(18672)
科学(16958)
(16399)
学报(15581)
教育(14542)
大学(12994)
业经(12890)
学学(12334)
技术(12227)
农业(11852)
经济研究(10964)
(10538)
金融(10538)
财经(10091)
科技(9086)
(8872)
商业(7909)
问题(7797)
技术经济(7719)
(6846)
(6688)
现代(6409)
(6230)
(5841)
论坛(5841)
共检索到1856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圆圆  郑毓煌  
产品创新是众多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快速迭代的新产品如何能够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是企业和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在用户深度参与的互联网营销时代,情景想象作为一种新兴营销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评价。本文从消费者的时间视角与调节聚焦出发,深入探究情景想象在不同情境下对新产品评价的影响。通过三个实验,本研究发现,对于规避型聚焦的消费者,在情景想象中鼓励其采用过去视角对新产品评价的提升更有帮助;而对于促进型聚焦的消费者,鼓励其采用未来视角相对而言更有利于新产品评价。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想象生动程度是该交互作用的内在机制。此外,对于图片想象能力较低的消费者,时间视角与调节聚焦的交互作用消失。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吴川  张黎  郑毓煌  杜晓梦  
品牌延伸已经成为企业推出新产品的主要策略之一,成功的品牌延伸可以帮助企业利用品牌这一无形资产,提高企业的绩效。本文首先回顾了品牌延伸的经典研究范式:从母品牌质量、母品牌与延伸产品匹配两个角度来研究品牌延伸评价,随后再从消费者个体属性视角来拓展此研究范式。在评价品牌延伸时,不同调节聚焦属性的消费者对于母品牌质量、母品牌与延伸产品匹配程度两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判断存在差异:趋进型调节聚焦属性的消费者更加重视母品牌与延伸产品之间的匹配;规避型调节聚焦属性的消费者更加重视母品牌质量。在发现了调节聚焦对品牌延伸评价的影响后,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母品牌类型、母品牌与延伸产品匹配的类型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汪旭晖  张其林  
本文采用两阶段实验法探究了调节聚焦倾向与在线评论框架调节匹配对多渠道零售商品牌权益的影响,以及多渠道零售商线上线下店铺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对促进聚焦消费者而言,在线评论采用收益框架比损失框架对多渠道零售商品牌权益的影响更大;对防御聚焦消费者而言,在线评论采用损失框架比收益框架对多渠道零售商品牌权益的影响更大;多渠道零售商线上线下店铺对调节聚焦倾向和在线评论框架的调节匹配效应不存在调节作用;达成匹配的在线评论对多渠道零售商品牌权益四个维度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对品牌认知、品牌联想、品牌忠诚、感知质量的影响程度呈现递增态势;促进聚焦消费者比防御聚焦消费者更容易受到在线评论的影响;采用不同框架的在线评论对多渠道零售商品牌权益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框架效应受到信息来源的干扰。本文不仅厘清了在线评论与品牌态度的因果关系,而且进一步补充了在线评论有用性的影响因素,还为拓展调节匹配理论的研究范式与框架效应的适用范围提供了有益的补充,最终为多渠道零售商的管理实践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汪旭晖  张其林  
本文采用两阶段实验法探究了调节聚焦倾向与在线评论框架调节匹配对多渠道零售商品牌权益的影响,以及多渠道零售商线上线下店铺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对促进聚焦消费者而言,在线评论采用收益框架比损失框架对多渠道零售商品牌权益的影响更大;对防御聚焦消费者而言,在线评论采用损失框架比收益框架对多渠道零售商品牌权益的影响更大;多渠道零售商线上线下店铺对调节聚焦倾向和在线评论框架的调节匹配效应不存在调节作用;达成匹配的在线评论对多渠道零售商品牌权益四个维度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对品牌认知、品牌联想、品牌忠诚、感知质量的影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赵旭  刘新梅  
基于竞争价值框架和战略理论,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企业文化特性与战略聚焦因素的有效适应或协同对新产品创造力有积极的影响作用。企业文化特性是指一组企业成员所共享的价值观、规范、信仰和群体性认知,能够影响并塑造组织成员的认知、动机和能力,因而在新产品研发阶段对企业产生新想法和解决创造性问题的能力均有重要影响。目前相关研究已开始探讨员工所处的企业文化环境对其新颖而有用想法的产生能力(即创造力)的影响。但鲜有研究在企业层面分析企业文化特性与企业战略的交互对新产品创造力的作用机理。从竞争价值框架和战略聚焦视角出发,深入分析企业不同文化特性与新产品创造力之间的作用关系,建立基于战略聚焦视角的文化特性-创造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于剑  谢泗薪  
目前,尽管国内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局部职能、方法、手段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但与企业战略的匹配性并不能让人满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的"瓶颈",而运用"拼图"原理可为物流企业解决这一问题,有效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聚焦战略的匹配。根据"拼图"原理,我国物流企业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聚焦战略的完美匹配,一要创建适合聚焦战略的企业氛围,二要健全招聘机制,三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四要构建公平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五要再造薪酬制度。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蔡双立  徐珊珊  许思宁  
知识产权保护与开放式创新之间存在明显的张力,如何解决企业知识产权的"开放悖论"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关注的焦点。基于开放式创新情境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理论与现实困境,本研究从内生变量视角构建了整合型知识产权战略概念透镜。以此为基础,实现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开放式创新两大复杂系统的过程性融合与策略匹配,最终构建开放式创新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整合型决策分析框架。期望通过本研究,为企业解决"开放悖论"提供灵活权变的战略权衡模式,为开放式创新各个阶段进行最优知识产权决策提供策略选择依据,为实现知识产权和企业创新价值最大化提供现实的借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博  赵金金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5家制造企业中338名员工为样本,运用层级回归分析等方法检验挑战性压力对员工工作重塑的影响,以及人—工作匹配的调节效应和促进聚焦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挑战性压力与工作重塑具有倒U型曲线关系,促进聚焦对上述关系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人—工作匹配在挑战性压力与工作重塑关系中具有调节效应,而且挑战性压力与人—工作匹配的交互效应通过促进聚焦的完全中介效应作用于工作重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姚山季  陈爽  谭慷  
在总结企业实践和回顾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将顾客参与模式操控为加法模式和减法模式,将调节聚焦操控为促进聚焦和防御聚焦,基于B2C情境构建出顾客参与模式、调节聚焦、顾客创造力、产品新颖性之间影响关系的理论模型,据此提出具体研究假设。以高校在校学生为实验对象的分析结果显示:顾客参与模式和调节聚焦交互对顾客创造力、产品新颖性的直接影响具有统计显著性,顾客创造力在顾客参与模式和调节聚焦交互影响产品新颖性的关系中存在着中介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邢乐斌  任春雪  曾琼  
根据创新开放广度与深度,提出高广度-高深度、高广度-低深度、低广度-高深度与低广度-低深度4种组合策略。以吸收能力为调节变量,构建开放度组合策略与创新绩效关系模型,以我国三大行业201家企业为调查对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实施高广度-高深度组合策略的企业倾向于追求突破式创新绩效,实施其它三类组合策略的企业倾向于追求渐进式创新绩效;吸收能力不仅能够积极调节高广度-高深度、高广度-低深度、低广度-高深度组合策略与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关系,而且能够积极调节3种组合策略与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关系,但是无法调节低广度-低深度组合策略与突破式创新绩效、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关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邹琼  张燕红  马金平  
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将员工-工作(组织)匹配、情绪幸福与创新行为三者的关系纳入整体研究框架,探索三者之间的效应机制。研究表明:价值观匹配和能力-要求匹配对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供给-需求匹配对创新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价值观匹配和供给-需求匹配正向影响工作热情,能力-要求匹配负向影响工作沮丧。价值观匹配和供给-需求匹配均通过工作热情影响创新行为。其中,工作热情在供给-需求匹配与创新行为的关系中发挥遮掩效应。因此,企业在员工甄选环节需注重人与工作、组织的匹配,以激发员工工作热情,降低员工工作沮丧,进而促进员工创新行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邹琼  张燕红  马金平  
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将员工-工作(组织)匹配、情绪幸福与创新行为三者的关系纳入整体研究框架,探索三者之间的效应机制。研究表明:价值观匹配和能力-要求匹配对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供给-需求匹配对创新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价值观匹配和供给-需求匹配正向影响工作热情,能力-要求匹配负向影响工作沮丧。价值观匹配和供给-需求匹配均通过工作热情影响创新行为。其中,工作热情在供给-需求匹配与创新行为的关系中发挥遮掩效应。因此,企业在员工甄选环节需注重人与工作、组织的匹配,以激发员工工作热情,降低员工工作沮丧,进而促进员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元元  时勘  殷融  
工作投入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情绪饱满、积极融入的状态,是连接员工自身特质与个体绩效、组织绩效的纽带,是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前人很少从匹配的角度来探索其影响因素,本文基于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探讨员工与组织的多重匹配因素对其影响机制。通过对686名工作年限2年及以上的员工进行调查发现,员工-组织匹配(P-O)不仅可以直接预测员工的工作投入,还可以通过员工-工作匹配(P-J)、员工-团队匹配(P-G)的间接路径对其产生影响,员工-主管匹配(P-S)在P-O匹配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震  孙健敏  
本文从人—情境互动视角出发,考察了员工和组织匹配的类型、程度与上级评定的创新行为(产生创意和实施创意)的关系。对209名员工及其直接主管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员工和组织在价值观上的一致性程度与创意产生正相关,与创意实施关系不显著;工作要求和员工能力的匹配程度与创意产生及实施都有显著相关关系;员工需求与工作供给的匹配程度与创意产生及实施均无相关性。本文基于创造力成分理论和动机理论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编者按: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实施以来,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创新机制、健全体系,逐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如何在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关键环节上进一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