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54)
- 2023(14973)
- 2022(12882)
- 2021(12194)
- 2020(10094)
- 2019(23134)
- 2018(23148)
- 2017(44541)
- 2016(24316)
- 2015(26949)
- 2014(27172)
- 2013(26531)
- 2012(24480)
- 2011(22021)
- 2010(22224)
- 2009(20233)
- 2008(19566)
- 2007(17403)
- 2006(15379)
- 2005(13353)
- 学科
- 济(92638)
- 经济(92532)
- 管理(73955)
- 业(70475)
- 企(59652)
- 企业(59652)
- 方法(39025)
- 数学(33038)
- 数学方法(32616)
- 农(26777)
- 中国(25954)
- 财(23855)
- 业经(22767)
- 技术(21194)
- 地方(21052)
- 学(20511)
- 制(19412)
- 农业(17409)
- 理论(17248)
- 贸(16223)
- 贸易(16213)
- 易(15724)
- 银(15695)
- 银行(15649)
- 策(15255)
- 和(15180)
- 行(15004)
- 融(14683)
- 金融(14675)
- 环境(14437)
- 机构
- 学院(336932)
- 大学(335201)
- 管理(136238)
- 济(133152)
- 经济(130093)
- 理学(117561)
- 理学院(116288)
- 管理学(114422)
- 管理学院(113793)
- 研究(112780)
- 中国(84239)
- 京(71606)
- 科学(69735)
- 财(61785)
- 所(56057)
- 农(53811)
- 中心(51529)
- 江(51086)
- 研究所(50989)
- 业大(49720)
- 财经(48485)
- 北京(45201)
- 范(45085)
- 师范(44660)
- 经(43958)
- 农业(41954)
- 院(41598)
- 州(41095)
- 经济学(38327)
- 技术(37568)
- 基金
- 项目(230279)
- 科学(181389)
- 研究(172327)
- 基金(164615)
- 家(142629)
- 国家(141376)
- 科学基金(121771)
- 社会(106736)
- 社会科(101050)
- 社会科学(101028)
- 省(92187)
- 基金项目(87296)
- 教育(79136)
- 自然(78623)
- 自然科(76766)
- 自然科学(76746)
- 划(76655)
- 自然科学基金(75380)
- 编号(71373)
- 资助(67076)
- 成果(58686)
- 创(51240)
- 重点(51084)
- 课题(50077)
- 部(50035)
- 发(49920)
- 创新(47106)
- 项目编号(44139)
- 科研(43050)
- 教育部(42844)
- 期刊
- 济(149076)
- 经济(149076)
- 研究(101047)
- 中国(67979)
- 管理(52064)
- 学报(50948)
- 农(49217)
- 科学(47622)
- 财(45566)
- 教育(43896)
- 大学(38639)
- 学学(36141)
- 农业(34001)
- 融(30890)
- 金融(30890)
- 技术(30851)
- 业经(26160)
- 经济研究(23262)
- 财经(22810)
- 经(19553)
- 问题(19007)
- 科技(18529)
- 图书(18170)
- 业(17439)
- 技术经济(16801)
- 理论(16295)
- 现代(15619)
- 商业(15021)
- 实践(14965)
- 践(14965)
共检索到499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博雅 蔡翼飞
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需要积极推动创新经济,特别是创新产业的发展。作为创新经济核心载体的创新产业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构建经济发展新动能和进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有力抓手,然而中国创新产业支持政策体系还存在系统性和协调性不足、激励机制尚不完善、支持力度尚不到位、缺乏良好创新生态系统的支撑等问题。本文在阐述创新产业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以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三大创新产业政策为研究对象,借鉴发达国家相关创新产业政策制定经验,对中国创新产业支持政策体系现状、问题以及调整方向进行研究,以期为中国相关创新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创新产业 创新经济 政策体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常忠义
本文通过对区域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体系的基本目标、一般原则和主要内容进行系统分析,指出构建区域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体系应注意该区域的客观条件、目标的确定、创新模式选择和效率等几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创业能力 政策 创新模式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帮俊 王冬
通过建设区域的产业创新网络,使得区域内产业体系在技术、市场的交互动态演进中不断扩张,实现新技术的更新和转化,有利于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和竞争力的提升。通过对区域未来产业创新主导模式的思考,确立产业集群主导产业网络协作式发展模式。确立主导产业之后,必须根据产业关联性建立起相互依存的产业发展网络。文章借鉴目前各地产业自身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及各地政府对于主导产业及形成的产业价值链所给予的体制和机制保障,促进区域各个重点发展产业尽快壮大并鼓励企业间的竞争,鼓励各个相关企业形成相互支持的产业配套网络,实行紧密地围绕主导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田正
日本中小企业发展在日本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上具有重要作用。非研发创新是日本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产业政策支持中小企业非研发创新时,将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通过详细探索以《机械工业临时振兴法》(简称"机振法")为代表的产业政策体系,指出其采取制定计划、共同行为、给予融资支持等方式,致力于推动中小企业的非研发创新,加快日本机床、汽车零部件、电子零部件等产业发展,促进日本产业体系形成,提振日本中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日本的经验能够为中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辜胜阻 王敏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经济由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创新型国家的财税政策体系为研究对象,发现现行政策在制度设计、调节引导、激励机制、贯彻执行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本文从进一步推进税制改革、调整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和结构、完善支持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健全创新人才的财税激励机制和引导金融资源有效配置五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支持创新的政策 税收激励 研发投入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国家开发银行课题组
本文分析了金融体系支持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商业银行体系、资本市场、保险、信用担保体系以及政策性银行等不同论述了制度设计和监管要求以及服务模式和产品提供等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对如何完善支持创新的金融体系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构建支持技术创新的银行服务体系、强化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英
文化产业是新时期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和产业结构升级重要方向,金融支持是文化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由于文化产业自身一些特殊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机制和政策并不通畅,制约了文化产业实力提升。对我国既有金融体系支持文化产业存在问题总结分析,突出文化产业融资中的金融创新和文化企业发展阶段的特点,探索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融合创新路径,尝试构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立体、综合模式,满足不同文化企业的融资需求,化解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
关键词:
文化产业 金融支持 金融创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武彰纯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了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方式,明晰了现代产业战略性升级方向。在推动现代产业创新发展过程中,财税政策安排能发挥资源要素配置职能,引导产业间形成良性配置,为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带来积极效应。在此宏观背景下,本文从财政与税收两个角度重新审视财税政策支持现代产业的现状,并分析“十四五”时期财税政策支持现代产业面临的挑战。据此,从要素链、流程链、产业链与价值链四维传导路径出发,构建“十四五”时期财税政策支持现代产业的创新驱动体系,以期推动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琪 及月如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激励,而政府的政策激励也被相关国家实践证实将有效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系统地归纳相关国家在新能源产业的激励政策概况,总结相关经验,对地方政府激励政策的制定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基于对地方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具体以河北B市光伏产业为样本,分析新能源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问题。通过对地方新能源产业现行激励政策的研究,提出现行地方激励政策体系中存在结构性、内容性、配套性以及沟通性四个问题。结合新能源产业发展良好国家的经验,针对地方新能源产业发展及其政府激励政策中的问题,构建了包括宏观政策、中观政策和微观政策的新能源激励政策体系框架,并分别针对框架中的三个层面提出具...
关键词:
新能源产业 激励政策 创新体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丁孟春 李泓欣
产业集群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产业集群的多样性和特色正是区域创新体系的活力所在,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由于存在着地域、结构、功能和目标等多项关联,二者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是促成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制度条件。积极培育和推进产业集群已成为目前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和政府制定政策的着眼点。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区域创新体系 政策研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袁永 李妃养 张宏丽
针对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构建存在的理论基础薄弱、涵盖面不全等问题,从科技创新的主要特点及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基于政府作用角度构建了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框架,并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国近期实施的供给面、需求面和环境面科技创新政策,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创新过程 政策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刘家凯 黎基钦 黄力明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季焜
大食物观是进入新时代为更好地保障粮食和总体食物安全而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本文旨在厘清食物系统转型过程和大食物观主要内涵和建立与大食物观相适应的政策支持体系的必要性。在分析过去粮食安全、食物观念和相关政策演变的基础上,指出中国食物系统转型已进入需要树立大食物观理念的发展阶段,践行大食物观需要从只关注基于农区耕地的食物生产系统向以农区耕地为主和以国土其他资源以至全球资源为辅的大食物生产系统的战略转变;但要践行这战略转变,目前在许多食物生产领域还面临诸多挑战;为此,本文提出践行大食物观,必须深入探索与大食物观各生产领域发展相适应的制度、政策和投资等创新,促进中国食物供给体系的多元化,更好地保障口粮安全和加快食物消费向更加营养、健康和环保的方向转变。
关键词:
大食物观 粮食安全 食物系统 政策 创新
[期刊] 改革
[作者]
冯俏彬 白雪苑 李贺
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需要全方位的政策助力加持,财税政策即其中之一。然而,“双碳”与财税这两个复杂系统之间的贯通和支持还比较薄弱。在回顾已有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碳财税方盒理论模型,通过将“双碳”抽象为“高碳—低碳—零碳”的正负外部性变化过程,将财税政策定位于矫正外部性,以此打通两个系统并形成“任务—手段”之间的匹配对应关系。应坚持“长短结合、突出共性、双侧用力、协同并进”的原则,执行中长期预算管理规划,适时出台碳税和财政激励政策,并加快与国际上主要碳市场实现互认,以期构建涵盖“全链条、多工具”的“双碳”财税政策体系。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财政政策 税收政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若愚
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格局下,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实现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必须充分挖掘和发挥银行体系的作用。我国银行体系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有:科技型中小企业是银行体系服务的"盲点",政策性银行对创新支持力度不足,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科技银行,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缺乏对创新支持的针对性等等。未来需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构建服务科技创新的银行体系和服务,在引导商业银行推进科技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的同时,探索建立专业政策性银行及专业化的科技银行,发展为科技创新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组织。
关键词:
银行体系 科技创新 科技银行 政策性银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