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88)
- 2023(21278)
- 2022(18003)
- 2021(16600)
- 2020(14107)
- 2019(32007)
- 2018(31696)
- 2017(60369)
- 2016(33039)
- 2015(36971)
- 2014(36908)
- 2013(36156)
- 2012(33094)
- 2011(29853)
- 2010(29919)
- 2009(27528)
- 2008(26722)
- 2007(23628)
- 2006(20519)
- 2005(17768)
- 学科
- 济(141440)
- 经济(141282)
- 管理(96982)
- 业(90138)
- 企(76712)
- 企业(76712)
- 方法(62778)
- 数学(54197)
- 数学方法(53372)
- 中国(34891)
- 农(34096)
- 财(34072)
- 学(31298)
- 业经(30311)
- 地方(28754)
- 制(24665)
- 理论(24110)
- 技术(23434)
- 农业(22891)
- 贸(22187)
- 贸易(22174)
- 易(21457)
- 和(21043)
- 务(20743)
- 财务(20644)
- 财务管理(20599)
- 环境(20105)
- 银(19722)
- 银行(19648)
- 企业财务(19529)
- 机构
- 大学(468842)
- 学院(467835)
- 济(187774)
- 经济(183777)
- 管理(181795)
- 理学(158067)
- 研究(156731)
- 理学院(156254)
- 管理学(153015)
- 管理学院(152172)
- 中国(115233)
- 科学(99567)
- 京(99101)
- 财(84589)
- 农(81035)
- 所(79156)
- 业大(73907)
- 研究所(72519)
- 中心(71147)
- 江(68789)
- 财经(67964)
- 农业(63854)
- 经(61820)
- 北京(61806)
- 范(60633)
- 师范(59894)
- 经济学(57204)
- 院(57050)
- 州(54827)
- 经济学院(51338)
- 基金
- 项目(323841)
- 科学(253453)
- 基金(234124)
- 研究(229842)
- 家(206813)
- 国家(205125)
- 科学基金(175419)
- 社会(145046)
- 社会科(137454)
- 社会科学(137418)
- 省(127696)
- 基金项目(123334)
- 自然(116334)
- 自然科(113721)
- 自然科学(113689)
- 自然科学基金(111641)
- 划(107673)
- 教育(107253)
- 资助(97221)
- 编号(92042)
- 成果(73879)
- 重点(72820)
- 部(70270)
- 创(68911)
- 发(68284)
- 课题(64563)
- 创新(64008)
- 科研(62249)
- 计划(60102)
- 大学(60051)
- 期刊
- 济(204715)
- 经济(204715)
- 研究(133117)
- 中国(90228)
- 学报(81605)
- 农(72599)
- 科学(71726)
- 管理(68806)
- 财(65539)
- 大学(61496)
- 学学(58217)
- 教育(52636)
- 农业(49389)
- 技术(42968)
- 融(36588)
- 金融(36588)
- 经济研究(33954)
- 财经(33554)
- 业经(32608)
- 经(28891)
- 业(26441)
- 问题(25705)
- 技术经济(23985)
- 统计(23720)
- 科技(23688)
- 版(23459)
- 图书(22585)
- 策(22001)
- 业大(21430)
- 商业(20774)
共检索到679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黄冕 李林
创新主体的非经济利益分配对协同创新项目过程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但相关研究较少,更少涉及中介机制。本文构建了基于项目文化中介效应的荣誉、权力、知识多元分配体系与协同创新项目过程绩效的关系影响模型,并结合调研的263份有效问卷,实证得到荣誉、权力、知识、文化对过程绩效的影响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荣誉分配对于过程绩效的直接效应最大,而知识分配与过程绩效间的直接正向关系不显著。项目文化分别在荣誉分配和知识分配与项目过程绩效间起到显著中介效应,而在权力分配和项目过程绩效间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本研究丰富了项目管理利益分配理论与绩效评价理论,并为管理者针对性设计合理的非经济利益分配模式和非经济激励制度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仁祥 叶萍
影响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决定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实力。经济实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模式、创新能力及利润的产生与分配机制。结合金融创新主体的模式,根据利润产生与分配的机制分析,从维护我国经济安全和长远利益出发,可得出如下结论:外资独资模式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安全;合资模式在我国发展的过渡期具有积极意义;中国模式应得到重点发展。
关键词:
金融创新 经济安全 模式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颖 王怡 武博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创新的目的是获取超额利润,利润最大化是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机,总成本最低是企业竞争能力的具体体现。所以,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时一定会把利润最大化放在决策的首位,基于此,我们从研究探讨合作研发发展趋势发现未来研发必然会向研发企业化方向发展,引入了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一种组织形式——RJVs模式,这种模式以技术攻关为企业聚集的最初动力,通过研发创新促进产业链的横向和纵向扩张,呈星云形态驱动区域企业集聚地运转,促使区域创新主体进行整合,使得企业通过市场运作,自主投入,自主创新,实现企业研发创新带动产业经济发展,通过产业经济发展实现企业集聚并最终驱动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林 刘红 石焕焕
协同创新项目在高质量发展理念下有了新的发展要求,体现出更多精细化的管理趋势。风险管理与知识管理在协同创新全过程中均很重要,而其对项目绩效的作用机制并未被充分研究。本研究细化风险类型,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探究了不同类型的风险与协同创新项目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层次的知识管理能力在“风险-项目绩效”间的作用路径,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层次回归分析(HRM)以188个协同创新项目数据为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社会系统风险、技术系统风险和项目管理风险对协同创新项目绩效均有负向影响,同时,文化层次、技术层次和结构层次的知识管理能力依次可以削弱社会系统风险、技术系统风险和项目管理风险对项目绩效的不利影响。最后综合研究结论,针对协同创新项目高质量管理的实践需求,提出了树立精细化的管理理念、运用全面系统化的管理策略、形成均衡化的管理格局三点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尹龙 郭子彤
如何在数字经济战略的实施背景下,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的协调,对于我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1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中介效应、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生态福利绩效的提升,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发展韧性起中介传导作用,且提升作用具有明显的门槛效应,并在地理区位、经济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特征上具有显著区域异质性。本文为新时代下积极发挥数字经济的正向引导作用、抓实生态环境保护和增进民生福祉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生态福利绩效 门槛效应 异质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尹龙 郭子彤
如何在数字经济战略的实施背景下,实现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的协调,对于我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1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中介效应、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生态福利绩效的提升,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发展韧性起中介传导作用,且提升作用具有明显的门槛效应,并在地理区位、经济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特征上具有显著区域异质性。本文为新时代下积极发挥数字经济的正向引导作用、抓实生态环境保护和增进民生福祉方面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生态福利绩效 门槛效应 异质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健 杨德才
文章利用2003—2010年中国内地地区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估计了4类非经济性公共物品居民需求函数,实证检验与公共支出需求相关的因素,并分析非经济性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与居民需求的匹配指数。实证结果显示:非经济性公共物品需求与人均收入,人口规模和城市规模比重正相关。收入增加对教育,医疗和环境保护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居民税收负担增加,居民对公共服务的偏好就越小,但从总体上来讲,非经济公共物品供给矛盾在逐步缓解。
关键词:
公共支出需求函数 偏好显示 供给匹配指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瑜 菅利荣 刘勇
目前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两层皮"的问题较为严重,如何有效地进行产学研协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能力提升,已成为国内外高度关注的重点课题。利用系统科学与网络理论,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创新主体知识流动GERT网络的产学研协作模型,研究多知识流动传递参量之间相关参数的函数关系、运算法则、及确定方法等网络模型的解析算法,并指出通过对外生因素变量的集成系数的调整可以实现对知识流动的调控,同时分析了知识流动GERT网络组织机制,以求更好地为产学研协作研制复杂产品,进而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提供可供借鉴的理论与方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范斐 张雪蓉 连欢
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沿线102个城市2004—2018年绿色创新效率,构建中介模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在环境规制对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影响下的中介效应,并基于门槛回归模型考察环境规制在不同FDI发展水平下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存在空间非均衡性;加强环境规制对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FDI在其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FDI存在双门槛效应,呈现"N形"非线性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春晓 李春艳 吴佳
基于相关理论回顾,文章提出了与文创产业建立跨产业正式和非正式合作模式影响制造业企业创新绩效以及知识异质性来源和吸收能力对此影响产生调节作用的理论假设。实证结果表明:正式和非正式合作模式对创新绩效都产生积极而显著的影响;知识异质性对正式和非正式合作模式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也是积极而显著的,但吸收能力对正式和非正式合作模式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最后,针对实现跨产业合作多元化、提升合作企业创新绩效提出了建议和启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耀军 李明珠
金融发展对中国农村反贫困的意义长期被忽略。文章基于1978-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采用一系列具有良好小样本性质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发现,从长期看,即使控制经济增长的涓流效应,农村贫困人口也可从私营部门信贷增长及货币化进程中获益;从短期看,私营部门信贷对贫困发生率具有预测作用。研究表明,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能够直接分享金融发展的红利。这为金融扶贫战略的重要性提供了学理层面上的支持,其政策涵义是,为巩固农村反贫困成就,维护社会公平,中国金融改革应坚定不移地走包容性发展之路。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武威 朱杰堂 张园园
为应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企业要积极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本文采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了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考察了国家文化、企业类型、取样地区、商业模式创新类型、绩效测量类型等潜在调节变量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Meta分析结果显示:商业模式创新对提升企业绩效发挥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相对个体主义国家文化、在位企业和发达地区,集体主义国家文化、新创企业和发展中地区更有益于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企业绩效;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相对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更有益于提升企业绩效;相对于企业财务绩效,商业模式创新更有益于提升企业非财务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康其东
以1999—2021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探讨技术引进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创新赶超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技术引进能够显著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增长;创新赶超正向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增长;创新赶超在技术引进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增长之间发挥正向中介作用。进一步引入公平程度、市场化程度与政府效率作为调节变量检验发现,三者均可正向调节技术引进与创新赶超的关系以及创新赶超的中介作用;伴随公平程度、市场化程度与政府效率不断提升,其中介调节作用逐渐减弱。
关键词:
技术引进 实体经济 高质量增长 创新赶超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康其东
以1999—2021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探讨技术引进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创新赶超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技术引进能够显著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增长;创新赶超正向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增长;创新赶超在技术引进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增长之间发挥正向中介作用。进一步引入公平程度、市场化程度与政府效率作为调节变量检验发现,三者均可正向调节技术引进与创新赶超的关系以及创新赶超的中介作用;伴随公平程度、市场化程度与政府效率不断提升,其中介调节作用逐渐减弱。
关键词:
技术引进 实体经济 高质量增长 创新赶超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微微 胡小平
本文以"复杂人"为假设条件,将非经济预期因素纳入托达罗模型,基于"经济预期"和"非经济预期"两个维度试图构建一个更加贴近现实的劳动力转移理论框架,并利用四川省、重庆市和贵州省的调研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估计方法,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收入预期、择偶意愿、子女教育意愿、技能获取意愿、职业多样化选择意愿、职业晋升意愿及城市融入意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交际意愿、职业稳定意愿和未来创业意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意愿的影响相对较弱。为了进一步探析各个动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采用均方差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权重确定和排序,分析结果发现:非经济预期已演化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驱动力,情感预期已超越经济预期,成为吸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首要因素,经济预期与职业预期并列第二位,发展预期位列第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