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94)
- 2023(17756)
- 2022(15176)
- 2021(13994)
- 2020(11791)
- 2019(26309)
- 2018(26066)
- 2017(49717)
- 2016(27355)
- 2015(30320)
- 2014(29615)
- 2013(28900)
- 2012(26556)
- 2011(23939)
- 2010(23693)
- 2009(21629)
- 2008(21035)
- 2007(18465)
- 2006(16001)
- 2005(13609)
- 学科
- 济(106409)
- 经济(106288)
- 管理(80261)
- 业(75701)
- 企(63163)
- 企业(63163)
- 方法(49573)
- 数学(43157)
- 数学方法(42746)
- 中国(28452)
- 农(28210)
- 财(27710)
- 学(24474)
- 业经(23830)
- 地方(23668)
- 技术(21238)
- 制(20135)
- 农业(19093)
- 贸(18988)
- 贸易(18978)
- 易(18343)
- 理论(17875)
- 务(17305)
- 财务(17232)
- 财务管理(17204)
- 环境(16813)
- 银(16802)
- 银行(16727)
- 融(16497)
- 金融(16488)
- 机构
- 大学(380501)
- 学院(378930)
- 管理(149251)
- 济(147994)
- 经济(144854)
- 理学(130457)
- 理学院(128921)
- 研究(127678)
- 管理学(126647)
- 管理学院(125968)
- 中国(93493)
- 科学(82556)
- 京(80627)
- 农(69003)
- 财(67090)
- 所(64407)
- 业大(62144)
- 研究所(59318)
- 中心(57732)
- 江(55075)
- 农业(54621)
- 财经(54295)
- 北京(50170)
- 经(49577)
- 范(49376)
- 师范(48747)
- 院(46703)
- 经济学(44474)
- 州(44382)
- 技术(41313)
- 基金
- 项目(269840)
- 科学(211617)
- 基金(195425)
- 研究(191819)
- 家(173314)
- 国家(171882)
- 科学基金(146672)
- 社会(121165)
- 社会科(114826)
- 社会科学(114796)
- 省(107028)
- 基金项目(104301)
- 自然(97414)
- 自然科(95171)
- 自然科学(95142)
- 自然科学基金(93461)
- 划(90350)
- 教育(88187)
- 资助(79307)
- 编号(76525)
- 重点(60870)
- 成果(60761)
- 创(59312)
- 部(58432)
- 发(57498)
- 创新(54861)
- 课题(53455)
- 科研(51961)
- 计划(50488)
- 国家社会(49884)
- 期刊
- 济(155404)
- 经济(155404)
- 研究(106772)
- 中国(72931)
- 学报(68664)
- 农(61229)
- 科学(59735)
- 管理(53961)
- 大学(50790)
- 财(49761)
- 学学(48158)
- 教育(43266)
- 农业(41873)
- 技术(31689)
- 融(31136)
- 金融(31136)
- 业经(26569)
- 财经(26172)
- 经济研究(25781)
- 经(22370)
- 业(22089)
- 科技(20905)
- 问题(20107)
- 版(19008)
- 图书(18517)
- 业大(18212)
- 技术经济(18035)
- 商业(17378)
- 理论(17107)
- 资源(16130)
共检索到541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月姣 吴和成
采用因子分析法获取创新主体变量,构建随机前沿模型考察了创新主体及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政府对创新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随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呈倒U型趋势;企业对区域创新效率有短期正向影响,长期效应不明显;高校科研机构仅在滞后一期和两期时对创新效率有微弱正向促进作用;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交互作用在短期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无显著影响,而长期影响显著;政府和企业的交互作用对创新效率始终无明显促进作用,政府和高校科研机构的交互作用对创新效率的提高则有阻碍作用。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赵皎卉 蔡虹
从技术创新中获益对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专有化手段是企业获取创新收益的关键途径。专有化手段构成一个相互联系并交互作用的复杂网络,基于高效保护技术创新和收益的视角,根据220家中国制造业的产品创新企业数据,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探索并验证5类专有化手段及其下属措施之间的替代性和互补性,利用最小生成树算法分析专有化手段关联网络的聚类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知识的隐性属性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之间存在替代性,除技术知识的隐性属性外的其他4类专有化手段之间呈现互补性;技术知识的隐性属性与技术保密中的雇佣关系长期化、领先时间下的率先市场化之间存在替代性;专有化手段的具体措施之间存在类内差异小...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专有化手段 交互作用 聚类结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哲
大学与企业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组织层面的准备性因素、渗透性因素和基础性因素,以及组织间层面的制度性因素、非制度性因素和协同运筹性因素。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表明,校企异质性组织之间的运行机制、协同模式、政策结构体系和管理体制等影响因素尤为重要。校企协同创新的深化途径在于增加制度供给密度,提高文化氛围浓度和提升动力机制效度。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影响因素 指标体系 概念模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伟 戚安邦 杨玉武
在创新系统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从投入、执行、产出和应用四个方面,使用描述统计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级区域2005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性程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它体现在总体水平和结构两个方面。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这种差异对区域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技术创新主体 区域差异 区域创新能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习保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利用我国各地区1998~2006年的创新活动数据,实证分析了创新环境因素对以专利量测度的创新产出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使用发明专利总量和职务发明专利量分别估计前沿产出函数所得结果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根据职务发明专利量估计的投入产出弹性更高;一个地区对教育的投入程度和政府对科技的支持力度是促进创新效率的两个显著因素;效率系数的变化,部分解释了近年来我国职务发明专利授权量份额增加的原因。
关键词:
创新系统 专利 随机前沿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颖 王怡 武博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创新的目的是获取超额利润,利润最大化是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机,总成本最低是企业竞争能力的具体体现。所以,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时一定会把利润最大化放在决策的首位,基于此,我们从研究探讨合作研发发展趋势发现未来研发必然会向研发企业化方向发展,引入了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一种组织形式——RJVs模式,这种模式以技术攻关为企业聚集的最初动力,通过研发创新促进产业链的横向和纵向扩张,呈星云形态驱动区域企业集聚地运转,促使区域创新主体进行整合,使得企业通过市场运作,自主投入,自主创新,实现企业研发创新带动产业经济发展,通过产业经济发展实现企业集聚并最终驱动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晓娟 崔宏达
专利交易是创新主体回收研发成本、形成创新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基于创新主体视角深入探讨专利交易差异及区域网络有利于不同创新主体制定差异化专利交易政策,从而加快实现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采用统计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2018年中国专利许可与转让数据为研究对象,探讨各类创新主体专利交易差异与专利区域流动网络。研究发现:(1)不同类型创新主体专利交易特征不同,创新主体类型不同,相关专利特征也不同;(2)不同类型创新主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不同,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主要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企业和个人则对多地甚至全国技术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不同类型创新主体应整合内外部资源,通过合作研发扩大专利交易范围;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专利交易评价体系和专利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研究结论有利于促进不同类型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化,为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余以胜 赵浚吟 陈必坤 赵蓉英
文章首先概述了区域创新体系中知识流动的内涵与研究现状,指出创新主体才是知识流动中至关重要的部分。然后基于创新主体的角度,分析了主体之间知识流动的动因以及各主体在知识流动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从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表示以及信息传递这一信息链过程来详细探讨主体之间知识流动的过程。最后提出了影响主体之间知识流动的障碍因素。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创新主体 知识流动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龙丹 张玉利 李姚矿
立足于新企业生命周期前段,考察经验和机会创新性在新企业生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探索经验与机会创新性交互作用对新企业快速生成的影响。依托于中国创业动态跟踪调查(CPSED)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随机抽样,利用对305名新生创业者动态跟踪的数据,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创业经验成功性赋予创业者隐性知识和社会网络等优势,推动创业者快速创建新企业;在现有企业工作积累的行业经验与创业情境不匹配,难以有效运用于早期创业活动中,会阻碍新企业快速生成;机会创新性越强,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资源和精力开发创业机会,减少其内在的不确定性,进而制约新企业快速生成;创业者经验与机会创新性的交互作用负...
关键词:
经验 机会创新性 新企业生成 交互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杜鹏程 姚瑶 房莹 王成城
通过对332名安徽省经济开发区企业相关人员的问卷调查,构建社会交互作用、知识共享、组织认同和创新行为的理论模型,探索组织内社会交互作用对于员工创新行为的内部影响机制。研究结论表明:员工创新行为受到社会交互作用正向影响,社会交互作用也能通过影响知识共享的程度有效激发员工创新行为,而社会交互作用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受到组织认同的调节,组织认同通过激发知识共享对创新行为的直接效应进而强化了社会交互作用对创新行为的间接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顺忠
本文从四维服务创新模型出发,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验证式因子分析,构建了测量服务概念创新、界面创新、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量表。以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研究对象,使用结构方程技术和集合相关分析,研究了不同创新维度间的交互作用对新服务开发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一个主导维度的创新,会促进其他创新维度发生变化,不同创新维度间的交互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新服务开发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薛孚 陈红兵
工程创新活动过程包含主体使用和创造知识的过程,工程创新主体的实践活动离不开知识的作用。工程创新主体是以组织为单位的实践主体,它的知识不同于个体知识,是在个人与组织间动态流动的,具有手段性、默会性、场境性、集成性等特点。为了认识主体实现工程创新的过程,从知识的视角分析,主体的作用方式是通过学习、选择、转化等实现知识的集成创新,这种作用方式贯穿于主体的整个创新过程。文章探讨了主体在工程创新的决策设计、研发、集成实施等阶段知识的使用与生产过程,并且分析了作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壁垒,提出突破途径,以期在实践中增强主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曾小彬 包叶群
区域创新体系运行的过程,就是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企业、信息中介服务机构、地方政府等四大创新主体在社会需要或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协同创新的过程。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为知识创新的主体,是知识创新的源头;地方政府为制度政策创新的主体,是区域创新的保障;信息中介机构为服务创新的主体,是区域创新的纽带;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区域创新的归宿;社会需要或市场需求是区域创新的心脏,为区域创新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关键词:
区域创新 主体 能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宗益 张莹
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2~2006年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效率虽呈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较差,且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进一步用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创新环境对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市场需求、劳动者素质、金融环境对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影响,而创业水平对区域技术创新效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但系数仍是正的,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颜莉
本文在创新投入中引入创新环境变量,构建一套相对完善的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并首次提出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DEA的组合方法测量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最后用我国30个省市的创新数据进行测量实证分析,结合国内外实证研究进行比较分析,该评价体系和效率测量值得到检验和验证。
关键词:
区域创新效率 指标体系 数据包络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