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64)
2023(9905)
2022(7953)
2021(7510)
2020(6107)
2019(14034)
2018(13937)
2017(26997)
2016(13779)
2015(15722)
2014(15241)
2013(14854)
2012(13618)
2011(12357)
2010(12779)
2009(12132)
2008(11683)
2007(10672)
2006(9600)
2005(8307)
作者
(37884)
(31638)
(31386)
(29708)
(20128)
(14940)
(14189)
(12079)
(11899)
(11463)
(10793)
(10754)
(10165)
(9900)
(9693)
(9388)
(9194)
(9041)
(8989)
(8958)
(7834)
(7643)
(7469)
(7285)
(7155)
(7091)
(7043)
(6962)
(6386)
(6249)
学科
(54594)
经济(54548)
(51693)
管理(41013)
(38375)
企业(38375)
(26596)
方法(25040)
数学(22431)
数学方法(21913)
(20139)
银行(19994)
(19390)
(18725)
农业(17735)
中国(17040)
业经(16441)
技术(16200)
(12972)
(12944)
金融(12943)
(12706)
制度(12696)
技术管理(11903)
地方(11468)
业务(10443)
理论(9576)
工作(9461)
(9124)
贸易(9108)
机构
学院(191778)
大学(188662)
管理(80012)
(78849)
经济(76912)
理学(68495)
理学院(67863)
管理学(66567)
管理学院(66191)
研究(57750)
中国(52592)
(38610)
(36194)
科学(32785)
(31669)
(30714)
中心(29710)
财经(28072)
(26738)
业大(26130)
(25407)
(25406)
(24352)
师范(24164)
北京(24125)
(24100)
研究所(23916)
经济学(23899)
农业(23367)
银行(23062)
基金
项目(127534)
科学(102410)
研究(97259)
基金(92275)
(78302)
国家(77570)
科学基金(68963)
社会(63860)
社会科(60439)
社会科学(60423)
(52282)
基金项目(48396)
教育(44549)
自然(42350)
(42024)
自然科(41524)
自然科学(41520)
自然科学基金(40794)
编号(40286)
资助(36970)
成果(32474)
(32306)
创新(29126)
(28021)
重点(27983)
课题(27609)
(27198)
国家社会(26260)
(24530)
项目编号(24427)
期刊
(91168)
经济(91168)
研究(58081)
中国(44144)
(34708)
(34519)
金融(34519)
管理(30925)
(26912)
科学(25324)
学报(23889)
教育(22741)
农业(21057)
大学(20034)
技术(19267)
学学(18694)
业经(18491)
财经(13587)
经济研究(13566)
图书(11936)
(11640)
农村(11208)
(11208)
(11117)
技术经济(11069)
科技(10964)
问题(10907)
统计(10701)
(9487)
论坛(9487)
共检索到2999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全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服务好乡村振兴。从实践看,中小银行探索打造乡村振兴服务模式,目前整体还处于初始阶段。笔者力图从中小银行创新打造乡村振兴服务模式的运转逻辑维度进行分析,探究大多数中小银行可以创新打造的乡村振兴服务模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东宁  
中小银行要把握机遇,将自身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结合起来,在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澎湃的金融动力,金融机构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中小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广阔天地中,同样大有可为,也应该大有作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朱太辉  张彧通  
农村中小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银行,如何服务全面乡村振兴已成为当前的重大现实和政策问题。当前农村中小银行服务乡村振兴面临不少短板,根本原因在于金融服务供应链循环不畅,与乡村产业供应链缺乏协同。基于调研数据和典型案例的研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实现金融服务供应链与乡村产业供应链的“双链联动”:金融服务供应链和乡村产业供应链协同利用共性基础设施、共享数字技术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在两条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推动客户、渠道、场景的联动,从而实现金融服务供应链和乡村产业供应链的相互促进与质效提升,进而以产业振兴带动全面乡村振兴。实施“双链联动”需要用好五大抓手:数据方面与数字乡村治理协同,强化数据收集利用;产业方面与核心实体企业协同,强化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生态方面与互联网科技公司协同,提升生态、场景、科技赋能;渠道方面与乡村服务下沉协同,抓好渠道联动、线下网点、移动服务、金融村官等重点;合作方面打造农村中小银行共性基础设施,提升数字化赋能创新效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乾宇  祁江  马九杰  
城商行通过下沉金融服务和优化村级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逐步形成了兼顾社会责任和商业可持续的农村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021年8月中农办和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的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有20个县,这表明该区是全国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的重点地区之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志波  
201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成为金融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性文件。实践中,由于农村金融表现出的高风险性、低收益性、准公共性等基本特征,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价值理念、业务模式、竞争态势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突;而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的应用可以解决城市普惠金融的一些难题,但无法适应农村金融特点。因此,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具有可持续性的金融服务模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秦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理应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中小银行(包括城商行、农商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等)以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及三农为其市场定位,与乡村振兴战略有着天然的亲密联系,充分发挥其作用尤为关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顾巧静   陈秀凤   李小平   鞠荣华   司伟  
发展和培育农业全产业链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大型商业银行创新金融服务是赋能乡村振兴的主要手段,探索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是商业银行开展相关工作的有力切入点。大型商业银行提供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既可以从开展农业全产业链经营的企业着手,也可以从农业全产业链上的某一类主体或环节切入,二者的金融服务模式不尽相同。本文总结了大型商业银行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实践的两种模式——农业全产业链经营金融服务模式和农业全产业链主体金融服务模式,并在分析两类模式各自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大型商业银行开展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提出了相关对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桐桐   杨海芬   孔月星   马永青  
自2007年第一家村镇银行成立以来,村镇银行始终坚守“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在践行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发展适合农村经济环境的金融体系尤为重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推动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标志着国家又一次对村镇银行组织形式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村镇银行组织形式创新的制度演进经历了从建立单一法人制到组建管理总部制、控股公司制、总分行制,再到实施投资管理型和“多县一行”制,以及到提出结构性重组的转变提升。从理论逻辑看,适应性效率理论诠释了村镇银行组织形式伴随农村经济社会环境变化进行创新的整个过程,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分别从不同层面诠释了村镇银行组织形式的创新。根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梳理出未来村镇银行三种可能的组织形式,并提出创新村镇银行组织形式以适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对策。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立生  
<正>坚持“支农+支小”,服务小微企业和城乡居民做“农民致富的银行”。农村信用社作为离农民最近、与农民最亲的银行,始终坚持扎根“三农”,完善服务网络,推进“整村授信”,加强产品创新,履行社会责任,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截至2023年8月,吉林省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吉林农信”)涉农贷款余额为1991亿元,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47.4%。做“微企成长的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对大行来说是服务下沉,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纬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统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中央赋予面向三农总体定位的大型国有控股上市银行,农业银行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坚持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新时期全行服务三农工作的基本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少宁  
通过探究乡村振兴的路径、内涵及意义,并对金融服务于乡村振兴的普惠效应、市场均衡、收益刚性与成本约束等进行经济分析,从金融功能视角,探讨商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逻辑,并提出普惠路径:构建小微型窗口,构建向"三农"倾斜的资源配置机制,进行普惠性基础金融服务的业务创新、基于农业农村升级需求的金融产品创新、契合农业农村特征的金融技术创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姚红  
以“三农”金融数字化转型为主线,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抓手,以“三农”金融集约化运营为支撑,着力构建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服务模式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总体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末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美玉  
<正>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全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已然成为必然选择。非遗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价值。保护、传承并发展好非遗,既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也能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新动力。近年来,非遗工坊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成效显著,成为各地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新抓手,成为我国推动非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探索。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克伟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只有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才能给乡村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持续动力。既通过高中等教育来培养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推动乡村产业及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又要通过技能和业务培训一批新型农民,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乡土人才数据库,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乡村建设服务水平。各地要根据当地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相对应的人才供给。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文林  
<正>“保险+期货”是基于金融衍生品工具帮助农户、贸易商、加工企业等主体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一种新模式,其核心是风险转移。近年来,在人民银行白银市分行的指导下,甘肃省会宁县依托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定点帮扶,在中川镇、老君坡镇、柴家门镇等乡镇,开展了“保险+期货”模式运行工作,充分发挥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的业务优势,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