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66)
2023(6503)
2022(5284)
2021(4909)
2020(4070)
2019(8807)
2018(8420)
2017(16014)
2016(7795)
2015(8437)
2014(7612)
2013(7303)
2012(6508)
2011(5803)
2010(6150)
2009(6211)
2008(5040)
2007(4676)
2006(4149)
2005(3690)
作者
(19081)
(15700)
(15381)
(14575)
(9942)
(7370)
(6925)
(6033)
(5773)
(5512)
(5270)
(5231)
(4979)
(4932)
(4875)
(4608)
(4571)
(4493)
(4426)
(4115)
(3827)
(3616)
(3601)
(3567)
(3520)
(3484)
(3461)
(3441)
(3149)
(3076)
学科
(32245)
(29663)
企业(29663)
管理(28963)
(25738)
经济(25718)
(24799)
金融(24799)
(23689)
银行(23684)
(23029)
中国(16441)
技术(14251)
技术管理(11450)
(11381)
中国金融(10941)
(10346)
业经(8877)
方法(8860)
地方(8004)
(7680)
财务(7664)
财务管理(7654)
企业财务(7372)
数学(7186)
数学方法(7132)
(6841)
理论(6268)
业务(6224)
制度(6166)
机构
学院(97838)
大学(95358)
(44217)
经济(43332)
管理(40927)
理学(34749)
理学院(34468)
管理学(34138)
管理学院(33935)
中国(32134)
研究(29108)
(22248)
(18480)
(17889)
银行(17269)
财经(17265)
中心(16825)
(16218)
(16104)
金融(15766)
(15633)
(15269)
经济学(14364)
科学(14101)
人民(13312)
(13233)
财经大学(13038)
经济学院(12955)
(12550)
商学(12502)
基金
项目(64058)
科学(52549)
研究(51166)
基金(46616)
(38818)
国家(38435)
科学基金(35105)
社会(34534)
社会科(33028)
社会科学(33022)
(27175)
基金项目(24710)
教育(22808)
(21426)
(21215)
自然(20373)
自然科(20031)
自然科学(20029)
编号(19941)
自然科学基金(19737)
创新(18836)
资助(17320)
成果(15839)
(14811)
国家社会(14553)
重点(14344)
课题(14214)
(14093)
(14087)
(13899)
期刊
(46901)
经济(46901)
研究(32743)
(29949)
金融(29949)
中国(23624)
管理(18538)
(17848)
教育(11367)
科学(10522)
(9875)
技术(9463)
学报(9039)
财经(8704)
大学(7972)
经济研究(7906)
业经(7711)
(7505)
学学(7478)
科技(7274)
技术经济(6007)
理论(5521)
农业(5404)
中国金融(5302)
(5296)
论坛(5296)
问题(5016)
实践(4978)
(4978)
(4879)
共检索到160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利  
针对目前电信金融诈骗犯罪往往采用通过银行转账,ATM分散取款的作案手段,提出了在银行业务流程上增加主、副账户和在转账交易中引入T+1限制的办法堵住销赃渠道,可以有效遏制此类犯罪案件的滋生。在此基础上,提出捕捉和监控疑似犯罪的交易信息,建立金融数据溯源平台,从而在技术上为报案侦查和追回损失提供了支撑条件,震慑金融诈骗犯罪的企图。最后讨论了基于数据抽取平台的金融数据溯源系统的技术架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学斌  易小林  
以往司法机关和金融机构在处理金融诈骗案件时,多倾向于作为经济纠纷处理。由于经济制裁手段的滞后性及缓和性,结果往往是赢了官司却无法挽回损失。但如果从刑法的角度来防范和调控金融诈骗案件,就可能会收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但金融诈骗罪的成立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为其主观要件。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应该根据客观情况以综合考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志刚  
加强城市信用社的金融诈骗防范工作陈志刚城市信用社的飞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合作金融体系中的一大主体。但是,与此同时,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把目标对准了城市信用社,大肆进行金融诈骗活动,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因此,加强城市信用社的金融诈骗防范工作,狠狠打击...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阳  张雨涵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从微观层面研究了居民金融素养对家庭遭遇诈骗产生损失概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居民金融素养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降低家庭因诈骗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即家庭具备的金融素养越多,越不会在诈骗中受损。(2)家庭收入在居民金融素养和家庭诈骗受损概率关系中起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当家庭收入越高时,其在诈骗中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受居民金融素养水平的影响越小。进一步的异质性研究表明,金融素养对不同教育水平家庭诈骗受损概率都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是影响效果存在差异。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汉  
金融诈骗是指行为人违反金融法律、法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假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和破坏金融秩序的诈骗行为。我国金融诈骗大体始于80年代初期,由于金融诈骗的对象是经营货币业务的金融系统,所以其危害性特别大,1998年上半年,浙江省公安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樾  
金融诈骗是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类新型犯罪,在修订后的刑法中被单列一节。深入研究这类犯罪的构成特征,对于实践中正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具有重要意义。限于当时的客观实际,刑事立法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适应当前打击金融诈骗犯罪的需要,应作进一步的完善。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建   刘洪洋  
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日益频繁,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将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中的诈骗模块数据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结合,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成为诈骗目标的风险、实际受骗风险和受骗损失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增加了家庭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目标的概率,但能帮助家庭在成为诈骗目标时降低受骗风险,减少经济损失;异质性分析方面,数字普惠金融抑制电信网络诈骗的积极效果在农村和东部地区更加显著,当家庭成员属于数字鸿沟中的优势群体时,数字普惠金融会对其产生更好的降低受骗风险并减少损失的效果;作用机制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增加家庭的金融可得性、缓解融资约束以及提高家庭成员对金融经济信息关注度来降低居民实际受骗风险,减少损失;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监管、家庭成员金融素养提升和社区宣传教育能增强数字普惠金融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抑制效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彬  
<正>金融机构有效履行反洗钱职责是防范治理电信诈骗的重要保障,发挥了安全防护网的作用。然而,笔者在调研中发现,部分金融机构还存在准入关口不严、管控措施僵化、持续监测低效等问题。在做好电信网络诈骗风险治理工作的同时,如何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应是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法人银行机构长期关注的重点工作。
关键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学斌  
金融机构大量的不良贷款是由单位实施的贷款诈骗而形成的。尽管刑法没有规定单位可以成为贷款诈骗罪的主体,但是以单位名义实施的贷款诈骗不作为犯罪处理显然不合适。合理地解释刑法,并充分利用刑罚手段来处理单位贷款诈骗案件,有利于挽回金融机构的经济损失。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侠星  
当前金融诈骗的表现及防范□陈侠星1995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其中对金融诈骗犯罪行为作了具体的界定,这就是:1、非法集资诈编。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情节严重或达到一定数额。2、贷款诈...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德文  
民间借贷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自古有之。改革开放后,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多依靠民间借贷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有的企业因资金缺口巨大,又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不得已超过了民间借贷的范围,成了非法集资。也有个别人为了谋取暴利,以各种名义向社会非法集资。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的非法集资,都以高利息为诱饵,以民间借贷的形式进行,客观上都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危害经济健康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是金融犯罪行为,必然受到依法打击和惩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闽浙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频发,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金融机构是电信诈骗资金获取、转移、清洗的主要渠道,金融机构有效履职是防范治理电信诈骗的重要保障。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金融机构防范治理电信诈骗的现状,并从个人信息保护、落实账户实名制、第三方支付机构管理、反洗钱资金监测和配合调查取证五个方面,梳理金融机构防范治理电信诈骗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