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74)
2023(5279)
2022(4489)
2021(4079)
2020(3460)
2019(7436)
2018(7372)
2017(13521)
2016(6982)
2015(7546)
2014(6723)
2013(6397)
2012(5744)
2011(5121)
2010(5178)
2009(4640)
2008(4458)
2007(4102)
2006(3471)
2005(2811)
作者
(18592)
(15677)
(15459)
(14347)
(9783)
(7413)
(6823)
(5891)
(5730)
(5438)
(5231)
(5163)
(4938)
(4770)
(4735)
(4617)
(4600)
(4569)
(4419)
(4375)
(3743)
(3670)
(3566)
(3519)
(3460)
(3458)
(3375)
(3320)
(3148)
(3072)
学科
(26506)
管理(24950)
(24311)
经济(24298)
(23434)
企业(23434)
技术(14249)
技术管理(11395)
方法(10562)
数学(8864)
数学方法(8782)
中国(7401)
业经(7181)
(7065)
(5397)
理论(5103)
农业(4948)
(4823)
地方(4701)
(4650)
产业(4440)
(4415)
(4380)
银行(4359)
(4214)
(4188)
贸易(4183)
(4042)
(3870)
环境(3849)
机构
学院(92416)
大学(91414)
管理(39777)
(38700)
经济(38045)
理学(35033)
理学院(34667)
管理学(34204)
管理学院(34004)
研究(28850)
中国(21034)
(18110)
科学(17392)
(15763)
(15021)
业大(14459)
(14257)
中心(13451)
(13325)
财经(12688)
研究所(12251)
农业(11742)
(11582)
(11518)
师范(11389)
经济学(11318)
(10978)
商学(10958)
北京(10894)
经济管理(10882)
基金
项目(66783)
科学(54762)
研究(49673)
基金(48710)
(42548)
国家(42160)
科学基金(37563)
社会(33212)
社会科(31680)
社会科学(31671)
(28523)
基金项目(26625)
自然(23720)
自然科(23279)
自然科学(23274)
教育(23197)
(23088)
自然科学基金(22949)
(21444)
创新(18836)
编号(18804)
资助(17441)
重点(14976)
(14835)
(14817)
成果(14361)
(14233)
国家社会(14001)
课题(13545)
(13483)
期刊
(40301)
经济(40301)
研究(26048)
中国(21604)
管理(16948)
科学(13651)
教育(13210)
学报(13196)
(13051)
(11709)
大学(10442)
学学(9745)
技术(9477)
农业(8958)
科技(8251)
业经(7169)
(7121)
金融(7121)
经济研究(6629)
技术经济(6214)
财经(5970)
(5569)
(5262)
(5126)
(5030)
论坛(5030)
问题(4637)
商业(4502)
图书(4199)
现代(4199)
共检索到133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颜延锐  
创新作为一种企业行为,它必然要求创新的产品在各个方面尽善尽美。从根本上说,创新是一种社会行为。由于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在社会上极具影响力,只要它不断创新,诸如在技术方面、设备方面,就必然从整体上推动社会进步,从而会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应从哪几个方面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慕玲  路风  
目前许多学者对集成创新的理解和讨论都过多地集中在"集成"上,即技术知识的供给方面,而忽略了技术知识的需求方面。通过对产生集成创新概念的理论背景和一个中国企业集成创新实践的分析,本文说明,集成创新的关键并非是各种供给要素的集成或融合,而是以把握需求环节为起点,通过开放的产品建构和企业互动模式来集成各种各样的技术资源,以获得更好的产品开发绩效和更快的生产率提高。因此,对集成创新的分析重点应该是技术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而不是创新的各个供给要素之间的匹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建新  朱祎宏  鲁若愚  
通过文献梳理讨论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环境因素及其情境化特征,提出应从企业视角逐层展开以确定中国情境下企业创新环境的内涵及要素构成。分析了企业创新过程及相关影响因素,描述了创新环境诸要素对企业创新行为影响的差异性,提出了由网络效应、动力效应和保障效应构成的创新环境要素结构,并分析和比较了各维度要素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机理,指出了后期开展诸如创新环境测度、优化以及创新政策分析的工作路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梦婷  钟昌标  
从要素投入视角分析了制度与创新产出之间的作用机理,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要素市场制度对创新产出大小的影响,进而以东中西三个区域为分样本研究制度作用的区域差异性。研究发现,金融制度与创新的关系在总样本和东中部地区内都是呈显著的"倒U型"。劳动力制度对于创新的作用在总样本和中部地区也都是显著的"倒U型",而在东部地区呈"U型"。技术成果市场化制度与创新产出的关系在全国和东部地区都是呈"倒U型",而在中西部地区有不同的表现。就西部地区而言,制度因素对创新产出的影响较弱,且相较其他几个区域作用机制上有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边界,为政策建议提供支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耀亭  
国资本市场发展即将步入而立之年。截至2019年11月底,沪深证券交易所两市上市公司总数3751家,沪深交易所总市值548654亿元人民币(以即时汇价折算,约合7.84万亿美元),加上在香港联交所挂牌的内地上市公司市值约2.7万亿美元(占港股总市值的70%以上),内地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10万亿美元,约为纽交所与纳斯达克总市值之和的三分之一,稳居世界第二位,是排在第三位的日本交易所总市值的两倍左右。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汪克亮  赵斌  许如玉  
本文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双碳”目标战略背景下,探究创新要素流动对能源效率的影响,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能源效率,运用引力模型构建创新要素流动指标,并基于2003—2019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创新要素流动有利于能源效率提升,且在考虑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依旧成立;产业结构调整是创新要素流动影响能源效率的重要传导机制。空间效应表明,创新要素流动与能源效率均具有正向空间相关性,其中创新人员流动对能源效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创新资本流动对能源效率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此外,产业结构调整质量对能源效率提升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产业结构调整幅度对能源效率提升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尚未显现。本文为进一步促进创新要素流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而助推我国经济绿色转型与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宏鸣  陈永昌  杨晨  
在当前建设“数字中国”与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本文利用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创新要素区际流动视角实证考察了数字化对创新要素错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化能够显著降低创新要素错配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通过促进研发资本流动来缓解创新要素错配,但基于研发人员流动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数字化对于创新要素错配的改善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其有效缓解了东部地区和配置过度地区的错配程度,而对中西部地区和配置不足地区的作用尚未充分展现。本文结论为新发展格局下以数字化为抓手促进我国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西贝  李海燕  
以创新要素为切入点,构建资源配置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框架,通过计算2010—2020年中国第二产业A股上市公司实物资本、劳动力和创新要素的配置水平与加总TFP,对两者间的作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第二产业要素市场存在明显错配,创新要素配置失衡水平显著高于实物资本和劳动力,且创新要素对实物资本和劳动力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能够有效降低两者的扭曲程度。要素配置水平和TFP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产业发展初期能够通过对要素的偏向性配置提升TFP水平,但长期持续的资源配置扭曲则会抑制TFP的增长。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第二产业三种要素的配置状况在行业、股权性质以及地区层面上均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有效性。故中国应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和要素市场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和市场结构,提升企业发展质量。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施晓丽   蒋林林  
加快创新要素流动是释放要素优化配置红利和增强供给侧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08至2019年我国30个省级单元的数据样本,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创新要素流动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以及创新要素集聚在此过程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创新要素流动显著促进区域创新发展。与创新人员要素流动相比,创新资本要素流动的影响更明显,且创新资本要素的空间集聚有助于强化创新资本要素流动的创新驱动效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堂林  刘莹  李国梁  
文章基于京津冀与长三角城市群2010—2020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与引入虚拟变量等方式,对城市群创新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创新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政策滞后现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实施创新政策的背景下,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对城市群创新能力的促进效果相比政策实施之前更为显著;创新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且不同区域政策传导机制的差异性导致了创新政策效应滞后周期存在显著的区际差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宇军  胡树华  代晓晶  
基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整体目标,参照知识竞争力指数及STI指标体系,构建了创新型城市四维评价模型。对全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创新型城市构建进程中,创新驱动要素的差异性,结论认为,主要有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驱动、开放创新驱动、"两型"示范驱动、体制机制创新驱动以及综合创新驱动等六类典型驱动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美玲  王佳  
文章以中国16个省份2005—2020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Griliches-Jaffe模型,实证检验了区域创新要素、配置效率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创新要素、配置效率与创新绩效均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创新绩效对人力资本要素变动更为敏感;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创新绩效对运营经费要素、技术要素变动更为敏感;创新要素配置比例可影响创新绩效提升效果,创新要素配置结构越均衡,创新绩效提升效果越好;区域创新要素之间投入与边际产出趋于同比例变化,对创新绩效的提升极为有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柯丹   刘颖   汪寿阳  
数据要素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动力引擎,而绿色发展是衡量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探究数字化与绿色化之间的内在逻辑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利用2010—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实证研究了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数据要素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影响机制与实现条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对企业绿色创新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数据要素的绿色赋能作用在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企业及低金融约束程度的企业中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据要素能够通过提高企业创新投入和帮助企业获得政府支持的方式提升企业绿色创新质量;大数据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质量是数据要素驱动企业绿色创新的有效条件。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实现新质生产力的数字化与绿色化“双化协同”,也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晓梅   张子薇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创新主力军,而数据要素作为数字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生产要素,如何实现其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为进一步对理解数据要素和专精特新企业的交互融合提供经验证据,为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提供理论参考,基于资源编排理论视角,选取2017—2021年中国A股专精特新上市企业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方法(OLS)分析数据要素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据要素显著提高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其中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在高技术行业和处于竞争激烈环境中的专精特新企业更为显著,并通过提高研发人才集聚程度使专精特新企业有更强的动力提高创新能力;数据要素在短期内会增加专精特新企业运营成本,但在长期下对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作用显著。据此,提出重视数据要素在专精特新企业中的融合应用、优化专精特新企业人才引进政策和内部资源配置、强化政府对专精特新企业创新投入行为的重视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冰   彭雪清  
作为引领科技革命的新型经济驱动力,数字经济对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并深入分析创新要素配置在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存在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异质性。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创新要素配置在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即数字经济通过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门槛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