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13)
- 2023(12297)
- 2022(10426)
- 2021(9424)
- 2020(7849)
- 2019(17444)
- 2018(17104)
- 2017(32868)
- 2016(17282)
- 2015(18862)
- 2014(18618)
- 2013(18204)
- 2012(17012)
- 2011(15492)
- 2010(15765)
- 2009(15016)
- 2008(14579)
- 2007(13294)
- 2006(11850)
- 2005(10920)
- 学科
- 济(87111)
- 经济(87012)
- 管理(59309)
- 业(54827)
- 企(47232)
- 企业(47232)
- 方法(29270)
- 数学(25119)
- 数学方法(24884)
- 财(21387)
- 中国(21074)
- 地方(20013)
- 制(18972)
- 业经(18339)
- 农(17669)
- 技术(17596)
- 学(16478)
- 体(13882)
- 银(13801)
- 银行(13778)
- 融(13722)
- 金融(13720)
- 地方经济(13524)
- 行(13233)
- 务(12647)
- 财务(12622)
- 财务管理(12595)
- 技术管理(12548)
- 农业(12143)
- 企业财务(12031)
- 机构
- 大学(249347)
- 学院(248977)
- 济(115242)
- 经济(113120)
- 管理(94371)
- 研究(88313)
- 理学(80686)
- 理学院(79788)
- 管理学(78627)
- 管理学院(78135)
- 中国(67099)
- 财(55469)
- 京(50879)
- 科学(49753)
- 所(43868)
- 财经(42971)
- 研究所(39202)
- 中心(39201)
- 经(38923)
- 江(38791)
- 经济学(37278)
- 农(36383)
- 经济学院(33080)
- 业大(32568)
- 北京(31924)
- 院(31878)
- 财经大学(31834)
- 范(30034)
- 州(29989)
- 师范(29732)
- 基金
- 项目(162108)
- 科学(130256)
- 基金(120213)
- 研究(119312)
- 家(104472)
- 国家(103631)
- 科学基金(89849)
- 社会(80658)
- 社会科(76687)
- 社会科学(76669)
- 省(63336)
- 基金项目(62971)
- 自然(55721)
- 自然科(54499)
- 自然科学(54485)
- 教育(54339)
- 自然科学基金(53611)
- 划(52332)
- 资助(47714)
- 编号(44710)
- 创(39161)
- 成果(37200)
- 重点(37020)
- 部(36480)
- 创新(35815)
- 发(35485)
- 制(35382)
- 国家社会(34613)
- 课题(32599)
- 教育部(32046)
- 期刊
- 济(135660)
- 经济(135660)
- 研究(81426)
- 中国(54367)
- 财(45117)
- 管理(40728)
- 学报(36038)
- 科学(35076)
- 农(33438)
- 大学(28433)
- 学学(27134)
- 融(26248)
- 金融(26248)
- 教育(24248)
- 经济研究(23213)
- 财经(23095)
- 技术(22158)
- 农业(21798)
- 经(20079)
- 业经(19055)
- 问题(16787)
- 技术经济(14625)
- 贸(13010)
- 科技(12878)
- 世界(11841)
- 策(11779)
- 业(11755)
- 统计(11739)
- 国际(11227)
- 现代(11203)
共检索到390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青 扬甦华
创新、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是一个具有互依性的有机系统。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制度结构的非均衡,从而为制度变迁提供了动力和压力;创新是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的源泉,也是经济增长的首要动力;而创新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保证下进行,制度安排和经济增长为创新提供了制度支持和经济支持;制度变迁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结果,同时它又成为创新和新的经济增长的出发点。
关键词:
创新 经济增长 制度变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长庚 田龙鹏 陈彬
"包容性增长"理念已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新共识,包容性增长指数的测算使得评估制度变迁的整体效应成为可能。本文构建并测算了改革开放33年来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指数"。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包容性水平不断提升。运用SVAR模型检验发现:(1)基本经济制度、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均能显著提升中国的包容性增长水平,表明"中国模式"具有明显的制度优越性;(2)三种经济制度变迁均能促进经济增长,对外开放影响最大,贡献度达35.9%;(3)中国特色市场化改革并非扩大而是能缩小收入差距,这主要得益于"市场之手"与"政府之手"的双重调控。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背景下,尤其要注重发挥对外开放的经济...
关键词:
经济制度 包容性增长 收入分配 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程永林
当前我国财政分权的强制性制度安排,使得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逐渐转向零和博弈,需求诱致型的晋升激励使得地方政府官员展开激烈的锦标赛竞争,中央政府对制度刚性的放弃也达到了制度与经济绩效博弈的纳什均衡。但是,由财政分权改革导致的众多问题开始制衡经济稳定增长,而且还导致对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抑制。因此,政府体制改革应从制度安排入手,祛除体制性弊端,以弥补财权和事权分离体制的缺陷与不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文东伟
本文讨论贸易和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改革开放之前,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不明显;而改革开放之后,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变得十分突出和重要。贸易发展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是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在改革开放之后开始迅速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贸易还通过影响经济领域的制度变迁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为中国的非国有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机会,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经济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等经济领域的制度变迁,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坚持市场化导向的经济改革,限制行政权力,走向成熟的法治市场经济,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贸易 制度变迁 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晓云
以D.North模型为中心,综述西方制度变迁理论中对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观点,分析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制度创新和产权的迂回作用关系,以期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绩效提高有所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
制度变迁 经济增长 迂回作用机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志强 陈泽珅
本文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1986—2013年中国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以及两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二者都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在长期,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仍能进一步增强;脉冲响应分析发现技术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制度冲击的影响衰退更快。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尚恒
制度因素作为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变量,其不断的演进和变迁必然深深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结构转型及经济增长。文章运用我国1998—2014年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就制度变迁对结构转型及其经济增长效应分别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产权制度、开放制度等制度变迁构造变量通过有利于结构转型而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制度变迁及其构造变量的这种影响呈现了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产权制度变迁对结构转型的边际效应远大于中西部,但其结构转型的"中间效应"太小,导致产权制度变迁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
关键词:
产权制度 开放制度 中间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徐索菲 张晓峒
制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也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制度总是由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同时又对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起着巨大的反作用;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制度能促进和刺激经济发展,不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制度则是经济发展的桎梏。制度的创新能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或潜在利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制度的演变和创新。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制度安排 路径选择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潘慧峰 杨立岩
本文将制度变迁引入了内生增长模型,刻画了制度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求解了社会计划者问题的均衡解,并对解的经济含义进行了讨论。模型的基本结论是,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政府可以通过合理配置人力资本来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制度变迁 经济增长 机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雄浪 杨盈盈
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框架下,笔者构建了包含制度要素的多地区两部门的经济理论模型,阐明了经济体产出增长率决定于制度变迁的内在机理,认为制度质量的提高,制度对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的影响程度的增强,能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随之本文采用2000—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市场分配资源程度、国有化程度和腐败程度作为制度变迁的代理变量,利用混合回归、动态面板回归以及面板分位数回归三种不同的计量实证方法,探究了制度变迁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混合回归和动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市场分配资源程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正,国有化程度、腐败程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负;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对于不同的区域,这些变量与经...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丽 陈万明 石盛林
本文利用2001~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考察教育因素和制度变迁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制度变迁因素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且能够有效释放各教育层次劳动力,对劳动力的释放程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制度效率水平相关;中等教育程度劳动力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最显著,且各教育层次劳动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呈显著的区域差异;物质资本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制度变迁 教育层次 经济增长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封旭红 郝寿义 倪方树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认为制度首先影响的是资本与劳动,并将资本和劳动作为制度发挥作用的载体,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本文尝试将制度分别纳入资本与劳动中,刻画制度首先作用于资本与劳动上,使二者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而后带来产出总量增长的内生增长模型。
关键词:
制度创新 资本 劳动 内生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治
本文通过对制度变迁周期理论的介绍 ,并以此来解释我国出现的经济增长乏力现象 ,认为出现这种现象根本原因在于目前我国正处在制度僵滞阶段。要想摆脱困境必须进行制度创新 ,寻求新的制度均衡 ,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艳华
本文建立模型对1978—2007年间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仍然是物质资本投入。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不断降低;制度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明显;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但将1978—1999年与2000—2007年两个时期相比较,发现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在不断加大。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 制度变迁 贡献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康继军 张宗益 傅蕴英
加强制度与管理创新可以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本文认为广义技术进步一方面表现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即资本和劳动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表现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它们分别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结果。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对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增长中制度与管理创新的贡献作了定量分析。
关键词:
制度创新 管理创新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