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935)
- 2023(21513)
- 2022(18299)
- 2021(17171)
- 2020(14257)
- 2019(32828)
- 2018(32463)
- 2017(61742)
- 2016(33366)
- 2015(37439)
- 2014(37101)
- 2013(36528)
- 2012(33891)
- 2011(30805)
- 2010(30930)
- 2009(28503)
- 2008(27684)
- 2007(24404)
- 2006(21547)
- 2005(19242)
- 学科
- 济(148079)
- 经济(147932)
- 管理(94795)
- 业(90877)
- 企(75122)
- 企业(75122)
- 方法(62071)
- 数学(53943)
- 数学方法(53131)
- 中国(41827)
- 农(36774)
- 财(32700)
- 业经(31929)
- 地方(31769)
- 学(30203)
- 贸(26169)
- 贸易(26150)
- 制(25821)
- 易(25366)
- 农业(24708)
- 技术(24160)
- 理论(23655)
- 银(22908)
- 银行(22856)
- 融(22289)
- 金融(22287)
- 行(21982)
- 和(21442)
- 环境(21098)
- 务(19811)
- 机构
- 大学(473267)
- 学院(472043)
- 济(198801)
- 经济(194804)
- 管理(182972)
- 研究(164949)
- 理学(157922)
- 理学院(156135)
- 管理学(153100)
- 管理学院(152240)
- 中国(124953)
- 京(101464)
- 科学(99861)
- 财(88752)
- 所(82824)
- 研究所(75377)
- 农(75177)
- 中心(73927)
- 财经(70857)
- 江(68982)
- 业大(68354)
- 北京(64854)
- 经(64533)
- 范(62569)
- 师范(61990)
- 经济学(61130)
- 院(59998)
- 农业(58622)
- 州(55621)
- 经济学院(54752)
- 基金
- 项目(317621)
- 科学(251145)
- 研究(231806)
- 基金(231279)
- 家(202095)
- 国家(200437)
- 科学基金(172378)
- 社会(147760)
- 社会科(140119)
- 社会科学(140083)
- 省(123190)
- 基金项目(121103)
- 自然(111515)
- 自然科(109030)
- 自然科学(109005)
- 教育(107599)
- 自然科学基金(107054)
- 划(103871)
- 资助(96269)
- 编号(93067)
- 成果(75780)
- 重点(71420)
- 部(70417)
- 发(69348)
- 创(67787)
- 课题(65206)
- 创新(62931)
- 国家社会(61399)
- 教育部(60711)
- 科研(60286)
- 期刊
- 济(220195)
- 经济(220195)
- 研究(143106)
- 中国(96936)
- 学报(73189)
- 管理(70741)
- 科学(68711)
- 农(68384)
- 财(66806)
- 大学(56251)
- 教育(55829)
- 学学(52802)
- 农业(47434)
- 技术(43973)
- 融(43255)
- 金融(43255)
- 经济研究(36879)
- 财经(35230)
- 业经(34438)
- 经(30397)
- 问题(27876)
- 业(26083)
- 技术经济(24635)
- 统计(23508)
- 图书(23152)
- 贸(22671)
- 科技(22447)
- 策(21536)
- 世界(21436)
- 理论(21295)
共检索到709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梦黎
文章基于扩展的RBC模型,分析创新、产能变动等对中国经济周期运行和部分重要经济变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可以解释82.51%的产出波动、89.00%的投资波动、67.52%的资本存量波动和65.41%的消费波动,总体解释力较好;创新和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正面的促进作用,虽然创新会产生滞后的市场性产能过剩,但会随着新一轮创新自行化解;政策性补贴却加重了非市场性产能过剩的产生,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这类产能过剩会对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产能变动 经济周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冯梦黎
文章基于扩展的RBC模型,分析创新、产能变动等对中国经济周期运行和部分重要经济变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可以解释82.51%的产出波动、89.00%的投资波动、67.52%的资本存量波动和65.41%的消费波动,总体解释力较好;创新和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正面的促进作用,虽然创新会产生滞后的市场性产能过剩,但会随着新一轮创新自行化解;政策性补贴却加重了非市场性产能过剩的产生,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这类产能过剩会对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产能变动 经济周期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四灿
中国市场化改革由增量改革时期进入全面改革时期;同时,经济波动由"高位波动"向"波幅收窄"的平稳化趋势转变。本文建立包含金融加速器机制和市场化因素的RBC模型,数值模拟显示市场化水平越低下,金融加速器机制放大和传播外生冲击的效果越明显,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减轻了政府对企业干预和金融加速器的放大效果,能够较好解释经济波动的阶段性变化。其政策含义为市场化有助于增强经济稳定性,抑制经济波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祝梓翔 邓翔
趋势冲击是指对于技术增长率的冲击,即技术增长率服从一个随机过程。趋势冲击在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周期波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国的经济波动特征更为接近新兴市场,因此趋势冲击可能是驱动中国周期波动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趋势性冲击和暂时性冲击的开放经济RBC模型,模型较好地拟合了中国的大部分经济波动特征;包含政府消费和趋势性冲击的开放经济模型则出现了过度拟合,拟合结果较差。这可能是因为两种冲击存在"叠加效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宏军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纵观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其运行特点呈现明显的周期性,运行轨迹呈现不稳定性。西方的经济周期理论很难解释像中国这样的体制转轨国家经济的周期性和不稳定性。中国的这种经济现象主要是由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和市场自身的运行规律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经济周期 经济波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尧成 李想
本文应用面板门槛模型,研究了2005-2017年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金融周期所处阶段的变化,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显著的非对称性双重门槛效应,主要体现为如下两点:首先,金融周期处于膨胀期、平稳期和萧条期时金融波动对经济增长会产生负向影响,但从影响系数值的大小来看,处于膨胀期时最大,是后两者的2倍之多,处于平稳期时最小且并不显著;其次,分区域的稳健性检验表明,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双重门槛值出现得早,且两个门槛值间的区间要比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区域宽28%。这些结论说明,经济增长对于金融波动的容忍弹性会随着金融周期所处的阶段而变化,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会放大经济增长对金融波动的容忍区间,但也会加速金融周期处于膨胀期时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这使得当前我国存在着进一步发展金融水平和严控金融风险的矛盾,对此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本文认为,经济周期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必然出现,问题的关键在于避免周期中的超常波动并缓和常规波动。为此,国家应当自觉掌握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文章讨论经济周期基本概念后,对建国以来40余年中的经济周期作了实证考察,并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南,对我国经济周期形成的机理提出了综合性的分析和分阶段的表述。认为改革以来经济周期的发生机理已经变化为决策色彩有所消退、体制因素仍然不可忽视、再生产投资节律因素大为显化的新式多因素组合周期,其现象形态与市场经济下的通例起于靠拢;并考察了世界上它国经济周期因素对我国的影响。据此,文章提出了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思路,包括实施积极合理的宏观调控,在总量调节上与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沈利生
本文利用经济计量模型来定量测算中国经济波动的周期长度,所依据的是著名的萨缪尔森的乘数——加速数模型。故先对该模型作一简要介绍。①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模型由下列方程组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宇 蒋彧
本文使用基于贝叶斯方法的结构突变模型,研究了1992~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特征。研究发现,该阶段我国经济增长分别经历了一次六阶段的U形中长周期和一次三阶段的V形短周期,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同时经济增长的波动存在季度性。通过对三次产业GDP增长率的分析,我们还发现三者之间存在着较大偏离,第二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同时第二、第三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在不断增强。
关键词:
贝叶斯方法 结构突变 经济周期 三大产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贺云松
文章建立了一个含有消费习惯形成的实际经济周期模型来解释中国1978~2008年之间的经济周期性波动,其结果表明模型能很好地解释GDP和消费的波动性、投资与GDP的高度相关性以及投资的一阶序列自相关性,模型也能解释大部分的投资的波动性。
关键词:
实际经济周期 习惯形成 扰动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四灿 张云
中国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波动幅度明显下降,出现平稳化趋势。与此同时,由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构成的二元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硬化水平显著提高,投资行为趋于理性化。有鉴于此,构建包含投资的货币先行约束和金融中介效率因素的新凯恩斯黏性价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发现:预算约束硬化通过实际货币余额渠道促使企业重视内部现金积累,进而有效地抑制了企业的投资冲动行为。此外,预算约束硬化还增强了金融中介对经济波动的熨平效果。因此,企业预算约束的硬化和金融中介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增强宏观经济的稳定性,预算约束硬化的显著变化能够解释中国经济波动出现的平稳化趋势。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金浩 李延军 高素英
经济波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本文首先用两种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波动状态,接着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其周期性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作者又从两个角度分析了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形成原因。
关键词:
经济波动 周期性 数理检验 波动原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祝梓翔 邓翔 赵绍阳
传统趋势周期分解方法存在理论基础不符合实际、缺少数据生成过程等问题,相较而言,UC模型具有一定优势。本文采用贝叶斯方法和中国宏观季度数据,估计了多个UC模型以分解产出的趋势和周期。研究发现:①断点期在2008Q1的无约束UC模型为最优模型;②趋势新息波动大于周期新息波动,两者高度负相关;③趋势增长率发生了结构性下降;④经济下行源于趋势下行而非周期下行。本文的基本结论在双变量模型、其他数据、其他经典单变量方法下依然成立,为宏观调控和"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实证依据。
关键词:
趋势 周期 不可观测成分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樊瑞鹏 王选华
文章使用Markov模型来建立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方程,并采集1952~2009年的居民储蓄存款年度数据对存款方程进行了实证检验,其结果表明: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波动可以分解为定期存款波动和活期存款波动,活期存款波动的频率远远高于定期存款,而银行储蓄存款的风险主要源于周期波动,说明银行在储蓄存款的风险管理中其重点在于优化储蓄存款结构,尤其是加强对活期存款的风险控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新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